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一個社會現象,看看大家是否認同?
現如今,不管是農村的經濟、面貌還是咱農民的生活較之前都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不過,咱農民手中的錢也沒有以前那麼「值錢」了,對此觀點,你認同嗎?
眾所周知,咱農民賺錢的方式不僅僅局限於之前的種地和外出幹體力活了,隨著新農村的發展以及農村電商的普及,越來越多的農民通過新興的崗位來謀取收入了,比如鄉村快遞、電商服務等等。退一步講,即便是外出打工,每個月也有幾千元的收入了。總之,咱農民的收入的的確確是有所提高。
但是,多數農民卻覺得錢不經花了,沒有以前那麼「值錢」了。為啥農民會這麼認為呢?這究竟是一種社會現實,還是農民的自我感覺呢?來聽聽專家學者是怎麼認為的。
首先,我們回歸到70年代,那個時候,誰家要是想要建房,幾十元就能搞定。不過,那個時候的房子還不是磚瓦房,多是一些土坯房。而且,多數農民並沒有外出打工,而是在家種地,依靠種地的糧食填飽肚子。
到了80年代,農村建房的成本有所增加,也有了磚瓦房,很多農戶建房的時候,也都會花上幾百元建造一個更好的房子。不過,那個時候吃的東西相對還比較便宜,誰家要是有紅白喜事兒,隨禮的份子錢也就幾塊錢,少的還有幾毛錢。
到了90年代,農村的經濟相對進步了不少,吃的、穿的、住的、用的也都改善了不少。紅白喜事的份子錢基本也都是5塊錢左右了,條件好的隨10塊錢。那時候,上學在食堂打飯都是哪麥子換的糧票,用錢的還比較少。要知道,在90年代,誰家要是萬元戶,那可不得了,那就是方圓幾個村子的「首富」啊!
到了新世紀,條件又比以前好了很多,家家戶戶也都有了自行車,條件好的也都買了摩託車,出行更方便了。同時,物價也上漲了。那時候,外出打工的人已經不少了,一年辛辛苦苦在外面也能賺幾千塊錢,要知道,那時候的幾千塊錢說不定能抵得上現在的幾萬元呢!
再到了現如今,農村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的家庭都比較普遍了,份子錢動不動也成百上千了,就連婚嫁彩禮,沒有十幾萬、幾十萬是娶不到媳婦兒的。所以,你看,這錢還值錢嗎?
雖然上面的介紹只是其中一個縮影,也有局限性,但是,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農村消費水平的變化,同時,也能間接的說明農民的收入在逐年增加。因此,有人說,這些變化恰恰驗證了文章開始的那句話「錢沒有以前』值錢』了」。就好比,現在的100元買不了多少東西就沒了,而在以前,100元說不定就能建造一所房子。所以,錢的的確確沒有以前那麼「值錢」了!
對此,你又是怎麼認為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你的見解。
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
(小編天天碼字碼真的很辛苦,如果大家喜歡此文,請在最下方點個讚吧!你們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謝謝~)
本文系作者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