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婦兒中心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內正在進行母乳餵養的早產兒,母乳來自愛心捐贈。
廣州婦兒中心母乳庫負責人劉喜紅主任。
護士會在捐贈母乳的瓶子上貼上詳細的信息標籤再進行冷凍。
每年的5月20日是母乳餵養日,隔離病毒不隔離愛,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母乳庫不曾中斷過母乳捐贈。
2020年1月至4月,共有16名媽媽參與母乳捐贈,捐贈人次達167次,總捐奶量達到15萬毫升。這些捐贈的母乳用於早產兒、病重患兒,共計32個孩子使用了捐贈母乳,身體恢復良好。
廣州市婦兒中心母乳庫位於住院部5樓,建於2013年3月,作為內地第一家母乳庫,這個僅十幾平米的空間,7年來母乳捐贈總量達248萬毫升,已救治521位早產兒及危重症患兒。
疫情期間4個月總捐奶量達到15萬毫升
2020年2月的一天,一位二胎媽媽在先生陪同下,從天河區體育東路月子中心打車到母乳庫捐贈母乳。這讓劉喜紅十分感動,「她一胎時就捐過母乳,這次二胎還沒滿月就從月子中心過來了。」
劉喜紅,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下稱「廣州婦兒中心」)臨床營養科主任,也是廣州婦兒中心母乳庫負責人,中國內地母乳庫創始人。
在她的工作表格裡,詳細統計了歷年來母乳捐贈的數字,顯示了母乳捐贈各項指標的穩步上升,過去一年捐奶量創新高。據統計,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總捐奶人次達641次,總捐贈的奶量逾58萬毫升,超過7年來的平均年度捐奶量。最近一年接受捐贈人數為121人,7年總共接受捐贈人數為521人,過去一年受捐患兒人數也超過了年度平均數。
尤為可貴的是,今年1月至4月,母乳捐贈並未受到疫情影響而停滯,1月到4月共計16名媽媽參與母乳捐贈,其中有一半是到母乳庫現場捐奶的媽媽,另一半為上門收集。捐贈人次達167次,總捐奶量達到了15萬毫升。此間,平均一天有10個孩子在用奶,一天用奶量達到1500~2000毫升。
母乳嚴格消毒 上門收集改小區門口交接
為了保證捐贈的母乳百分百高質量,捐贈者必須嚴格篩查,第一次捐贈前必須進行抽血體檢,以排除B肝、C肝、梅毒、愛滋、巨細胞病毒等傳染性疾病。
疫情期間的母乳捐贈,自然比平時更為嚴格。劉喜紅介紹,首先在醫院層面做足防控措施,廣州市婦兒中心雖然為兒童新冠肺炎定點醫院,但新冠肺炎患兒集中收治在人民中路的兒童醫院院區。在疫情期間,珠江新城院區將北門出入口設為醫護專用通道,其他人員一律從正門出入,以前一個孩子看病可由多名家長陪護,疫情期間一名患兒僅限一位家長陪護,其次出入醫院均須顯示穗康碼,就診過程進行病史詢問、籤承諾書等。
符合篩查條件的媽媽才能成為合格的捐贈者,母乳庫將收集到的合格捐贈者的捐贈母乳進行巴氏消毒。56攝氏度的高溫下,30分鐘就可以殺滅新冠病毒,而母乳庫的巴氏消毒的溫度為62.5攝氏度,消毒30分鐘,保證了母乳的安全。母乳庫每個星期要進行抽樣化驗,將消毒前和消毒後的母乳抽樣做細菌學檢測,多次檢測顯示,無論是消毒前還是消毒後的細菌學檢測,都是達標的。
在擠奶的過程中,護士和捐贈者嚴格洗手、戴口罩,跟平時一樣,一次捐贈限一人,避免了人群聚集風險,並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交叉感染。
除了捐贈者親自到母乳庫現場捐贈母乳外,每逢周二,母乳庫還會上門收集捐贈母乳,這些捐贈媽媽篩查更加嚴格,除了符合常規的篩查條件以外,還必須經過母乳庫工作人員的家庭現場評估及籤署質量保證同意書。疫情期間,上門採集母乳的方式也改變了,原來上門採集是直接到捐贈者房間取奶,現在是由捐贈媽媽在家自行採集,按約定時間直接在小區門口交接,不再進入捐贈者家裡,減少工作人員和捐贈者的接觸。採集的母乳運回母乳庫後立即進行消毒,再放進冰箱儲存。
2020年1月至4月期間,媽媽們捐贈的母乳救助了32個早產兒及病重患兒,平均一天有10個孩子在使用捐贈母乳,這32個孩子中有90%是早產兒。捐贈母乳效果是顯著的,可以明顯減少早產兒的餵養不耐受、降低壞死性小腸結腸炎以及晚發性敗血症等風險、縮短住院天數、降低醫療費用。
醫院早產兒母乳餵養率明顯提升
從2013年至今,廣州婦兒中心這間母乳庫已經運行7年,這是劉喜紅一手籌建的,作為母乳庫負責人,其中的艱難她最有體會。
籌建母乳庫的初衷源自2011年一次國外交流活動,那年夏天,劉喜紅參觀了美國艾奧瓦大學醫學院的兒童醫院,在那裡她第一次見到母乳庫,母乳庫發展非常成熟。回來後劉喜紅向醫院提出建立母乳庫,時任院長夏慧敏很支持,經過近兩年多的籌備後,廣州婦兒的母乳庫誕生了。
談起母乳餵養推廣,劉喜紅笑稱自己就像「祥林嫂」,「我們碰到任何一個人都會說會講母乳餵養的好處。」2013年3月,為醫治一名患有自發性腸瘻的嬰兒,廣州婦兒中心決定嘗試捐贈母乳治療。母乳庫裡還沒人捐贈母乳,劉喜紅到產科呼籲,「如果你的奶多,我們有個母乳庫,可不可以捐一點?」
四處呼籲捐贈的母乳庫,終於在3月的一天迎來了1位主動上門捐贈的媽媽,剛生完孩子10個月、正處於哺乳期的徐靚,成為了母乳庫1號捐贈者。得知母乳庫缺奶的困境後,作為廣東電臺主持人的她開始在電臺、微博上宣傳呼籲,幾十名媽媽從廣州、佛山甚至湖南趕來捐贈母乳,母乳庫也開始走入越來越多人的視野。
此後的7年間,劉喜紅和同仁們推廣母乳餵養的腳步未曾停歇。通過微信公眾號、科普文章、公益講座、學術會議,「只要是母乳餵養的媽媽,只要還有一點母乳的,我們都竭盡所能幫助她去繼續母乳餵養,手把手宣教如何成功進行母乳餵養。」經過7年的發展,公眾母乳餵養的觀念有了很大改變,廣州市婦兒中心住院新生兒母乳餵養率得到很大提升。以2013年為例,NICU(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早產兒能吃上母乳的僅30%,現在三院區的NICU早產兒母乳餵養率超過80%,劉喜紅的願望是達到100%。
希望像血庫一樣成熟運行
廣州已有相關立法
劉喜紅介紹,歐洲和北美的母乳庫已發展100多年了,在國外,母乳庫與血庫一樣,一個城市或一個洲設立一間母乳庫,母乳庫的捐贈母乳用於救治各大醫院的重症早產兒,有些國家甚至為母乳庫立法。「國外住院患兒使用母乳是需要付費的,已經納入了醫療保險,費用由保險公司支付,」劉喜紅說,2011年艾奧瓦兒童醫院NICU早產兒使用捐贈母乳,費用是每毫升為人民幣1塊錢。
在劉喜紅看來,母乳庫應該像血庫一樣,一個城市設立一間,統一提供給各大醫院病重患兒使用。然而,目前的捐贈量廣州婦兒中心本院區也未能100%滿足。在國外需付費使用的捐贈母乳,在廣州屬於公益項目,捐贈母乳用於救治病重患兒為免費提供。在廣州市婦兒中心母乳庫,工作人員僅有一名護士,劉喜紅算了筆帳,除去房屋水電、包括冰箱、消毒儀等硬體設施,母乳庫日常運行使用的一次性吸奶器、奶瓶、奶袋等耗材,一套設備128元,平均下來每毫升母乳的成本約為1元錢。而光是給捐贈媽媽提供體檢這一項,花費就得上千元。這些成本均是醫院在承擔。
劉喜紅介紹,在國外,母乳庫由政府出資,加上社會一些企業、愛心人士捐贈,管理非常成熟。在她看來,需要這種長期有效的管理模式,才能夠真正讓母乳庫持續運行下去。母乳庫發展,需要政府相關部門有效參與,一方面是資金支持,另一方面是安全監管。
早在2014年的廣州市「兩會」上,公益機構「母乳愛」理事長、廣州市人大代表雷建威就提過「關於由政府財政支持母乳庫運行的建議」。
而作為國內第一部涉及母乳庫的地方法規——《廣州市母乳餵養促進條例》於2019年10月29日通過,其中規定鼓勵和支持醫療機構設立母乳庫,向社會採集母乳,供有需要的早產兒、病重患兒等使用;鼓勵有條件的哺乳期婦女向母乳庫捐獻母乳。2020年3月1日,條例正式施行。通過立法來調整各方關係、規範各方責任,無疑能有助於提升對建設母乳庫的認同度和支持率。而要讓母乳庫達到成熟運作,廣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疫情期的求助,一場「餵」愛而生的接力賽
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參與這場「戰疫」,媽媽們也不例外。
2013年5月20日誕生在廣州的「大愛有聲母乳愛」公益項目,是中國首個推廣母乳餵養和母乳捐贈救治重症患兒的公益項目,一直以來倡導捐獻母乳救治重症兒童,到目前為止,已免費救治1000多位重症患兒。該項目還持續推動公共場所母嬰室建設。
疫情期間,她們迅速加入到這場「戰疫」,集結30多位專業哺乳顧問線上值班,幫助全國有母乳問題又不能請顧問上門的媽媽,她們進駐武漢一個兩百多人的孕產媽媽群值班,隨時幫助有育兒問題的準媽媽和新媽媽。
截至目前,她們已為湖北、山東、浙江、黑龍江、新疆、河南、河北等13個省份21城市的媽媽提供線上志願服務超過5100分鐘,一對一助力困境中的新媽媽。
這期間,有一個救助案例讓媽媽們印象尤為深刻。
2020年2月20日下午,母乳愛發起人徐靚收到一位公益小夥伴的個案求助,希望母乳愛公益可以為一個兩個月大的嬰兒捐贈母乳,一場「餵」愛而生的暖心救助就此展開。
媽媽照顧白血病大兒 兩個月大的小兒斷乳
希望得到幫助的孩子來自於一個在廣州打工的四口之家,老家海南。
2019年底出生的小猴(化名)是家裡的老二,哥哥三歲,爸爸是一名勤懇的技術工,媽媽在家照顧孩子。2020年初,哥哥被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需要住院治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媽媽留在病房照顧哥哥不能外出。剛滿兩個月的弟弟被迫中斷了母乳餵養。身在醫院的媽媽希望小猴能繼續得到母乳餵養,於是通過癌症患兒公益組織聯繫到母乳愛團隊尋求幫助。
了解情況後,母乳愛團隊的志願者們第一時間聯繫上了小猴爸爸。此時的小猴由老家趕來的長者照顧,從母乳餵養轉為配方乳餵養,出現了一些皮膚問題和每日排便排尿量不穩定等餵養問題。「從家人發來的視頻可以看到,小猴皮膚有溼疹,耳朵爛了,」志願者說。
線上線下結合 延續母乳餵養
母乳愛團隊經過嚴謹的討論,決定兵分兩路幫助小猴,讓他得以延續母乳餵養。
首先,母乳愛團隊把小猴一家情況和求助信息在母乳愛志願者微信群裡分享,同時發出支持倡議,希望符合母乳庫母乳捐贈體檢要求並有富餘凍乳的媽媽們可以提供支持。信息發出兩個小時,已經收到了三位捐奶媽媽的支持,不少愛心人士還捐贈出暖奶器、嬰兒紙尿片、嬰兒服、紗巾等嬰兒護理物品。
遠在湖南長沙的母乳愛志願者漆宋,加入微信溝通群,24小時在線為小寶的照顧提供專業指導建議,讓守在病房的媽媽可以更加專注照顧患病的大寶。
考慮到正值疫情期,為避免過多的人員接觸,母乳愛臨時組建愛心凍乳運送小分隊,母乳愛總幹事蔡君等固定成員負責愛心凍乳運送。首先在2月22日前往兩位捐奶媽媽的住所收取7000多毫升愛心凍乳。同時帶上愛心人士捐贈的物資,一併交給小猴爸爸。
身懷二孩的李菁也加入到運送母乳的行動中,她是母乳愛公益副總幹事,說起在疫情期間出門送母乳,她輕描淡寫:「運送母乳需要用到醫用級別的冷凍箱,剛好我家有,」李菁的丈夫當起司機,載妻子運送母乳,由於小猴家的冰箱太小,而母乳需要獨立存放,一次無法接收太多的量,志願者們前後分四次運送,為減少接觸,捐贈的母乳僅在小區門口交接。
物資交付後,志願者們一再指導爸爸如何儲存冷藏母乳、如何解凍暖奶及餵養注意事項,確保這些愛心母乳可以安全地給小猴寶貝飲用。
食用母乳後 不適狀況逐步消失
經過幾天的愛心母乳餵養,小猴爸爸欣喜地和志願者分享,小猴之前因為飲用配方乳產生的一些小狀況逐步消失,泌乳指導顧問也隨時在線跟進寶寶的各種狀況,給出指導建議,如奶瓶餵養技巧,母乳加熱指導、日常鍛鍊、護理等,老人也開始慢慢熟悉這些捐贈凍乳的餵養操作。
3月1日、3月8日、3月31日,母乳愛愛心凍乳運送小分隊分別前往多位捐奶媽媽住所再次收取共1.6萬毫升愛心凍乳,近40天就已經送達2.3萬毫升愛心母乳。
最近,小猴隨爺爺奶奶回到老家生活,母乳愛的愛心行動並未中斷,她們將持續關注小猴的身體狀況,進行線上指導,「我們會一直陪著他長大,」漆宋說。
統籌:遊曼妮
採寫:南都記者 李春花 通訊員 李雯 蔡君 李菁
攝影:南都記者 張志韜 廣州市婦兒中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