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寂寞的紅酒
閻錫山,是我國民國時期的大軍閥,人稱「山西王」,統治山西長達三十八年之久。這位地主家庭出身的軍閥非常節儉,是名副其實的老摳,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花。民國時期大部分軍閥出名是靠打仗,而這位地主老財式的軍閥卻是因為摳門。那麼閻錫山究竟有多摳?我們就來簡單的說一說。
先說吃飯。閻錫山平時在家吃飯,從不大魚大肉,多是蘿蔔白菜之類的,一個月才會喝一次雞湯,幾乎不吃雞肉。閻錫山退到臺灣後,仍然保持著這種粗茶淡飯的習慣,一日三餐以麵條饅頭為主,一個月的夥食費都花不多少錢。當然,這倒不是閻錫山沒錢,閻錫山當了三十多年的山西土皇帝當然不會沒錢,只是他善於理財又吝嗇而已。去臺灣的時候,閻錫山帶的金條足足有幾十箱,由於金條太重飛機都飛不走,只能都扔下分給沒走的下屬。
閻錫山在家摳,在外面也一樣摳。中原大戰時期,閻錫山請客,請了一大桌子高級將領,結果上菜時候才發現就一盤豆芽和一碟花生米,都不夠大家塞牙縫的。大家都知道閻長官摳,所以誰也不說什麼,當然也不敢說,所以大家只能拼命的喝酒。最後豆芽和花生米還剩了大半盤,眾將領一個個都「美滋滋」的稱謝而去。
閻錫山對自己人摳,對外人就更摳了。1929年,閻錫山擔任反蔣聯盟盟主,和馮玉祥、李宗仁合夥反蔣。為獲得勝利,反蔣聯盟和蔣介石都拼命拉攏觀望的張學良。和蔣介石一樣,閻錫山也派了代表去會見張學良,但連少帥的面都沒見著。因為閻錫山的兩個代表一個帶了1000元,一個帶了500元,所以連張學良的門都沒進去。而蔣介石的代表吳鐵城在東北則揮金如土,和東北軍政要員打個麻將。每人就給塞了2萬元。和財大氣粗的蔣介石比,閻錫山的代表只能甘拜下風,灰溜溜的逃回了太原。
抗戰爆發後,閻錫山摳門的毛病又犯了。當時日軍全面進攻山西,八路軍找到閻錫山表示願意幫助共同抗擊日寇,閻錫山欣喜若狂,許下了一大堆承諾,表示一定支持八路軍幫他打鬼子保衛山西。結果等到八路軍去找他要武器彈藥的時候,他一個勁的哭窮,就是不願意給。最後還是衛立煌給了八路軍一些裝備。找人家來幫忙都不願意出點本,閻錫山真是摳到家了。
當然閻錫山雖然摳門,但省出的錢也沒自己揮霍。他用這些錢著實辦了兩件大事,一個是辦實業,在山西建立了全國數一數二的重工業和軍事工業,另一個是辦教育,在山西普及了義務教育,讓山西教育水平高居全國第一。用閻錫山的話來說:「張作霖財大氣粗,10元當1元花,老段(祺瑞)1元當兩元花,可我只能1元當10元花。」山西閉塞,財力有限,閻錫山要辦工廠、修鐵路、搞教育,還要打仗,閻錫山摳門也是沒辦法。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劍橋民國史》、《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