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的背後只有整個山西,他到底是有什麼底牌敢和蔣介石叫板?

2020-12-23 哎呀盤點屋

山西人都喜歡說山西最幸福的時候就是閻錫山當山西王的時候,因為那時候,閻錫山一心思的想把山西建設好,讓山西的人民生活的幸福。

閻錫山反對蔣介石其實也無可厚非,畢竟蔣介石的所作所為太過分了。

作為一個堅定的反對蔣介石的人,他還成立了一個反蔣聯盟,他自己當了這個聯盟的盟主,雖然每次閻錫山和蔣介石的較量都是閻錫山處於劣勢,但是蔣介石仍然那他無可奈何,那麼,背後只有一個山西的閻錫山到底是用什麼來和蔣介石叫板呢?

其實了解閻錫山的都知道他是一個老軍閥,這就是他的資本,閻錫山是從同盟會中走出來的軍閥,按說也算是孫中山的嫡系,也算是蔣介石的前輩,只是這個老軍閥比較顧家,喜歡偏安一方,於是回了老家山西。

辛亥革命以後閻錫山就已經積累下了自己的軍事力量,因為對於起義的成功做了很大的貢獻,他成為了山西的省長,而這時候的蔣介石還只是一個小小的團長,論資歷,他就已經被閻錫山甩出了幾條街。

熟悉地理的朋友應該知道山西地處黃土高原,四面環山,易守難攻。閻錫山當了省長以後更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在軍事防禦這方面,可以說是固若金湯,旁人要是想打進來估計是要費很大的力量。

閻錫山不僅加固城池,而且還擴充了軍隊,及時的給自己的部隊補充新鮮的血液。因此,蔣介石要是想徹底的端了閻錫山的老窩,還真挺難。

閻錫山在山西的口碑之所以好,和他的付出是有關係的,他大力興辦學校,修水庫,修鐵路,他把山西建設的好,山西的人民擁護他,有了民心,就不怕打不贏勝仗,自古以來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閻錫山敢公然反對蔣介石是這些因素綜合起來的結果。加之當時各種軍閥力量錯綜複雜,這些軍閥大多和閻錫山關係交好,所以蔣介石是不敢隨意的輕舉妄動的。因此這種種因素鑄就了閻錫山敢叫板蔣介石的底氣。

相關焦點

  • 用花生米和豆芽請客的山西王閻錫山有多摳
    文/寂寞的紅酒閻錫山,是我國民國時期的大軍閥,人稱「山西王」,統治山西長達三十八年之久。這位地主家庭出身的軍閥非常節儉,是名副其實的老摳,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花。民國時期大部分軍閥出名是靠打仗,而這位地主老財式的軍閥卻是因為摳門。那麼閻錫山究竟有多摳?我們就來簡單的說一說。
  • 被誤解的「山西王」閻錫山
    閻錫山在父親的錢鋪倒閉後給別人當店員。當時他還叫萬喜子,但那段時間他過得很悲催, 落魄地做走街串巷的小生意,遇到熟人低頭叫賣:「買塊餅子吧?」後來, 當地有人編了個歇後語:「萬喜子賣餅——不敢吆喝。」 1920年之前,閻錫山在山西的治理方略被稱為「六政三事」。所謂「六政」,是指水利、種樹、蠶桑、禁菸、剪辮、天足。
  • 他是中國十大元帥之一,曾被蔣介石認為「沒出息」
    1919年,閻錫山在太原創辦了山西省立國民師範學校,徐向前經過考試成為這個學校招收的第一批學生,說起來他還算是閻錫山的學生。蔣介石問:「你是什麼地方人?」徐向前答:「山西人。」蔣介石又問:「在家幹過什麼?」徐向前答:「當過教員。」。。。。。。
  • 山西王閻錫山:抗戰後失去地盤,他如何重新崛起?
    閻錫山,國民黨陸軍上將,著名晉系軍閥,人稱「山西王」,在蔣介石上臺後,為了自身實力不被削弱,一直都在和老蔣作鬥爭。在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之後,為了抵抗紅軍勢力的滲透,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表示了很大支持,與此同時,還建立了「自強救國同志會」、「青年救國團」等團體拉攏民心。
  • 閻錫山在山西執政38年,是非功過,應該如何評價他呢?
    歷任山西省都督、督軍、省長、北方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太原綏靖公署主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山西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兼國防部長,執政山西38年。閻錫山奉行中庸哲學,一生都在投機倒把。
  • 大孝子閻錫山為父親辦喪事,有人送來輓聯:教子無方,禍國殃民
    閻錫山有句名言:我大山西是個出人才的地方,文有書存,武有向前,如這兩個人都為我所用,我就可以統治全中國。閻錫山一生精於算計、八面玲瓏,在外人看來他是威震一方的大軍閥,但在熟悉他的人眼中,他還是個十足的大孝子。他對父親閻書堂十分孝順。閻錫山五歲喪母,寄居舅父家。童年時,他隨父閻書堂躲債而流落到太原,父子二人嘗盡了困難。
  • 川軍遠徵山西參加抗日 為何差點被蔣介石撤銷番號?
    1937年底,山西軍閥閻錫山的軍火被人「打劫」了。打劫的不是別人,而是來自四川的川軍第22集團軍。遠徵山西參加抗日的川軍第22集團軍為何打劫閻錫山的軍火庫?川軍第22集團軍總司令叫鄧錫侯。他們每個人只有一支川造或漢陽造步槍和兩顆手榴彈,每師除數門迫擊炮外,山炮、野炮一門都沒有。好多步槍還是清末時期製造的,經常打一槍就啞火了。從裝備上看,比乞丐好不了多少,幾乎個個是粗布單衣加草鞋——由於沒有車輛,川軍就是腳蹬一雙草鞋,進行1個多月的急行軍翻越秦嶺,沒有人掉隊也沒有人當逃兵。更重要的是,中央命令川軍出川抗日,卻根本就不撥付軍餉。沒有軍餉,整個部隊的吃穿問題就無法解決。
  • 閻錫山的最後十年:苦撐危局,流落海島
    由梁化之等五人組成小組,負責山西的政務、軍事,閻錫山前往南京面見代總統,至於什麼時候回來,他說:"也許三天五天,也許十天八天,一俟和談有了結果,我就回來。"沒想到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幾個月前,他還信誓旦旦地對美聯社記者說:自己準備了五百瓶自殺藥水,必要時,會和高級幹部一起自殺,絕不做俘虜,要效仿田橫五百壯士,成仁取義。從結果看,這些話都是說給炮灰聽的,鼓勵下面的人犧牲,自己反倒安安穩穩。
  • 重慶和談,一件事讓蔣介石丟盡了臉,讓閻錫山「偷雞不著蝕把米」
    首先,蔣介石是真和平還是假和平?主席的態度是:在主觀上持樂觀態度,在客觀上積極爭取,但有所保留;其次,蔣介石會不會搞暗殺、有沒有可能扣留中共談判代表?對於這個問題,主席的預判是:這個可能是存在的,但要看條件和形勢走向。
  • 太原城破後閻錫山都幹嘛了?逃走當了七個月行政院長,後老死臺灣
    有一次,美國記者來到太原採訪閻錫山,閻錫山在其為美國記者舉行的招待會上,向美國記者和參會人員展示了500個瓶子和一口棺材。這些瓶子裡面裝的都是毒藥,棺材則是為自己準備的。他對美國記者宣稱,我閻錫山決心死守太原,與太原城共存亡,如果太原失守,我就和我的幹部們,因此都要同歸於盡。
  • 閻錫山麾下五虎將和十三太保
    民國時代中國湧現出了很多軍閥,比如說被稱為「山西王」的閻錫山。閻錫山在武昌起義後成為山西總督,從此開始了自己統治山西的歲月,他一直採取保境安民的政策,儘量不和軍閥混戰。經過他30多年的苦心經營,山西的經濟迅速發展,成為了「模範省」。閻錫山能夠成就一番事業得益於他善於用人,他麾下有「五虎將」為他效力。
  • 山西王閻錫山最親的妹妹,沒有來得及跟他逃走,她的結局怎麼樣?
    閻錫山是曾經的山西王,他在武昌起義後,就當上了山西的都督。掌握大權後,他想方設法鞏固自身地位。山西地區的軍政大權,後來都被他掌握,完全是說一不二。俗話說,伴君如伴虎。閻錫山雖非君主,但他作為封疆大吏,身上或多或少有些類似的特質。稍有不順心,就會訓斥或懲罰身邊的人。跟閻錫山相處時,其他人都有些心驚膽戰。
  • 他一生拿了35個博士學位,敢和蔣介石叫板
    他一生拿了35個博士學位,敢和蔣介石叫板,一生最怕的,卻是自己的老婆,張愛玲說:胡適和江冬秀的婚姻是罕見的幸福的包辦婚姻。被包辦婚姻,並不是一件好事,魯迅包辦婚姻,苦了朱安一生,徐志摩包辦婚姻,差點毀了張幼儀一生,而胡適包辦婚姻,卻是成為例外,他和江冬秀成為模範夫妻。胡適13歲時,母親為他包辦了一門婚事,得知消息的胡適,立刻給家裡寫信,要求回絕這門婚事,但是母親並未允許,胡適是一個孝子,他無可奈何,兩人於1917年結婚。
  • 閻錫山獨霸山西38年,天不怕地不怕,見到此人卻雙腿發軟不敢冒犯
    一九三○年五月十九日,閻錫山成了美國《時代》雜誌的封面人物。《時代》周刊當時是中國各方面矚目的風雲人物,它對閻錫山這樣評價:「他是真正的『和平軍閥』,這是他多年來的第一次戰爭,因此,上星期公眾的興趣和同情都集中到了這位偉大的、胸懷寬廣、聲音渾厚的閻元帥身上。」
  • 【抗戰研究】王奇生:閻錫山——在國、共、日之間博弈(1935-1945)
    毛澤東認識到「我們向南、向西、向西北,文章不好做」,唯一的出路是向東,只有取閻錫山為對手,向山西發展;山西的發展,對陝北有極大幫助,希望通過「東徵」建立一塊根據地,與陝北根據地連接,也解決紅軍的給養和擴大等問題。1936年2月18日,毛澤東、彭德懷下達「東徵」山西的作戰命令。「東徵」前夕,毛澤東寫下《沁園春•雪》:「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採;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 他是晉綏軍的十三太保,本是抗戰英雄,卻被閻錫山坑成民族敗類
    提起十三太保,大家腦海裡首先呈現的是唐朝末年之節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兒子,後來呢,一些著名將領手下的骨幹達到13個的時候,經常冠以此名,例如西北軍有十三太保,晉綏軍也有十三太保,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就是晉綏軍十三太保之一,不過他可是夠冤的,本來是抗戰的英雄,但是閻錫山為了保住自己臉面
  • 山西王—閻錫山的「乾女兒」,人稱「山西第一美人」,結局如何?
    ——閻錫山閻錫山,一個讓蔣.介.石都心生恐懼的人。從成名到解放前夕,他基本上都生活在山西,作為晉系軍閥首領,人們平時都喜歡稱他為「山西王」。她是閻錫山叔父閻書典和三房生下的女兒,從輩分來講,她是閻錫山堂妹,雖然是兄妹,但兩人年齡差距甚大,閻慧卿比他小27歲。太原解放前夕,閻錫山甩手倉皇逃走,閻慧卿拍電報一封隨即離開人世。
  • 屬於閻錫山的奇蹟:在亂世民國,讓山西容下了幾十萬張課桌
    可見,當時的閻錫山確實是一個有遠見、有智慧的地方官。 閻錫山,字百川、伯川,1883年10月8日出生於山西五臺。他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頗為複雜且極具特色的一個人物。他因自幼受傳統教育,所以可以說儒家思想文化和程朱陸王學說對他影響很深。但他卻又曾赴日本留學,感受過民主思想的風氣,所以,他才會追隨孫中山, 參加了反對清王朝的革命運動。
  • 讀了怎麼多軍閥之間戰爭的故事,我敢肯定你一定不知道這個。
    閻錫山和蔣介石的相似處與不同處:提起閻錫山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上個世紀中國政治舞臺叱吒風雲的人物。他在上個世紀的20年代和蔣介石,馮玉祥一同被稱為中國政治舞臺的三巨頭。和蔣介石、馮玉祥等人不同,雖然和蔣介石一樣都是在1911年參加革命工作,並且還都是畢業於東京帝國陸軍士官學校的校友。但和喜於戰鬥的蔣介石不同的是,閻錫山是個典型的中庸的保守派,那時的他沒有太大的野心,只是一心做他的山西王,也確實,整個山西在他的管轄下,風調雨順,人民生活安居樂業,全省1100萬人口,在那個戰亂的年月裡每個人都可以吃飽飯,這在軍閥混戰的年月裡實屬不易。
  • 徐向前打敗老蔣,閻錫山感嘆:這是我學生,當時能留下他就好了!
    孫中山的誇讚也使得閻錫山的野心漸漸增長,就連袁世凱都將其看成心腹大患。閻錫山統治山西之後,儼然就將其當成了小王國,成為了新軍閥的一員。閻百川擔任都督之後,對山西進行了改革和治理,創辦學校就是其中一項計劃。除了建立「川至」和「進山」兩座中學之外,還有就是於1919年創辦了山西省立國民師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