編者按:工業4.0概念甫一問世,瞬間在國內形成熱浪,似乎不整個工業4.0,中國產業就要敗退出市場。
落後就要挨打,這是國人長期被灌輸的鐵律,由此集體落下了強烈的落後恐懼症,最終在產業科技領域出現異化:但凡有個科技新概念面世,必須馬上追風不可。短時間內官、產、學、研各界人士言必工業4.0,整整熱鬧了幾年。以至於在德國舉辦的工業展上,中國人成了工業4.0最狂熱的人群。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4/346216.htm到底什麼是工業4.0,在最初的描述中,它是一套只要你在網上下單,就可以在工廠裡把你的願望生產出來的超級怪獸。雖然很美好,但有明顯矛盾之處,工業化生產追求的一大目標就是高效率,低成本。標準品的生產可以實現效率最大化,而個性化產品的工業實現必然會降低效率,那麼個性化生產的效率如何來實現?
此外,高科技產品設計的專業性如何兼顧?假如一個對空氣動力學一竅不通的富豪提出超級飛機方案,工業4.0如何去實現?
同時另一個問題也讓人費解,工業4.0的鼻祖德國人,沒有一個像樣的網際網路企業,沒有網際網路就不能連結終端消費者,那麼德國的工業4.0,如何來實現個性化製造?
在2017年1月底的浙商大會上,馬雲對德國工業4.0有一段態度鮮明的表述,「什麼是實體?實體是包含著生產製造加流通,流通環節的不完善,導致於大量的庫存和過剩產能。所以新零售的變革會對在座各位帶來衝擊:如果是製造業,一定會衝擊,如果你是零售行業,一定會有衝擊,新製造衝擊變成智慧製造。在座的各位請記住,德國的工業4.0跟中國其實沒什麼關係,德國的工業4.0實際上是大型裝配行業的4.0為主,中國的工業2025必須跟智慧製造結合在一起。所以中國的製造業基礎跟德國的製造業基礎是兩碼事情,各國都在高度關注未來的製造業,製造業一定是網際網路+、一定是人工智慧智能,出現在移動、數據、地理位置上的智慧製造。」
來看看德國的專家怎麼說。近日,記者在上海專訪到了德國工具機製造商協會總經理舍費爾(Wilfried-Schafe)博士,舍費爾的中國行是為會見中國工具機界同行,同時做大量關於工業4.0、3d列印的調研,因為在最近舉辦的漢諾瓦歐洲工具機展上,有關於工業4.0、智能製造等話題的高規格研討會。工具機行業是工業4.0極其重要的一環,也是德國人推出工業4.0的底氣所在。
在專訪中,費舍爾給出了德國人眼中的工業4.0與智能製造之間的具體描述:「工業4.0跟最終的消費者是沒有太多關係的,它重點是關注生產這個領域,工業4.0其實是生產設備供應商和設備使用商之間的橋梁。」而對於滿足個性化需求,在費舍爾眼中,只是德國工業4.0需要滿足的一小部分需求,譬如耐克鞋、金屬水龍頭之類產品的製造。
記者:3d列印都可以列印飛機發動機的葉片了,再這樣發展下去,3d列印會不會取代工具機?
舍費爾:不會,永遠不會,它永遠無法真正取代工具機,最近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做了大規模的密集調研,比較了大規模生產和個性化生產的產品的質量差別,在增材製造(指3d列印)這個層面,在金屬生產的層面,增材製造只是傳統製造的補充,而不是替代。3d列印有很多未解決的問題:第一,3d列印時的很多材料是被浪費的;第二,3d列印的生產時間更長,也就是增加了製造成本;第三,3d列印的自動化程度不會那麼高,金屬塑型的時候可能是自動化,但是其他多餘的材料還是需要人工來清理。增材製造可能把零件的結構做得更複雜一些,但是它的後續工作還是需要傳統工具機來處理,譬如零件的切割,表面光滑度的處理,還有打孔這些工作,所以即便用3d列印,後續的工作還是離不開工具機。
德國漢堡一展會上的3D印表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