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滿樹蔭的人行道,卻被很多計程車、網約車佔據,農業大學南門至志新西路之間的清華東路南側便是如此。這兩年,道路南側的人行道停放了大量的計程車,雖有樹蔭但是來往行人還要去自行車道上行走。附近居民希望,這些司機可以換個地方休息,給居民留出行走空間。
清華東路南側的便道變為停車場已經兩年了。附近居民王先生說,每天從上午10點開始,便道上就停著大量私家車,到了中午時分變成計程車和網約車,晚上則是附近居民的私家車。「從志新西路一直延伸到農業大學的南門,足有500米左右。」不僅如此,一些計程車司機為了在這裡停車休息不惜逆行。王先生告訴記者,偶爾一些北向行駛的計程車會從志新西路直接左轉,並走上清華東路的西向東方向。「有時候開的快了,也會和正常行駛的電動車發生剮蹭。」
王先生也多次向屬地街道和交通隊反映,他說街道曾兩次在道路南側自行車道上放置隔離桶,阻礙車輛通行。「隔離桶一米高,裡面都是沙子。本以為放在道路上計程車就過不來了,結果沒兩天這些桶就被搬到便道上了,這些車又開上來了。」
昨天記者來到現場,清華東路南側是一片綠地,樹蔭灑在便道上。由於正值午後,吸引了很多司機來此午休,多輛計程車、網約車在便道上停放,有的司機在車上睡覺,有的則在便道上聊天。從農業大學南門到志新西路,500多米的便道被車輛佔據絕大部分面積,來往行人只能在自行車道上行走。而有的便道上放置著隔離桶,車開不上去,於是這些車就直接停在自行車道上,不寬的車道被佔據了一半。
另外清華東路北側也有類似現象。北側存在近十家飯館,再加上周邊存在學校、小區,每天大量的外賣騎手會將電動車停在便道上。北側的便道比南側的窄,十幾輛電動車便道便被完全佔據。記者發現,不管南側還是北側,其便道與自行車道之間沒有路肩,兩條路完全持平。
今天記者從屬地學院路街道了解到,經街道工作人員現場核實,發現部分計程車、網約車司機會將清華東路南側作為交接班的地點,一些司機在車內休息是為了等待接班同事前來。針對此事,學院路街道與屬地清河交通大隊聯合展開現場執法,並建立長效機制。
「街道與交通大隊約定,加強對清華東路的日常巡查,對於違章停車也加強執法。」街道工作人員表示。另外交通大隊的輔警也會對清華東路南側的違停現象進行張貼罰單等處罰,而街道的保安會對違停車主進行規勸,解釋政策法規。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張群琛 文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