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學來一招「帝王術」,不僅上位成功,還掌握了山西的大權

2020-12-18 歷史店

閻錫山有一句關於「管人」的《老狐狸經》,話是這樣說的:管人須知識、能力、人格,均足以領導人,還能通人情,有方法、善言語、能勤勞、以指揮人,方能盡人之所長。

閻錫山做山西的都督,管人是第一要務,他是如何管人的,又是如何將山西的軍政大權,全都抓到了手中?上面的話中,有99%都可以說到明處,而「有方法」這三個字,卻不能說到明面,為什麼?因為這種方法是閻錫山從古代皇帝那裡學來的「陰」招,而且不能見光。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1912年2月15日,袁項城被南京參議院選舉為臨時大總統。為了削減他的權力,依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總統制被改為了內閣制,3月10日,袁在北京宣誓就職,任臨時大總統。

既然民國成立,袁大總統就不能再消滅反對清朝統治的山西民軍了,可是為了拔除閻錫山這個障礙,袁大總統要「狠狠」敲打他,命閻錫山的民軍不許進駐太原,而是在沂州整頓軍紀,如果不聽話,那就對他進行整飭和處分。

閻錫山深深知道,山西與北京距離不遠,屬於肘腋之地,袁大總統不可能讓他的軍隊佔據山西,如果閻錫山高舉革命的旗幟,那就真的讓袁大總統晚上「睡」不著覺了。

相關焦點

  • 閻錫山在山西的時候,他用兩招,保住了督軍之位
    這句老狐狸真經提到了兩個關鍵詞,分別是「禍到」和「險到」,該如何應付「禍和險」的問題,我們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借鑑閻錫山《老狐狸經》中「有益」的辦法。袁項城當上了北洋的大總統後,閻錫山的禍事和險情很快就來了。
  • 被誤解的「山西王」閻錫山
    然而,這樣的警告,80多年前的山西軍閥閻錫山就提出來了。他說:「一宅一工廠,工廠比宅強,今後要提倡,少宅多工廠。」 那麼,閻錫山何以有如此遠見卓識呢?赳赳武夫如何成為「管理行家」? 閻錫山的商業頭腦與他少年時代的坎坷經歷有關。
  • 山西王閻錫山最親的妹妹,沒有來得及跟他逃走,她的結局怎麼樣?
    閻錫山是曾經的山西王,他在武昌起義後,就當上了山西的都督。掌握大權後,他想方設法鞏固自身地位。山西地區的軍政大權,後來都被他掌握,完全是說一不二。俗話說,伴君如伴虎。閻錫山雖非君主,但他作為封疆大吏,身上或多或少有些類似的特質。稍有不順心,就會訓斥或懲罰身邊的人。跟閻錫山相處時,其他人都有些心驚膽戰。
  • 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閻錫山
    [5]  民國六年(1917年),兼任山西省長, [6]  先後設立公私合辦的山西省銀行、太原兵工廠等諸多金融機構和軍工企業。民國十六年(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北方總司令,次年任第三集團軍總司令。民國十九年(1930年)與馮玉祥、李宗仁等倒蔣,中原大戰失敗後逃往大連。 [7]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任太原綏靖公署主任,重新掌握山西軍政大權。「九一八事變」後支持蔣的不抵抗政策。
  • 屬於閻錫山的奇蹟:在亂世民國,讓山西容下了幾十萬張課桌
    凡是山西百姓,不論貧富貴賤的小孩子,七歲到十三歲,這七年內須要有四年上學,這就名叫國民教育;凡上過學的人,知識就高了,身體也壯了,為父母的無論如何貧窮,總要使子女上學,是父母對於子女的義務,又名叫義務教育;國家法律定的,人民若不上學,就要罰了還得上學,又名叫強迫教育。
  • 閻錫山的背後只有整個山西,他到底是有什麼底牌敢和蔣介石叫板?
    山西人都喜歡說山西最幸福的時候就是閻錫山當山西王的時候,因為那時候,閻錫山一心思的想把山西建設好,讓山西的人民生活的幸福。閻錫山反對蔣介石其實也無可厚非,畢竟蔣介石的所作所為太過分了。作為一個堅定的反對蔣介石的人,他還成立了一個反蔣聯盟,他自己當了這個聯盟的盟主,雖然每次閻錫山和蔣介石的較量都是閻錫山處於劣勢,但是蔣介石仍然那他無可奈何,那麼,背後只有一個山西的閻錫山到底是用什麼來和蔣介石叫板呢?
  • 「山西王」閻錫山摳門吝嗇,精於算計,但自己掏錢辦教育毫不含糊
    閻錫山在民國時期巋然不動,獨霸山西長達38年,是名副其實的「山西王」。閻錫山非常吝嗇摳門,這是晉綏軍所有軍官的共識。閻錫山想盡辦法來籌措教育經費,在他看來:「世上萬事都可省錢,止有出錢教子弟求學,是與自己後人積錢的法子。故此錢萬萬不可吝惜,縱然自家現時沒有學生,也斷不可出異言,要知學校是永遠的,無論誰家將來必有子弟入學。」有錢,也願意推行義務教育,如何才能讓老百姓願意將適齡孩子送入學堂呢?
  • 閻錫山麾下五虎將和十三太保
    第二位虎將名叫徐永昌,他也是山西人,中原大戰期間擔任整個晉綏軍的總指揮。閻錫山對他十分信任,中原大戰失敗後他被迫下野前,把山西的軍政大權全都交給了徐永昌。
  • 閻錫山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一時間,很多國內外名流慕名而至,山西上下習傳統學新學的氣象蔚然成風。同年,閻錫山在山西開始推行旨在啟民智、育民德的「用民政治」,頒布《人民須知》和《家庭須知》,興辦國民教育,規定孩子七到十三歲之間至少上學四年,學習國文、算術、體操、美術等課程,不收學費。為了讓孩子接受教育,閻錫山不惜「罰」天下父母,無故不上學者,罰家長1~5元罰金,10歲以後,每歲加1元。
  • 山西督軍府系列報導之三:東花園裡看閻錫山的舊居
    九歲入私塾,16歲隨父閻書堂(子明)到五臺縣城內自家開設的吉慶昌錢鋪學商,經手貸款及金融業務。1900年,閻書堂的錢鋪倒閉,閻錫山隨父躲債流落太原。東花園一景閻錫山走向政治舞臺,要追溯到宣統三年十月二十九日(1911年)凌晨太原舉行的辛亥革命起義。
  • 閻錫山為讓山西婦女放棄裹腳,想出兩個辦法,結果卻沒人買帳
    辛亥革命之後,閻錫山被推舉為山西都督,主政山西。閻錫山在進行軍政改革的同時,也大力提倡廢除封建陋俗,比如男人留辮子,女人裹腳等。但比起男人剪辮子來說,女人放腳要困難得多。因為滿人的大辮子一直以來都是漢人的恥辱,所以老百姓在忐忑了幾天後,很快便接受了。
  • 「山西王」閻錫山:文人軍閥,留下數百萬字遺著,給自己寫輓聯
    閻錫山不僅酷愛寫文章,對於對聯一事也是喜愛得熱火朝天,就連自己的靈堂之上,也懸掛了四副意味不明的對聯。生時用計謀讓人捉摸不透,死後還留下點懸疑供後人猜測,可惜的是閻錫山已故,他留下的對聯究竟是何含義已無人能解惑了,留給世人的只剩下無端揣測。
  • 閻錫山最在乎的五妹子,為何不把她一起帶走?或許她只是一個棄子
    14歲輟學,隨父閻書堂(字子明)到五臺縣城內自家開設的吉慶長錢鋪學商,參與放債收息及金融投機。1900年在一次投機中慘敗,負債兩千吊,父子二人被迫逃往太原躲債。金融投機雖然短暫,但卻為閻錫山後來進行政治活動積累了原始經驗。1902年,在太原當店員的閻錫山,考上了山西武備學堂學軍。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六月被官費保送到日本留學,入日本士官學校。
  • 山西王閻錫山:抗戰後失去地盤,他如何重新崛起?
    閻錫山,國民黨陸軍上將,著名晉系軍閥,人稱「山西王」,在蔣介石上臺後,為了自身實力不被削弱,一直都在和老蔣作鬥爭。在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之後,為了抵抗紅軍勢力的滲透,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表示了很大支持,與此同時,還建立了「自強救國同志會」、「青年救國團」等團體拉攏民心。
  • 用花生米和豆芽請客的山西王閻錫山有多摳
    文/寂寞的紅酒閻錫山,是我國民國時期的大軍閥,人稱「山西王」,統治山西長達三十八年之久。這位地主家庭出身的軍閥非常節儉,是名副其實的老摳,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花。民國時期大部分軍閥出名是靠打仗,而這位地主老財式的軍閥卻是因為摳門。那麼閻錫山究竟有多摳?我們就來簡單的說一說。
  • 辛亥革命太原起義與首義門,巡撫衙門與閻錫山
    當時似乎還沒有新聞檢查制度,這一慘案被《晉陽公報》批露,全國多家報社轉載,一時間輿論譁然,夏學津等一批當事官員被革職,丁寶銓受到降職處分,調離山西,同盟會的「倒丁運動」獲得成功。10月22日,鄰省陝西爆發革命,宣布獨立,對山西產生強烈的衝擊,陸鍾琦緊急下令平陽清軍布置河防,預防陝西革命軍進入山西。就在這個時候,陸鍾琦在北京任職的次子陸光熙突然來到太原,陸光熙為什麼歸來,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是受其父之召回來商議對策,二是山西的中間派希望利用他來說服陸鍾琦「和平讓渡」以避免革命。
  • 閻錫山:民國時期的不倒翁山西王,竟是中國義務教育第一人
    辛亥革命前,他是革命黨;袁世凱登基時,他是勸進者之一;北伐快要成功時他積極響應;蔣介石掌握政權遷都南京後,開始「削藩」,他和馮玉祥、李宗仁聯合起來「倒蔣」,引發中原大戰;「抗戰」時他周旋於蔣介石、日本人和中共之間,在「三個雞蛋」間跳舞。
  • 山西王—閻錫山的「乾女兒」,人稱「山西第一美人」,結局如何?
    而另一邊閻錫山的原配非常呆板,經常和閻錫山起口舌之爭,兩人一直沒有孩子,雖然是有夫妻之名,但是兩人並沒有夫妻之實。二房雖然為其生過不少孩子,但有時候總和閻錫山對著來,因此,閻錫山和「五鮮子」相處是最舒服的。
  • 閻錫山在山西執政38年,是非功過,應該如何評價他呢?
    閻錫山,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畢業生,清朝陸軍步兵科舉人、協軍校,中國同盟會會員,組織與領導了太原辛亥起義。歷任山西省都督、督軍、省長、北方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太原綏靖公署主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山西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兼國防部長,執政山西38年。閻錫山奉行中庸哲學,一生都在投機倒把。
  • 太原戰役中,被「山西省長」留在太原的妹子,結局怎樣了?
    那時,控制山西軍政大權38年的閻錫山,在窮困潦倒之際,乘飛機逃離太原,以商談和平的名義來到南京。因為從太原逃出來比較匆忙,加上需要穩定人心和局勢,所以閻錫山命令他的親信梁化之、孫楚、王靖國、趙世鈴、吳紹之等五人,全面負責太原的工作。除他們五人外,另有一人與閻錫山關係密切,也被閻錫山留在太原,此人便是閻錫山的姐姐閻慧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