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同學問我:寫作文字數不夠怎麼辦?我開玩笑告訴他:寫人物對話嘛,一個字加上標點符號便可以佔一行。比如:
「懂不懂?」
「懂。」
「好了,看到沒,這位同學懂了!」
……
「……大家看看上面的對話,是不是幾行,這樣就被搞定了。」
「嗯那,棒!」
「你還愁啥字數?跟我學好了!」
「可是……」可是你要說了,我們學校的老師規定了,作文不能這樣寫。對不對?
但語文學科的特點卻是,無定規,無定法,只要運用的恰到好處。
語言描寫有什麼作用?
當然對話的作用,或者說人物語言的描寫,可不僅僅是起到湊字數佔格的作用。言為心聲,一個人開口說話,無論是無心之言,還是經過措辭,都會反映說話人的想法和態度。
要是在文學作品中,或者我們的作文裡,對話就會有更多的意義。
古典著作中的語言描寫,
在文學作品中,人物的語言首先要表現人物的性格,所謂的言如其人。
如《三國演義》裡面的張飛,三顧茅廬的故事裡,他不想劉備親自去隆中,說到:
「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喚來便了。」
但劉備呢,非要去不可,於是張飛生氣了:
「量此村夫,何足為大賢!今番不須哥哥去;他如不來,我只用一條麻繩縛將來!」
然後劉備就去了,諸葛亮呢,據說竟酣眠不起床。張飛就大怒:
「等我去屋後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
這裡省略了劉備的話語,重點突出張飛,而且是通過張飛的語言描寫來達到的。
因為沒有什麼文化,所以語言比較直白通俗,也能夠看到他魯莽的性格,而這一性格,卻和他先前的「賣酒屠豬」的身份是相適合的。
張飛的話,不但生動,而且也對其他人物的形象有著一種襯託作用。
當代作家語言描寫的例子,
再說說現當代文學作品的例子。餘華除了鼎鼎有名的《活著》,其長篇小說《許三觀賣血記》也好看的令人心酸。許三觀過生日那天,一家人晚飯後躺在床上,許三觀和兒子們的說話:
這一段對話,可以看到許三觀的苦中作樂,也能夠看到貧窮,限制了孩子的想像。
在描寫許三觀在「用嘴炒菜」的過程中,作者餘華並沒有加入任何評論,他只是通過人物的語言在呈現,而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命運,卻通過文字凸顯起來。
「用嘴炒菜」原文很長,我這裡只選取了1/3的篇幅,無論你是否對這部小說感興趣,這一經典的片段是值得你閱讀的,哪怕僅僅為了寫好作文,我也推薦你去讀。
我們的作文如何運用語言描寫?
現在該講一講我們的作文中如何運用語言描寫。為了湊字數而進行的語言描寫不可取。為什麼文中要有語言描寫?為了展現人物性格,為了推動情節發展,為了埋下伏筆,都是可以的。
想寫好人物的語言,一定要讓人物說出適合的話。
作為拓展閱讀,希望大家有空的時候翻一翻阿來的《塵埃落定》,從寫作的角度,看一下阿萊是如何塑造了一個傻子的形象。
是不是粗人必須說粗話,文明人必須說文明話?未必!
一個有教養的人在生氣的時候,語言也未必總是文明的;而一個粗魯沒有文化的人,在有求於人的時候也難免低聲下氣。
如何寫好對話?除了借鑑經典,閱讀同齡人的作品,如優秀的作文選之外,還要多琢磨生活。比如老年人說話的語氣,和中年人是不同的。抓住人物的語言,是可以寫出人物性格的。
歡迎閱讀百家號人生底色看語文更多原創文章:
中小學語文學習,以閱讀促進素質提升,分數自然水漲船高
初高中語文,打通閱讀與生活的壁壘,講究方法又不為方法束縛
讓課外閱讀更有效,不但要講明理由,更要給孩子動力
學英語背單詞,這種記憶法不僅能記牢,還能觸類旁通搞定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