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環球科學設為星標
周一至周五
第一時間掌握
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 天文學 ·
宇宙也許沒那麼多星系
根據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觀測結果,宇宙大約有兩萬億個星系。不過,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認為,星係數量實際上可能只有數千億個。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3日報導,根據新視野號冥王星探測器返回的數據,得出的宇宙背景亮度,和結果預想的相差甚遠。新視野號與哈勃相比離太陽更遠,它所觀測到的星空亮度比哈勃觀測到的最暗星空暗10倍。這是由於哈勃觀測受黃道光影響,即太陽系平面上星際塵埃對太陽光散射造成的光汙染。天文學家原先認為宇宙中90%的星系隱藏在哈勃視野之外,但新研究認為實際數量沒有這麼多。研究成果13日在美國天文學會線上舉辦的第237次會議上發表,即將刊載於美國《天體物理學雜誌》。(新華社)
· 量子物理 ·
科學家首次獲取量子氣體疤痕態
量子多體系統(quantum many-body system)是一種處於疤痕態(scar state)的量子系統,由於疤痕態中粒子同軌,故可為系統中編碼的信息提供保護。1月14日發表在《科學》雜誌的研究首次在氣體中觀察到疤痕態。研究者用鏑原子構造了Tonks-Girardeau氣體並改變了氣體磁定向。這種氣體是一維、高激發態的量子多體系統,原子間強大的引力使它們只能在同一直線上運動,而不像普通氣體一樣迅速坍縮為球狀。研究發現,儘管實驗施加的磁力與原子引力相比極弱,Tonks-Girardeau氣體卻表現了出人意料的穩定性,其能態可持續攀升,未因任何影響發生坍縮。研究者計劃進一步探究此現象的內在原因,以輔助發展更為穩定的量子系統。
· 生物技術 ·
中國首隻「克隆貓」已於近日誕生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團隊成功通過森林貓體細胞克隆產生後代,中國首個貓科克隆動物「平安」健康誕生。2020年12月24日出生的「平安」已平安存活了將近一個月,代孕母貓和「平安」地各項生理指標皆在正常範圍內。「平安」的本體是一隻野生森林貓和中華田園貓雜交的成年雌性森林貓。研究人員從該貓皮膚組織中分離培養得到了纖維細胞,利用中華田園貓的卵子作為細胞核受體,製作出多枚體細胞克隆胚胎。克隆胚胎移入代孕母貓體內62天後,成功生出「平安」。目前,北京中正司法鑑定所仍在進一步鑑定該貓的克隆身份。(科技日報)
· 動物學 ·
電鰻能成群捕獵
圖片來源:Bastos et al., Ecol. Evol.; Animate Your Science先前的研究認為電鰻通常單獨狩獵。而刊登於《生態學與演化》的一項研究則在巴西帕拉州的伊裡裡河(Rio Iriri)觀察到,伏打電鰻(Volta's electric eel)中存在群體狩獵行為。在黎明和黃昏,這些電鰻會組成狩獵小隊,繞著一個大圈遊泳,把數千條脂鯉卷進圈中,並裹挾著脂鯉群從深水區遊入淺水區。然後電鰻狩獵隊聯合對脂鯉群放電,脂鯉被擊出水面後落下昏迷,成為電鰻的腹中之物。群體狩獵行為在魚類中很罕見,除該發現外,目前已知只有其他9種魚類中有此行為。
· 行星科學 ·
水星收縮程度或小於之前預測
和地球緊密拼接的構造板塊不同,水星殼是由一個單一板塊構成的。約39億年前,小行星曾密集碰撞太陽系行星,這個時期也被稱為晚期重轟炸。在那之後,水星開始冷卻並向裡收縮,表面形成了各種山脊和斷層。《通訊·地球與環境》發表的研究藉助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信使號」(MESSENGER)任務和全球地形數據,重新繪製了水星的構造地貌,並估算了水星半徑減少數據。研究在水星南半球發現了比北半球更集中的斷層和其他構造地貌。而水星在晚期重轟炸後冷卻時發生的行星收縮或讓水星半徑減少了1~2千米,遠少於之前估計的7千米,這意味著水星可能保留了更多的原始內熱。
· 病毒學 ·
模型預測病毒如何逃脫免疫系統
HIV和流感病毒能通過快速的突變,改變其表面的蛋白,使疫苗產生抗體無法識別它們,從而實現免疫逃逸。據一項發表於《科學》的新論文,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的模型來預測病毒蛋白位點可能發生突變的概率。這種模型能用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分析基因序列,再預測出能幫助病毒逃避免疫系統攻擊,且遵守基本生物定律的病毒序列。研究人員用該模型預測了冠狀病毒,HIV以及流感病毒HA蛋白的突變情況,獲得的結果與現有的研究吻合。後續,研究人員或將藉助這種模型找到更高效的疫苗靶點,避免病毒逃逸。
· 新冠疫情 ·
截至北京時間1月15日9時,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最新統計,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93044567例,死亡病例1991921例。 14日0-24時,河北省新增90例本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其中石家莊市報告84例(5例為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邢臺市報告6例(1例為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1月14日0-24時,河北省新增9例本地無症狀感染者,其中石家莊市報告5例,邢臺市報告4例。1月14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44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9例(廣東3例,上海2例,江蘇1例,浙江1例,四川1例,陝西1例),本土病例135例(河北90例,黑龍江43例,廣西1例,陝西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為境外輸入病例(在上海)。新增無症狀感染者66例(境外輸入11例);當日轉為確診病例20例(境外輸入1例);當日解除醫學觀察27例(境外輸入17例);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618例(境外輸入245例)。封面圖來源:pixabay
文:唐儆、謝汝雨、韓佳桐
編輯:羅丁豪、王昱、石雲雷、楊心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