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剛出生的小嬰兒,連基本的咿呀學語都不會,所以很多時候,自身不舒服都會通過自己的肢體動作來表達。
就像寶寶常常會做的「蹬腿」動作,有時候是 寶寶心情好,手舞足蹈;而有時候就是寶寶身體不舒服,表達自己的不滿。
不知道寶媽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寶寶總是喜歡「蹬腿」,就連睡覺時也會。
一些媽媽擔心寶寶身體健康出現問題,於是就趕緊帶著寶寶去醫院檢查,但醫生卻說一切正常。但看著每天晚上睡覺依舊喜歡蹬腿的寶寶,寶媽的心裡依舊犯嘀咕:寶寶這樣真的正常嗎?
1) 腹脹
對於小月齡的寶寶,由於還不具備表達的能力,因此對於自己身體有不舒服的地方,只能通過肢體語言來告訴父母。
如果寶寶腸胃裡有脹氣,或者消化不好,那麼寶寶就是感覺非常不舒服,就會通過哭鬧、蹬腿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小寶寶腹脹,往往是因為哺乳姿勢不當,導致吸入過多的空氣引起的,因此,媽媽在餵奶的時候,要注意哺乳的姿勢。
同時,寶寶吃完奶後,要及時拍嗝,把吃進去的氣體都排出。針對寶寶脹氣,也可以用按摩的方式來排氣,以肚臍為中心點,順時鐘按摩畫圈,將腸道內的氣體排出去。
2) 腸絞痛
由於小寶寶的腸胃發育不健全,協作能力較差,所以大部分寶寶都會有「腸絞痛」的問題,尤其是0-3個月的低月齡寶寶。
有「腸絞痛」的寶寶,往往就會愛哭鬧,而且也會頻繁蹬腿,顯得十分煩躁。如果寶寶肚子總是鼓鼓的,而且老愛放屁,那麼就極有可能是腸絞痛了。
針對寶寶腸絞痛的情況,家長平時可以採用「飛機抱」的方式來緩解寶寶的不適感。
另外,有專家表明:寶寶在娘胎裡的時候,是聽著媽媽腸道、血液的聲音長大的,因此出生後他們聽到類似的聲音,自然也會十分親切,像「shi~shi~」的聲音,可以讓寶寶安靜下來。
3) 寶寶在發育
寶寶的小腿總是「一蹬一蹬」的,有時候還十分有力量,其實這都是寶寶在進行自我鍛鍊,說明寶寶正在生長發育。
其實,寶寶喜歡頻繁蹬腿,恰好也說明寶寶進入了「猛漲期」。嬰兒階段的猛漲期一般在出生後的1周、4-6周、9個月左右,而寶寶也會通過這種蹬腿,來使自己的腿部肌肉更加壯實,以後走路更加穩當。
1. 睡前不要過於興奮
寶寶出現蹬腿的情況,往往睡眠也僅僅是淺睡眠狀態,而頻繁蹬腿,也影響寶寶進入深度睡眠狀態。很可能是因為寶寶在睡覺前神經過於興奮,導致寶寶出現無意識地蹬腿。
因此在睡前,父母不要刻意地逗孩子,讓孩子的神經系統保持平靜的狀態,更容易入睡。
2. 穿衣蓋被子要適宜
很多時候,父母擔心寶寶感冒受涼,總是習慣給寶寶穿得過多,或者被子過於厚重,都會讓寶寶身體發熱,影響睡眠,從而下意識地做出踢被子的「蹬腿動作」。
其實,寶寶和大人不一樣,都是「冷得熱不得」的,過熱反而更容易生病,所以即使在冬季,父母不要給寶寶穿得過多。
3. 情況嚴重及時就醫
如果寶寶蹬腿的情況嚴重,那麼也不排除是身體出現疾病的原因,建議父母要及早就醫。
對於寶寶頻繁蹬腿這樣的行為,媽媽首先要觀察有沒有其他的異常情況,不要認為寶寶在做習慣性的動作,從而忽略了寶寶身體不舒服的情況。
照顧寶寶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定要多看多學,這樣寶寶才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