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本來就是嬰幼兒易受輪狀病毒感染的高峰期,而年底的羊城校園又接二連三發生學生諾如病毒感染疫;再加上年底聚餐多,因為胃腸不舒服而上醫院的大人也猛增……為此,我們請來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兒科和胃腸道專科的專家們為您一一支招。
A
孩子患秋季腹瀉和諾如病毒後
關鍵要防脫水
受訪專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 李棟方&主治醫生 李平甘
文/羊城晚報記者 餘燕紅 通訊員 孫奕宣
近日,在微信和微博的家長群裡,一條消息被廣泛轉發:一種病毒性腸胃炎正在全國上下迅速蔓延,引起孩子反覆發燒、嘔吐、食欲不振,退燒後咳嗽症狀明顯。省衛生計生委日前也發布重要預警信息:小心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疫情。就此事,記者採訪了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李棟方博士。他表示,最近確是腸道病毒感染的高峰期,自去年12月中下旬至今,將近1/3以上的門診都是胃腸道症狀的病兒,以嬰幼兒、學齡兒童多見。
輪狀病毒和諾如病毒中招兒童多
李棟方指出,過去國內小孩子的腹瀉多發生於秋冬季節,所以也叫秋季腹瀉,主要以輪狀病毒為主。儘管輪狀病毒疫苗問世多年,但輪狀病毒感染的季節性特點仍然明顯。據有關部門發現,近一段時間在學齡兒童中間出現的病毒性腸胃炎,主要是諾如病毒感染引起的,和輪狀病毒腹瀉在症狀上有類似的地方,但症狀相對重一些。
輪狀病毒:初期主要表現為前期的發熱、嘔吐,常被認為是上呼吸道感染,但往往是先嘔吐,接著出現腹瀉,典型腹瀉是排蛋花湯樣稀水便,兩歲以下的嬰幼兒多見,由於腹瀉次數往往較多,所以容易引起脫水。
諾如病毒:症狀也類似輪狀病毒,如噁心、嘔吐、腹瀉等,患者常感到病情較重,起病開始就會出現多次嘔吐,部分人還有頭痛、發熱、肌肉疼痛等症狀。所有年齡段的人均有機會受感染,其中兒童、老年人、免疫缺陷者及器官移植者屬易感人群。由於諾如病毒傳播速度快,在人群密集的場所,如學校、餐館、集體飯堂、醫院等,容易引起暴發。
特點:一般一周左右能痊癒
無論上述哪種病毒導致的腸道感染,都有一個自限性過程,一般一周左右都能逐漸痊癒,所以家長無需過度擔心。李棟方強調,典型的腹瀉症狀出現後可持續3到5天,如果沒有其他併發症,如中-重度以上的脫水、電解質紊亂、繼發胃腸細菌感染、心肌損害等是不需要輸液或住院治療的,更不需要用抗生素。
李棟方稱,如果患兒出現大便次數增多及大便稀爛,呈黃綠色,稀薄或水樣,帶酸臭味,伴有奶瓣或混有黏液,尤其是伴有脫水錶現,如精神疲倦、小便色暗黃、換尿不溼的次數明顯減少,口唇乾燥甚至皸裂,或小嬰兒的前囟凹陷,父母應及時帶到醫院看兒科門診或急診,多聽從兒科醫生的專業建議,必要時應做相應檢查、輸液,甚至住院治療,這樣可以避免病情惡化。
護理原則:清淡飲食+多流質
兒科的李平甘醫生介紹,如果小孩有嘔吐、腹瀉症狀,建議家長不要強行送到學校,以免傳播更多孩子,引起集體發病,應及時就醫。諾如病毒主要症狀是腹痛、腹瀉、嘔吐,但通常只會持續兩三天,在配合醫生治療同時,保持清淡飲食。「多喝水多休息,病情就會有明顯好轉」。
小孩腹瀉後,如果感覺口渴,就是脫水的危險信號。這時,應該給孩子少量多次地喝口服補液鹽,避免嚴重脫水的發生。並適當服用益生菌及蒙脫石散,前者有利於恢復腸道微生態平衡,而後者則有利於病原微生物的排出。
此外,由於孩子皮膚比較嬌嫩,每次大便結束後要立即用溫水清洗臀部及會陰(女孩兒應自前向後衝洗),然後用細軟的紗布吸乾,並塗鞣酸軟膏或魚肝油軟膏以預防臀紅或尿布疹。
需要提醒廣大家長的是,千萬別以為孩子腹瀉了,就少給甚至不給孩子進食。其實,急性腹瀉時,孩子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功能還保留有正常時的60%-90%。所以家長們的正確做法是:母乳餵養者仍以母乳餵養為主,但乳母應儘量少吃油膩食物,多飲水,縮短每次餵奶時間,少量多次餵奶,並暫停輔食。注意清潔乳房,勤換內衣。人工餵養的孩子就應該耐心鼓勵其進食,儘量選擇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軟麵條等,並且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避免含粗纖維的蔬菜和水果,因為高糖會加重腹瀉。
B
天氣溫差大、年底聚會飯局多
胃腸型感冒與急性胃腸炎多發
受訪專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胃腸專科副主任醫師 于濤
文/羊城晚報記者 陳映平 通訊員 王海芳
元旦後幾天,因為胃腸不舒服拉肚子而上醫院胃腸專科、消化科看病的人猛增。專家提醒,羊城冬季氣溫變化大,導致早晚溫差超過10攝氏度以上,這種天氣下人容易感冒,食物不注意也容易變質滋生細菌,容易因為飲食不節或吃了不潔的食物而引發急性胃腸炎,這兩種疾病雖然某些症狀相同,但在治療用藥跟預防方面是有區別的,若沒有分清就亂用藥容易延誤病情。一旦患者出現口乾、皮膚乾燥、頭暈、乏力、尿色加深變黃、尿量減少的脫水症狀,應該及時就醫,不能拖延。
胃腸型感冒與急性胃腸炎是兩種病
做銷售工作的張經理每到「年關」就容易生病,冬至後天氣從冷轉曖,一不注意就受寒了,咽喉痛、鼻塞、流涕同時還伴有腹瀉症狀,由於感冒症狀不太重,於是自己吃了點消炎藥,但兩天後症狀並沒有好轉,只好半夜跑到醫院看急診,此時症狀嚴重,人已出現高熱休克脫水。
據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胃腸專科副主任醫師于濤介紹,張經理患的是胃腸型感冒,胃腸型感冒是感冒的一種特殊的類型,大多由一種叫「柯薩奇」的病毒經口或經呼吸道感染引起,有時還伴有其他一些細菌的混合感染。患者會出現感冒的典型症狀,如咽喉痛、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發熱和全身酸痛等,但同時也會出現與急性胃腸炎一樣的消化道症狀。
于濤解釋,有的人初起感冒症狀容易忽視,以為太累休息一下就可緩解,等到拉肚子腹痛症狀明顯才引起重視,卻又以為是一般的急性胃腸炎,容易因為沒用對藥而延誤病情的治療。
他說,胃腸型感冒與急性胃腸炎雖然有著非常相似的臨床表現,但是兩類疾病。急性胃腸炎患者在起病之前大多有不潔飲食史。這類患者最常見的原因是進食涼拌菜、燒烤、火鍋、剩菜剩飯等,這些食物容易被沙門菌屬或金葡菌毒素汙染,導致胃腸道急性炎症,嚴重時也可出現發燒,但不會出現類似於感冒的呼吸道症狀。
不同症狀不同治療
因此,在病毒感染所致的胃腸型感冒的治療中,醫生一般以護胃、止嘔、解痙止痛、止瀉、補充液體等對症治療為主。
而急性胃腸炎,尤其是比較嚴重的患者就應該接受抗生素的治療,同時進行上述必要的對症處理。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使用靜脈注射治療的問題。其實,大多數的患者,只要能夠飲水,能夠進食粥和麵條,脫水錶現不明顯的,不一定需要靜脈補液。于濤說,消化道症狀是胃腸型感冒與急性胃腸炎共有的,也是最為突出的表現。這一大類症狀由胃腸道炎症水腫或受到刺激所引起,主要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以及口乾、尿黃、頭暈等脫水的表現。
我們常說的「消炎藥」是指殺滅細菌所用的抗生素,對因病毒感染所致的胃腸型感冒無效。
提醒
日常注重衛生
可以預防腹瀉
腹瀉是很常見的小兒疾病,平常應該重在預防。比如父母要選擇乾淨、新鮮的食物。奶瓶、奶嘴及時煮沸消毒。孩子的玩具和經常接觸到的物品要注意清潔,弄髒了的衣物、床單等也要及時洗滌並消毒。平常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洗手,生活規律,不暴飲暴食。大一點的孩子要避免喝生水和吃路邊小攤的食物。避免腹部受涼,加強戶外活動,提高機體抵抗力。房間要保持通風,每天至少要開3次窗。
知多D
胃腸型感冒四大症狀
⑴噁心、嘔吐:噁心是由胃受到刺激引起的,嚴重的刺激會使胃部肌肉強烈收縮而出現嘔吐;
⑵腹痛:胃炎會導致上腹疼痛,小腸炎症所導致的痙攣會使患者出現肚臍周圍的絞痛,頻繁的便意、肛門的墜脹感和左下腹的絞痛往往提示大腸炎症為主;
⑶腹瀉:就是俗稱的「拉肚子」,最終排出的大便變為稀爛便或者水樣便,排便前患者一般會有腹脹;
⑷脫水的表現:由於食慾減退、嘔吐和腹瀉,導致水分大量丟失,導致脫水,這是病情嚴重的表現,需要警惕與重視。
關注微信號
「羊城晚報·嶺南名醫館」
資訊·活動·諮詢
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