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傳統宗教,自東漢張道陵天師正式創立道教以來已有一千八百年的歷史了。根據道教的不同思想教義及修煉方法,道教可分為全真派和正一派兩大派系,全真派是由王重陽所創,王重陽的七位弟子在其基礎上又各自創立了七個支派,本期就為大家介紹一二。
全真派又叫全真道,是北宋時期王重陽所創,王重陽在山東傳道,並且把自己所居住的庵命名為全真堂,凡是入道者皆稱全真道士而得名「全真」二字。後來王重陽招收了馬鈺、譚處端、劉處玄、邱處機、王處一、孫不二、郝大通七大弟子,號稱全真七子,這七位道長後來分別又各自發展了門派。
馬丹陽:遇仙派
馬鈺,字玄寶,號丹陽,山東寧海人。馬鈺出生於一個當地的名門望族,有別於其他王孫公子,馬鈺對於玄門道術非常感興趣。在王重陽傳道之時,馬鈺毅然捨棄萬貫家財拜師於他,潛心修道。
在王重陽羽化登真之後,馬鈺繼承了全真道法,並創立遇仙派分支。遇仙派承襲了王重陽的「性命雙修」內煉思想,「遇仙」的寓意為通過道法的修煉而得羽化成仙。馬丹陽著有《神光璨》、《洞玄金玉集》等道教典籍。馬丹陽羽化之後被朝廷敕封為「丹陽抱一無為真人」。
譚處端:南無派
譚處端,字通正,號長真子,山東寧海人。譚處端自幼涉獵廣泛,尤其對書法更是登峰造極。他還樂善好施,重情重義。在一次無意之中,譚處端得了風痺之病,用藥都無濟於事。
譚處端聽聞王重陽在山東傳道,就誠心過去投奔,王重陽治癒了他的風痺之病,這讓譚處端立下決心跟隨王重陽修道。王重陽仙逝之後,譚處端雲遊到關東,洛陽一帶傳道,並創立南無派。馬鈺羽化後他正式掌管全真派。元世祖敕封其為「長真雲水蘊德真人」。
郝大通:華山派
郝大通,字太古,號廣寧子,自稱太古道人,寧海人。少年時期的郝大通懂陰陽知八卦,對易學之術頗有興趣。王重陽見其天資聰穎就有意點化他入道,郝大通之後就跟隨王重陽到崑崙山煙霞洞修煉。
王重陽仙逝後,郝大通根據三教合一的思想,吸收禪宗及理學等,創立了華山派,其特點是「滌蕩邪心、透悟本心,磨盡塵心。」郝大通著有《心經解》、《救苦經解》、《太古集》等道教典籍。郝大通在仙逝之後被敕封為「廣寧全道太古真人」。
王處一:嵛山派
王處一,號玉陽子,寧海人。王處一自幼就對玄門感興趣,與其他幾位不同的是,在王處一拜師王重陽之後,他的母親也皈依玄門跟隨王重陽修道,並被賜玄靖散人的道號。
王處一在崑嵛山修道之時,「九夏迎陽立,三冬抱雪眠」,常常單足站立於懸崖邊煉睡,被人稱為「鐵腳仙人」。在王重陽仙逝之後,王處一繼承了王重陽的三教合一思想,並在性命雙修的理論上主張先性後命,創立了全真道嵛山派。元世祖時被敕封為「玉陽體玄廣度真人」。
孫不二:清淨派
孫不二,名富春,法名不二,號清靜散人,寧海人。孫不二自幼性慧聰明,溫和慈善,嫁給馬丹陽為妻。在金大定七年,道祖王重陽以「分梨」為喻點化孫不二與馬丹陽,而後夫妻二人共同出家為道。
王重陽授於孫不二天符雲篆秘訣。之後在洛陽鳳仙姑洞修道,孫不二繼承了王重陽的內丹思想,並且重視女丹的修煉,創立全真道清淨派,這對後世的道教丹道修行有很大貢獻。元世祖至和六年賜封其為「清靜淵真順德真人」。
劉處玄:隨山派
劉處玄,字通妙,號長生子,東萊人。金大定九年,王重陽到掖城傳道,劉處玄早就聽聞王重陽道行高深,遂拜於其門下修道。王重陽見他神採不群,將丹經的玄機、四象五行之法授予他。王重陽仙逝後,劉處玄獨自隱遁於京洛,靜心煉性,創立隨山派。元至元六年敕封其為「長生輔化明德真人」,世稱「長生真人」。
丘處機:龍門派
在這七真之中,最為出名的當屬丘處機了,字通密,號長春子,登州棲霞人。丘處機對全真道的興盛做出巨大的貢獻,被譽為道教的「一代宗師」。丘處機開創了全真道教的龍門派,在全真派性命雙修的理論基礎上,對全真派進行創新,並吸收了儒家的處世方式與禪宗的修養理論,在遵循「三教合一」時以道教思想為主導。元世祖時敕封其為「長春演道主教真人」。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