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曉陽
定稿:西西
當今社會競爭非常激烈。所以很多年輕父母忙於工作,無法兼顧家庭與事業。為了減輕自身的壓力,選擇把孩子交給隔代的長輩幫忙照顧。然而事實上,這對於父母來說無疑是一場豪賭。雖然暫時獲得了相對輕鬆的生活環境,卻為孩子今後的人生增添了一絲風險。
王先生在一線城市從事網際網路行業,在996的巨大壓力下,時常加班。每天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已經接近深夜。他的愛人在外企工作,難免也分身乏術,無法更多的照顧家庭。於是王先生夫妻倆商討之後,決定把四歲的兒子送回山東老家,讓爺爺奶奶幫忙照顧。
兒子剛剛送走的時候,兩夫妻都大大地鬆了一口氣。約定好全力以赴的拼搏事業,早點實現經濟自由,把兒子接回北京。兩年過去後,孩子到了應該上小學的年紀,考慮到老家的教學水平質量不高,夫妻倆想把孩子接回北京。沒想到不僅僅是老人不願意,孩子也和父母關係疏遠,哭著鬧著要留在爺爺奶奶家裡,不想再回北京了。
其實有很多年輕的父母如同王先生夫婦一樣,由於個人工作需求以及追求獨立的生活方式,所以把照顧孩子的責任轉嫁給家中的父母。然而由於兩代人之間教育觀念的差異,關於如何養育孩子時常會引發隔代矛盾。
老一代人對孫子往往極度寵愛,這份愛甚至遠遠地超過了對自己的兒子。很多父母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能夠狠得下心嚴格,但是在面對孫子的時候卻一點原則都沒有,百依百順。孩子長期在這種備受疼愛,沒有底線的環境中生活,很容易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也會失去自理能力。
隔代教育時常會引發一些矛盾,這是由於兩代人的價值觀和教育觀不同所導致的。然而家庭中並不是一個講道理的地方,一旦兩代人之間出現了矛盾,最後贏得勝利的人,其實往往是嗓門比較大的那一個。
也就是說,誰更能無理取鬧,誰就能在家庭的戰爭中取得勝利。這種矛盾頻發、不講道理的家庭環境非常不適合孩子的成長,容易給孩子的心理留下陰影。
在很多家庭當中,兩代人之間原本關係融洽,互相尊敬,一旦夾雜了孩子的教育問題,往往就會引發諸多的矛盾,家庭關係也會受到挑戰。時常會由於一件小事作為導火索而不斷地牽扯開來,釀成大矛盾。導致家庭關係處於緊張的氛圍之中,讓生活在其中的大人和孩子都會感受到心理壓力。
家長應該儘可能多的抽時間陪伴孩子,即便工作上實在無法推脫,只能把孩子委託給長輩幫忙照顧,也不能完全放手不管。依然要保持固定的頻率去陪伴孩子,在日常中經常通過電話和視頻等通訊手段,去向孩子表達自己對他的惦記和關愛。不能因為有長輩幫自己照顧孩子,所以就去盡情地享受生活,卻把責任完全讓長輩來承擔。
年輕家長在與孩子相處的時候,需要明確的表達自己的關愛,讓孩子能夠直觀的意識到父母是疼愛自己的。不要讓孩子由於懷疑父母的愛而產生心理問題,孩子一旦內心缺少安全感,無論是對於性格塑造還是精神狀態,都會造成許多不良影響。
年輕父母在和長輩溝通的時候需要秉持一個原則,那就是一切以孩子的健康為主。其實兩代人即便是教育上有所差異,但是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孩子好。所以年輕的父母要多多為孩子進行考慮,與長輩發生教育差異的時候、多一點耐心,互相增加溝通和理解。
當年輕父母和長輩兩代人都對孩子積極的表達自己的愛,一切都以孩子的利益為前提,那麼很多矛盾都可以得到化解。尤其是作為年輕人,我們在接受教育和文化素養上要高於上一代。當面臨著矛盾的時候,我們更應該積極主動地去和長輩尋求和解,共同營造一個適合孩子成長的氛圍。
兩代人有矛盾的時候,可以互相進行爭論,講述自己的理由。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爭吵不要發生在孩子的面前,否則會給孩子形成嚴重的心理陰影,也會讓孩子感受到家庭關係的緊張。教育態度不同,發生差異的時候,可以私下裡進行討論。
無論雙方存在任何矛盾,以及矛盾是否升級。年輕父母都應該做到,不要對孩子去吐槽對方。一方面是為了維護家庭關係的和諧,另一方面也是要為孩子做出良好的示範,不要讓孩子覺得背後吐槽別人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
年輕父母在處理與長輩之間的矛盾時,需要多理解上一代人的情緒。他們由於自身經歷和文化所限,很多教育觀念都比較傳統。甚至會自持具有豐富的育兒經驗,不願意接受先進的理念。年輕人可以嘗試多與長輩進行溝通,推薦一些專業的書籍給長輩進行學習。
中國科學院博士生導師王極盛認為:「對隔代教育出現批判的聲音,是由於當下人們對子女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高很多。」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小朋友所承擔的學習壓力和需要進行的學習內容遠遠高於上一代人。與爺爺奶奶那一代更是天差地別,因此由於教育需求不同所導致的教育理念差異,其實是一種必然的現象。年輕人還是應該儘量地調整自己的生活,抽出時間多多的陪伴孩子,不要完全的把孩子拋給父母。畢竟對於孩子來說,家長的言傳身教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一課。
您是否尋求過長輩的幫助?您是如何處理隔代教育矛盾的?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