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5國際志願者日「因為有你,才了不起」2020志願廣東12.5小時在線直播中,我們邀請了來自六個領域的六位志願者相關人士,結合他們自身的人生經歷和故事,為百萬網友帶來「人生應當有志願」主題分享。
廣州市婦聯兼職副主席、「大愛有聲•母乳愛」公益發起人徐靚在直播中分享了自己的公益故事。接下來,請看現場視頻與文字,聆聽徐靚對志願者精神的真正理解。
點擊觀看現場視頻
她,是廣東臺富有親和力的金話筒主持人
以她名字命名的節目
《靚靚娛樂圈》已開播24年
是中國廣播界最老牌的娛樂節目之一
她是徐靚
在公益項目上
她是「大愛有聲•母乳愛」的發起人
幫助救治了2000多位重症寶寶
在母乳餵養和捐贈這條公益路上
她已經走了7年
廣州市婦聯兼職副主席、「大愛有聲•母乳愛」公益發起人徐靚大家好,我是徐靚。我是一個資深的媒體人,也是一位資深的志願者。有多資深呢?我一直自嘲自己是個死磕型人才,別人一輩子做好多事,我呢,一件事要做就做一輩子。作為媒體人,我在1996年創辦了娛樂節目《靚靚娛樂圈》,現在,它已經一不小心成了廣播史上最老牌的娛樂節目。作為志願者,我在2013年成為全國第001號母乳捐獻者,從那時起,我就把我發起創辦的「大愛有聲・母乳愛」公益項目視為我的終身志業。也正是從那時起,我作為「母乳愛志願服務隊」的隊長,身體力行地推廣母乳餵養和母乳捐贈至今。在這七年裡,我和我的「母乳愛」志願者團隊,推動了廣州市母嬰室的建設和《廣州市母乳餵養促進條例》的立法。念念不忘,有了迴響。這讓我更加熱愛廣州這座市民之城,也更加珍視我的志願者身份。今天是12.5國際志願者日,我很高興能夠站在這裡,和各位分享我作為志願者的故事。 我兒子叫「牛司令」。他從小吃母乳,特別胖,個頭又大,小區奶奶們就給他起了一個外號叫司令。他小名叫牛牛,從此牛司令的名字就傳開了。2013年3月,我家牛司令十個月,一天我參加一個老友的生日聚會。同桌一個姐們說,臉上長了個痘痘、發炎,總不見好。我拿出了隨身攜帶的吸奶器,告訴她母乳能消炎,我迅速到廁所吸了一瓶母乳讓她帶回家敷臉試試。沒想到這個做法頓時讓朋友們炸開了鍋,有支持的,有看笑話的,有的還起鬨說:「靚靚,給我們弄點奶茶吧!」然後沒有然後,當然是全場哄堂大笑。做了一段時間的母乳餵養推廣,各種嘲笑見得多了,我根本沒往心裡去,沒想到我的小執著打動了在座的一個朋友監哥,他告訴我,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在建中國第一個母乳庫,你去看看吧,說不定能幫上忙。一周以後一個狂風暴雨的早上我衝進了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母乳庫負責人劉喜紅博士告訴我母乳能當藥救治NICU重症患兒,(NICU,Neonatal intensive care center,新生兒重症監護),臨床上可以治療早產兒、極低體重兒,重度營養不良、敗血症、化療後患兒以及牛奶蛋白過敏等患兒。不過讓劉博士沮喪的是,她調查了300多個剛生完孩子或者正在母乳餵養的媽媽,如果奶多願意捐贈出來的只有25.1%,如果自家孩子生病願意接受別人捐贈奶的僅僅只有百分之八點幾。為此,劉博士經常到產房裡做動員和宣教,也沒少被人趕出來,因此母乳庫正面臨一個困境——沒有媽媽願意捐奶。雖然母乳庫在國外已經有一百年歷史,可捐贈母乳在中國還是新鮮事,這麼有意義的事為什麼不呢?我當即做了一個決定:我來捐。沒想到,一不小心成為中國內地首家母乳庫001號母乳捐贈者。我的微博有十幾萬粉絲,微博一出再加上我在廣東新聞廣播節目裡的講述,捐贈母乳立馬成了新聞。母乳庫一下湧來了好多海內外的媒體。2013年3月,就在我捐贈母乳一周後,一名10個月大的孩子小江,因為腸道手術後傷口不能癒合,重度營養不良,情況不妙。醫院的專家決定試著給小江餵養母乳,觀察他是否耐受,再增加奶量。與此同時我在節目和微博上號召媽媽們來捐母乳,因為小江讓平時冷清的母乳庫熱鬧了起來。而那個一度病危的小孩,兩周長了三斤三兩肉,超過普通孩子九倍的生長速度,最終幸運地轉危為安,也讓我發現「母乳對孩子而言,不僅僅是營養,有時候甚至意味著生命」。2013年5月20全國母乳餵養宣傳日這一天,由廣東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公共頻道、廣東獅子會等愛心單位聯合發起的中國首個推廣母乳餵養和母乳捐贈給重症患兒的「大愛有聲•母乳愛」公益項目正式成立,下設了母乳愛公益基金和母乳愛志願服務隊,我擔任了隊長和基金理事。「大愛有聲•母乳愛」公益項目為2015年「益苗計劃」省級示範項目,第二屆中國青年志願者服務項目大賽銀獎母乳愛救助過很多重症患兒,雖然小信紙是個健康的寶寶,可他牽動了我們幾百位媽媽的心。2014年國慶節前我接到一個微博求助,一個80後準媽媽在孕後期突發重病,緊急剖腹產下了小信紙,沒想到新媽媽在三十歲生日那天離世,留下一個十天大的孩子,媽媽生前有個願望要母乳餵養自己的孩子。當我接到小信紙的求助後,眼淚根本止不住,特別心疼,馬上成立「母乳愛」專項小組,通過團隊的新聞官對外發布徵集母乳媽媽的微信刊。黃昏上線後,當天晚上僅在廣州日報一家APP上就已經有十幾萬次的轉發,母乳愛志願服務隊的電話也迅速變成了熱線,來自新疆、貴州、北京、上海、香港、澳門、四川、重慶、江蘇等地的愛心媽媽報名加入守護小信紙愛心媽媽團,媽媽們想法都差不多,希望完成小信紙媽媽的遺願,讓孩子的母愛不要留白。我們除了邀請醫學專家和心理專家去小信紙家外,還從眾多報名者中挑選了七個體檢合格的媽媽,定向給孩子捐母乳。每周都會有志願媽媽到小信紙家去看望孩子,還有媽媽親自餵過小信紙。
小信紙滿月後,我們遇到了一個挑戰,因為孩子要搬到珠海爺爺奶奶家生活,如果在當地重新招募志願者還需要時間,團隊商量後決定我們把母乳送過去,可是怎麼送呢?我記得我試著撥通廣東本土某家快遞公司負責人電話,告訴他我的想法,他二話沒說就同意了。於是「母乳愛」和快遞公司開闢了一條小信紙跨城快遞,這是一條專屬於一個寶寶和一群媽媽的愛心快遞。每月快遞公司派出專人專車和專門的冷藏設備,每次來回400公裡,先到廣州幾個媽媽家收集母乳,再從廣州配送到珠海的小信紙家,就這樣持續了八個多月,母乳愛為小信紙送去了96,295毫升母乳,接近200斤重的珍貴口糧。小信紙和他的跨城母乳快遞
雖然小信紙一出生就失去了媽媽,不過因為母乳愛媽媽們的守護,讓孩子感受到了媽媽的溫度,而媽媽們也從此多了一個讓我們牽掛的寶貝。儘管母乳餵養已經得到了多方的支持,但中國的母乳餵養率總體仍然偏低。很多人被奶粉廣告洗腦,認為母乳沒有奶粉營養豐富,但實際上母乳餵養是媽媽給孩子的「特供餐食」,對於孩子健康成長非常有益。做公益一定要「出圈」,我希望能讓更廣大的受眾關注母乳餵養。於是我們開始每年都策劃有意思的快閃活動,希望藉此讓大家關注母乳餵養、母乳捐贈和母嬰室的建設。我們策劃了廣州首次母乳快閃"我們是哺乳動物"。快閃活動的創意是來自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一則公益廣告——"母乳餵養・自然之愛"。這段視頻中有熊貓在哺乳、猩猩在哺乳、老虎在哺乳,小犀牛寶寶、小獅子寶寶、小綿羊寶寶一邊吃奶一邊叫媽媽,而動物媽媽們則安詳地享受這種哺乳的幸福感。到了視頻的結尾,人類的小寶寶孤單地抱著奶瓶,身邊卻沒有媽媽的陪伴,多可憐啊! 這段視頻對我觸動很大,人類作為高級哺乳動物,在哺乳這件事情上卻做得不及動物稱職。然後我想到長隆動物園就有很多老虎媽媽猩猩媽媽餵奶,聯繫上園方他們也覺這個結合點很妙!於是就定了到動物園一起餵奶,感受這種自然之美。2013年8月3日,「我們都是哺乳動物」首次母乳餵養公益快閃一開始我還擔心,媽媽們因為都帶著小寶寶嘛,去動物園這樣的環境會不會不太好接受,但是沒想到和我們志願隊裡的哺乳媽媽溝通過這個創意之後,她們都非常支持,都很嚮往這種自然的原生態的哺育中媽媽和寶寶的情感交流。於是,2013年,在長隆野生動物世界長頸鹿媽媽面前,我和許多志願者媽媽共同完成了母乳餵養快閃這個活動。我們還製作了中國第一首推廣母乳餵養的公益歌曲和公益音樂微電影《母乳愛》,2020年,我們又將快閃活動設在了亞洲最大的地鐵站——廣州天河公園站,引起了更多的越來越多的關注。大愛有聲,作為一個專業媒體人,我相信媒體的力量。事實證明,這些聲音,的確得到了迴響。母乳愛這些年圍繞著推廣母乳餵養和母乳捐贈做了很多的公益活動,配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廣東建立母嬰室,支持媽媽出外有尊嚴地餵母乳。密集走訪後我們發現,作為一線城市的廣州,好的母嬰室真的相當匱乏,從那時開始廣州市婦聯關注了到了媽媽們的訴求,在她們的奔走支持下,建設母嬰室首次寫進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也成為了政府要為百姓解決的十大民生實事。2019年年底,廣州在各個公共領域的母嬰室已經達到963間,成為國內第一個重點公共場所母嬰室全覆蓋的城市。我們的母乳愛志願者媽媽們,也參與了母嬰室的建設、評估及監督管理工作。從2017年到2019年走遍了全市963間大大小小的母嬰室,別人都笑稱我們這個是小腳偵緝隊,因為我們很多時候都是帶著寶寶一起去母嬰室進行體驗的。我們擔心著母嬰室尿布臺上的燈泡會不會炸裂傷著孩子?植物會不會引起寶寶過敏?幾乎每個志願者媽媽都有著一顆「玻璃心」。廣州地鐵站內的母乳餵養室
立法是公益的最高境界。廣州已經具備了母乳餵養立法的基礎條件。我們希望通過立法在全社會營造一個利於母乳餵養的大環境,從而鼓勵更多的媽媽們選擇母乳餵養。2020年3月1日《廣州市母乳餵養促進條例》正式實施,母乳餵養率先在廣州立法,這也是全國首部促進母乳餵養的地方性法規。截至2020年8月,僅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母乳庫已有8193人次合共捐贈近299萬毫升有效母乳,免費救治了695位早產及重症患兒。不謙虛的說,對於過去七年中「母乳愛」所取得的小小成績,我感到驕傲。沒有做過媽媽的人,可能無法想像一個小小的母嬰室能夠解決多少實際的問題。寶寶兩小時就要吃奶、半小時就要換尿片,以前,公共空間根本沒有乾淨衛生的地方能讓你搞定這些事。你很難想像,原本幸福指數可以更高的媽媽們,卻因為尿片被束縛住了雙腳。幾平米的母嬰室只是方便了一部分人,但它卻直接折射出一個城市公共服務的成色。是的,作為志願者,我尤其想和各位分享的,是志願者和一座城市、一個市民社會的共生關係。從快閃、到立法,整個過程中,媒體一直在跟進報導。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國字號媒體都參與進來了。廣東省和廣州市幾乎所有主流媒體無一缺席,甚至其他省市的主流媒體都進行了報導,大量的民間自媒體對此也表現出高度的熱情。正是這種社會各方力量的共建共治共享,促成了立法這一階段性成果。過去七年裡,「母乳愛」固然做出了一點成績,但如果沒有媒體的參與,沒有市民的支持,沒有政府部門的重視,這些成果都是萬萬不可能達成的。志願者不是獨行者,志願服務也不等同於做好事。它是現代文明的標誌,是我們在共建美好社會努力中的關鍵一環。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每一位市民、每一位國民,都是天然的志願者。而我的人生志願是,把「母乳愛」進行到底,在全國範圍內建起母嬰室,把廣州的母乳餵養立法經驗推廣到更多的地方去,直到這個世界上再也不需要「母乳愛」這樣的公益組織。讓母乳媽媽有尊嚴地哺乳,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這是我最美的期待。因為有你才了不起!
好奇這場超200網友觀看的12.5小時直播
有哪些精彩內容嗎?
掃描下方二維碼可全程回看哦~
來源:徐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