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城區教育系統學術節 五育並舉視域下美育融合課程研討會成功...

2020-12-25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胡語彤 通訊員 毛慈萍)11月18日,上城區第二屆教育系統學術節分論壇——五育並舉視域下美育融合課程的探索與實踐研討會在杭州第六中學正式開幕。本次研討會的主題為「美育未來——為每一個孩子圓夢幸福人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負責人、教育部國際教育研究基地主任、上海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院長張民選,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院長、黨總支書記楊振宇,上城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項海剛,浙江省教育廳藝術教育委員會副秘書長、省美術教育研究會副會長李永正,浙江省書法教育研究會秘書長餘巨力,杭州市上城區教育學院書記李敏,省特級教師、上城區語文教研員吳丹青,上城區美術教研員王楊燕等領導專家出席本次開幕式。參加本次開幕式的還有來自上城區內外各兄弟學校的校長、分管領導和骨幹教師。

  上城區教育局局長項海剛先生致開幕詞。項局長說,在上城區,學校美育一直是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一個重點。上城教育高質量高水平發展的過程中,美育從未缺席。近年來,在加強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育相融合,完善課程設置,開齊開足上好美育課,豐富藝術實踐活動等方面成效顯著。特別是六中作為省課改先行學校、市藝術教育實驗學校及區藝術教育基地,在美育實踐中引領著區域教育發展的方向,逐漸成為老百姓家門口的公辦名校。希望通過六中這一個色彩斑斕的藝術之「洞 」,來共同窺見上城美育的桃園芬芳,讓我們助力每一個孩子圓夢幸福人生。

  張民選先生作為本次研討會嘉賓致辭,他首先肯定了美育在學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然後用自己從參加工作、牛津大學留學經歷到聯合國工作中的三則小故事,表明對藝術教育渴望和追求,指出了美育在個人成長中的重要地位,闡述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要教會他們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重要性。他希望在面向未來的教育中能讓美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讓孩子發現身邊的美的事物,能讓他們用豐富的想像力創造美,因為這將會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

  楊振宇教授做了題為《藝術修養與新人文教育》的講座。他從藝術與文明、當代藝術欣賞的困境、言辭之書等方面具體展開。

  首先,楊教授引用約翰·拉斯金對藝術在撰寫偉大民族傳記的重要地位,引出藝術與社會文明之間的密切關係。他從詹森《藝術史》與貢布裡希《藝術的故事》等藝術專著談起,了解到不論是故宮文物南遷還是二戰中一位無名軍官的偉大決定都讓世界看到美的力量戰勝了醜惡的戰爭、跨越了民族間利益與仇恨,給人難以置信的力量。

  其次,在當代藝術欣賞中還存在一些困境,技術和圖像的結合,開拓了一個討論藝術與視覺問題的全新視野。當下,大量語言與圖像的疲勞轟炸中我們應擺脫庸俗化的解讀。重建新人文教育,讓藝術不再是點綴,讓人們創造力不斷向前發展。

  最後,他從卡爾·波普爾的三個世界理論到張藝謀對《紅高粱》細節的處理中具體闡釋了人們是如何用語言帶動一系列的想像、展現中國人氣象的。藝術除了給我們提供審美享受與精神享受之外,更應該像哲學、歷史、思想一樣塑造我們的思維方式、激發我們的創造能力,成為人類改造世界必要的智性工具。

  餘巨力先生以《新時代新美育》為主題作分享報告。在全球化的挑戰下培養多方面發展的整體人的必要性,也倡導學生認識藝術本質,做傳播真善美的使者。

  杭六中陳立英校長以「美育未來——為每一個孩子圓夢幸福人生」為主題作分享報告。她從六中美育的三大特點、實施美育的三大路徑、美育工作的三項重點以及學校三級迭代的培養模式詳細介紹了在五育並舉視域下學校美育的實踐與探索。學校依託分層分類的藝術課程、全科統整的融合課程、主題研學的活動課程,在常規活動、融合活動、延伸活動中欣賞美、體驗美、創造美。讓六中學子成為擁有一項自己喜歡的個性特長、具備一定的藝術素養的多能人才。「以藝潤德、以藝啟智、以藝養心、以藝圓夢」,為夢想助力,為幸福人生增色。

  本堂課是由語文老師陳迎春、戲劇老師林子鈺、美術老師毛玉河共同組織的一節融戲劇、書法、繪畫、朗誦為一體的綜合實踐展示課。

  它圍繞三個環節展開:戲劇人生組演繹蘇軾三個人生階段。學生在分析蘇軾經典作品的同時,理解其情感變化歷程。隨後,林老師通過指出學生在演出過程中的問題,提升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對人物情感的把握。

  筆墨丹青組旨在從蘇軾的詩詞意境中了解其在書畫方面的造詣。最後,毛老師的點評提升學生對中國畫和書法的藝術薰陶。同時,引領學生沉浸在山水畫的意境中,感受蘇軾的「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的創作理念。

  吟風雅頌組意在用通過向蘇軾學寫詩文進一步領悟其寫作風格,體會蘇軾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最後通過集體朗誦致敬蘇軾,享受語文古詩文之美,在美育中讓學生獲得美好的品性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省特級教師、上城區語文教研員吳丹青做課例點評:這節課為我們語文的綜合性學習課堂提供了範例。歷史的繼承與發展、審美的建設與創造,文化的理解與傳承,都在這堂課中落地、生根、開花。這節課實現了語文教育的藝術化。在課前、課堂中學生以學生以審美的眼光解讀蘇軾,以審美創造去表現蘇軾的作品和蘇軾的藝術人生,也是一節讓人賞心悅目的藝術課。這還是一節潤物無聲的德育課。學生在深度體驗中感受到蘇軾美好的人格品德,豁達的胸懷,以及睿智的生活態度,也不由自主的把蘇軾的人格作為自己追尋的目標,理想人格。

  期待六中教師能進一步開發出一系列的美育融合的課程,讓孩子們在中學時光就得到優雅從容姿態的培養,在他們心中生長出對藝術的美、精神的美、人性美的追慕。

  上城區美術教研員王楊燕老師做課例點評:學校的美育工作是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事業在這次的展示中看到了三個堅持。首先,堅持正確方向。教師選擇了與杭州有淵源的歷史人物蘇軾,作為一代文學家、藝術家有「為時而作」的一種文化自信。今天課堂上的演蘇軾、畫蘇軾、吟蘇軾可以讓我們孩子樹立一種正確的人生觀、歷史觀、國家觀。其次,堅持面向全體。課堂中每位孩子都有展示展示的機會,在展示中他們非常的投入並沉浸其中。說明這45分鐘對他的生命是有積極意義的。最後,堅持改革創新。五育並舉、融合發展對我們所有老師有新的挑戰,在展示過程中可以看到三個學科組老師形成了一種合力,多次協商,形成了一種開放高效的學習新模式。

  10月1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 《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僅僅一個月時間之後,杭六中就舉行學校美育融合課程的研討。通過此次研討,不僅展示了各科教師協同融合、培養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精典課例,而且進一步加強了學校美育課程宣傳與普及。進一步營造科學的美育共識、達成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為青少年涵養「美麗心靈」,為國家和民族培根鑄魂。

相關焦點

  • 為每一個孩子圓夢幸福人生——五育並舉視域下美育融合課程研討會...
    11月18日,上城區第二屆教育學術節分論壇——五育並舉視域下美育融合課程的探索與實踐研討會在杭州第六中學正式開幕。本次研討會的主題為「美育未來——為每一個孩子圓夢幸福人生」。上城區教育局局長項海剛先生致開幕詞。
  • 預見未來:素養時代的學習革命 上城區教育系統第二屆學術節正式啟幕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陳昊昱 通訊員 毛慈萍)11月6日,上城區教育系統第二屆學術節在杭州市勝利實驗學校正式啟幕。他提到,上城區秉承「開放共享、責任擔當」的理念,選擇以區域學習中心建設為代表的一系列研究成果,面向全省做好推廣服務工作,讓上城的優秀科研成果惠及更多地區、更多學校、更多教師。今年,上城區教育學術節的主題是「讓教育看見未來」,既是集中展示推廣教育教學成果的一次重要盛會,也是釐清核心素養導向、面向未來的課程建設與學教方式變革思路的良好契機。
  • 五地「同步教研」 杭十中首屆學術節暨五育節開幕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 (記者 陳顯婷 通訊員 駱冰 彭瓊霞)為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行「五育並舉」的教育思想,體現學校「宗文、明理、尚義」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提升教師教育教學專業素養與職業道德修養,豐富學生校內外文化生活,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營造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
  • 「2020青少年音樂美育研究與實踐研討會」成功舉辦
    2020年12月19日-20日,由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主辦,中國音樂家協會音樂美學學會、中央音樂學院聯合支持的「2020青少年音樂美育研究與實踐研討會」在新中心八層報告廳成功舉辦。期待此次研討會能進一步促使美育教師、藝術愛好者、學生和家長開闊音樂美育視野,更加理解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和心靈教育的本質。
  • 上城區青少年活動中心: 立德樹人、五育並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
    在杭州,有這樣一個少年宮,它不光是青少年閒暇時間享受相關公共服務的校外教育和活動場所,還是區域「立德樹人、五育並舉」的主陣地。它有與前世界冠軍吳鵬聯手,共同打造全新生存活動課程,有專門讓學生體驗軍事活動的「勇敢娃娃兵基地」,有可供學生自行搜索選擇、自主報名的校外研學電子平臺,這個少年宮就是杭州市上城區青少年活動中心。
  •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推進融合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
    融合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不僅僅是對特殊兒童也是更多普通兒童應該參與其中的。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積極探索特殊教育專家委員會的有效組織與運行,充分發揮專家委員會的制度優勢,全面助力區域融合教育改革發展。一、建立高效運行的特殊教育專家委員會在上城區政府的領導下,區教育局牽頭會同衛生健康、民政、殘聯等相關部門於2013年建立了特殊教育專家委員會,主要職責為開展殘疾學生評估及教育鑑定與安置、不同生態環境中學生特殊需求支持的諮詢建議與指導、教師與家長專業能力提升、學校教育質量評價、政策建議推進、特殊兒童教育維權等。
  • 「五育匠心」創意煤城2020勞動美學教育聯動研討會圓滿召開
    2020年12月19日,由長沙中悅文旅集團、湖南省勞動教育聯動機制課題組、周影傳媒舉辦的「五育匠心·勞動美學教育聯動實踐」研討會暨「芳華記憶,崢嶸歲月——一起尋找火紅年代代言人」評選活動在竹山塘創意煤城圓滿落幕。下午14:00在工人會議廳舉行「五育匠心·勞動美學教育聯動實踐」研討會。
  • 華師大教授李政濤:「五育融合」究竟如何融合?
    2 「五育融合」是一種「育人實踐」 「五育融合」是在「五育」並舉的前提下提出的。 「五育融合」的提出,還蘊含了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或育人理念,即「融合理念」,它與「融合實踐」一樣,直指以往制約育人質量提升的主要瓶頸和難題之一:各育之間的相互割裂、對立甚至相互矛盾。 它帶來的不是相互分離、割裂的德育論、智育論、體育論、美育論和勞育論,而是「五育融合論」。未來的諸育理論,都將在「五育融合」的理念和體系內得以重建。
  • 「五育」融合本質的再認識-中國教育新聞網
    至此,立德樹人,「五育」並舉,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任務成為全體教育人的共同目標。2019年發布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進一步提出「更加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大力發展素質教育,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的有機融合」,明確提出「五育」融合的教育發展目標。
  • 「五育」融合本質的再認識
    2019年發布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進一步提出「更加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大力發展素質教育,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的有機融合」,明確提出「五育」融合的教育發展目標。「五育」融合不是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的簡單拼湊、整合,而是實現「五育」之間的有機綜合滲透,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五育」融合中任何一個育之所得,並不意味著其他四育將有所損失。「五育」教育力分散乃至割裂的問題,迫切需要尋找一個契合點,把原先分離、割裂的教育形態,通過一個共同的契合點連接在一起。
  • 溫州「STEAM融合課程研討會」活動圓滿成功
    秋色滿園的校園才剛剛拉開序幕,一群有著教育情懷的幼教人,就已經行走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與深入,為打造溫州民辦幼兒園特色課程新樣態,9月11日由溫州市民辦教育協會、溫州民辦教育研究院組織的「STEAM融合課程研討會」在甌海區景山百佳幼兒園舉行。
  • 「五育融合」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這裡的融合,不是「五育融合」之「融合」,而是為了推動基於「五育融合」的全面培養體系之構建所需要的「融合」。它涉及多種維度、多個層面:既有發展目標上的「公平與質量的融合」,走向「優質均衡」,也有社會不同教育主體上的「家校融合」,還有各種教育力,如「社會教育力、學校教育力和家庭教育力的三力融合」,更有不同教育空間、場域和媒介,如「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融合」。
  • 「五育並舉」的龍泉實踐成都市龍泉驛區創新落實「五育並舉」,頒布...
    《意見》明確要堅持「五育」並舉,著力解決素質教育落實不到位的問題。國家綱領性文件,地方如何落實落地?這考驗著教育人的定力與智慧。2020年5月12日,成都經開區印發《關於落實「五育並舉」推動龍泉驛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方案》)。6月16日,又審議通過了《龍泉驛區落實五育並舉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3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 「五育並舉」的龍泉實踐
    2020年5月12日,成都經開區印發《關於落實「五育並舉」推動龍泉驛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方案》)。6月16日,又審議通過了《龍泉驛區落實五育並舉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3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而在出臺《方案》和《行動計劃》之前,龍泉驛區先後出臺了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的實施方案。
  • 杭州第十中學學術節讓...
    今天上午,杭州第十中學學術節暨五育節開幕式上,學校老師展示的思維課堂,讓學生們課堂上不停地動腦筋,學生們下課走出教室時,紛紛議論著。杭州第十中學是杭州市首批提質強校試點學校,學校提出六開強校戰略,並聚焦於十中好課堂、十中好教師、十中好作業和十中好課程。
  • 長清區發布勞動教育指導意見 探索一育帶「五育」融合創新路徑
    ,提高學生勞動素養,同時探索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健體、以勞育美的以一育帶動全育的「五育」融合創新路徑,促進學生綜合素養提升。一直以來,實驗小學秉持幸福教育,注重發掘教學內容與生活相關元素,學校通過研發一系列勞動教育相關課程,培養學生勞動能力,落實勞動教育目標,形成學校科學勞育觀,構建了「1134X」全景生態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探索制定了多元化的課程評價,以此提升勞動素養。  山東師大附小大學城校區做了題為《大德育課程下的勞動教育》的發言。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承辦北京地區高校一流課程與教材建設研討會
    馮擁軍表示,高教出版社推出了大批優秀的教學資源,今後將繼續加強與北京市教委及各高校在教材建設與課程建設等方面的合作。 會議邀請了青島科技大學校長陳克正、北京理工大學教務部部長慄蘋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科事業部主任張龍等專家分別從新時代「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體育課程建設路徑的構建、拔尖人才培養與一流課程教材建設和數字課程出版與一流教材建設方面作了大會報告。
  • 助力培養未來的名師名校長,杭州市中小學師幹訓結業活動在上城區...
    11月26日,杭州市上城區第一批未來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結業典禮暨成果展示活動在上城區教育學院成功舉行。參加此次活動的還有來自杭州市各區縣的教師教育學校代表,以及來自義烏、黃山、福建等地的教育同仁們。本次活動還採用了「線上+線下」的形式,鶴峰、雷山、黃山、開化等地的教育同仁同步觀看活動直播。本次活動由上城區首批未來名師名校長代表馬益彬、王林慧、白引、陳滔主持。項海剛局長致開幕詞。
  • 長清區探索「一育帶五育」勞動教育融合創新路徑
    為此,今年5月長清區發布勞動教育指導意見,正式開啟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健體、以勞育美的以「一育」帶動全育的「五育」融合創新路徑的探索,通過全時空勞動教育模式,打造融合共生的教育生態,讓勞動更「接地氣」,為學生的成長打好厚重的人生底色。
  • 中小學如何設計「五育並舉」落實機制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要求強化體育評價、美育評價,再一次明確了「五育並舉」的教育方針。「五育並舉」是一個有機整體,切忌不成體系、零敲碎打,不分主次、眉毛鬍子一把抓,更不能不可持續、一時興起而為之。學校作為教書育人主陣地,要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體系化設計「五育並舉」落實機制,為培養時代新人進行系統思考、統籌融合併將「五育」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