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間有「十人九痔」的說法,這未免有點誇張。不過,我國痔瘡患者實際上不少。研究顯示,我國40歲以上人群痔瘡患病率達到31%左右,而痔瘡佔肛腸疾病的比例高達87.25%。由於痔瘡沒有說「偏好」特定人群,但按照這兩個比例來看,我國恐怕很多人都受痔瘡困擾。另外,有調查發現,患者中能正確地處理痔瘡、合理地對待大便出血症狀的人群不足1/10。
痔瘡對人體有什麼危害?
痔瘡傷人常用兩招:出血和脫垂。
對於出血,若為鮮血,則大多無妨。有時出血量較大也無須緊張,因為肛門處有收縮功能,能起到止血作用。反覆出血、血液暗紅帶黏液等,則須注意排除腫瘤或其他疾病的可能。
至於脫垂,若能自行回入,則一般無妨。若不能自行回入,則要「幫它一把」,助其回納,否則脫出的腫塊因受肛門的壓迫,會造成水腫,產生疼痛。正確的方法是,使用一些潤滑劑(可選用甘油或麻油等),將脫出的團塊回入肛門內。若反覆脫出,應儘快去醫院處理,處理前可用棉花球或紙團將肛門塞住,不讓痔塊脫出,以減少痔塊水腫、潰瘍。
痔瘡要不要治療?怎麼治療?
痔瘡一般分為4期。一般臨床上將痔分為四期,用以指導臨床治療。第Ⅰ期只在排便時出血,痔不脫出於肛門外;第Ⅱ期排便時痔瘡脫出,便後自行還納;第Ⅲ期痔脫出後需用手還納;第Ⅳ期長期在肛門外,用手亦無法還納。
經過診斷確診為痔瘡的患者,戒酒是第一個需要做到的事情。辛辣、刺激性食物容易引起局部充血,痔瘡患者也需要儘量避免。再有就是,痔瘡患者要儘快改掉不良的排便習慣,儘量保持大便通暢。
對於Ⅰ~Ⅱ度內痔可行保守治療,口服或局部用藥,常用藥物包括靜脈增強劑和抗炎鎮痛藥。靜脈增強劑可減輕內痔急性期症狀,局部用藥包括保護黏膜的栓劑、軟膏、燻洗劑等。Ⅲ~Ⅳ度內痔往往須採用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中,第一種是吻合器痔上黏膜釘合術(簡稱PPH)。該方法保留病人的肛墊,術後無並發大便失禁的可能,而且術後三天即可出院,一周後即可正常工作,對病人影響較小。
還有一種是超聲都卜勒引導下痔動脈結紮術(簡稱DG-HAL)。這是一種簡便、安全、有效和低侵襲性的微創外科治療手段。本方法適用於Ⅱ~Ⅲ度內痔或以Ⅱ~Ⅲ度內痔為主的混合痔(即中等程度的痔瘡病人),尤其適合以出血為主要症狀的病人。
得了痔瘡,要注意什麼?
痔瘡的高發病率並不能說明痔瘡有多強的「戰鬥力」。相反,多數人發病是因為生活習慣不良,自己向痔瘡「繳械投降」的結果。因此,要想不被痔瘡「俘虜」,無須求人,只須律己:
1、養成隱私部位保潔習慣
堅持每天對隱私部位進行清洗是很有必要的。一般來說,清洗用的毛巾、盆子都要專人專用,不要與他人共用。天氣比較好的時候,可以將毛巾放到太陽下暴曬,殺滅有害微生物。另外,建議患者常多作溫水坐浴,每天10到20分鐘即可。
2、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飲食上不注意,是很多人「惹上」是瘡的一個重要因素。難消化、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是痔瘡患者的大忌,它們或能導致便秘,或能使直腸黏膜充血,加重痔瘡症狀,導致痔瘡反覆發作。因此,這些食物要儘量少碰。保持清淡飲食以及飲食結構合理就很有必要了。患者可以多吃蔬菜、瓜果、粗糧,提高膳食纖維攝入量,這對腸胃的蠕動、排便都是有一定促進作用,從而防治痔瘡加重。但溫熱類的水果如榴槤、荔枝等還是儘量別吃為好。
3、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不要在排便時看書看報玩手機,如廁時不要過於用力排便,儘可能避免蹲位排便,每次大便時間不要超過10分鐘。每天排便的時間可以儘量保持在同一時間段,這對排便也是有促進作用的。
4、養成體育運動習慣
痔瘡常好發於司機、辦公室一族,這是由於他們經常連續長時間靜坐,直腸靜脈回流不暢。因此,久坐、久立、過勞、不愛運動的人,都容易患痔瘡。所以應該加強鍛鍊,如靜坐45分鐘後,做做工間操。除全身鍛鍊外,還得注意局部的功能鍛鍊,經常做提肛運動,即肛門自主有節律的收縮舒張活動,每天1~2次,每次30~50下。
參考文獻:《我國40歲以上人群痔瘡患病率超三成 經濟負擔達500億》,2018-09-16,人民政協網《痔瘡需不需要手術?你需要了解痔的本質》,2019-08-19,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