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輩帶娃容易出矛盾,爸媽這樣做,可以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長

2020-11-10 小歡歡爸爸

執筆:曉陽

定稿:西西

當今社會競爭非常激烈。所以很多年輕父母忙於工作,無法兼顧家庭與事業。為了減輕自身的壓力,選擇把孩子交給隔代的長輩幫忙照顧。然而事實上,這對於父母來說無疑是一場豪賭。雖然暫時獲得了相對輕鬆的生活環境,卻為孩子今後的人生增添了一絲風險。

王先生在一線城市從事網際網路行業,在996的巨大壓力下,時常加班。每天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已經接近深夜。他的愛人在外企工作,難免也分身乏術,無法更多的照顧家庭。於是王先生夫妻倆商討之後,決定把四歲的兒子送回山東老家,讓爺爺奶奶幫忙照顧。

兒子剛剛送走的時候,兩夫妻都大大地鬆了一口氣。約定好全力以赴的拼搏事業,早點實現經濟自由,把兒子接回北京。兩年過去後,孩子到了應該上小學的年紀,考慮到老家的教學水平質量不高,夫妻倆想把孩子接回北京。沒想到不僅僅是老人不願意,孩子也和父母關係疏遠,哭著鬧著要留在爺爺奶奶家裡,不想再回北京了。

其實有很多年輕的父母如同王先生夫婦一樣,由於個人工作需求以及追求獨立的生活方式,所以把照顧孩子的責任轉嫁給家中的父母。然而由於兩代人之間教育觀念的差異,關於如何養育孩子時常會引發隔代矛盾。

讓長輩幫著帶娃,容易出現哪些問題?

  • 隔代疼愛無底線

老一代人對孫子往往極度寵愛,這份愛甚至遠遠地超過了對自己的兒子。很多父母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能夠狠得下心嚴格,但是在面對孫子的時候卻一點原則都沒有,百依百順。孩子長期在這種備受疼愛,沒有底線的環境中生活,很容易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也會失去自理能力。

  • 出現矛盾比嗓門

隔代教育時常會引發一些矛盾,這是由於兩代人的價值觀和教育觀不同所導致的。然而家庭中並不是一個講道理的地方,一旦兩代人之間出現了矛盾,最後贏得勝利的人,其實往往是嗓門比較大的那一個。

也就是說,誰更能無理取鬧,誰就能在家庭的戰爭中取得勝利。這種矛盾頻發、不講道理的家庭環境非常不適合孩子的成長,容易給孩子的心理留下陰影。

  • 家庭關係受挑戰

在很多家庭當中,兩代人之間原本關係融洽,互相尊敬,一旦夾雜了孩子的教育問題,往往就會引發諸多的矛盾,家庭關係也會受到挑戰。時常會由於一件小事作為導火索而不斷地牽扯開來,釀成大矛盾。導致家庭關係處於緊張的氛圍之中,讓生活在其中的大人和孩子都會感受到心理壓力。

家長應該如何做,才能更好的陪伴孩子成長?

  • 儘量多的高質量陪伴

家長應該儘可能多的抽時間陪伴孩子,即便工作上實在無法推脫,只能把孩子委託給長輩幫忙照顧,也不能完全放手不管。依然要保持固定的頻率去陪伴孩子,在日常中經常通過電話和視頻等通訊手段,去向孩子表達自己對他的惦記和關愛。不能因為有長輩幫自己照顧孩子,所以就去盡情地享受生活,卻把責任完全讓長輩來承擔。

  • 明確穩定地輸出愛

年輕家長在與孩子相處的時候,需要明確的表達自己的關愛,讓孩子能夠直觀的意識到父母是疼愛自己的。不要讓孩子由於懷疑父母的愛而產生心理問題,孩子一旦內心缺少安全感,無論是對於性格塑造還是精神狀態,都會造成許多不良影響。

  • 一切以孩子為主

年輕父母在和長輩溝通的時候需要秉持一個原則,那就是一切以孩子的健康為主。其實兩代人即便是教育上有所差異,但是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孩子好。所以年輕的父母要多多為孩子進行考慮,與長輩發生教育差異的時候、多一點耐心,互相增加溝通和理解。

當年輕父母和長輩兩代人都對孩子積極的表達自己的愛,一切都以孩子的利益為前提,那麼很多矛盾都可以得到化解。尤其是作為年輕人,我們在接受教育和文化素養上要高於上一代。當面臨著矛盾的時候,我們更應該積極主動地去和長輩尋求和解,共同營造一個適合孩子成長的氛圍。

兩代人發生矛盾時,年輕爸媽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 不在孩子面前爭吵

兩代人有矛盾的時候,可以互相進行爭論,講述自己的理由。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爭吵不要發生在孩子的面前,否則會給孩子形成嚴重的心理陰影,也會讓孩子感受到家庭關係的緊張。教育態度不同,發生差異的時候,可以私下裡進行討論。

  • 不對孩子吐槽對方

無論雙方存在任何矛盾,以及矛盾是否升級。年輕父母都應該做到,不要對孩子去吐槽對方。一方面是為了維護家庭關係的和諧,另一方面也是要為孩子做出良好的示範,不要讓孩子覺得背後吐槽別人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

  • 多理解長輩的情緒

年輕父母在處理與長輩之間的矛盾時,需要多理解上一代人的情緒。他們由於自身經歷和文化所限,很多教育觀念都比較傳統。甚至會自持具有豐富的育兒經驗,不願意接受先進的理念。年輕人可以嘗試多與長輩進行溝通,推薦一些專業的書籍給長輩進行學習。

中國科學院博士生導師王極盛認為:「對隔代教育出現批判的聲音,是由於當下人們對子女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高很多。」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小朋友所承擔的學習壓力和需要進行的學習內容遠遠高於上一代人。與爺爺奶奶那一代更是天差地別,因此由於教育需求不同所導致的教育理念差異,其實是一種必然的現象。年輕人還是應該儘量地調整自己的生活,抽出時間多多的陪伴孩子,不要完全把孩子拋給父母。畢竟對於孩子來說,家長的言傳身教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一課。

您是否尋求過長輩的幫助?您是如何處理隔代教育矛盾的?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隔輩愛,是孩子的福氣,別讓隔代育兒矛盾,破壞了祖孫情
    一到了奶奶懷裡,孩子就不哭了。媽媽想把他抱過來,孩子卻把臉埋進奶奶懷裡,不肯讓媽媽抱。 云云難過地縮回了手,心裡像打破了五味瓶:我是孩子媽媽,孩子卻不與我親。奶奶帶他,他跟奶奶親也是正常的,但奶奶這麼寵他,遲早會把他寵壞的。我自己帶回孩子會不會更好一點呢?
  • 「你不讓孩子玩手機,辭職帶娃吧!」和隔輩同住,給孩子立規矩難
    那些和隔輩同住的寶媽,得到的好處還是蠻多的。比如工作上不受影響、有人做一日三餐、逛街聚會有時間、孩子的衣食住行老人也能搭把手……但別看表面輕鬆,實際上箇中滋味只有自己清楚。尤其是在帶孩子方面,寶媽和老人也許不能達成一致。當出現育兒方面的分歧時,往往是激發矛盾,累人的時候。因為,孩子像棵小樹似的長歪了,家長就得給孩子立規矩。
  • 隔輩育兒不科學?這位奶奶的帶娃方式風靡全網,她的秘訣在哪裡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隔代育兒問題一直以來都備受爭議,很多家庭矛盾,基本都來源於兩代人不同的教育觀念。對中國普遍的雙職工家庭來說,生活壓力很大,受經濟狀況限制,想做全職媽媽比較難,讓老人來帶孩子應該是這種狀況下最穩妥的選擇。老人帶孩子好不好?
  • 隔輩帶娃弄出笑話,奶奶自製「大鵝遛娃神器」走紅,網友:太豪橫
    而現如今,儘管「隔輩帶娃」如此的不被看好,仍然很多寶寶都是有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帶大,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父母經濟壓力大要上班賺錢,老人時間充裕,有便利條件,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新手的寶爸寶媽沒有帶娃經驗需要老人幫忙照顧。奶奶自製「大鵝遛娃神器」走紅,寶寶超喜歡,網友:這坐騎橫!
  • 聰明奶奶帶娃方式火了,誰說老人不會帶娃?這樣帶娃既輕鬆又開智
    幾輪玩下來,小孫子玩得不亦樂乎,奶奶也連連稱讚孫子反應得很迅速,就這樣,帶娃的時間很輕鬆地就被打發掉了。不得不說,這位奶奶真是花了心思了,才能想出這麼好的方式去陪伴孩子,想必平時兒子和兒媳也是特別放心把孩子交給她照顧。
  • 闢謠:美國爺爺奶奶不幫帶孩子?並非如此,隔輩養育他們也在做
    有朋友好奇地問我:「那美國爺爺奶奶帶娃時候,有沒有像我們一樣,引發婆媳之間的育兒矛盾呢?」最後發現,相比國內的隔輩育兒,的確矛盾更少,那麼他們是如何做的呢?我們又可以借鑑些什麼呢?,不無羨慕地對Tim姥姥說:「你這樣可真好,想要享受天倫之類,就來女兒家做客,哪像我們幫著帶娃出錢出力,想出去旅行都不行,等孩子帶出來,我們也都走不動了!」
  • 木工爺爺給孫子做純手工精美玩具,隔輩帶娃有弊也有利
    隔輩帶娃的一個直觀感受就是能讓家人感覺到孩子跟老人的關係非常親近。相比於那些嫌棄老人的孩子來說,這樣的孩子更受到歡迎。同時,在帶娃的過程中,老人的生活也不再乏味,這對兩代人都有好處。父母願意幫著帶,那就省下兒女的很多時間和精力。他們就能夠騰出手來去忙他們的工作,以至於關於觀念上的一些矛盾,那就應當另當別論了。
  • 媳婦如何處理老人隔代帶娃矛盾?奶奶:別讓我挨著累還落不著好!
    隨著全面二孩時代的到來,帶娃老人的數量越來越大。很多老人一方面享受著陪伴孫輩成長的天倫之樂,一方面又長時間承擔著「責任重、風險高」的帶娃壓力。這樣的「甜蜜的煩惱」,存在於不少家庭之中。經濟壓力導致一些媽媽不得不在哺乳期結束後重返職場,帶娃接力棒就要交付到老人身上。
  • 隔輩帶娃的喜與憂:老人一片好心,可教育理念上的衝突何解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現在的社會壓力確實大,年輕人忙著工作,於是隔輩帶娃的現象越來越普遍。父母把孩子託付給老人,一是他們時間充足,又是親人,相信他們會善待孩子;二是老人帶孩子有經驗,不會出現什麼失誤。
  • 誰說老人帶娃不行?聰明的奶奶帶娃有妙招,3種方法帶出優秀娃
    文/曉梅媽媽聊育兒現在老人帶娃早已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老人帶娃是為了子女能夠減輕負擔,但是也會有不少人認為老人帶娃會有很多的弊端,在「隔輩親」的方面,會比較溺愛孩子,甚至讓孩子再次回到父母的身邊生活,會養成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
  • 老人帶娃容易有家庭矛盾?年輕父母學會3個解決方法,好處多
    但現在身邊的很多年輕父母都不敢把孩子交給父母帶,心理負擔很重。生怕老人太寵孫子或孫女,容易使寶寶變成愛撒嬌的嬌氣包。有些年輕父母也擔心,給老人來家裡帶娃,在相處的過程當中產生分歧和矛盾,從而帶出了家庭矛盾。我們可是細細回憶一下,我們70後、80後,有幾個是沒跟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生活過的呢?
  • 爸媽陪伴孩子成長的四個階段,讓親子感情融洽、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作為一個寶媽來講,陪伴孩子,也許是自己人生當中既快樂,又不願回首的一段往事。其實所謂的陪伴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長,在每個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表現,所以寶媽們也會採取不同的方法陪伴孩子一起成長。而這個時候也是孩子安全感的一個集合周期,在這個階段如果說我們給孩子了充足的愛,孩子在後來的一生當中都不會缺乏安全感,在家裡我們可以給他讀一些繪本,帶他經常去公園,上早教,甚至融入大自然等等一系列活動,讓孩子無時無刻都能感覺到,自己的母親是對自己有著濃濃的愛意的,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再不會缺乏安全感。
  • 老人帶娃有了「焦慮症」,隔輩親是什麼體驗?看看這兩位老人
    可就算是這樣,外婆還是很喜歡宇軒來家裡串門,給他做好吃的、陪他玩遊戲,開學後捨不得外孫走。>曾有人做過調查,在一個小區內,工作日期間,老人帶娃的比例幾乎達到平80%,到了節假日才會減少一些大概在50%~60%。
  • 婆婆幫忙帶娃本是好意,無奈增大婆媳矛盾,想緩解需掌握這幾點
    婆婆幫忙帶娃會有哪些矛盾?婆婆應該如何做才會更加輕鬆?這些問題都是可能遇到的難題,寶媽正確的看待。婆婆「假裝帶娃」,兒媳無可奈何小雲晉升為媽媽之後,每天忙碌著為寶寶打點一切,過段日子就要去上班了,可是沒人照顧孩子,這就成了問題。
  • 沒有婆媳矛盾,婆婆對孩子很好,但是因為這幾點不會選擇隔代帶娃
    期間也羨慕過家裡有老人幫忙看孩子的家庭,後來,看了公公婆婆與孩子的相處模式,還有他們的生活習慣以後,就對這個方案徹底死心了,覺得再難也就三年,熬過去再做下一步決定……不想讓婆婆帶孩子,不是阻撓孩子與爺爺奶奶親近,也不是單單不同意婆婆帶孩子,換做孩子姥姥,我也不用;不想讓婆婆幫帶孩子,不是因為有婆媳矛盾,也不是老人對孩子不好,相反,婆婆愛孩子感覺已經到了「含在嘴裡怕化了
  • 老人帶孩子真存在這5個問題,家有奶奶或姥姥帶娃的,爸媽要謹慎
    但她們依舊面臨一個這樣的問題,那就是生娃帶娃。現在養一個孩子需要大量的金錢,所以一般家庭的女性都會在孩子出生後,選擇工作。那麼孩子怎麼辦呢?多數奶奶或者姥姥就上線了。實際上,很多孩子被自家的老人帶了之後,爸媽才會看到弊端在哪裡。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老人帶孩子存在的5個問題,希望家裡有奶奶姥姥帶娃的爸媽一定要了解一下,謹慎對待這個問題。一、最明顯的問題-護理問題生下孩子後,我們做父母的都希望娃健健康康的,其實老人也不例外,但他們經歷的年代,和我們不同,在他們的老觀念裡,孩子白白胖胖才是最棒的。
  • 這5種老人,帶的孩子會更優秀,家長可以放心把孩子交給他們
    這樣的老人會給孩子帶來有利的影響,如果是這樣的老人來帶孩子的話,孩子會進步的更快,更容易養出好習慣,也會變得更優秀。所以說,如果家裡的老人是這樣的話,我們是完全可以放心把孩子交給他們的。但是,那些懂得在孩子面前誇獎孩子父母的老人,往往都非常明事理,這樣的老人,更容易培養出一個好孩子,我們可以放心把孩子交給他們。
  • 隔輩帶娃,為什麼老人總是受傷?這篇告訴你原因
    近年來,隨著80、90後當了爸爸媽媽,隔輩帶娃成了帶娃的主流。因為80、90後的年輕人大多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從小到大都生活在父母的關愛下,因為有父母的庇護生活無憂。他們長大成人之後,遇到事情依然有父母擋著,因此這代的年輕人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過日子。即使他們走上工作崗位,拿著高於父母的收入,也是地地道道的月光族。
  • 長大優秀的娃離不開廣泛認知,家長不妨帶娃多看《和爸媽遊世界》
    長大優秀的娃離不開廣泛認知,家長不妨帶娃多看《和爸媽遊世界》廣泛的認知才能讓孩子在以後的道路不再磕絆各位家長朋友好,我是阿玉媽媽,希望跟所有新手爸媽們共創孩子美好的未來,有好多家庭在對於親子活動這方面總是做得往往不足,大多數都是父母長期的在工作,為了家庭也是為了孩子,覺得有了物質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長。
  • 爸媽一走,奶奶就撒手,老人「假帶娃」讓多少女性沒了工作?
    雖然老人帶孩子也是盡心盡力,但很多時候並不像父母所期待的那樣,一些看似在帶娃的老人其實是在「假帶娃」。爸媽一走,奶奶就撒手,老人「假帶娃」讓寶媽沒了工作琳琳是一名企業高管,這樣一個令人羨慕的職位曾讓她摸爬滾打了多年,所以她非常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