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內向的孩子,父母要小心成為「迴避型人格」,早知道早預防

2020-12-18 果莓媽媽

孩子若有這些表現,並非「內向」這麼簡單,要預防「迴避型人格」。有些孩子仿佛天生的就是調皮搗蛋的主,活潑愛鬧騰,人來瘋。而有些孩子則大大相反,很害怕見到陌生人,很容易害羞。鄰居家的孩子就是屬於後者,性格很是內向,都在一起住了好幾年了,這個孩子見到我們都很陌生的感覺,從來也不到樓下去跟小朋友一起玩耍,幾乎都沒有聽到過這個孩子大聲的說話,總是一副很小心翼翼,膽怯的樣子。

其實,很多性格太過內向的孩子,相比較調皮外向的孩子很乖巧懂事,很容易帶,讓家長們省心不少。但是,太過內向的孩子,倘若不加以改變任其發展下去,便會發展成「迴避型人格」。正如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臨床心理科的瞿偉主任所說,「迴避型人格」大多數都是在早年形成的,與遺傳和個人經歷以及家庭有關。而這種人格都會有以下行為表現。

一、「迴避型人格」有哪些表現

1、害怕見陌生人,很容易害羞

「迴避型人格」的孩子都很容易害羞,心理素質也比較差,容易緊張,並且對於陌生人和陌生的環境都有恐懼感,很難適應新環境。很多「迴避型人格」的孩子,見到陌生人來家裡做客後,都不敢主動的去打招呼,躲到自己的房間裡不出來。

2、害怕被批評,性格很敏感

「迴避型人格」的孩子性格都格外的敏感,對於外界和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都格外的注意和在乎,更害怕聽到他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老師和家長的批評更是會讓「迴避型人格」的孩子在內心產生極大的痛苦。如同樣兩個孩子,一個性格外向活潑,一個很內向有「迴避型人格」趨向的孩子,面對家長的批評則會產生兩種很明顯的反應。性格外向活潑的孩子,一會就忘了,不放在心上。而性格內向有「迴避型人格」趨向的孩子,則極為在乎家長對自己的批評,一直記在心上,還時不時的會在大腦裡反覆的回憶。

3、擔心被拒絕,不會主動與人交流

「迴避型人格」的孩子內心極為脆弱和敏感,總是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從不會主動地與他人交流,一起約小朋友玩耍。甚至自己想要某個玩具,想要吃好吃的都不敢跟父母說,這就是「迴避型人格」的一種表現,害怕和擔心遭到他人的拒絕。因此,很多「迴避型人格」的孩子從不會主動地與小朋友說話,其實就是害怕被拒絕,而不去主動地與他人交流。

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臨床心理科的瞿偉主任說「迴避型人格」是一種治療相當漫長,相當複雜的心理障礙方面的疾病。而且,性格內向的孩子,如果沒有改變,一直發展下去,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心理負擔和心理壓力。並且,這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可能會持續很長的時間,也會加重,影響孩子的一生。

二、「迴避型人格」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1、讓孩子內心產生嚴重的自卑感

「迴避型人格」的孩子一般內心都會產生嚴重的自卑感,覺得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什麼事情也不會做。看到小朋友們都在騎小車子玩,覺得自己很笨,是學不會的。這種自暴自棄,自我放棄的表現,就是典型的「迴避型人格」內心強烈自卑感的一種體現。

2、人際交往受到阻礙

「迴避型人格」最為典型的表現就是,不願與人交流和溝通,對周圍的人很難建立起信賴感和安全感。更不會主動或者願意去參加學校組織的任何活動,見到陌生就很害怕。這樣的孩子在學校往往都沒有朋友,更沒有人際交往的能力,長大後就會很難適應社會。

3、膽小畏縮,容易抑鬱

「迴避型人格」的孩子小時候都很膽小,不敢去挑戰和嘗試任何有冒險行為和遊戲和事情。表現出膽怯和畏縮的行為,喜歡固定不變的生活方式和環境,比較死板,很缺乏創新和靈活性。這種孩子一般都不太愛到外面去玩耍,很喜歡宅在家裡,長期以往,孩子就會很容易變得抑鬱。

「迴避型人格」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長期的,可能會持續一生,並且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帶來很大傷害,更會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以及以後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難和阻礙。因此,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太過內向,有「迴避型人格」的發展趨向後,就要及時的採取措施,進行預防。

三、想預防孩子「迴避型人格」,父母要如何做

1、鼓勵孩子,肯定孩子

「迴避型人格」形成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與孩子在早年的家庭教育方式有著直接的關係,父母經常性的打罵和訓斥,給予孩子過多的否定和批評,都會給孩子的帶來嚴重的打擊,導致孩子性格發生扭曲。這就需要父母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和支持,並且要以積極的態度去肯定孩子。

2、多帶孩子與同齡人玩耍,參與集體活動

「迴避型人格」的孩子交際能力很差,害怕與人接觸和交流。這就需要父母為孩子創造條件和機會,帶孩子多與同齡的孩子一起玩耍。帶孩子一起參加學校組織的夏令營和春遊,書法比賽和繪畫比賽一些集體活動。這樣很利於孩子去接受和融入到集體環境當中去,更利於改變孩子自我封閉的狀態。

3、讓孩子參加體育運動,聽音樂

「迴避型人格」的孩子大都不太喜愛體育運動,不喜愛到戶外蹦蹦跳跳,追逐打鬧。而多讓孩子參加慢跑,打籃球和羽毛球等一些戶外的體育活動,能夠很好地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同時,給孩子聆聽一些古典的音樂和優美的鋼琴曲,或者當下流行的兒歌,都會緩解孩子緊張不安的情緒。

蒙臺梭利說要尊重孩子身心健康的自然成長,才是對孩子最要的教育。而且,李玫瑾教授也說過,六歲之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因為這是一個人的人格和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為了預防孩子形成「迴避型人格」就需要父母正確的教育方式,科學的育兒態度和方法才能夠做到儘早的預防。

互動話題討論:你家的孩子是什麼性格的呢?你了解過「迴避型人格」嗎?

相關焦點

  • 孩子內向不可怕,怕的是養成「迴避型人格」,家長要知道早預防
    有些孩子性格內向,有些比較外向。這都不傷大雅,內向也是性格的一種,是健康的性格。 但是很多家長都錯把「迴避型人格」當成了內向。 內向的孩子,雖然很安靜,和人說話的時候也比較害羞,但是在表達自己這件事情上,絕對不遜色於外向的孩子。
  • 孩子膽小內向並不可怕,怕的是形成「迴避型人格」,早知道早預防
    生活中你會發現,有些小孩性格比較靦腆、內向,父母採取了很多方式都沒有什麼效果,反而還加重了孩子的這種個性,其實就是因為孩子形成了「迴避型人格」。性格內向的孩子,父母要小心養成「迴避型人格」前段時間,住在同一個小區的郭阿姨帶著外孫女甜甜,來給我們家送了一些自己家菜園種的蔬菜,希望浩一寶寶吃輔食可以添加這種沒有任何農藥的新鮮蔬菜。
  • 孩子內向不是病,卻有可能成為「迴避型人格」,家長應注意
    內向只要不影響到正常生活,就可以讓孩子自己去發展。但是如果過度內向家長不進行處理的話,這只會使孩子的性格漸漸的演變成迴避型人格,而這種情況在生活當中或者是在學習上,更會給孩子帶來麻煩和影響,成為他們進步的阻礙。
  • 孩子過分內向?可能是迴避型人格在作祟,家長處理方式很關鍵
    文/小熊育兒日記許多家長再見到孩子膽小、自卑、不敢在他人展現自己的時候,都會認為孩子是性格內向的原因。但實際上這種表現和內向毫無關聯,而是迴避型人格的表現。為了能幫助孩子,更好地在別人面前展現自己,閨蜜還還可以邀請了孩子的同學到家中玩耍,當孩子看到其他小朋友的時候,顯得更加緊張,更加無措。這也讓閨蜜懷疑,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事情,但對於孩子過分內向的情況,閨蜜也不知道要如何去改變。
  • 不怕孩子內向,只怕養成「迴避型人格」,這些表現希望你娃沒有
    我們最害怕的,是孩子養成"迴避型人格"。迴避型人格,有著全面的社交抑制、能力不足感、對負面評價極為敏感等特徵,是一種人格障礙。"性格內向"和"迴避型人格"雖然都傾向於獨處,但是兩者卻有很大區別,後者比前者情況更為嚴重,已經是一種心理疾病了。
  • 如何分辨孩子是內向還是「迴避型人格」?家長可以從這些表現入手
    但是孩子一旦從內向的性格演變成為迴避型人格的話,就會對孩子成長造成不利的影響了。02分析:小花孩子的這種性格特點就是典型的迴避型人格,他和內向有著一些差別,迴避型人格會喜歡逃避問題(1)喜歡逃避問題遇到困難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遇到困難之後不知道如何去處理,總是喜歡當鴕鳥。迴避型人格的孩子就特別喜歡當鴕鳥,他們在遇到問題遇到自己無法克服的心理障礙的時候,就會選擇把自己藏起來。
  • 孩子內向不可怕,怕的是養成「迴避型人格」,這些表現爸媽要注意
    不過內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容易發展處一種迴避型人格,這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因為對很多事情不擅長,就一點一點迴避,退回到讓自己舒服的環境中去,這樣的話,孩子的舒適空間會越來越小,越來越封閉。以後在學習和工作中,孩子也會選擇逃避困難,很難取得進步和成長。什麼叫迴避型人格?
  • 孩子遇事總是膽小逃避?可能養成了「迴避型人格」,父母要警惕
    直到上了大學,接觸的人多了才慢慢活潑起來,也是那時我意識到自己之前的性格出現了問題。直到當媽之後,讀了不少育兒書,才知道我當時的性格被稱為「迴避型人格」。而現在很多孩子不願意交往、害羞、膽小、逃避,就是出現了「迴避型人格」。什麼是迴避型人格?
  • 害怕孩子養成「迴避型人格」?當娃出現這些特徵時,父母要多注意
    就連父母回來了她也有意無意地迴避起父母來。小可的父母不知道孩子怎麼回事,就問外婆,外婆也是不懂怎麼回事,說上了學以後就慢慢變成這樣了。小可之所以不願意與人打交道,習慣自己一個人獨處,是因為她的性格屬於「迴避型人格」,什麼是「迴避型人格」?
  • 大學生怕被嘲笑不敢交朋友,不是性格內向而是迴避型人格障礙作怪
    ,總是以各種「別人家」的孩子來對比阿豪的表現。這讓阿豪自小就承受了巨大的壓力,變得自卑而內向。隨著年齡的增長,阿豪的自卑感越來越嚴重,雖然順利地上了大學,但在集體生活中,阿豪更是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整個大一上期,阿豪基本上迴避了所有的集體交流。而到了大一下期,阿豪的表現情況越來越嚴重,甚至連同寢室的正常來往都開始刻意迴避。舍友將阿豪的情況報告了輔導員,輔導員為阿豪安排了心理檢測,結果顯示阿豪存在迴避型人格障礙。
  • 你迴避社交,不是因為內向,而是因為一種危險的人格
    很多人想突破迴避社交的障礙,但卻無能為力,只好用性格內向來做完美解釋。性格內向是指人不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是表現自己。一種是不懂如何表達,一種是不屑表達。迴避社交,不是因為內向,而是一種危險的人格——「迴避型人格障礙」。
  • 孩子牴觸與人交流?「迴避型人格」的5個特點,家長要小心
    其實這就是典型的自卑症狀,我們也可以稱之為迴避型人格,與迴避型依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所謂迴避型人格,算是迴避型依戀的晉級版,也是孩子的一種本能反應。他們害怕出錯,害怕與外人打交道,因此變得膽怯,不敢接受事實。迴避型依戀僅僅的表現是越喜歡就會越遠離,因此他們無法表達自己心中的愛。而迴避型人格則是因為內心的恐懼與自卑,無法面對外人的在乎,外人的指點。
  • 孩子性格內向很正常?這句毒雞湯害了多少孩子,家長警惕性格陷阱
    家長們這樣的心理活動看似開明又大度,你們有沒有想過反而是害了孩子呢?你想過自己孩子的那些行為是真的內向嗎?還是迴避型依戀人格?,請一定要分清什麼是內向,什麼是迴避型依戀人格。而不是一句簡單的「我孩子內向」就敷衍過去。 孩子不願意打招呼,長大以後最多也就是可能變成一個沒有禮貌的成年人。但如果父母分辨不了內向和迴避型依戀人格,那對孩子來說,才是一輩子的心理問題。
  • 迴避型人格:過於羞澀的「老實人」
    迴避型人格的人不同於普通的冷淡、避世,他們甚至連自己的心都在迴避。因此,迴避型人格的人,總是帶有盲目性、強迫性和非理智性的特點。束手無策的家人們只好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而張醫生第一次見到小美時,也頗了一番功夫,才讓這個內向的小姑娘和自己講話。「和阿姨一起去買棒棒糖好不好?」張醫生拋出了對小孩子來說無法抵擋的誘惑。「不。」小美怯生生地搖了搖頭,「我想待在家裡。
  • 孩子遇事總發脾氣逃避?警惕「迴避型人格」,家長要重視
    最近我收到一位媽媽的私信,他說最近孩子變化很大,沒有辦法只好發私信向我求助。這位媽媽說他家的孩子以前挺活潑的,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還是變得內斂起來,不僅如此,脾氣還變得很大,尤其是跟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總是逃避困難,出現了一點小事就不願繼續下去了。其實孩子出現這種狀況可能是他們產生了迴避型人格。
  • 心理自卑的孩子,是不幸福的,家長還在忽視「迴避型人格」?
    其實孩子性格慢慢轉變,除了成長過程中不斷讓自己成熟,向更穩定的性格邁進,還會出現許多人格上的缺陷。孩子們越來越害羞,不願意與人來往,就是其中之一。這是典型的「迴避型依戀人格」,來自於家庭對孩子人格成長的影響。有的爸爸媽媽會發現,小小年紀的孩子,或許會突然問家長一句:「媽媽,我是多餘的嗎?」
  • 你的社交障礙,不是因為性格內向,而是因為危險的人格
    很多人想突破自己迴避社交的障礙,但在面臨一些問題的時候卻是無能為力,只好用自己性格內向來做完美的藉口。性格內向是指人不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是不願意表現自己。而這種「內向」也表現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不懂如何表達,一種是不屑表達。
  • 孩子有這幾個特徵,說明他是「討好型」人格,家長早發現早避免
    導讀:孩子有這幾個特徵,說明他是「討好型」人格,家長早發現早避免文|天堂情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時尚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有這幾個特徵,說明他是「討好型」人格,家長早發現早避免!
  • 黃曉明極力維護「乘風破浪的姐姐們」,迴避型人格展露無疑
    是謙虛,還是「討好型」人格?其實都不是。黃曉明幾乎是自言自語說出的這句話,而且同時還低下了頭,這是一種明顯的自我否定的反應,對應性格上是一種低自尊的表現。看《中餐廳》裡黃曉明的表現,許多彈幕都評論說黃曉明是討好型人格。然而心理學的概念裡並沒有這個人格分類。
  • 父母離開孩子不哭鬧是乖巧懂事?了解一下「迴避型依戀」
    芳芳說:不知道為什麼,孩子這麼的乖巧,我不僅僅沒有覺得一絲安慰,甚至總是害怕孩子有一天會想不開,我因此還帶他她看看心理醫生,醫生說孩子心理並沒有什麼問題。 這是典型的迴避型依戀性格,平時多陪陪孩子就會好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