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00GT接班人!G96核心9500GT全面評測_-泡泡網

2020-12-20 泡泡網

8600GT接班人!G96核心9500GT全面評測

2008年07月30日 00:01作者:邱大川編輯:邱大川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不知不覺中,DX10走入我們的生活已經快兩年了,曾經陪伴我們5年的DX9已經成了昨日的回憶。如今,NVIDIA系列的產品線已經正式邁入了Geforce 9時代,中、高端GF8系列產品已經全部停產,而主流市場上,NVIDIA也於今天正式給我們帶來了實質性的產品——9500GT。

    說到主流級產品,相信你一定會想到G84核心的8600GT與G86核心的8500GT。這兩款產品在去年4月份發布以後,就一直佔據著主流市場,成功的抵禦了AMD兩代主流級產品線——HD2600系列與HD3600系列。從去年4月份到現在,已經接近一年半的時間,G84/G84核心的生命周期之長在NVIDIA產品線歷史上都是一個奇蹟。

    面對AMD正式邁入HD4000系列,上一代中高端的RV670核心產品降到了主流級顯卡的價格,去年千元價位上的HD3850、HD3690等產品價格都已經在500元左右徘徊,顯然8600GT的性能無法和這些產品匹敵,NVIDIA必須替換掉8600GT,推出新顯卡應對新一輪的挑戰。

    於是,在中、高端的9600GSO、9600GT、9800GT/GTS/GTX以及9800GX2等一系列Geforce 9產品發布之後,NVIDIA終於在今天為我們帶來了全新的主流級產品9500GT,這款產品發布也意味著基於G84核心的8600GT正式下崗,DX10主流級顯卡第一次改朝換代的到來。

    實際上,早在今年1月份,業界就有傳出NVIDIA即將推出9500GT的消息,當時我們也給過相關的報導,並且在當時的報導中我們就展示了9500GT所採用的G96核心照片。


早在今年1月份就洩漏的9500GT核心照片

    隨著時間的推移,關於9500GT的更多詳細消息被洩露了出來,後來我們確定9500GT核心將會有55nm工藝和65nm工藝兩個版本,而顯卡則有GDDR3以及GDDR2版本。當時的消息顯示,OEM市場的9500GT主要是採用65nm工藝,零售版會採用55nm工藝,支持PCI-E 2.0、SM4.0、OpenGL 2.1、PureVideo HD、128-bit HDR、16X AA等技術。

    與此同時,更是有國內某知名整機廠商給個別媒體派送了OEM版9500GT的樣卡,所以早在好幾個月之前,就有媒體測試了這款顯卡,不過由於採用65nm工藝,且技術規格資料不足,並沒有引起大規模的關注。


零售版9500GT確定採用55nm工藝

    當NVIDIA正式邁進55nm工藝,推出了首款採用55nm工藝的9800GTX Plus之後,9500GT將會採用55nm工藝的消息得到了進一步的確認。今天我們終於確定了,絕大部分零售市場的9500GT將會採用55nm工藝的產品,當然不排除少部分會採用65nm工藝,但產品的頻率完全是根據廠商的設定。


8600GT庫存太大,9500GT不宜發布太早

    這裡留下了一個問題,為什麼NVIDIA要拖到今天,才正式發布9500GT呢?實際上很簡單,由於基於G84核心的8600GT庫存較大,並且產品在主流市場上的評價一直不錯,所以NVIDIA一度推出發布時間,不僅讓8600GT成功抵禦了競爭對手兩代產品,還幫助各大合作夥伴清理了庫存。如今,8600GT的庫存已經基本清理完畢,9500GT自然水到渠成的發布了。

    前面我們就說到了,9500GT採用全新的55nm工藝。NVIDIA一直在製程工藝上都十分保守,其競爭對手AMD已經在HD3000時代就引入了55nm工藝,而NVIDIA在前一段時間發布的9800GTX Plus上才正式引入55nm工藝,這樣看來9500GT算是NVIDIA第二款採用55nm工藝的顯卡,也是第一款將55nm工藝運用到主流級顯卡上。


採用80nm工藝的G84核心(8600GT)

    很顯然,9500GT是作為8600GT的後繼者推向市場,那麼我們回頭來看看8600GT。相信大家都知道,基於G84核心的8600GT採用的是80nm工藝,而如今9500GT又有65nm工藝版本和55nm工藝版本,看似一次簡單的產品更新,卻有3次的工藝變革,可見NVIDIA雖然在工藝方面相對保守,但也逐漸開始重視工藝的更新,畢竟新工藝不僅能帶來發熱量、功耗的降低,更重要的是能帶來成本的降低。


G96兩種工藝核心大小對比(圖片截取自Expreview.com)

    上圖就是9500GT兩種工藝的核心大小對比,可以看出,55nm工藝的G96核心並沒有比65nm的小很多,連10%都不到。區分兩款核心也非常簡單,編號後綴為A1的表示採用65nm工藝,編號後綴為B1的表示採用55nm工藝生產。

    8600GT所採用的G84核心,憑藉著先進的統一渲染架構、核心/Shader分頻設計,成功的抵禦了競爭對手兩代產品。有人說9500GT(G96)就是8600GT升級了工藝,其他地方沒有任何改進,實際上這樣的評價並不正確,我們先來看看G96核心的架構。

    9500GT採用G96核心,內部研發代號為D9M,和上一代主流級顯卡8600GT一樣,擁有32個流處理器、128Bit顯存控制器、16個紋理單元以及8個Rops單元。

    上圖是我們從G80核心架構圖上「演變」出來的G84核心架構圖,全規格的G80核心擁有8個陣列,而上圖中展示的G84核心擁有兩組陣列。實際上,G84相對於G80來說架構上已經有所升級,主要是紋理尋址單元從G80的每組4個變成了每組8個,所以筆者特地在「演變」這兩個字上面加上了引號。

    9600GT所採用的G96核心和G84核心一樣,擁有兩組流處理器陣列,每組陣列中擁有16個流處理器,紋理尋址單元和紋理過濾單元都分別有8個,兩組陣列一共有16個紋理單元。

    從核心規格上來看,9500GT與8600GT似乎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但細心的朋友可以看出,9500GT的電晶體數量為3.14億個,相對於8600GT擁有的2.89億個電晶體有了不小的增加,那麼多出的這一部分電晶體,到底是做什麼用的呢?原來,9500GT相對於8600GT來說,硬體上有一項很大的改進——加入了PCI-E 2.0的支持!

    PCI-E 2.0是基於PCI-E 1.1演變而來,其最大的特性就是將PCI-E接口的帶寬從250MB/s提升到了500MB/s,當然還有功能上以及擴展性上有了更加廣闊的空間,下面是PCI-E 2.0的主要新特性。

PCI-E 2.0規格的主要新特性如下:

    從我們之前的測試數據來看,PCI-E 2.0相對於PCI-E 1.1的性能提升幅度非常明顯,特別是在高端產品以及多GPU產品上,性能提升幅度更是可觀。實際上,9500GT之所以在電晶體數量上比8600GT更高,就是因為在硬體上加入了PCI-E 2.0的支持。


PCI-E 2.0相對於PCI-E 1.1來說性能提升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PCI-E 2.0需要主板與顯卡的同時支持,目前NVIDIA的G9x核心顯卡、AMD的RV635、RV670、RV770等核心顯卡都可以完美支持PCI-E 2.0技術,主板方面NVIDIA的750i SLI、780i SLI、Geforce 8200以及AMD的7系列晶片組全部都可以支持PCI-E 2.0技術。

    隨著藍光技術的成熟,高清視頻逐漸普及,通過顯卡硬體解碼視頻的技術也成了NVIDIA與AMD爭奪的對象。在Geforce 6系列的時候,NVIDIA就引入了PureVideo技術,不知不覺中,PureVideo技術已經有了四次更新,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

第一代PureVideo:GPU負責一半的解碼任務

    NVIDIA早在GeForce 6時代就開始引入高清視頻加速技術——PureVideo,通過集成專用的視頻處理模塊,讓驅動調用GPU資源輔助CPU進行解碼,雖然這並非是完整的硬體解碼,有一大半還是需要通過軟體交給CPU處理,但不論如何PureVideo的出現很大程度的分擔了CPU的壓力,並且在視頻畫質上也有一定的改觀。

    第一代PureVideo具體就是負責H.264影片解碼過程中後期輸出的Motion CompensATIon(運動補償)和Deblocking(解碼去方塊濾波),也就是說前期解碼仍然要交給CPU完成。不過這已經能夠將不堪重負的CPU獲得解放,而且前幾年GPU和CPU互相配合足以勝任當時主流HDTV影片的流暢播放。

    實際上,在Geforce 7時代,NVIDIA還在PureVideo的基礎上加入了對高清視頻內容保護的HDCP(通過一顆HDCP晶片支持),不過PureVideo單元相對Geforce 6並沒有改變,所以沒有單獨提出。

第二代PureVideo:完美解碼H.264

    到了G84/G86時代,NVIDIA對PureVideo進行了升級,可以實現完全硬體解碼H.264壓縮格式的高清視頻,當然HDCP也完美支持。不過由於當初其競爭對手AMD已經加入了VC-1編碼視頻的完全硬體解碼,可以說NV在當時慢了一步。

第三代PureVideo:完美解碼VC-1

    去年,NVIDIA發布了基於G98核心的8400GS,首次在晶片中加入了VP3引擎,可以實現對VC-1編碼視頻進行完全硬體解碼。這也是NVIDIA首次在高清視頻解碼技術上與AMD保持一致,沒有差距。

第四代PureVideo:雙流解碼技術

    到了9600GT的時候,NVIDIA正式引入了雙流解碼技術,也就是說可以使用一塊顯卡同時解碼兩部高清視頻,完美實現藍光視頻中的畫中畫功能,當然你也可以通過雙顯示器來欣賞兩部高清電影。不過,這一次升級僅僅是軟體上的升級。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NVIDIA的PureVideo核心技術可以說是一共有三次大的更新。第一代就是Geforce 6/7系列顯卡的PureVideo,採用VP1引擎,負責一半的H.264解碼任務;第二代就是G84/G86時代的PureVideo,採用VP2引擎,可以完全硬體解碼H.264,不過並不能純硬體解碼VC-1視頻;第三代則是G98晶片內置的PureVideo視頻單元,集成VP3引擎,完美實現了H.264/VC-1的全硬體解碼。

● 雙流解碼技術:同時硬解兩部HDTV

    9500GT的解碼單元和G84和G86沒有太大的區別,仍然是採用了VP2引擎,可以完美支持H.264格式影片的純硬體解碼,在VC-1格式視頻解碼方面,還有一個步驟需要CPU來處理。


9500GT同時解碼兩部HDTV,CPU佔用率仍然極低

    但是,9500GT中的視頻解碼單元相對於G84/G86來說,還加入了雙流解碼的功能,也就是上一頁中我們說說到的第四代PureVideo,同時解碼兩部高清視頻在9500GT上可以完美實現。

●畫質增強技術:色彩更加鮮豔

    A卡愛好者一直都在鼓吹ATI的Radeon系列顯卡在畫質上要比NVIDIA更強,顏色表現也更加完美。當然,這樣的說法是很片面的,只能說A卡的顏色配置更加適合東方人的眼球。

    新的PureVideo HD給我們帶來了這方面的自定義設置,用戶可以通過驅動程序,設置自己更加喜歡的顏色配置。同時NVIDIA還在新的PureVideo中加入了動態對比度增強的技術,在播放高清影片時,可自動提高對比度,讓細節表現更加完美。

    關於動態對比度增強與數字圖像增強技術,我們在之前有過比較詳細的測試,感興趣的朋友不妨點擊下面的這個連結,看一下這兩大技術所帶來的實際效果。

http://www.pcpop.com/doc/0/273/273788_4.shtml

    另外,新一代的PureVideo還帶來了在Aero特效下播放高清視頻的功能。想必有很多朋友都遇到過,當播放高清視頻的時候,Windows Vista的Aero特效會自動關閉,切換到經典狀態,如果你安裝了174.xx或者更新版本驅動程序的話,這個問題將會得到解決,9500GT也一樣可以支持!


在Aero特效下播放高清視頻

    很顯然,9500GT在高清視頻播放、畫質這方面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對於這樣的主流級產品來說,很多HTPC用戶都會考慮這樣的產品,9500GT則為這樣的用戶做出了充分的準備。

    經過多年成倍式增長,GPU的性能已經達到了非常可觀的高度,但是顯卡卻總在玩遊戲的時候才被大家想起,難道這麼強大的計算能力僅僅是為了滿足遊戲玩家?顯然,GPU已經不滿足應用領域的狹隘,利用自身強大的計算能力向傳統電腦的核心CPU提出了挑戰!

    早在多年以前,NVIDIA與ATI就提出了通用計算的概念,也就是使用GPU來進行非圖形渲染的計算,依靠GPU強大的計算能力,來取代一些CPU無法完成或者效能太低的計算。如今,NVIDIA推出了業界首套GPU程式語言標準——CUDA,用戶可以在CUDA平臺下,開發基於GPU運算的應用程式。

    有了CUDA之後,從理論上GPU已經可以取代CPU進行任何計算,不過NVIDIA還並沒有計劃讓CPU徹底「下課」,並且還是建議用戶選擇CPU+GPU這樣的方案,也就是串行計算與並行計算一起工作,並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異構計算。簡單的說,異構計算就是指CPU+GPU的計算。

    大家都知道,目前的GPU計算能力要遠遠超過CPU,及時最頂級的4核心CPU,計算能力也無法和一款很低端的GPU相比。在多種行業中,CUDA已經投入了實際的應用,上圖是NVIDIA官方公布的使用GPU模擬CPU計算在各種應用程式中的性能,效率最高達到了CPU計算的149倍。

    新發布的9500GT從硬體上完全支持CUDA,也就是說程式設計師可以通過CUDA,使用9500GT顯卡開發應用程式,讓9500GT成為整套計算機中的計算中心。

    前面我們說到,CUDA幾乎可以模擬任何CPU的計算,比如說醫療、地震監測、期貨風險分析、生命科學、航空航天、CAD設計等等。但是對於我們普通用戶來說,這些應用可能相對較少。而下面三個方面可能是我們經常要接觸到的應用。

●9500GT:主流顯卡也物理加速

    之前的物理加速只能通過軟體使用CPU運算,或者通過專門的物理加速晶片PPU計算,但是NVIDIA收購了PPU廠商Ageia之後,將物理加速技術整合到了自家的Geforce系列晶片中,並且完全通過CUDA進行開發。

    雖然說9500GT是一款主流級顯卡,但由於其完全支持CUDA,也就意味著9500GT可以實現物理加速。很顯然NVIDIA已經將物理加速的觸覺延伸到了中低端顯卡上。根據消息,NVIDIA將會在近兩天發布一款新的物理加速驅動,屆時所有支持CUDA的顯卡(包括Geforce 8/9以及GTX 200系列)都將可以實現GPU物理加速。

●9500GT:完美支持Folding@home

    在一些超大的計算項目中,恐怕目前最頂級的計算機群也難以滿足計算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分布式計算計劃應運而生。簡單的說分布式計算也就是將計算內容分發給全球的計算機,任何連結到Internet的計算機都可以成為分布式計算的一個客戶端,為這些超大的計算項目做出小小的貢獻。

    分布式計算最大的好處是完全在後臺運行,並且並不需要佔用太大的資源。客戶端在電腦閒置的情況下,自動進行分布式計算,並實時將計算的數據上傳到指定的伺服器。之前一直都是CPU進行分布式計算,不過由於計算能力不高導致效率很低,後來ATI的顯示核心率先支持了分布式計算的Folding@Home項目,如今NVIDIA支持CUDA的顯卡也都可以支持該項目。

●9500GT:硬體支持視頻轉換

    視頻的編碼一直都是CPU的事情,而CUDA的出現讓視頻編碼也完全可以通過GPU來進行計算。

    有過相關經歷的人就知道,使用CPU進行視頻編碼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幾分鐘的高清視頻可能都需要數小時才能編碼完畢,而如今使用GPU進行編碼運算,高性能顯卡幾乎可以實時編碼。9500GT也完美支持,後文我們會對9500GT的視頻編碼性能進行測試,在這裡不做過多介紹。

    實際上,NVIDIA這次推出9500GT非常低調,並且鼓勵合作夥伴推出非公版產品,讓用戶感到更加具有性價比。目前,絕大部分顯卡廠商都已經發布了自有品牌的9500GT顯卡。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翔升

●金鷹

   

●小影霸

●七彩虹

●微星

●影馳

●銘瑄

●盈通

●昂達

●捷波

●精英

●旌宇

●太陽花

●PNY

●麗臺

特別感謝所有為泡泡網提供測試顯卡的廠商!

   在正式開始評測之前,首先對我們的測試平臺、測試模式和測試方法作一簡單介紹:

測試平臺配置

PCPOP.COM泡泡網顯卡評測室

硬體系統配置

處理器

Intel E8200 2.66GHz

主  板

ASUS P35

   

9500GT 256M(730/1825/2200MHz)

9500GT 256M(600/1500/2000MHz)

9500GT 256M(550/1500/1000MHz)

HD3650 256MB (725/1600MHz)
8600GT   256MB (540/1180/1400MHz)

 

Geil DDR2-800 1GB×2 (5-5-5-15-2T)

   

希捷7200.10  320G 16M SATA300 x 2 Raid 0

  

海韻 M12 600W

軟體系統配置

  作業系統

Windows vista SP1 32Bit

  DirectX

10.0 (6.00.6000.16386)

 

  顯示驅動

Catalyst 8.6WHQL

Forceware 177.72Beta

    由於是主流級顯卡,所以我們並沒有採用太高端的測試平臺,這樣可以儘可能的保證測試的代表性。CPU採用的是頻率為2.66GHz的E8200,搭配2GB內存和P35主板。

    測試系統採用Windows Vista SP1,N卡驅動採用NVIDIA專門提供的最新版177.72 Beta版驅動,A卡採用非常穩定的催化劑8.6。

    為了使整個測試成績更加直觀,我們不僅對GDDR2和GDDR3顯存版本的9500GT進行了測試,並且加入了HD3650以及NVIDIA上一代主流級顯卡8600GT的測試成績,大家可以非常直觀的對比出9500GT與其他主流級顯卡的性能差距。

●三款9500GT採用三種顯存搭配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本次測試我們採用了3款9500GT顯卡,他們分別是搭配0.8ns GDDR3顯存的翔升9500GT金剛版、搭配1.0ns GDDR3顯存的小影霸9500GT以及搭配GDDR2的金鷹9500GT。

    由於各大廠商所推出的9500GT產品中,採用純公版設計的顯卡非常少,為了使得測試成績更加具有代表性,所以本次測試所採用的顯卡全部按照廠商設定的頻率為準,未加入公版9500GT的性能。

測試項目:

    3D測試部分:我們主要採用兩代基準測試軟體3DMark 06和最新發布的3DMark Vantage;遊戲方面我們選擇了目前主流的DX9/DX10遊戲,比如《極品11》、《虛幻3》、《半條命2》、《孤島危機》、《失落星球》、《生化奇兵》等。多個3D測試項目更加能夠準確的展現出9500GT的實際性能。

    最新的驅動程序加入了9500GT對CUDA的支持,所以本次測試中CUDA應用也是我們測試的重點。如GPU視頻編碼、Folding@home蛋白質摺疊運算等。

● 3DMark06理論性能測試

    3DMark06作為目前權威的綜合測試工具,包括了兩個SM2.0測試和兩個SM3.0測試場景,基本上達到了DX9C的畫面最高境界,其測試結果對於很多主流遊戲都有參考價值。

    在3DMark 06基準測試中,可見高頻版的9500GT性能非常強大,默認設置下的成績超過了6400分。而即使是採用GDDR2顯存的低頻版本9500GT,也和上一代公版頻率的8600GT性能不相上下。

●DX10理論性能測試:3DMark Vantage

    3DMark Vantage已經在四月底正式發布,全新的引擎在DX10特效方面和《孤島危機》不相上下,但3DMark不是遊戲,它不用考慮場景運行流暢度的問題,因此Vantage在特效的使用方面比Crysis更加大膽,「濫用」各種消耗資源的特效導致Vantage對顯卡的要求空前高漲,號稱「顯卡危機」的Crysis也不得不甘拜下風。

    3DMark Vantage中直接內置了四種模式,分別為Extreme(旗艦級)、High(高端級)、Performance(性能級)和Entry(入門級),只有在這四種模式下才能跑出總分,如果自定義模式就只能得到子項目分數了。由於9500GT算是主流級顯卡,所以我們採用入門級的Entry模式進行測試。

    3DMark Vantage的測試成績很有意思,採用GDDR2顯存的低頻版9500GT性能竟然超過了採用GDDR3顯存的8600GT,不過考慮到9500GT的流處理器頻率高達1500MHz,這樣的測試成績也並不足以為怪。在這項測試中,頻率最高的9500GT得分接近8000,遠遠領先8600GT以及HD3650。

2007年度最佳遊戲——《使命召喚4:現代戰爭》

    由於《使命召喚3》是XBOX360獨佔遊戲,並沒有PC版本,因此PC遊戲玩家對於使命召喚系列遊戲的印象大都停留在《使命召喚2》時代,但經典的《使命召喚2》給玩家帶來了不一樣的二戰遊戲體驗,因此支持PC版的4代作品備受期待。此次《使命召喚4》全平臺出擊,自發布以來就好評不斷,銷量長期霸佔榜首!

    自從《使命召喚4》宣布以現代戰爭(Call of Duty 4:Modern Warfare)為遊戲主軸,許多好奇的玩家就不斷在猜測,注重歷史寫實的Infinity Ward會把戰場移至何處,大部份都以為會是越戰或是伊拉克戰爭。但是為了避開敏感的話題,開發小組選擇創作虛構的故事,將戰爭帶領至更多想像之外的國家。此次《使命召喚4》挾著「至今最緊張刺激的FPS遊戲」訴求,將戰場拉到現在的中東及東歐等區域。

    雖然使命召喚4的場景已不再是二戰,但它依然保持了和使命召喚2/3系列相近的畫面風格,相信老玩家在遊戲中一定會有親切感,戰鬥中的爆炸、煙霧效果更加逼真,物理效果也加強了遊戲的真實感。

● 畫面設置和測試方法

    使命召喚4引擎對顯卡的要求不像DX10遊戲那麼BT,中端顯卡特效全開都能有不低的FPS,這也是它能夠迅速普及的原因。所以,我們本次測試在兩種解析度下面,開啟全特效進行測試。

    測試方法:Demo有一段固定的爆炸場景,FPS比較穩定,也符合遊戲實際運行時的情形,用Fraps統計這個過程的FPS,作為最終成績。

    在1680×1050的解析度並開啟4倍抗鋸齒的情況下,高頻版的9500GT平均幀數接近30FPS,完全可以流暢的運行遊戲,而8600GT以及HD3650都不到20FPS,非常卡。到了1920解析度下,9500GT也有點扛不住,平均幀數只有20楨左右,當然8600GT與HD3650就完全是幻燈片了。

●DX9C遊戲性能測試:《帝國時代3:亞洲王朝》

    其畫面風格一如既往的華麗無比,雖然遊戲引擎比較老,但通過精妙的色彩搭配和美術設計,《帝國3》比起DX10 RTS大作《英雄連》和《衝突世界》都是不落下風。

    畫面設置:帝國3的最新資料片也使用了原來的遊戲引擎,畫面風格沒有任何變化,系統需求也是照舊,對於如今的顯卡來說特效全開並且打開抗鋸齒運行遊戲沒有任何難度。起「邊緣光滑」開啟至「高」就是4AA。

    測試方法:及時戰略遊戲如果沒有專用測試程序,就很難在遊戲中公平的測試,所以我們選用了遊戲即時演算的主界面統計幀數,也能客觀的反映出各卡在該遊戲中的差距。

    帝國三雖然引擎較老,但是憑藉著豪華的畫質以及超強的可玩性,仍然贏得了一大批忠實的fans。這款遊戲對硬體的要求並不算高,8600GT也基本可以在最高特效下流暢運行,不過從上面的對比測試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出9500GT的性能優勢。

●DX9C遊戲性能測試:《半條命2:第二章》

    《半條命2:第二章》作為《半條命2:第一章》的續集,引擎在HDR和室外場景的渲染方面有所增強,樹葉渲染上將採用Alpha覆蓋技術,提供更好的樹葉細節和反鋸齒效果。此外還引入全新的粒子系統,將提供動態軟陰影效果。物理引擎也經過重新設計,提供大場景大範圍的物理效果。

    畫面設置:《第二章》還是原來的Source引擎,雖然做了一些改進,但對顯卡的要求並沒有提高,所以我們測試時特效全開最高,並且打開遊戲自帶的AA和AF。

    測試方法:遊戲支持命令錄製demo供測試,我們錄製的demo覆蓋了室內室外場景。

    測試的解析度是目前用戶最最主流的解析度,還好本次幾乎所有參測顯卡都可以在1440×900解析度下流暢運行。到了1680解析度下,8600GT就非常卡了,高頻版9500GT仍然能保持40FPS的幀率。

DX9C最新賽車遊戲:《極品飛車11》

    如果你已經厭煩了在黑夜裡飆車,那麼《極品飛車11》一定能再次讓你滿意,因為這次EA讓玩家們在NFS的世界裡重見了陽光。不管極品飛車系列怎麼改變,不變的就是那些忠實的老玩家還有源源不斷的新玩家。

    極品飛車幾乎每年一次更新,在上一代作品發布的一年後,EA為我們帶來了系列的最新作《ProStreet》。告別了連續幾代的黑夜,重新迎來了太陽。

● 畫面設置和測試方法

    在上一代的《極品飛車10》中畫面設置是不支持目前主流的寬屏解析度的。而在新作中這種問題已經得到解決,玩家們的大屏幕顯示器不會再次面臨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尷尬。我們將所有效果開啟至最高並分別開關AA和AF。


測試模式:特效全開最高

    我們選取NEVADA HIGHWAY賽道進行遊戲,使用Fraps統計在相同賽道段的平均FPS。

    在《極品飛車11》的測試中,採用GDDR3顯存的8600GT性能小勝採用GDDR2的9500GT,高頻版的9500GT性能就非常好了,領先HD3650與8600GT很多,基本上有10FPS的差距。

第七章/第九節 DX9C遊戲性能測試:《虛幻競技場3》

    《虛幻3》它不僅僅是一款遊戲,個大平臺上採用虛幻3引擎的遊戲已經有近百款之多。在PC平臺,受到高度評價的《生化奇兵》就是基於虛幻3引擎開發,還有《彩虹六號:維加斯2》和《榮譽勳章:空降神兵》、《戰爭機器》等大手筆。

    畫面設置:特效全開,遊戲本身不支持AA但是可以通過驅動強制開啟以取得抗鋸齒效果,所以我們強制了4×AA。

    測試方法:使用了第三方開發的測試程序,演算固定的場景和畫面幀。

    《虛擬競技場3》的成績可以說代表著很大一部分遊戲的測試成績,因為個採用《虛幻3》引擎的遊戲非常多。在這個遊戲中1440×900解析度下,高頻版的9500GT幀率超過40FPS,完全可以非常流暢的運行。及時在1680×1050並開啟4倍抗鋸齒特效的情況下,仍然可以達到25.6FPS的平均成績。

最強OpenGL遊戲——《敵佔區:雷神戰爭》

    作為唯一一個仍然堅持開發OpenGL遊戲的公司,在目前幾乎所有3D遊戲都採用了DirectX編寫的形勢下,id Software公司的每個遊戲都能給玩家以驚喜。但是id Software旗下遊戲都逃不過「畫面出色,遊戲性單一」的惡名,代表作《DOOM3》(毀滅戰士)更是被人稱為「評測用遊戲」。id Software的野心是巨大的,他們想要打破這個宿名,於是他們開啟了《敵佔區:雷神戰爭》(Enemy Territory:Quake Wars)。

    《雷神戰爭》使用強化過的DOOM3遊戲引擎製作,以多人連線對戰為主要遊戲架構版本,強調超絢麗的視覺效果與真實的物理運算。《雷神戰爭》以玩家熟悉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方式呈現,不同於《雷神之錘4》之處在於遊戲僅限定多人連線的模式,也是《雷神之錘》系列中第二款以多人連線對戰為主要遊戲架構的版本。

● 畫面設置和測試方法

    Quake畢竟是源於老邁的DOOM3架構,引擎無論如何改進,對配置的要求也不可能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即便是中端顯卡也可以特效全開流暢運行。此次測試中端顯卡,使用了1440×900和1680×1050兩種解析度、特效全開、並且開啟遊戲內置的4AA。

    我們自行錄製了一段多人對戰Demo,調用遊戲內置的控制臺命令行播放錄像,然後就可以得到比較準確的全程FPS。第一次回放Demo時由於Loading的原因成績較低,所以取第二次的成績為最終結果。

    這款遊戲是我們本次測試中唯一一款OpenGL遊戲,高頻版的9500GT在高解析度下幀率都能超過30FPS,足以流暢運行遊戲。而上一代8600GT以及AMD同價位的HD3650就遜色多了,在兩個解析度下都基本不能流暢運行。

● DX10救世主——《孤島危機》

    Crysis(孤島危機)無疑是關注度最高的PC遊戲大作之一,同時它也是對於DX10圖形技術應用最深入的遊戲,Crysis一經發布,就憑藉以假亂真的畫面徵服了所有遊戲玩家,讓其它遊戲顯得暗淡無光!

    Crysis的遊戲畫面達到了當前PC系統所能承受的極限,超越了次世代平臺和之前所有的PC遊戲,當然可玩性也值得稱讚,至少讓我們明白了同樣是對抗外星人這種老掉牙的劇情也能做得如此引人入勝……

    《孤島危機》並不能說是《孤島驚魂》的續作,不過故事同樣發生在一個列島上。故事發生在2019年,一顆巨大的隕石墜落到某列島上。朝鮮封鎖了該列島,試圖對該隕石進行調查,以獨家擁有其中可能蘊藏的研究價值。美國對此當然不會袖手旁觀,於是排除了三角洲部隊,調查在該島上發生的事件。就在兩國為隕石事件而衝突之際,隕石突然打開,從裡面出現了外星飛船,外星人的目的是徵服世界。外星飛船擁有強大的武器,世界的氣候系統因此發生異變,列島的一部分被完全冰凍了。面對這樣的強敵,人類聯合起來全力對抗。在遊戲過程中,玩家將會在叢林、山脈、城鎮以及外星飛船內部戰鬥。

● 畫面設置和測試方法

    《Crysis》對系統的苛刻要求絕對超乎您的想像,即便是8800Ultra這種頂級顯卡,也不敢用VeryHigh模式運行、也不敢上高解析度。至於128Bit的中低端顯卡,我們選擇了Medium中等畫質1024×768與800×600解析度進行測試


測試模式:全部中等

    測試方法:Crysis正式版內置了CPU和GPU兩個測試程序,我們使用GPU測試程序,這個程序會自動切換地圖內的全島風景,得到穩定的平均FPS值。

    《Crysis》是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DX10遊戲,也正是由於代表著目前DX10的最高畫質,所以也就成了目前顯卡測試的必測項目。由於遊戲對顯卡的要求實在太高,9500GT這樣的主流級顯卡根本無法再高解析度下開啟高畫質運行,所以我們只能在DX9模式下進行測試。從測試的成績來看,DX9模式下兩種解析度9500GT都能很流暢的運行,不過開啟DX10效果的話,肯定會是幻燈片一樣的效果。

● 最壯觀DX10 RTS遊戲——《英雄連》 

    《英雄連》這款以二戰作為題材的RTS遊戲一經發布就備受好評,它採用了當時先進的遊戲引擎,無論遊戲畫面還是任務關卡設計都是獨具匠心,它最大的特點就是遊戲場景會隨著戰鬥的進行不斷發生變化,可以被各種手段破壞遊戲場景,比如大量的射擊爆炸和煙霧效果,而且遊戲的環境、道具和人物模型設計非常細膩,就算是把鏡頭拉近幾倍也有非常出色的畫面——以至於很多人看了遊戲動畫之後誤以為是款FPS遊戲、而忘記了它是RTS遊戲!

    《英雄連》早在06年9月就已發布,它採用了DX9 API,而其DX10版本是以補丁包的形式出現,通過一個體積並不算大的升級文件,可以讓《英雄連》的光影、紋理品質得到提升,戰爭場面更加精彩。

    《英雄連》最新資料片《抵抗前線》的推出也再次掀起遊戲熱潮,新資料片完全沿用了先前版本的引擎,甚至連自帶的測試Demo都沒有做改變。

● 畫面設置和測試方法

    《英雄連》DX9模式對於主流顯卡完全沒有挑戰,我們可以把特效全開最高的Ultra模式,甚至打開4xAA都能有流暢的FPS。而DX10模式對於128Bit的顯卡來說是一項嚴峻的挑戰,只能在Medium模式下才能有30幀左右的速度,因此DX10模式的遊戲畫面設置如下圖所示,不過解析度我們採用的是1680×1050,同時加入了開啟4倍全屏抗鋸齒的成績。


測試模式:大部分為Medium

    英雄連自帶性能測試程序,它是把任務版第二關的兩個過場動畫拼接在了一起,測試完之後會給出平均FPS、最大FPS和最小FPS,我們只取平均FPS做對比。

    在《英雄連》這個測試中,高頻版的9500GT性能還是非常不錯的。不過我們在測試GDDR2版9500GT的時候,成績很不穩定,多次測試的成績差異很大,為了保證測試成績的準確性,故我們這裡暫時沒放出該款顯卡的成績,望廣大網友諒解。

● DX10 RTS遊戲——《衝突世界》

    看之前的遊戲介紹,很多人都以為這是一款FPS遊戲,因為它的畫面效果和模型細節實在是太細膩了,事實上它是一款RTS遊戲,一款場景比《英雄連》還有宏大、細節和特效更加豐富的即時戰略遊戲!

    《衝突世界》(World in Conflict)是一款以假想的世界戰爭為題材的新作,在遊戲的開場動畫中,玩家就可以看到重裝坦克入侵美國的大街小巷,士兵架著機槍在海岸線上殊死保衛。西雅圖遭到了嚴重的空襲。本作的劇本作者Larry Bond是知名的暢銷書作者,與湯姆·克蘭西一起創作了《Red Storm Rising》,曾經參與了《魚叉》系列海戰遊戲的開發,這次他與Massive的遊戲開發大師們合作為玩家帶來了又一款軍事驚悚遊戲。

● 畫面設置和測試方法

    《衝突世界》遊戲自帶的畫面設置多達44個選項,預置Very High/High/Medium/Low幾種模式,測試中低端卡我們選擇了Medium模式,然後手動AA/AF選項,對比幾款顯卡的性能表現:


測試模式:遊戲內置的High

    《衝突世界》和《英雄連》類似,內置了一段非常華麗的過場動畫作為測試程序,最終得出最大、最小和平均FPS,測試結果非常精確。

    《衝突世界》我們採用了同一種解析度,兩種測試模式,在開啟AA的情況下,860GT只有15FPS的平均幀率,而9500GT高達23FPS;關閉AA之後,8600GT只能勉強流暢運行,9500GT的幀率超過40FPS,玩起來非常流暢。

● 首款DX10遊戲大作——《失落星球:極限狀態》

    2007年5月份正式發布的《失落星球:極限狀態》(Lost Planet:Extreme Condition),是業界首款支持DX10的遊戲,它的發布打破了長久以來DX10顯卡沒有DX10遊戲可玩的僵局,因此受到了大批PC玩家的青睞,並迅速成為顯卡性能測試工具之一。

    《失落星球》無論DX10還是DX9版本,畫面都非常出色,但除了絢麗的畫面之外,遊戲本身也是可圈可點,最大的特色就是節奏緊湊、戰鬥過程緊張、激烈、刺激,關卡的BOSS戰需要很高的操作技巧和靈活性,需要反覆嘗試才能通過,這非常適合那些喜歡挑戰極限的玩家。所以該遊戲雖然關卡不多,但所得到的遊戲體驗比較豐富,其任務系統非常簡單,但情節引人入勝,大有一玩到底、不通關誓不罷休的味道。

● 畫面設置和測試方法

    《失落星球》最新的1.004補丁加入了四項DX10特效,並且大幅改進了DX10模式下的執行效率。但是對於128Bit接口的中低端顯卡來說,根本無能力開啟DX10模式,更無法挑戰高解析度。所以我們只是在1680×1050解析度下進行測試,同時還有開啟AA/AF的性能。

    和前面《衝突世界》的測試方法一樣,《失落星球》仍然在同一解析度下切換AA/No AA進行測試,從這個測試成績可以看出,高頻版的9500GT性能非常強大,領先8600GT達30%以上。而採用GDDR2顯存的9500GT性能很弱,還不如8600GT以及HD3650。

●DX10遊戲性能測試:《生化奇兵》

    早在遊戲Demo版發布之前,BIOSHOCK就已經聲名遠揚,著名遊戲雜誌Gameinformer在較早的時候對其進行了完整測試,並給出了驚人的滿分10分,將幾乎所有的溢美之詞都獻給了這款遊戲,稱之為難得一見的史詩性大作。

    畫面設置:為了保證畫面的流暢度,在這款遊戲中,我們分別測試了兩個解析度——1680與1920,但是特效上我們選擇Low模式。

    測試方法:《生化奇兵》並不像其他幾款DX10遊戲那樣自帶測試程序,所以我們只能用Fraps來記錄遊戲運行的實時FPS,測試場景選取了第一關動態海面作為戶外模式獲得成績。

    雖然說《生化奇兵》這款遊戲對顯卡的要求並不算特別高,但是作為一款DX10遊戲,9500GT這樣的主流級顯卡還是很難在高特效下流暢運行。所以我們在兩個解析度下測試都選擇了Low級別。不難看出,頻率高達730/2200的9500GT性能領先了頻率為600/2000的9500GT不少,GDDR2低頻版表現還是不行,甚至不如8600GT。

    前面我們說到,9500GT支持利用GPU進行視頻編碼運算,NVIDIA聯合Elemetal製作了名為BadaBOOM Media Converter的視頻轉換工具,可以將眾多的視頻格式轉換成直接能在PSP、iPhone等流行手持數碼設備上播放的視頻格式。軟體基於CUDA開發,最大限度的利用GPU加速。

    BadaBOOM的界面簡單,選擇需要壓制的視頻和需要生成的格式即可。中間的滾動條可以設定轉換品質,我們使用默認畫質,輸出為iPhone的480×320解析度,壓縮一段MPEG2編碼的動畫視頻。

    這段視頻就是NV利用Autodesk MAYA軟體製作的首部動畫《The Plush Life》,這部720P的片源播放時間近12分鐘,GTX280的實時編碼速度達到了37.2幀,完成整個編碼過程用94秒,需要注意的是我們還採用的是GDDR2版本的9500GT,而換用傳統的iTunes利用當今最頂級的4核心CPU QX9770單獨編碼整個過程卻耗費了110秒。

    當然除了iphone之外,你還可以為其他很多產品壓縮視頻,XBOX360、PS3、iPod Touch等,筆者順便選擇了PSP測試了一下,壓縮速度也非常理想。

    由史丹福大學發起,旨在通過分布式運算研究各種疾病蛋白質摺疊原理的Folding@home計劃,早在2006年就曾經推出過顯卡用客戶端,但僅限A卡。今年早些時候的第二代GPU通用計算客戶端仍然僅支持HD2000和3000系列,N卡一直無緣這項可以說是全球最普及的顯卡通用計算應用。

    現在,隨著CUDA的應用越來越廣泛,NVIDIA也正式加入了Folding@home計劃,用戶之需要安裝支持CUDA的驅動程序以及一個Folding@home客戶端,便可以為人類的醫學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搭配ForceWare 177.72驅動程序的9500GT可以完美支持Folding@home運算,根據我們的測試,9500GT可以在一天內模擬超過140納秒的蛋白質摺疊,而PS3在這方面的計算能力只有100ns/Day,4核心CPU的成績更不過是4ns/day,可見顯卡的計算能力確實要比CPU快很多倍。

    確實,9500GT核心相對於8600GT核心來說,架構上沒有什麼改變,但是從前面的測試中大家可以看出產品的性能提升幅度十分可觀,這一切都得歸功於9500GT核心所採用的先進工藝。

    我們知道,上一代主流級顯卡8600GT所採用G84核心應用的是80nm工藝製程,工藝的落後導致了產品的頻率不可能有太大的提升空間,8600GTS默認的頻率已經基本上是G84核心的極限,可提升空間非常小。55/65nm工藝9500GT的出現,才使得頻率得以大幅度的提升,雖然核心架構完全一樣,但性能也非常好。由此我們不得不說,G84的架構設計非常經典,同樣的架構升級工藝之後,能帶來這麼大幅度的性能提升,在顯卡歷史上都非常少見。

    除了性能提升之外,CUDA應用也是9500GT非常好看的一個點,物理加速、視頻轉換、分布式運算等都在9500GT上得到了很好的應用。雖然CUDA在今後可能會支持包括Geforce 8在內的所有DX10顯卡,但毋庸置疑的是NVIDIA這次是首次在主流級顯卡上加入了這些附加的技術,首次將高端顯卡上的應用平民化,並且完全免費。

    視覺計算也是9500GT重點支持的對象,根據NVIDIA官方資料,9500GT可以在平時的生活中比如瀏覽網頁、處理照片、閱讀PDF、查看地圖等多項應用中,使用GPU進行加速,讓用戶獲得更好的體驗。

●730MHz不是極限 核心頻率還有提升空間

    從前面的性能測試中我們可以看出,雖然9500GT和8600GT採用相同的架構,仍然擁有32個流處理器,但是憑藉著工藝的升級,9500GT可以輕鬆的工作在更高的頻率上。目前就已經有推出核心頻率超過700MHz的產品,今後如果還有廠商改進散熱並加強PCB設計的話,核心頻率有望突破800,性能想必會非常強大。

●接過8600GT大旗 初期零售價格499元

    很顯然,9500GT的上市就是為了取代8600GT目前所在的市場地位。8600GT在市場已經一年有餘了,工藝老舊、性能低下導致NVIDIA急需一款替代品,而9500GT正好將會接過8600GT的大旗,產品性能以及功能上都相對於8600GT來說有質的提高。目前,市場上還有少量8600GT庫存,當庫存正式清理完畢之後,9500GT就將正式在主流市場上大展拳腳。

    如今市場上已經有部分品牌的9500GT正式開賣,零售價格基本上以499元居多,一些採用GDDR2顯存的版本價格更低,可以看出9500GT的市場定位相對於其他的Geforce 9顯卡來說更低,也更容易讓消費者接受。

●AMD推出499元HD3850 新一輪中低端大戰一觸即發


相關閱讀:500元內性能殺手!ATI HD3850再添新軍

    不過,從目前市場上的情況來看,HD3650已經基本降到了400元以內,零售價格為399元的居多,看來9500GT上市後的真正對手並不是HD3650。讓消費者興奮的是,AMD今天也專門針對9500GT執行了新一輪的競爭計劃,正式宣布推出128Bit版本的HD3850顯卡,實際上也就是之前的HD3690更改了一下名字,零售價格定在499元,直指9500GT。說句公道話,即使是128Bit的HD3850,性能也會領先9500GT。面對這種情況,筆者預計等市場上的庫存8600GT正式清理完畢之後,9500GT將會馬上降價到399元,佔據低端市場。而9600GSO將會降價到499,對抗AMD的128Bit版本HD3850。

    毋庸置疑,新一輪的中低端市場大戰即將打響……<

相關焦點

  • 華為gt手錶如何定位
    華為gt手錶如何定位 2019年08月22日 20:09作者:王偉銘編輯:王偉銘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 和姚明一起灌籃 ELSA天琊獅王版9500GT助你玩爽NBA2K9
    艾爾莎9500 GT將會讓你的灌籃之旅更精彩。艾爾莎9500 GT讓你輕鬆扣籃艾爾莎9500 GT基於NVIDIA最新的G96核心,擁有650 MHz核心頻率,比公版高出100 MHz。32個流處理器,16個紋理單元帶來了更好的性能提升,趕快拋棄你的8600 GT和8500GT吧。 喜歡NBA的玩家恐怕都少不了要關注一下「YAOMING」的表現,下面就讓我們用艾爾莎9500 GT武裝起來的電腦來看看姚明的表現吧。
  • 兩個跳線值500 849元昂達8600GT神戈擊倒8600GTS
    8600GT?還是8600GTS?這是一個問題。曾經的中端王者8600GT在激烈的競爭下,價格從千元左右迅速下滑到800-900元,成為目前市面上性價比最高的顯卡。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為G84核心的8600GTS價格依然高高在上,目前最低報價都還要1299元。
  • gtmdace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gtmdace由來出處介紹
    gtmdace什麼意思,gtmdace什麼梗,gtmdace是什麼意思呢,很多人看到大家最近都在刷這個,所以小編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下這段字母的意思!  首先了解下ACE是什麼意思了,下面就是相關與ACE的介紹了,相對玩dota有段時間的玩家也清楚了解到了這個意思!
  • 【童車】uppababy cruz和baby jogger city mini gt怎麼選
    作者:寶寶知道 偉大的445我現在主要看中baby jogger city mini gt 和uppababy cruz,不曉得這兩個要如何選擇。兩個相對來說都是比較輕便的推車。baby jogger city mini gt 能一鍵收車,並且gt版本輪子據說能用在比較多的場地,避震較好。uppababy cruz 的話是高景觀,而且座椅可以雙向調節讓寶寶面向父母。我選車的話主要考慮車輪避震要好;收車要容易(媽媽一個人能搞定的);尺寸小(比如方便推去超市或摺疊後放在汽車後座上);還有就是座椅要寬敞舒適,免得寶寶坐著不舒服。不曉得您覺得這兩款推車哪個更適合我?
  • B48寶馬320GT刷ecu改善動力遲滯換擋頓挫完美更進一步
    北京艾森寶馬320gt刷ecu提動力3系在寶馬的品牌陣營裡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從1975年編號E21的第一代車型開始,它就以出眾的操控和駕駛樂趣成為了最暢銷的入門級豪華車,雖然寶馬後來推出了門檻更低的北京艾森寶馬320gt升級ecu改善換擋
  • 全能選手-寶馬320GT刷ecu改善動力遲滯駕控更隨心
    北京艾森寶馬320gt刷ecu有保障 作為一款崇尚運動時尚的品牌,寶馬在這個領域以王者般的姿態成為運動車型裡面的佼佼者,就拿寶馬3系來說,在同級別幾乎找不到能比它更具駕駛樂趣的車型
  • Zotac被動散熱HDMI 8600GT顯卡賞析
    Zotac的Zone Edition系列是第一批提供HDMI ready的NVIDIA合作夥伴顯卡有8500GT和8600GT兩種型號,都採用被動散熱,完全靜音,並且具備HDMI接口。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Zotac Geforce 8600GT Zone Editon 256MB GDDR3 D/D/VO,型號為ZT-86TEQ2P-PSL。
  • 柯迪亞克gt變速箱是乾式還是溼式
    柯迪亞克gt前進擋手自一體,動力性/駕駛樂趣/燃油經濟性全面升級雙離合傳動,換擋迅速,動力持續,提高動力性和燃油經濟性;最新變速箱採用了更多的先進設計,最高可承受高達420N·m的最大扭矩;溼式雙離合器形式,變速箱油持續循環,對雙離合模塊冷卻、潤滑,性能更加穩定。全新研發的七速雙離合自動變速箱,換擋速度更快,扭矩承受力更高。
  • 「小鯨號」深潛記:ELSA 960GT威鯨版顯卡評測
    「小鯨號」深潛記:ELSA 960GT威鯨版顯卡評測 出處:快科技 2008-08-15 11:09:56     作者:瀟瀟楓雨 編輯:瀟瀟楓雨[爆料].遊戲測試之《衝突世界》]第[11]頁:[11.遊戲測試之《Crysis》]第[12]頁:[12.測試總結] [1.前言] G84核心的
  • 昂達豪華6層板8600GT驚現799元!成DX10首選
    今日市場上最激動人心的消息,應該是昂達豪華6層板8600GT/256M DDR3的降價,今日這款DX10悍將竟然爆出799元的超低價,令人大跌眼鏡。毫無無疑地,799元對於這款默認運行頻率為540/1400MHz,3D MARK 05得分高達9274分的昂達8600GT顯卡來說,性價比已達最高!
  • 性能全面的續航能手 榮耀8C評測_-泡泡網
    性能全面的續航能手 榮耀8C評測 2018年10月09日 18:00作者:張哲編輯:張哲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外觀設計    榮耀8C正面是一塊19:9劉海全面屏,屏佔比較高,還支持德國萊茵TÜV認證護眼模式,提供了專業的有害藍光過濾。
  • 集團介紹-泡泡網簡介
    泡泡網的核心優勢:   泡泡網深刻理解網際網路傳播優勢,牢牢把握「搜索與互動」這兩個新媒體平臺最突出的特色,立足於此為客戶提供服務。網絡式的頻道的劃分,包括新聞,行情,評測,導購為主的資訊頻道,包括硬體,數碼,整機,數字娛樂為主的產品頻道,秉承「精闢的觀點與精美的形式並重」,以「內容X產品X客戶」的三維立體式的資訊平臺為讀者提供最快捷的資訊服務。 ● 數據服務平臺 泡泡網擁有國內最先進,最具特色的網絡產品發布平臺和網絡整合營銷平臺。
  • 全國最大的室內卡丁車場GT-PLAZA落戶深圳
  • GT220玩轉CUDA軟體指南
    泡泡網顯卡頻道10月28日 半個月前,NVIDIA正式發布了其新一代低端顯卡產品GT220/GT210這兩款產品,其中的GT220由於具備了高規格、高性能以及諸多NVIDIA最新技術,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關注。
  • Intel八代酷睿i7-8700K/i5-8600K最詳盡評測
    產品規格介紹:從產品規格上,八代酷睿還是看著非常爽的,i5和i7各增加了兩個核心。i7-8700K規格變成了六核十二線程,i5-8600K變成了六核六線程。根據目前知道的狀況,六核心滿載的頻率會跟CPU自身體質關係比較大,體質不好的CPU可能會頻率低一些。這點倒是越來越像顯卡了。8700K的6核睿頻是3.7-4.3GHz,8600K的6核心睿頻是3.6-4.1GHz,所以現在會看到不同的測試中CPU的成績會有較大的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