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學跟我講,每次語文考試中,出現句子轉換,或是「換一種方式來表達」,就會不知所措。而在作文當中,如果能夠靈活地運用各種句式。作文就會更加靈活多變,變得生動起來。所以,這一講,我們來講一講語文中句式的轉換。
字詞句段篇,句子在中間
在語文學習當中,句子有著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字詞構成句子,句子組成段落,文章又是由段落組成的。而句子恰好處於中間的位置,下接字詞,上承段落。句子能不能寫好,直接關係到作文的質量高低。
而一個意思的表達,用什麼樣的句子,則會有不同的表達效果。而不同的句式,又可能表現出不同的情緒情感。所以,學會句式的轉換,則會更有利於我們組織語言與段落。
如果用一個形象的方法講說明句式轉換。句式的轉換就像人換衣服,穿不同的衣服,會有不同的風格,比如運動員就要穿運動服,演出就要穿演出服,學生要穿校服。不同的穿著代表了不同的身份。但是人始終是那個人。所以,句式轉換就是在原來內容不變的前提下,換一種表達形式。
那麼,在正式開始講具體的轉換形式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確一個問題:
句子形式怎麼轉,表達的意思不能變。
陳述句與「被」字句「把」字句的轉換
陳述句就是以敘述的口吻講清楚一個事物或是一種情感。把字句與被字句則是指包含這兩個字的句式。 這種句式的轉換還是比較簡單的。我們來看例子。
陳述句:我疊好了衣服
把字句:我把衣服疊好了;被字句:衣服被我疊好了
把字句:我把錢包丟了
陳述句:我丟了錢包;被字句:錢包被我丟了
被字句:他被狗咬了
陳述句:狗咬了他;把字句:狗把他咬了
這裡要注意一點,被字句與把字句的主要區別是主語發生了變化,因為表示的是被動接受。
肯定句與否定句的轉換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什麼是肯定句和否定句。
肯定句:做出肯定判斷的句子,就是肯定句。比如:小明是個好學生。
否定句:做出否定判斷的句子,就是否定句。比如:這棵樹不高。
常用的否定詞有:不,非,否,無,勿,莫,沒……
單純否定:他不知道衣服丟哪了
雙重否定:就代表著句子裡有兩個否定詞,表示的是肯定的意思
比如:我不得不去把衣服洗了。(表示肯定的意思,我要去把衣服洗了)
一、肯定句變成單純否定句:「否定詞+原詞的反義詞」的形式來轉換
比如:這次考試小明考得很好(肯定句) 這次考試小明考得不錯(否定句)
二、肯定句變成雙重否定句:「關鍵詞前加兩個否定詞」的形式轉換
比如:周總理是我們的好總理——誰也無法否認,周總理是我們的好總理
馬上要考試了,我們要加倍努力 —— 馬上要考試了,我們非得加倍努力不可
你知道這件事——你不可能不知道這件事
贏了拔河比賽,全部同學都很激動——贏了拔河比賽,全部同學沒有不激動的
注意,這裡的難點,也是經常會考的就是肯定句與雙重否定句之間的轉換。雙重否定的特點就是出現了兩次否定,但是同樣,仍然是表達肯定的意思。而且用雙重否定來表達,使情感更強烈。
陳述句與反問句的轉換
陳述句主要是指肯定句與否定句兩種句式。
一、肯定句變成反問句:「難道……不……嗎?」 「怎麼……不……呢?」的形式來轉換
比如:我知道(肯定句)——我難道不知道嗎?/我怎麼會不知道呢?(反問句)
字跡潦草要糾正(肯定句)——字跡潦草難道不要糾正嗎?/字跡潦草怎麼能不糾正呢?(反問句)
二、否定句變成反問:否定詞一定要去掉,難道、怎麼要用上
比如:這道題不對(否定句)——難道這道題是對的嗎?/這道題怎麼會是對的呢?
我們不能什麼事都依賴媽媽(否定句)——難道我們什麼事都依賴媽媽嗎?/我們怎麼能什麼事都依賴媽媽呢?
在這種轉移中,同學們要注意反問句的特點。反問句是一種修辭方法,是明知故問,表達確定的意思。抓住這一特點,我們在轉換時就不會把意思搞錯了。
直接陳述與間接陳述的轉換
直接陳述:把某人的話直接講出來。
間接陳述:把某人的話用第三人稱轉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