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作文詞語生動,句式靈活。
1.巧施粉黛,詞句靚麗
詞句是構成篇章的基本語言單位,篇章的文採靠具體的詞句來體現。因此,在作文中,對文採的追求,首先表現為對詞句的修飾,考生要善於選用生動形象的詞語,為語句添光增彩。
①繪色
語言要有穿透力,要有視覺效果。即語言形象生動,敘事寫人,要避免使用抽象的字眼,儘量選用圖畫般鮮明的詞句。例如,「她眼睛很美」,就很抽象。而如果添加上繪色的形容詞,寫成「她的眼睛碧藍,閃動著明亮的眸子,甜甜地望著我」就形象多了。又如,「這完全是多此一舉,就像很好的事情再作改動」,就比較抽象。而莎士比亞寫成「替精煉的黃金鍍金,替百合花上油彩,把香水灑在紫蘿蘭上」就是色彩鮮明的圖畫。高考作文也可以用繪色的方法,使語言形象化。
例如,山那邊有幢湖藍湖藍的木樓,還有一方幽藍幽藍的楓牙嶺。楓葉紅了,紅嘴玉在幽深深的楓樹林裡歌唱。
秋天的邊上,黃昏的羽毛飄落在草叢中,一條悠長悠長的小路,鍍滿月光,爺爺和奶奶在乳白色的山霧中扛著鋤頭,姍姍而行。
密密的楓竹林裡,紅嘴玉輕輕地歌唱,緊靠竹林邊的小山塘,蒸騰著一般藍幽幽的霧……竹林那邊,桂花正濃……(《爺爺奶奶的秋山情節》)
這段景物描寫十分注意繪畫美,考生巧妙地調配顏色,細膩地描繪秋景,文章意境優美,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物。寫木樓作者用「湖藍湖藍」來形容,寫「楓牙嶺」用「幽藍幽藍」來描繪,雖然同是藍色,但有深淺之別。楓葉是紅的,紅嘴玉的嘴是紅的,「山霧」是乳白色的,「霧氣」是藍藍的……這是明寫事物的顏色。「楓竹林」「羽毛」「山塘」「小路」「草叢」「桂花」等,讓讀者調動生活經驗去聯想,這是暗寫顏色。明暗交錯,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好一幅五彩繽紛、生機盎然的秋景圖,多麼令人神往啊!
②繪態
靜與動同是事物存在的兩種基本方式,我們寫文章要善於選用生動形象的詞語準確地描寫出事物的存在狀態。
a、靜態
例如,還有蘋果,那馳名中外的紅香蘋果,也是那麼鮮豔,那麼逗人愛。大金帥蘋果則金光閃閃,呈現出一片黃橙橙的顏色。山楂樹上綴滿了一顆顆紅瑪瑙般的果子,葡萄呢,就更加絢麗多彩,那種叫「水晶」的,長得長長的、綠綠的,晶瑩瑩透明,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來似的,而那種叫紅玫瑰的,則紫中帶亮,圓潤可愛,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峻青《秋色賦》)
b、動態
例如,雨滴墜落下來,它們匯入山腳的溪流,雀躍著。它們順著山勢順著山的引導,奔流著。就像父母牽著跌跌撞撞的孩子教他們走路。
溪流順著山勢的引導進入了河流,河流翻捲起小小的水花,一朵兩朵……像是調皮的孩子在跟父母做著鬼臉、眨著眼睛。而山是沉穩的,山有山的威嚴,看著那河流上的水花,他們只是靜靜地微笑。他們要擔負著樹林、草兒和小鳥甚至人類的生命。所以他們沉重,他們不能陪著河流去玩耍。(峻青《秋色賦》)
c、動靜相生
例如,河流越來越寬大,望著沉重的大山,它想它應該為大山分擔些沉重,所以它載起了航船。山望著河流笑了,笑得很舒坦,就像父母看見孩子把家裡收拾得整齊後那種微笑。
漸漸的河流來到了平原,它與大山漸行漸遠,大山的影子早已模糊了,但河流的記憶裡大山依舊清晰。此時的河流已經能負起很重的大輪船了。
大山在眺望,蜿蜒的河流不知伸向何方,「孩子,路上小心啊!」大山在心中默念著(《水的成長》)
d、以動襯靜
例如,園子裡靜悄悄的,遠處傳來唧唧的蟲聲,在歌唱愉快的夜晚。從黃浦江邊吹過來的微風,掠過樹梢,吹拂過水麵,平靜的水池漾開漣漪,圓圓的月亮和圓圓的燈光仿佛在水中喝醉了酒,搖晃著。映在水池兩邊的樹的倒影,也輕輕擺動。公園裡各色各樣的花朵,徐徐吐露著芬香,給微風一吹,四散開來。(周而復《上海的早晨》)
e、化靜為動
例如,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裡。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莊,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臺,但或者也許是漁火。(魯迅《社戲》)
③繪聲
描繪人或事物的聲音,可以傳神地寫出事物的特點,人物的個性。
擬聲詞可從聲音方面抓住讀者。俄羅斯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輔導學員寫作時,讓學員用一個句子寫吝嗇紳士給乞丐一個小錢的情景。
學員寫的句子是:他把一個錢投到乞丐的手裡。
下面是經陀斯妥耶夫斯基修改的語句:他把一個小錢向乞丐投下,叮叮噹噹地滾到乞丐腳邊。
這個句子動態聲響兼備,讓人想像得到紳士鄙視乞丐的神態和乞丐的可憐。
繪聲、繪色、繪態雖事物外在特徵的描寫,真要寫得逼真,還要追求「形神兼備」、「以形傳神」。
2.參差錯落,靈動自然
語言的「有文採」有時表現為一種變化之美,這種變化集中體現在句式的選用上,即通過長句與短句、整句和散句、肯定句與否定句等多種形式的靈活搭配,追求參差錯落、靈動自然的美感。
①長短交錯
即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長句與短句是相對而言的。用詞較多,結構較複雜的句子為長句;反之,為短句,長句的修辭效果是表意嚴謹、精確、細緻,短句的修辭效果是表意簡潔、明快、有力。長短句交替使用不但表意豐富,增強抒情效果,而且往往產生一種錯落有致的美感。
例如,「我求賢若渴,用人不疑,夜追韓信;你一不知人,二不善任,氣走範增。如此,你眾叛親離,我漸豐羽翼,不納人言,你不見幽王烽火戲諸侯,代價是戎狄胡馬摧雕樓,始皇奢掠黔首,代價是誅秦族萬年遺臭,你一意孤行,我則充分聽取臣子意見。函谷關前,範增勸你強攻,你按兵不動;鴻門宴上,張良讓我謝罪,我以身脫險。項王啊項王,由此看來,只該我大漢併吞八荒,橫掃六合,包舉宇內,席捲天下。」(《英雄》)
長短句交錯,極盡變化之能事。內容上構成鮮明對比,盡顯項羽「一意孤行、盲目自信」的個性,有力的表現了文章主題。
②整散結合
結構相同或相似的一組句子叫整句,如對偶句、排比句、反覆句。相反,結構不整齊,各式各樣的句子交錯使用的一組句子叫散句。整句形式整齊,聲音和諧,氣勢貫通,意義鮮明。散句表達活潑生動,明快自然。整句和散句靈活搭配,交替使用,語言就會變化多姿,產生一種特殊的美感。
例如,他不僅是現代科學界的泰山北鬥,更是一位永遠戰鬥不息的人生鬥士,他是誰?他就是史蒂芬•霍金。如果說他的命運是那破舊的花架,那麼因為他的堅強意志,變得繁花似錦,光豔奪目;如果說他的命運是那漆黑的夜空,那麼因為他的堅強意志,變得繁星閃爍,熠熠發光;如果說他的命運是那貧瘠的土地,那麼因為他的堅強意志,變得蔥蔥鬱鬱、油油翠綠。是的,他的成功,不僅僅是他非凡的科學成就,其中更令人稱道的是他的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對人生的無比自信,這造就了一個時代的偉人,人生的鬥士。……霍金,他就是火,點亮了我們前進的燈;霍金,他就是燈,照亮了我們前進的道路。(《人生的鬥士》)
這段文字整散結合,靈活多變,讀起來琅琅上口,聽起來流暢悅耳,令人拊掌擊節。
③是否相間
即肯定句與否定句交錯使用。對事物作出肯定判斷的句子叫肯定句;對事物作出否定判斷的句子,叫否定句。一般說來,肯定句的語意重,語氣果斷;而否定句的語意輕,語氣比較委婉、緩和。肯定句與否定句交錯使用,能取得特定的表達效果。
例如,右邊,山巖。春日寒風料峭,夏日驕陽如火,秋日蓬蒿遍地,冬日風雪擊面。西西弗斯愁眉苦臉,腳步沉重,每一聲喘息都飽含憤怨,每滴汗水都充滿牢騷。
接受懲罰中的西西弗斯看不到春花之絢爛、秋果之豐碩,禁錮的心靈中全是憤怨牢騷,他不快樂,更不幸福。
左邊,山勢挺撥。春天繁花盛開,夏天鳥鳴啾啾,秋天漫山紅遍,冬日銀裝素裹。西西弗斯紅光滿面,每推一步都有舒心的嘆息,每上一米都有成功的微笑。
享受過程中的西西弗斯,聽到了鳥鳴風語,感受到了夏之熱烈,冬之靜穆,心靈與大自然相通,他能不快樂,能不幸福嗎?(《西西弗斯你快樂嗎》)
一個西西弗斯兩個不同畫面,懲罰面前兩種截然相反的心境:煎熬、享受。為增強藝術的表現力,考生採用對比之法,兼用肯定否定兩種句式,中間嵌入虛詞「之」,於畫面中增添了抒情性和音樂美。
此外,陳述句、反問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等句式交錯使用,都能以恰當的語氣表達豐富的內容。
鑲嵌名句,畫龍點睛——有文採
郭沫若說:「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歙張。」如果我們能夠自然的把久經歲月磨鍊至今仍放出奪目光彩的古詩文名句鑲嵌在高考作文當中,定能增加文章的思想的內涵和語言的文採,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請看下面兩個優秀文段。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的,而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精彩的。嶽飛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總結了自己的一生;曹操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抒發對生命的感慨;李清照以「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將相思的愁苦蘊於生命之中;蘇軾鍾情於「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激狂生命。其實,一縷陽光透入,你會發現一杯清水中也會折射出七色之光,何況是你的生命呢?去珍惜、品味吧,暴雨之後,你會發現,陽光下你的生命也很美麗,很精彩!(2005年《讀者》第6期《樂觀思維,精彩生命》)
寂寞是什麼?我說,寂寞是屈大夫在「漫漫其修遠兮」的路上「上下而求索」的身影;寂寞是魯迅先生在「彷徨」中的思索,在「吶喊」中戰鬥的心靈伴侶;寂寞是我們在「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新社會中摸索前進的步伐。
寂寞到底是什麼啊?寂寞是「將在不知道的時候獨自遠行」的勇氣;寂寞是「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強;寂寞是真正的孤獨者「質本潔來還潔去」的坦蕩;寂寞是「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的悠閒;寂寞是青年一代獨享「書香輕拂沁心靈,詩行輕滑滲血液」的暢快;寂寞更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無私與高尚。 (《散文選刊》2005年第1期《寂寞》)
這兩段文字最明顯的特徵是運用了大量的古代名言入文,使文章主題突出,文採飛揚。在高考作文中,我們把精煉的名言警句引入自己的文章,同樣能給自己的文章增色。
下面介紹一些使用名句的方法:
①以名句為題,畫龍點睛
巧妙地運用言簡意賅的名句作為文章標題,能讓自己的作文題目一枝獨秀,獲得讀者的青睞。例如,以「少年心事當拿雲」、「不畏浮雲遮望眼」為題,遠比以「談志氣」、「人要有遠見」等題目更形象,更具韻味。《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引用《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對曹操的評價,高度概括,觀點鮮明,並為全文內容的安排理出了清晰的思路,起到了綱目的作用。
②以名句開篇,先聲奪人
《生命的色彩》開篇這樣寫道:「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這是李清照生命的顏色,灰暗、沉悶;「大江東去,浪淘盡」,這是蘇軾的生命的顏色,雄渾、超曠。那我的生命是什麼顏色呢?
作者運用李清照、蘇軾兩位宋代詞人筆下的名言開篇,形象而凝鍊地告訴我們兩種迥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名句雖短,卻含蓄深沉,極具概括性,強烈地震撼著讀者的心,啟迪我們對自己要走的人生道路作出正確的選擇。
③以名句過渡,巧妙銜接
例如,教材中的《瑣憶》一文就是用魯迅筆下的名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作為紐帶將全文25個自然段(包括魯迅的7次談話)有機地貫串起來,集中體現了魯迅先生平易近人而又愛憎分明的人格,讓讀者感到形散而又神聚。
④用名句對比,突出中心
例如,《積極思維,快樂青春》中這樣寫道:
年輕的桃花總是燦爛的,年輕的日子總是不知憂愁的。年輕沒有「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的傷感,也沒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感慨,更沒有「無可奈何花落去」的無奈;有的是「有志者事竟成」的澎湃激情和「少年心事當拿雲」的豪邁壯志。
文中運用了5句名言,將傷感、感慨、無奈的憂愁之情與澎湃激情、豪邁壯志的年輕之心進行正反對比,在對比中突出年輕人的心態特徵。
⑤用名句議論,具體形象
《我的世外桃源》引用名言,用議論的筆調表達自己對語文的喜愛之情時寫到:
閱讀語文,它使我有了「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的感情;閱讀語文,它使我有了「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信念;閱讀語文,它使我有了「行賢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美」的做事準繩。
作者運用了3句名言,將「閱讀語文」的作用(原本抽象的語言,諸如「豐富我的感情,陶冶我的情操」等等)具體化為古代先賢的崇高形象。
又如散文《柳》中的一段:柳,實在應該為你鳴不平!一直以來,你就象徵著輕薄或可憐。古人詩句中有「輕薄柳絮隨風舞」,你是被人輕視的輕浮淺薄的形象;一代文豪蘇東坡筆下的柳絮「似花還似非花……三分春色,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是可憐的形象。
作者將「柳」的「輕薄」和「可憐」的形象,分別用古代名句加以形象描繪,化抽象為形象,讓讀者真切而細膩地感受到、觸摸到。
⑥用名句寫景,境界優美
散文《家鄉的三月》,為了突出江南三月獨特的魅力,作者在文中巧妙地引用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揚柳風」三個名句,江南鶯飛草長的春的氣息撲面而來。
準確地運用名句,借鑑名句的表達技巧,能更好的提高寫作能力。恰到好處的引用古詩文名句入文,無論寫作何種文體,都能發揮出多角度的立體的獨特魅力,使引用者的文章錦上添花同時,盡顯作者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學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