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花生米和豆芽請客的山西王閻錫山有多摳

2020-12-24 寂寞的紅酒

文/寂寞的紅酒

閻錫山,是我國民國時期的大軍閥,人稱「山西王」,統治山西長達三十八年之久。這位地主家庭出身的軍閥非常節儉,是名副其實的老摳,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花。民國時期大部分軍閥出名是靠打仗,而這位地主老財式的軍閥卻是因為摳門。那麼閻錫山究竟有多摳?我們就來簡單的說一說。

先說吃飯。閻錫山平時在家吃飯,從不大魚大肉,多是蘿蔔白菜之類的,一個月才會喝一次雞湯,幾乎不吃雞肉。閻錫山退到臺灣後,仍然保持著這種粗茶淡飯的習慣,一日三餐以麵條饅頭為主,一個月的夥食費都花不多少錢。當然,這倒不是閻錫山沒錢,閻錫山當了三十多年的山西土皇帝當然不會沒錢,只是他善於理財又吝嗇而已。去臺灣的時候,閻錫山帶的金條足足有幾十箱,由於金條太重飛機都飛不走,只能都扔下分給沒走的下屬。

閻錫山在家摳,在外面也一樣摳。中原大戰時期,閻錫山請客,請了一大桌子高級將領,結果上菜時候才發現就一盤豆芽和一碟花生米,都不夠大家塞牙縫的。大家都知道閻長官摳,所以誰也不說什麼,當然也不敢說,所以大家只能拼命的喝酒。最後豆芽和花生米還剩了大半盤,眾將領一個個都「美滋滋」的稱謝而去。

閻錫山對自己人摳,對外人就更摳了。1929年,閻錫山擔任反蔣聯盟盟主,和馮玉祥、李宗仁合夥反蔣。為獲得勝利,反蔣聯盟和蔣介石都拼命拉攏觀望的張學良。和蔣介石一樣,閻錫山也派了代表去會見張學良,但連少帥的面都沒見著。因為閻錫山的兩個代表一個帶了1000元,一個帶了500元,所以連張學良的門都沒進去。而蔣介石的代表吳鐵城在東北則揮金如土,和東北軍政要員打個麻將。每人就給塞了2萬元。和財大氣粗的蔣介石比,閻錫山的代表只能甘拜下風,灰溜溜的逃回了太原。

抗戰爆發後,閻錫山摳門的毛病又犯了。當時日軍全面進攻山西,八路軍找到閻錫山表示願意幫助共同抗擊日寇,閻錫山欣喜若狂,許下了一大堆承諾,表示一定支持八路軍幫他打鬼子保衛山西。結果等到八路軍去找他要武器彈藥的時候,他一個勁的哭窮,就是不願意給。最後還是衛立煌給了八路軍一些裝備。找人家來幫忙都不願意出點本,閻錫山真是摳到家了。

當然閻錫山雖然摳門,但省出的錢也沒自己揮霍。他用這些錢著實辦了兩件大事,一個是辦實業,在山西建立了全國數一數二的重工業和軍事工業,另一個是辦教育,在山西普及了義務教育,讓山西教育水平高居全國第一。用閻錫山的話來說:「張作霖財大氣粗,10元當1元花,老段(祺瑞)1元當兩元花,可我只能1元當10元花。」山西閉塞,財力有限,閻錫山要辦工廠、修鐵路、搞教育,還要打仗,閻錫山摳門也是沒辦法。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劍橋民國史》、《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

相關焦點

  • 被誤解的「山西王」閻錫山
    多地出現鬼城是泡沫經濟危機的表象警示:沒有實體經濟的支撐,盲目投機房市,民間借貸大行其道,則自毀經濟民生。 然而,這樣的警告,80多年前的山西軍閥閻錫山就提出來了。他說:「一宅一工廠,工廠比宅強,今後要提倡,少宅多工廠。」 那麼,閻錫山何以有如此遠見卓識呢?赳赳武夫如何成為「管理行家」?
  • 山西王閻錫山:抗戰後失去地盤,他如何重新崛起?
    閻錫山,國民黨陸軍上將,著名晉系軍閥,人稱「山西王」,在蔣介石上臺後,為了自身實力不被削弱,一直都在和老蔣作鬥爭。在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之後,為了抵抗紅軍勢力的滲透,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表示了很大支持,與此同時,還建立了「自強救國同志會」、「青年救國團」等團體拉攏民心。
  • 「山西王」閻錫山摳門吝嗇,精於算計,但自己掏錢辦教育毫不含糊
    閻錫山在民國時期巋然不動,獨霸山西長達38年,是名副其實的「山西王」。閻錫山非常吝嗇摳門,這是晉綏軍所有軍官的共識。閻錫山想盡辦法來籌措教育經費,在他看來:「世上萬事都可省錢,止有出錢教子弟求學,是與自己後人積錢的法子。故此錢萬萬不可吝惜,縱然自家現時沒有學生,也斷不可出異言,要知學校是永遠的,無論誰家將來必有子弟入學。」有錢,也願意推行義務教育,如何才能讓老百姓願意將適齡孩子送入學堂呢?
  • 閻錫山的背後只有整個山西,他到底是有什麼底牌敢和蔣介石叫板?
    山西人都喜歡說山西最幸福的時候就是閻錫山當山西王的時候,因為那時候,閻錫山一心思的想把山西建設好,讓山西的人民生活的幸福。閻錫山反對蔣介石其實也無可厚非,畢竟蔣介石的所作所為太過分了。作為一個堅定的反對蔣介石的人,他還成立了一個反蔣聯盟,他自己當了這個聯盟的盟主,雖然每次閻錫山和蔣介石的較量都是閻錫山處於劣勢,但是蔣介石仍然那他無可奈何,那麼,背後只有一個山西的閻錫山到底是用什麼來和蔣介石叫板呢?
  • 山西王閻錫山最親的妹妹,沒有來得及跟他逃走,她的結局怎麼樣?
    閻錫山是曾經的山西王,他在武昌起義後,就當上了山西的都督。掌握大權後,他想方設法鞏固自身地位。山西地區的軍政大權,後來都被他掌握,完全是說一不二。俗話說,伴君如伴虎。閻錫山雖非君主,但他作為封疆大吏,身上或多或少有些類似的特質。稍有不順心,就會訓斥或懲罰身邊的人。跟閻錫山相處時,其他人都有些心驚膽戰。
  • 屬於閻錫山的奇蹟:在亂世民國,讓山西容下了幾十萬張課桌
    可見,當時的閻錫山確實是一個有遠見、有智慧的地方官。 閻錫山,字百川、伯川,1883年10月8日出生於山西五臺。他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頗為複雜且極具特色的一個人物。他因自幼受傳統教育,所以可以說儒家思想文化和程朱陸王學說對他影響很深。但他卻又曾赴日本留學,感受過民主思想的風氣,所以,他才會追隨孫中山, 參加了反對清王朝的革命運動。
  • 「山西王」閻錫山:文人軍閥,留下數百萬字遺著,給自己寫輓聯
    有歷史資料顯示,閻錫山一生中最光彩的一段經歷就是參與了辛亥革命。或許閻錫山對於戰事上能幫上忙的情況不多,但是他的交際能力卻十分圓滑,他一邊請求孫中山給予支持,一邊又向袁世凱示好,兩邊討好。閻錫山從小的生活環境雖說不是特別的富貴,但是畢竟也是經商的,小康家庭總是有的,並且從小的家庭環境對閻錫山影響也很深刻。
  • 山西王閻錫山的妹妹,陷入包圍沒來得及逃到臺灣,她結局如何?
    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個閻錫山正是民國時期的大軍閥之一,有山西王之稱。 閻錫山作為太原的土皇帝,在太原可謂是作威作福,脾氣難免會有一些暴躁,為了他的身體著想,他的生活秘書建議他不要暴飲暴食,這讓閻錫山十分反感,於是在一次暴怒之下把生活秘書給換了。但是問題來了,作為太原的土皇帝,閻錫山的日常生活沒有人去照顧,恰好這個時候閻惠卿畢業了,於是她順理成章的照顧起了閻錫山的日常生活。
  • 閻錫山麾下五虎將和十三太保
    民國時代中國湧現出了很多軍閥,比如說被稱為「山西王」的閻錫山。閻錫山在武昌起義後成為山西總督,從此開始了自己統治山西的歲月,他一直採取保境安民的政策,儘量不和軍閥混戰。經過他30多年的苦心經營,山西的經濟迅速發展,成為了「模範省」。閻錫山能夠成就一番事業得益於他善於用人,他麾下有「五虎將」為他效力。
  • 閻錫山的「御用秘書」吳人達
    韜園詩友,多為清末舊官員,通國學、工詩詞書畫,還有留學歸來的新派人物,其中許多名流與張瑞璣、吳人達等在陝西即是一個文人詩友圈。吳人達與「山西王」閻錫山在日本留學期間相識,並成為摯友。吳人達的才華及為人秉性深得閻錫山的賞識,閻錫山主政山西期間特聘其為幕僚。民國初年,吳人達在山西政界已頗具聲譽。
  • 閻錫山摳搜小氣,宴會只有兩道小菜,卻捨得在一件事上猛砸錢
    在中國的華北一帶,人們習慣將那些摳搜小氣、小算盤非常精明的人稱為「老西」,「山西王」閻錫山就有個「著名」的外號-閻老西。那麼,閻錫山究竟有多麼摳搜小氣呢?這裡就舉個例子吧。有一兩個性子急的將領實在餓得不行,找了個藉口就溜了出來,趕緊找飯館填飽肚子。其他人也紛紛效仿,不一會兒工夫,眾將領已經走得乾乾淨淨,一個不剩。「山西王」閻老西的摳搜小氣可見一斑。
  • 閻錫山與泰戈爾談哲學:中國精神在鄉村
    5月21日下午4點多,載著泰戈爾的火車徐徐駛進了正太路火車站。其時,到站歡迎的山西督軍公署交際課英文秘書潘太初和山西省教育會等省城30多個群眾團體的代表,在正太路火車站迎接他們。 泰戈爾走出車廂時,現場頓時一片沸騰。早有人點燃了喜慶的鞭炮,軍樂隊也奏響了歡快的迎賓曲。
  • 山西王—閻錫山的「乾女兒」,人稱「山西第一美人」,結局如何?
    閻錫山與堂妹相差27歲,關係甚好閻慧卿是何人?她是閻錫山叔父閻書典和三房生下的女兒,從輩分來講,她是閻錫山堂妹,雖然是兄妹,但兩人年齡差距甚大,閻慧卿比他小27歲。而另一邊閻錫山的原配非常呆板,經常和閻錫山起口舌之爭,兩人一直沒有孩子,雖然是有夫妻之名,但是兩人並沒有夫妻之實。二房雖然為其生過不少孩子,但有時候總和閻錫山對著來,因此,閻錫山和「五鮮子」相處是最舒服的。
  • 中國"中道"精神在鄉村——閻錫山與泰戈爾談哲學
    5月21日下午4點多,載著泰戈爾的火車徐徐駛進了正太路火車站。其時,到站歡迎的山西督軍公署交際課英文秘書潘太初和山西省教育會等省城30多個群眾團體的代表,在正太路火車站迎接他們。   泰戈爾走出車廂時,現場頓時一片沸騰。
  • 閻錫山在山西的時候,他用兩招,保住了督軍之位
    閻錫山被稱為是民國官場的第一精明人,這個絕對是名至實歸的。閻錫山留下的《老狐狸經》中,有這樣一句話,講得非常生動:禍到臨頭要豁得出,險到臨崖要轉得快。這句老狐狸真經提到了兩個關鍵詞,分別是「禍到」和「險到」,該如何應付「禍和險」的問題,我們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借鑑閻錫山《老狐狸經》中「有益」的辦法。袁項城當上了北洋的大總統後,閻錫山的禍事和險情很快就來了。
  • 山西督軍府系列報導之三:東花園裡看閻錫山的舊居
    上篇文章說了,東花園是由中和齋、閻錫山舊居、東偏院和南院(五姑娘院)四大部分組成,其中,中和齋是由面闊5至7間的兩座帶廊院子和仿歇山式北內廳組成,分別是當時的秘書長、參謀長和參謀處的辦公處,而東偏院為閻錫山家人居住,南院昨天已作了介紹為五姑娘的住所。
  • 閻錫山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1911年,山西省文盲佔總人口的99%,閻錫山治晉近40年期間,山西義務教育普及率達60%~80%,各縣教育經費佔行政支出最高時達82%。閻錫山七歲入私塾,熟讀四書,十歲入義塾,習誦十三經,少年時「四書」、「五經」多能脫口而出,綱鑑大事知其概略。他將山西試行的三民主義的五權政治,闡釋為「建設在中國數千年之文化上」的天下「德」治。1904年,閻錫山東渡日本求學,期間的幾件小事給他印象深刻。
  • 閻錫山配合發動辛亥革命,過海關時身藏炸藥,用這種方法避開檢查
    說起近代的山西省,就不得不提一個名字:閻錫山,閻錫山作為早期參加辛亥革命的同盟會會員,之後長達三十八年的時間裡,一直統治山西,被人們稱作「山西王」。他的童年時代應該過得很舒服,因為他的父輩就是當地的地主,外加向鄰村的村民放高利貸,所以家中很有錢。
  • 閻錫山學來一招「帝王術」,不僅上位成功,還掌握了山西的大權
    閻錫山有一句關於「管人」的《老狐狸經》,話是這樣說的:管人須知識、能力、人格,均足以領導人,還能通人情,有方法、善言語、能勤勞、以指揮人,方能盡人之所長。閻錫山做山西的都督,管人是第一要務,他是如何管人的,又是如何將山西的軍政大權,全都抓到了手中?上面的話中,有99%都可以說到明處,而「有方法」這三個字,卻不能說到明面,為什麼?因為這種方法是閻錫山從古代皇帝那裡學來的「陰」招,而且不能見光。(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深得閻錫山信任,「五妹子」閻慧卿到底是什麼身份?
    在山西王閻錫山跌宕起伏的一生中,曾經歷和馮玉祥、李宗仁聯手倒蔣、創辦西北實業等,但他一生只娶了兩任老婆。一位是自幼青梅竹馬的徐竹青,由於徐竹青沒有生育能力,於是閻錫山父親閻書堂為兒子張羅了第二任妻子許家的女兒並改名徐蘭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