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格內向,沒朋友,不敢主動與人搭訕,父母可以做些什麼?

2020-08-27 凱茜媽咪

一、孩子不善與人交往,很可能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

大寶上幼兒園的時候,很安靜。老師會偶爾發一些活動玩耍時的照片到家長群,小朋友們三三兩兩地玩耍,而看到大寶的時候,她都是一個人在玩,看起來有種不合群的感覺。

老師做家訪的時候,也會和我們說,大寶很乖,就是在學校不怎麼說話,下課了同學們一起玩,大寶總是很安靜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不會主動與人交談。

孩子他爸對老師說,「這都是遺傳了孩子媽,因為她小時候在學校也不愛說話。」

孩子的爸爸和我是同學。上學那會兒,在課間,我很少會走出教室玩耍,都是和座位周邊要好的同學交往得多些。學生時代,我是他人眼中標準的「內向」性格的人。

於是,孩子不善交際,似乎有了一個很好的理由。每當遇到某些孩子不打招呼的場合,家人就會說,「這孩子和她媽小時候一樣,都不怎麼愛說話,比較靦腆。」

有一回,孩子在遊樂場遇到以前舞蹈班的同學,我問她為什麼不去打個招呼,孩子說,「因為我害羞。」 我問,「你從哪裡學到這個詞的?」 孩子說,「爺爺奶奶說的呀。」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不善交往,就是害羞,內向,並在自己感覺尷尬的場合,當著孩子的面大大咧咧地與他人做這樣的歸因。這樣的行為,其實會對孩子產生一種「暗示效應」。

暗示效應,是指人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個體發出信息,個體無意中接受了這種信息,從而做出相應的反應的一種心理現象。

暗示,就像一把雙刃劍,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掉一個人。

孩子的「內向」,及不善與人交往,很可能是父母不斷暗示的結果。

父母如果希望孩子能夠積極地與人交往,並學會與人相處的恰當方法方式,那麼就需要先改變自己對於「內向」和「交友能力」的認知。

二、「內向」,不是孩子不善與人交友的藉口

1、「內向」是一種氣質,而不是缺陷

說到「內向」,很多人就會想起「孤僻」、「冷漠」、「膽怯」、「不合群」等詞。其實這是一種偏見。

內向和外向的區分,是個體獲取自身能量途徑的不同。內向者的能量多來源於自身內在世界;外向者能量多來源於外部世界。

內向的人不是不善於交際,而是他們不喜交際,過多地參與社交活動,會消耗他們的能量,因為比起社交,他們更喜歡獨自思考,他們的能量來自於獨處、自省、向內的挖掘。

「內向者」安靜,是因為他們本身喜歡安靜,他們思維敏捷,願意承擔責任,追求完美。這是一種天生的氣質,處世的偏好,而不是性格缺陷。

2、不恰當的評價會引發孩子錯誤的自我認知

世俗對「內向」的偏見,會讓人過度關注孩子在與人交往中的笨拙表現。並錯誤地將這種表現歸因為「內向」的結果。

孩子的經歷,不會塑造他們的認知;是對經歷的解讀,塑造了孩子的認知。

孩子的大腦邏輯思維能力不強,他們對事件的解讀,很容易受父母的影響。一般父母是怎麼解讀的,他們就會接受這個解讀。即使是錯誤的。

所以,當父母經常批判孩子,說孩子「膽小「」害羞「,孩子就會真的形成自己「很害羞」,「很沒用」的認知。並將這種認知當做自己無法主動與他人交談的理由,並保持畏縮不前。

3、交朋友,是一項需要後天培養的技能

「外向者」就一定人際關係很強嗎?不一定。「外向者」 的感知度不如「內向者」敏銳,他們有時候行為會傷害到他人,而不自覺。長期以往,朋友也可能會與他們保持距離,或者只是維持表面的聯繫。

擅不擅長交朋友,不是看孩子是「內向」還是「外向」,而是要看他有沒有習得與人交往的技巧。這些技巧,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父母后天去引導的,更不是簡單粗暴地給一個「要懂得分享」。

三、幫助孩子交友,父母可以做些什麼?

現實生活中,父母總是要求很多,指責很多,卻缺少耐心和正確的引導。對於幫助孩子交友,父母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 放寬心,不要期望過高

父母為什麼喜歡攀比?攀比的時候,我們總是有贏有輸,就和老虎機打遊戲一樣,結果是不一定的,所以父母很容易對攀比產生一種上癮。

攀比的危害十分大,因為它會讓父母想贏,想讓孩子變得和「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優秀。而這個「別人家的孩子」是永遠不能被超越的,因為超了這家,還有那家。

天生氣質「內向」的孩子,有許多卓越的特點。邱吉爾、富蘭克林等這些一生功績顯赫的人都是「內向者」。只有在孩子的短處,給予恰當的指導,而非指責,孩子才能變得更好。

  • 為孩子尋找對標榜樣

平時父母可以和孩子探討,比較欣賞學校的哪些同學,哪些同學在學校比較受歡迎,那些同學身上有哪些優點,分析大家喜歡他們的原因,他們平時怎麼玩,都玩些什麼。

或者看電視,看電影的時候,哪些電視電影人物和場景特別能打動人的,父母和孩子都可以做個記錄。

  • 少說多做,與孩子多做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快速提高孩子交友能力的途徑,父母可以設計各種場景。比如,在麥當勞吃飯遇到了學校的老師,我們怎麼攀談?在學校遇到同學搶自己的玩具,怎麼處理?如果有人打了自己,該怎麼辦?如果在遊樂場遇到自己想要一起玩的夥伴,如何去邀請?

父母設計的腳本越多,練習越多,孩子進步越快。

  • 給孩子的進步設置獎勵

主動邁出去對孩子有些難,父母可以設置獎勵,推孩子一把。比如,設置「三表一錄」交友績效管理表。

三表一錄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項目表:將自己的期望做一個分解,如孩子主動與人打招呼,孩子成功邀請朋友一起玩,孩子在學校與之前沒有談話過的同學打招呼,等等容易實現的小項目

星星表:對應不同的項目,孩子可以得到的星星數,如,和人打招呼得一顆星;成功邀請朋友一起玩,得三顆星;

禮物表:可以是一盒鉛筆,一盒橡皮,或者是其它孩子希望擁有的東西,孩子可以拿星星來兌換禮物。

美言錄:父母每天可以在美言寫上孩子取得的進步,並不斷表示鼓勵

常言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對於孩子的交友難題,最重要的是父母的平常心、耐心和鼓勵。

陪伴孩子不斷克服困難,獲取新的成就,是一項幸福的事業。

相關焦點

  • 因孩子性格內向而苦惱?父母需要這麼做
    孩子這麼內向的性格,以後怎麼與這些機靈的孩子競爭?面對機會,怎麼去爭取?想到這些問題,心態再平和的父母也不得不為孩子以後的發展憂心不已,希望能徹底改變孩子內向的性格,結果孩子覺得自己不受父母喜歡,性格也並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那麼,內向的性格可改嗎?如何改變呢?其實,心理學對人的性格已經做了不少研究。首先,我們要了解一個概念,心理學家對人格特點做了性格與氣質這兩種劃分。
  • 孩子性格內向,不願說話怎麼辦?4P法讓你發現內向孩子的優勢
    一、了解內向孩子心中的痛楚,避開培養演說力的大坑1.內向孩子心中的痛楚很多內向的人小時候甚至到長大成人後,都會對家裡來客人或是被爸媽帶去走親戚有陰影,一下子面對不熟悉的親戚,心中有些膽怯,沒辦法做到積極主動地與客人打招呼。
  • 如果你是一個性格內向,不敢交往,不敢做決定的人,可以看看這篇
    對於一個內向不敢交往,不敢做決定的人,可以嘗試做到以下幾點:一、接納一個內向的自己,你會看到不同的世界。很多內向的學霸級的人物,學習起來特別專注。別人上課時間可以溜號,可是學霸總是那樣專心聽講。其中還有一些內向的人,當別人說他內向不好的時候,別人說他情緒化的時候,當別人說他斤斤計較的時候,當老師說,當父母說,甚至同學們也否定他這點的時候。他才覺得自己內向不好,我要變成一個大大咧咧的人,我變成一個什麼都不在乎的人。我要變成一個快樂的人,我要變成一個豁達的人。可是這些都是偽裝,因為自己骨子裡面確實是不願意交往的。
  • 孩子自卑內向,家長怎樣做,才能改變孩子的這種性格?
    所有的家長都希望可以培養出這樣性格的孩子,可往往事情並不是我們想怎樣就怎樣的,也是有很多孩子性格非常的內向,甚至自卑,不敢去嘗試一些新鮮的事物。案例:朋友家一個孩子(小文)性格就非常的內向,總是不主動與人溝通交流
  • 外向的性格,碰上內向性格的人,兩個人可以做朋友嗎?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一個人的感情經歷都是人的一生之中,最為獨特的東西。可是,大家要知道人和人之間的在性格上,都是不一樣的。就像人們常問的,內向的人可以跟外向的人做朋友嗎?對於這個問題上,就連當局人可能都不太清楚。不過旁觀者清,真實的情況,應當是這樣的。和外向的人做朋友有好有壞,好處就是:當你在飯局或者聚會上,有外向的入存在的時候。
  • 孩子過於內向,不敢主動交朋友,家長怎麼做才是最重要的
    連朋友都沒幾個都說孩子的個性隨家長,但小金家的孩子卻很反常。小金和丈夫都是那種性格比較開朗外向,善於結交朋友的人,即便已經結婚多年,孩子都上幼兒園了,兩人還能有說不完的話。但小金的孩子卻很內向,平時就不敢說話,遇到生人就更加膽小了。小金跟老師說起這件事,希望老師能夠多鍛鍊鍛鍊孩子,讓孩子多交幾個朋友。可沒想到後來,老師卻說這個問題還得小金自己來解決。
  • 孩子性格內向,並不是性格上的劣勢,家長正確地教育孩子更優秀
    例如看見長輩要打招呼,碰到年紀更小的人要主動幫助。可是,有的孩子就是做不到,此時父母不要太早貼標籤,了解孩子背後的原因很重要。送走了客人,媽媽來到了素素房間,想要問問孩子這是怎麼了。而素素一臉委屈地反問媽媽:「為什麼一定要讓我叫他們?」許多孩子都不理解,為什麼要強迫自己和不熟悉的人打招呼。這在家長看來是沒禮貌,沒教養,實際上,是父母錯了。
  • 12星座遇到一見鍾情的人會做什麼?雙子座主動搭訕,天秤座沒救了
    一見鍾情確實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是也是一件可遇不求的事情。在茫茫人海中,能遇到一見鍾情的機率很小,但是一旦遇到了,你會做什麼呢?今天小Hi就帶大家了解一下,當十二星座遇到一見鍾情的人會做什麼呢? 白羊座 心急的白羊座遇到一見鍾情的另一半後,會想方設法地出現在對方的面前,他們滿腦子都是那個人,不過太過於強烈的進攻,反而會適得其反,讓對方想要逃避,甚至遠離你,主動追求真愛是很好的,但是要把握好分寸哦。
  • 性格內向的孩子如何社交?家長可以試試這樣做!
    但是即便是小孩子,也會是有一個自己玩得好的小圈子,只有在這個圈子裡的才是真正的好夥伴,所以沒必要為了讓孩子多社交,就強求孩子一定要和某些人玩得特別好,畢竟興趣愛好不合的人硬湊在一起也不會長久。為了幫助孩子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朋友,家長要做的就是給孩子創造交友機會。
  • 內向性格真的不好嗎?搭建「恢復壁龕」,培養「內向性格競爭力」
    相貌平凡,身材也並不窈窕的許鞍華說:「因為我自卑,內向,敏感,所以我比其他人更容易看到人性中的一些東西,也比別人更努力,一刻也不敢停歇」 有一句話說:「外向的人改變世界,內向的人創造世界」 據調查顯示,世界上70% 以上的頂級人才,其實是性格內向的人。
  • 性格內向的孩子,父母要小心成為「迴避型人格」,早知道早預防
    很多「迴避型人格」的孩子,見到陌生人來家裡做客後,都不敢主動的去打招呼,躲到自己的房間裡不出來。如同樣兩個孩子,一個性格外向活潑,一個很內向有「迴避型人格」趨向的孩子,面對家長的批評則會產生兩種很明顯的反應。性格外向活潑的孩子,一會就忘了,不放在心上。而性格內向有「迴避型人格」趨向的孩子,則極為在乎家長對自己的批評,一直記在心上,還時不時的會在大腦裡反覆的回憶。
  • 性格內向的人,適合做朋友嗎?
    也有一些人,不喜歡說話,不習慣與陌生人接觸,不喜歡人多的場合,特別喜歡安靜和獨處,這些人大多心思細膩,我們稱為內向型性格。外向型性格的人交際圈子廣,平時忙於各種社交場合,更喜歡與其他人在一起,感覺與他人在一起才更安全,因此他們善於交朋友,能夠與很多人都有交情,遇到問題也都會通過朋友來找到解決辦法。
  • 孩子內向怎麼辦?逼孩子和調皮搗蛋的孩子玩?不,父母需要這樣做
    孩子性格就兩種,內向和外向。外向的孩子能說會道,一般都很受身邊人的喜愛,而內向的孩子,不愛說話、不敢跟人打招呼,甚至在公共場合需要服務人員服務時都不敢叫,默默等服務人員路過自己身邊,可能路過自己好幾次才鼓起勇氣叫住服務人員,如果服務人員一直不路過自己這裡,他能一直等。
  • 孩子內向不會交朋友?父母學會這4招,幫助寶寶邁出勇敢第一步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有的孩子天生就是一個小話癆,和父母、老師、長輩都可以侃侃而談,而有的孩子天生就不愛說話,很慢熱,自己有什麼想法都不會說出來,別人想要了解他全靠猜。但是問了老師兒子在幼兒園的情況,老師說:"兒子依舊不愛說話,但是面對小朋友的笑容多了一些",小滿依舊是很擔憂,其實孩子內向不會交朋友,父母應該正確引導,學會這4招幫助寶寶找到朋友。
  • 內向膽小的孩子該怎樣改變?家長可以試試這4個辦法
    內向膽小的孩子該怎樣改變?家長可以試試這4個辦法內向膽小沒有自信,害怕主動做事怎麼辦?在這個注重社交的社會裡,外向大膽、積極主動的人會主動的人更受待見,反之內向膽小的人很難成功,一遇到問題就感到躊躇不安、猶猶豫豫。
  • 性格內向,父母應該怎麼做,孩子會變得更開朗
    孩子內向?不出眾,父母為此傷透腦筋,大多數父母在這個時候都把這原因歸咎於孩子內向,歸根結底,這些不是孩子的原因,問題主要出在於父母身上。孩子在公眾場所不出眾,不敢和小朋友一起玩,不善於表達自己想玩的意願,所有這些不但與孩子的生存環境有關,還與父母的培養和行為有關。
  • 從來都不主動回答問題的那個小孩,被定義為:性格內向,有問題
    不知道小朋友在家,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她是不是比較內向呢?看見她弟弟比姐姐開朗活躍些。」姐姐一直都是上課不回答問題,不主動舉手,熟悉了的老師,她還會主動些,主動舉手被表揚了,也特別開心。」「可是2個月的時間,已經跟孩子有熟悉起來了,下課後跟她一起玩耍,她也是積極參與,不害怕老師的。希望媽媽多在家裡,鼓勵她,增加她的自信,她在其他的課堂上也是這樣的話,那就是性格內向的問題了,就算性格內向的孩子,也是需要積極參與回答問題,要不然課程上的知識她學的扎不紮實?老師也不知道。
  • 孩子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孩子膽小不自信,怎麼辦?
    在家長眼中,自己的孩子各方面都是最棒的、最優秀的。但在有些親戚、朋友的口中自己的孩子是內向、性格害羞的。儘管外人的評價並不一定準確,但家長也會發現自己的孩子比較內向、不愛說話、不擅長交流等。
  • 孩子性格怯懦沒自信,家長朋友犯了難,怎樣才能改變孩子的性格
    小明今年五歲了,是一個性格非常內向的孩子,他總是不敢和小朋友們玩到一起,回到家裡,面對母親的各種責怪,小明也是莫不吭聲。在母親眼中,小明就是一個非常自卑膽小的孩子,可殊不知這一切都是因為他的母親造成的。
  • 性格內向的父母,如何教出外向活潑的孩子?
    直覺她一定有什麼要緊事,於是我停下腳步仔細聆聽起來。原來這個媽媽性格一直都比較內向,不善言辭,有了孩子以後即便溜娃也不喜扎堆,本來也沒覺得有何不妥,但前幾天參加完孩子幼兒園第一次家長開放日,突然就崩潰了。她剛走進教室,就發現有一些父母早早就圍在老師旁邊問東問西,還不時發出陣陣笑聲,其他人也都是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聊天,儼然一副熟人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