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該種什麼菜,這些老祖宗的總結諺語值得收藏

2020-12-20 花小鏡的花花世界

小鏡很愛種菜,但是作為從小沒下過地的90後,種起菜來還是有些吃力的,比如時常錯過播種時間而種不好菜,也會種成反季節而顆粒無收。

那麼什麼時候該種什麼菜呢?其實老祖宗早就總結了一套理論,按照老祖宗的方法來,還怕種不好菜麼!

春分早、穀雨遲,清明種薯正當時。

大暑早、處暑遲,立秋晚暑正當時。

寒露早,立冬遲,霜降收薯正當時。

這兩句話清晰地表明了紅薯的最佳種植和收穫時間,有些地區氣候適宜也會對諺語做些修改,比如江蘇地區「山芋不怕羞,一直栽到秋。」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

穀雨前後,種瓜點豆。

清明穀雨兩個節氣較近,所以清明穀雨之間,氣溫和雨水都滿足了瓜類豆類植物的需求,非常適合種瓜點豆。小鏡今年就在清明前種了四季豆,結果全部被凍死了,所以老祖宗的東西絕對不是隨便說說的。

過了穀雨種花生

不過穀雨不種花生

秋分收花生,晚了落果葉落空。

花生是喜溫植物,穀雨前氣溫不穩定,有些地區有嚴重的倒春寒,非常不利於花生生長。而穀雨過後,氣溫穩定回升,再來種就沒關係啦。

而花生也分春花生和夏花生,穀雨種的花生在白露前後就可收割,最晚不要超過秋分,秋分過後氣溫下降,會對農作物造成傷害。

頭伏蘿蔔二伏芥,三伏還能種蕎麥

頭伏蘿蔔二伏芥,三伏裡頭種白菜

意思很明白,入伏後最開始種蘿蔔,因為蘿蔔耐旱耐寒,這個時間種,可以較早收穫;三伏過後一般北方地區多種白菜,好在入冬前儲蓄過冬;而蕎麥在高海拔地區比如四川、青海、西藏等地區多有種植。

秋分種,立冬蓋,來年清明吃菠菜。

這句話不僅告訴了我們要在秋分時間種下菠菜,還告訴了我們菠菜怕冷,立冬要給菠菜蓋膜保暖,這樣來年清明就可以吃菠菜了。

除了以上一些蔬菜的最佳種植時間,老祖宗還告訴我們:

立冬快拔菜,不拔受霜害。

雨種豆子晴種棉,種菜宜在連陰天

深種玉米,淺種麻,辣子種上掃帚拉。

這些諺語看著簡單幾個字,確是蘊含了科學知識的,用現代科學來解釋完全能解釋得通,所以,小夥伴們,快快收藏起來吧!

相關焦點

  • 老祖宗總結的農諺,太實用了!你都聽過嗎?建議收藏
    農業諺語,簡單通俗,生動精練,更是文化瑰寶。是老祖宗通過精心觀察總結出的寶貴經驗,是從實踐中積累的結晶,下面農愛邦整理了一些農諺,你都聽過嗎?建議收藏。老貓房上睡,一輩留一輩稱杆離不開秤砣,老頭兒離不開老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年輕小孩兒別笑白頭翁,花開花落幾日紅人比人得活著,貨比貨得留著秤砣小壓千斤,胡椒小辣人心這些農村俗語你聽過幾句
  • 春聯該啥時候貼?老祖宗總結了3大禁忌,多留意為來年積攢好運氣
    春聯該啥時候貼?老祖宗總結了3大禁忌,多留意為來年積攢好運氣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一個文明沒有中斷的國家,文化底蘊極其深厚。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沉澱中,延續了許多燦爛的文化瑰寶。在過去的時候人們張貼「宜春」兩個字在門上,後來隨著時間發展,這兩字演變成了各種美好的文字,表現驅邪避災、迎接吉祥的願望。那麼春聯應該在什麼時候貼在門上呢?有人說是要在除夕的上午貼完,因為老人們認為貼春聯是為了搶福氣,早早貼完能夠多一點福氣,如果磨磨蹭蹭去貼春聯,過了時間就沒有福氣了。
  • 老話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有什麼說道嗎?蘊含老祖宗的智慧
    古代諺語或者俗語,是古代人們通過多年來生活觀察總結出來的生活小百科、農業常識、風俗禮儀等等,這些話朗朗上口,簡單押韻,便於古人在整體文化素質低的情況下口口相傳,達到告誡後人的目的。 有句老話叫「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其實後面還有半句,叫做「席不成六」。
  • 中國人使用筷子的12種禁忌,老祖宗總結的,在理嗎?
    中國人使用筷子的12種禁忌,老祖宗總結的,在理嗎?筷子對於我們來說十分重要,因為它是我們吃飯時必備的工具。筷子在我國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在古時候,人們對於餐桌禮儀尤其看重。所以使用筷子也有很多禁忌,不知道大家是否都了解這些禁忌呢?下面筆者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筷子的使用禁忌,一共12種,看看你都了解多少呢?第一種:禁落地驚神。意思就是說不能失手將自己拿的筷子掉在地上,這樣的話很容易驚擾到地下的神仙。
  • 25種常用香料的特點,以及適合做什麼菜,值得收藏!
    之前小編介紹了常用的25種香料的特性以及與之對應的菜,今天小編再補充剩餘的25種,希望對平時做菜時選用什麼樣的香料有一個更進一步的認識。25種常用香料的特點,以及適合做什麼菜,值得收藏!1,青花椒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花椒堅齒、烏髮、明目,久服,好顏色,耐老、增年、健神。」
  • 老祖宗留下來的養花諺語,真準!
    咱們中國博大精深,愛養花更是從古時候就傳下來了,除了名家們口口相傳的詩句,還有老祖宗傳下來的養花口訣,時至今日,這些口訣依然特別有用!咱們今天就來學習一下老祖宗的智慧吧!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因為這句俗語,很多人都不喜歡在大門前栽種竹子,這是為啥呢?
  • 諺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意思?多數人不知其意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直是人們心中衡量的標杆,除了很多有名的歷史典故之外,民間所流傳的諺語民俗也包含很多的大智慧,那麼俗語中有句:「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民間流傳的諺語其實比較通俗易懂,從字面來看,就大體能夠知道其包含的意義,雖然只有簡單幾個字,卻蘊含深刻的哲理跟生活經驗,甚至是生活中該遵守的規矩,那麼下面就來具體分析一下這幾句話的含義。
  • 俗話說,「芒種火燒天,夏至雨綿綿」,老祖宗的智慧堪稱經典
    到了一年糧食生產的時候了,農民們伯伯會很忙的。穀類種子之所以被稱為穀類種子,是因為他們應該忙於收集和種植。這是南部種植水稻,北方收割小麥的季節。在農耕中,谷穗節氣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根據農曆:「鬥指巳為芒種,此時可種有芒之谷,過此即失效,故名芒種也。」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什麼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其中,從引客入席開始,到座次禮節講究,再到敬酒讓菜等一系列的流程中,都可以明確體現出我國的餐桌文化。時至今日,老祖宗依舊留下了「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的飯桌規矩。 那麼,這樣的飯桌禮儀規矩是什麼意思呢? 事實上,老祖宗之所以留下這樣的規矩,其中所蘊含的意思很明顯帶有一些不好的寓意。
  • 漲知識 I 俗語、諺語、歇後語、成語,老祖宗的智慧,區別很簡單
    我們的華夏老祖宗更老,留下的寶貝那自然就更多。俗語、諺語、歇後語、成語就是他們無窮智慧的結晶。那他們到底有啥區別呢?我們先來看看下面這些,大家來判斷一下,看看大家的大神段位級別:先別看下面的答案啊,也別問度娘,自己默算一下,看有幾個正確。
  • 寒露節氣的天氣諺語了解一下
    因為老祖宗流傳下許多關於寒露的諺語,能幫助咱們農民預測未來的天氣情況,提前做好準備。那麼具體有哪些諺語呢?下面就來跟大家好好分析。     這句諺語初看起來好像很難理解,但是只要把裡面的名詞搞懂了,就能明白老祖宗所要傳達給我們的意思。我們知道,每年寒露在陽曆中的變化不大,通常是10月8日或是10月9日。而在農曆中的位置卻是在不斷變化著的。
  • 開春最該吃這美食,老祖宗留下的規矩,錯過要等一年,只要9樣菜
    開春最該吃這美食,老祖宗留下的規矩,錯過要等一年,只要9樣菜,吃一次就忘不了媽媽說,用九樣菜包餃子吃,還有這種說法,這9樣菜代表今年一年都會大豐收!包9樣菜的餃子,這都是老一輩人留下的規矩,出九這一天開始,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都開始活動起來了,冬眠的動物出動了,小麥開始拔節了,野菜也開始生長了,這麼多樣菜其實在很久以前很難湊呀!
  • 什麼是諺語
    諺語諺語是人民群眾口頭流傳的固定的語句,用簡單通俗的話來反映深刻的道理。諺語多數來自民間,也有一部分來自詩歌,一般為兩句,押韻或對仗。恰當地運用諺語可使語言活潑風趣,增強文章的表現力。諺語反映的內容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 小學生必背歇後語、諺語大全,超實用的學習資料,值得收藏!
    孩子在語文中會碰到一些歇後語和諺語,這兩者之間是有區別的,有時候孩子會搞混它們。其實要區分它們,也很簡單。歇後語分為上部分和下部分;諺語是一個獨立的說明有一定道理的短語。中國擁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而其中的歇後語和諺語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它們擁有自己的獨特表現力。
  • 老祖宗10句話,道破人性的大智慧(值得收藏!)
    老祖宗10句話,道破人性的大智慧(值得收藏!)老祖宗傳下來的話裡,藏著先人的經驗和哲理,句句箴言,道破人性,值得收藏!
  • 老祖宗古訓:「做事須循天理,出言要順人心」,到底什麼是天理?
    這期間,老祖宗們吸取了很多人生教訓,也總結了許多人生經驗,最終在歷史長河中沉澱為濃縮的大智慧,並代代傳承,時刻訓誡著後世。古人從日常的生活中,總結出了許多簡單卻蘊藏大道理的警言佳句,這樣的古訓還有很多,筆者限於篇幅就不一一介紹了。
  • 諺語和養殖:掌握好季節、氣候有關的諺語,對養殖有指導意義
    在農村裡,流傳了很多的諺語,而這些諺語是老祖宗們歷經千百年留下來的生活經驗,它不僅閃耀著人民的生活智慧,而且對農民們的生活和農事管理是很有幫助的。特別是一些關於畜禽養殖的農村諺語,對一些養殖戶來說可是寶貴的財富。
  • 毛主席10個充滿智慧又接地氣的諺語,看過讓你受益,值得收藏!
    毛主席不但是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和戰略家,還是語言表達藝術的大師,他擅長引用民間諺語俗話,這些詞語通俗易懂,喜聞樂見,讓毛主席的文章既充滿智慧,又十分接地氣,因此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喜愛。下面,我們就一起分享下毛主席10個充滿智慧又接地氣的諺語,相信你看過後一定會受益匪淺,抓緊收藏分享起來吧!
  • 這些諺語告訴你並非如此
    傳統農業靠天吃飯,在與自然博弈的過程中,我們的祖先對於氣候的變化總結出一套經驗,這套經驗通過諺語的形式流傳了下來。立秋之後究竟是個什麼天氣,就通過諺語來了解吧。林風眠 秋葉小鳥1、秋後一伏熱死人三伏天是一年最熱的時候,立秋前後仍然處在三伏天內(立秋3天後為末伏)。
  • 「來客不擺三道菜」是什麼待客之道?老祖宗的講究,不懂會很尷尬
    再過幾天就要到今年的清明節了,每到清明節的時候,我們除了會要回鄉祭祖之外,還會要在家中接待不少的親朋好友,家裡的親戚朋友也都在這幾天的時候走動了起來,做飯宴請和去別人家吃飯是肯定少不了的。而我們中國人是出了名的熱情,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來者皆是客」,不管是誰來我們家中做客,我們都是會很熱情的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