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下旬,太原北部的忻口,中日雙方的軍隊還在拼命的廝殺,日軍的攻勢變得越來越弱,因為進攻忻口的戰役已經打了近半個月了,日軍幾乎是毫無進展。忻口依舊被中國軍隊牢牢地掌握在手中,總司令衛立煌正計劃著一場反攻作戰,圍殲這股進攻的日軍。
正當忻口前線的所有人都在準備一場反攻時,11月2日,衛立煌卻突然下達了忻口前線各部隊全部後撤的命令,當時很多人都不理解,打得好好的為什麼突然就放棄陣地了呢?原來是太原東邊的娘子關出事了。
就在幾天前,太原東邊的重鎮娘子關丟了,而且後續組織的幾道防線接連被突破,日軍第20師團已經沿正太鐵路直逼太原,閻錫山不得不放棄忻口,繼而抽調部隊保衛太原,否則太原一丟,日軍再從南北兩面夾擊忻口的中國軍隊,那就真的完了。
那娘子關這麼重要,為什麼就這樣丟了呢?第二戰區在娘子關戰場究竟是怎樣部署的呢?
娘子關戰略位置
娘子關為唐太宗姐姐平陽公主所主持修築,率娘子軍駐守於此,故名娘子關。娘子關位於河北進入山西的交通要道之上,有「天下第九關」之稱,是山西的東南門戶。
我們來看看,忻口戰役前,整個第二戰區面臨的局勢。首先閻錫山的目標是守衛太原,而日軍進入太原只有兩個方向,一是沿同蒲鐵路南下,經過崞縣、原平、忻縣,從太原北面進攻;而是沿正太鐵路西進,進攻井陘、娘子關、陽泉、榆次,從太原以東進攻太原。
所以為了應對日軍的進攻,第二戰區的部署也很明了,那就是守住這兩個方向的重要隘口,在北面的重要隘口那就是太原以北70公裡處的忻口,第二戰區指揮部判斷此地是日軍的主攻方向,所以把晉綏軍主力、中央軍主力都放置在了忻口。
而在太原東邊的重要隘口那就是位於太原以東100公裡處的娘子關,娘子關以東四十多公裡處就是河北重鎮石家莊,此時石家莊已經被日軍華北方面軍佔領,是日軍的一個大據點。毫無疑問,日軍要奪取山西,那必然華北的日軍會從這個方向配合進攻,所以第二戰區也在此地放置了數萬大軍。當然娘子關的守軍,無論是人數還是裝備、戰鬥力都是不及忻口的部隊的。
娘子關戰前背景
在看娘子關戰役前,我們先來看看平漢線的潰敗,從1937年9月11日開始,日軍華北方面軍第1軍下達進攻保定的命令,其下轄的第6、14、20師團沿平漢路展開,一路南下,連續擊敗我方第2集團軍、第20集團軍的阻擊,到9月底以進逼石家莊。
10月初衛立煌第14集團軍主力奉命增援忻口,這讓石家莊守軍更加薄弱,於是決定放棄石家莊,命令孫連仲第26路軍、馮欽哉27路軍、曾萬鍾第3軍等部逐步向娘子關一帶轉移,以保障太原的安全,僅僅留下晉綏軍商震第20集團軍留守石家莊。最終,10月10日,石家莊淪陷,兩天後,忻口會戰打響。
板垣徵四郎第5師團在忻口打響第一槍的同時,石家莊的日軍第20師團也開始向西進犯。第20師團也稱朝鮮師團,是日本為了駐守朝鮮而組建的師團,是日軍的17個常備師團之一。當然,戰鬥力比起忻口方向素有鋼軍之稱的第五師團還是遜色不少的。
此次進攻娘子關的主力就是20師團,總指揮由20師團師團長川岸文三郎擔任,麾下有第20師團、以及臨時配屬的109師團第31旅團、108師團104旅團一部。
中國軍隊在娘子關的部署情況
而中國軍隊駐守娘子關防線的就是此前轉移的第26、27路軍以及第3軍,總人數不到五萬人,兵力略顯單薄,但閻錫山手中實在是無兵可調了,因為晉綏軍的大部隊都被牽制在忻口戰場了。
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兼任娘子關前敵總指揮——黃紹竑將手中僅有的兵力一分為三,分為左、中、右三個防禦陣地。
其中的中線主力就是孫連仲第26路軍,26路軍原馮玉祥西北軍舊部,中原大戰後投靠蔣介石。該部是一支有一定戰鬥力的部隊,但是撤退到娘子關時已經只剩下一萬人左右,實力大大受損。但是娘子關實在是無兵可用,所以依舊只能把26路軍當主力,擔任娘子關正面防禦。(此時的26路軍還未趕到預定陣地)
左翼為馮欽哉第27路軍,該路軍為楊虎城陝軍舊部,後被蔣介石收編,也就是典型的雜牌軍,裝備差、人員編制少。但戰區將趙壽山17師、38軍教導團李振西部劃入27路軍,實力得到一定補充。
右翼為曾萬鍾第3軍,該部是滇軍舊部,後被蔣介石收編為中央軍,也是屬於戰鬥力較低的雜牌部隊一類。雖然為中央軍,但是並非蔣介石嫡系,所以裝備也較差。
娘子關告急!
此時黃紹竑手中能有的其實只有27路軍與第3軍,因為26路軍此前是接到命令,裝備支援忻口戰場的,突然娘子關告急,又得原路返回,此時正在陽泉一帶,正急行軍向娘子關前進,在這之前,第27路軍與第3軍必須守住娘子關。
當時由井陘到娘子關修築有三道國防工事,分別對應雪花山、長生口、舊關等險要關隘,27路軍被部署在這幾道防線上,他們的任務就是必須在孫連仲26路軍趕到之前,絕不能讓日軍進逼到娘子關。
從石家莊出發的日軍也是兵分三路,氣勢洶洶地向娘子關逼近,27路軍能否守住陣地呢?下期詳細分解娘子關戰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