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職場故事,交流職場經驗,歡迎關注「閆湘說職場」。
程式設計師的工作普遍都是年輕人,更有人笑談越是禿頂的程式設計師越厲害,但是誰能想到不用拋頭露面的程式設計師,同樣也是吃青春飯的職業呢?
01 37歲程式設計師被公司優化,面試阿里、華為、騰訊都被拒,小公司也嫌棄他
三十歲是一個分水嶺,一旦過了三十歲,身體狀況就會逐漸下降,跟不上高強度的工作制度,就會面臨被辭退的危險。
網上這位網友就是在37歲的年紀被公司優化了,整整四個月,華為、騰訊、阿里各大公司都拒絕了他,本來狠狠心想要降薪去一些小的公司,沒想到小公司的毛病更多,挑挑揀揀的嫌棄自己技術落後。
對於網友的這種情況,有些人一針見血的指出樓主還沒有認清現實,小公司同樣也有自己的要求,有人建議樓主降低自己的薪資要求,先保證有收入了再說,畢竟今年的情況不一樣,更多的人是同情過後,感受到的危機感,每個人都會經歷37歲,沒有人能保證自己不會面臨這種局面。
02 35+的職場人每天都在被動選擇,中年職場人就活該嗎?
職場上的風向瞬息萬變,各大企業的招聘年齡都會以35歲作為最高限制,就連中小企業也是限制頗多,中年人究竟為什麼會面臨職場危機?
首先就是年輕人的強大競爭力,在職場上都是為了工作,沒有任何人會體諒新職工年紀小,同樣也沒有人會體諒老職工年紀大。新鮮的血液為公司帶來了無限的可能,而中年人早就已經被柴米油鹽和老婆孩子填滿了大腦,固化的思維很難為公司做出創新和收益,同樣也跟不上那些年輕人變換的步伐。
其次人到了中年身體健康已經出現了危機,年輕時候加班通宵、飲食不規律,許許多多的小毛病都開始冒頭。自己的健康狀況正在下滑,新一輩卻活力四射,人才輩出,巨大的壓力逼著這些中年人做出自己的選擇。
有道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誰都有自己事業巔峰的時候,也有力挽狂瀾的戰績,辭職之後找不到準確的社會定位,導致求職四處碰壁,又不肯拉下面子做一些小工作。
老李就是一名被辭退的程式設計師,如今已經40歲了,每天在家裡養魚、逗鳥,生活非常愜意悠閒,可是這種愜意卻是建立在妻子每天打兩份工作,還要承擔兒子的學費、生活費和丈夫的花銷。
不是沒有嘗試過轉業,可是他什麼都不會,下海經商幾次,反而把存款快賠光了,如此更不願意出去和人交流。害怕碰到之前的同事,讓他們看到自己現在連一份工作都找不到,也不願意去做一些小工作,更害怕讓同事們看到之後被嘲笑,就這麼日復一日的在家裡躺了整整3年。
老李對比街邊擺攤賣小吃的老梁,不知道誰更心酸一點。老梁離職之前是公司裡的一把手,西裝革履的,徒弟徒孫一大堆,走到哪裡都是一呼百應的狀態,可是年輕人進步的勢頭太大,一不小心自己就離職了。
如今穿著汗衫,站在街邊賣小吃,油漬、汙漬濺到身上也不甚在意。老梁看的很豁達,人到了中年,又離職了,以前的成就並不能當飯吃,家裡還有兩個孩子要供養,面子並不能賣錢,小吃攤卻可以。
能夠放下面子和曾經的成就,去從事自己不願意,甚至不擅長的工作的人很少,更多的中年人要麼就是滿懷抱負的賠個底兒朝天,要麼就是沉浸在曾經之中,不願意醒來,迷茫又痛苦的度過一天又一天。中年人的危機給年輕人做了警示,讓許多年輕人有了危機感,並且為了應對中年危機,提前做好了準備。
03 水庫式經營,年輕人你長點心,為35歲後的你早做準備吧:
第一:水庫式經營,要有一個觀念:在年輕時為年老做好準備和打算
在發大水的時候,水庫可以避免洪災的發生,當持續乾旱,河流將要乾涸的時候,水庫又可以保證足夠的水位。
水庫式經營的理念被提出的時候,就已經被各大企業採用,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將人才、資金、資源等儲存起來,等到缺乏的時候,可以直接取用,保證了企業運轉的靈活度。
年輕人更是要用水庫式經營的理念,來規劃自己的職場道路。在職場中所要面對的從來都不僅僅只是一種危機,不進步就要被淘汰,不優秀就要被放棄,這種動態的及格線督促著年輕人全面發展自己。
趁著自己還年輕,為了以後年老沒有工作做打算,一部分年輕人對此嗤之以鼻,覺得這些人就是在杞人憂天,誰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麼變化呢?但是無論規則如何改變,優秀的人都有更多選擇的空間。
大部分的年輕人在巨大的工作壓力下,開始了斜槓青年的生活,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前提下,開始發展自己的副業,以求當變化來臨時,自己有更多的選擇。
第二:規劃好職業路徑
中年人之所以會面臨職業危機,就是因為他們在工作的之中掉進了忙碌的陷阱,尤其是職位越高的人,反而更容易面臨職業危機。
他們每天上班從早忙碌到晚,每一個項目都需要自己過問,每天都是處理不完的事情,悶頭工作一整天,真正有技術含量的沒有多少,全去給別人擦屁股了,第二天上班又周而復始。想要自己技術好,又想當一個好的領導,最後卻發現什麼也沒有幹成。
年輕人在進入職場之後,就應該對自己有一個清楚的認知,對於未來有一個大概的規劃。覺得自己更喜歡挑戰高難度技術的人,就根據自己擅長的領域,來提高技術能力,在一個領域裡爭取達到拔尖的優秀。不想每天面對電腦,朝九晚五活的像是一個機器人的人,就要有意識的積累人脈資源,學習人際關係的維護,鍛鍊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人才。
職業發展的目標和方向,決定著35歲之後的待遇。技術性人員趁著年輕的時候,多掌握一門技術,年老後才不會因為掌握的太少,而無法生存。管理型人才趁著年輕的時候積累人脈,等到年老才可以舍下面子,靠著人脈生活。
第三:年輕時,學會理財,學會消費,帳上有糧,心裡才不慌
新一代超前消費的理念,讓很多人花錢大手大腳,沒有了儲蓄的觀念,一旦生活發生了動蕩,突然沒有收入之後,這些超前消費就會成為巨大的壓力。
將自己的工資分成三部分,一部分作為必須要存起的錢,一部分作為移動儲蓄金,用來提高自己,或者理財,最後一部分作為日常生活開銷。警惕各種消費主義陷阱,將自己需要的東西列出清單,不賣一些便宜但是無用的東西,要不買超出自己經濟承受能力的東西。
年輕的時候學會理財、理性消費,有了一定的儲蓄,才能夠有底氣面對一切改變,靈活的應對各種危機。您對於35歲之後的中年危機如何看待?歡迎分享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