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國買房的話核算的房子面積一般都是包含公攤面積的。市場上的「零公攤」是什麼意思?哪些區域房子沒有公攤面積呢?
房子沒有公攤面積是指房子只要套內建築面積,不包含公用部分的建築面積。現在我國買房的話一般都是要核算公攤面積的,零公攤」多為噱頭。市面上一些新開盤樓盤也打出了「零公攤」的廣告,對此地產界專家表示,零公攤並不是沒有公攤,一般來講是指推出的房源均有大面積贈送,公攤面積簡直可以被添補。並沒有真實的零公攤存在。
公攤面積包含: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等,以及為整幢服務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築面積,以水平投影面積核算。公攤建築面積還包含套與公共建築之間的分隔牆,以及外牆(包含山牆)以水平投影面積一半的建築面積。
哪些區域沒有公攤呢
歐美國家是沒有公攤這一說法的,交房時便是實踐使用面積核算,公攤不核算在內。在我國,形似只要重慶某一個區域交房時按照套內面積算的,所以被稱為我國特色。
其實,就算公攤面積把房子單價降低了,可是歐美國家交房都是裝修交付的,「毛坯交付」基本上只在我國盛行。而如果咱們的房子也精裝交付會怎麼樣呢,咱們的總房價會上漲30%左右,使用面積會降低25%左右。所以如果把咱們的房子與歐美放在一個水平線上,大略估計,咱們的房子交付時價格會略高,這便是公攤導致的貓膩。
公攤越小越好嗎
其實不然,雖然咱們不希望太大的公攤,可是如果公攤很小,甚至是沒有公攤的話會是什麼姿態呢。那便是沒有電梯了、沒有公共過道了、沒有電梯井、警衛室了,所以這個問題,咱們的區別看待。國家對於房子公攤買有任何規則,可是咱們在購房置業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公攤不能過大:如果是多層住所的話,由於沒有電梯等設備,公攤較小,要控制在7%-12%,太大不划算;如果是小高層(總高7層-11層的高樓)公攤最好控制在10%-16%,帶電梯的是15%—20%,最高不要超越25%,過高的話有貓膩的奧!高層住所(也便是總高度超越11層的)一般在15%—25%以內,撐破天30%(很少),過高的話絕對貓膩,擦亮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