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椒兒媽媽,一個時間相對自由的全職媽媽,喜歡分享,喜歡傾聽,希望把經歷過的、看到過的、聽到過的,用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對觀者在育兒上、情感上有所啟發……
文|家有小甜椒兒(專注優質原創,抄襲必投訴維權,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抓周」是我們的一個傳統的習俗,通常是孩子滿周歲的時候家裡大排宴宴,請親戚朋友聚在一起為孩子慶祝,這個期間就有個很重要的儀式,那就是寶寶抓周。
大人會在孩子面前擺上很多道具讓孩子抓,老人常說孩子抓到的物件跟孩子未來的命運息息相關,所以古時候非常重視這個環節。
現如今「抓周」只是一個慶祝的小環節,人們也不會太過關注孩子抓到的物件,只當成是一個玩笑罷了。
01高圓圓女兒周歲「抓周」,讓全家人都緊張
女神高圓圓40歲生下小寶寶,如今早就過了周歲了。
Rhea在今年5月份滿周歲的時候,全家人為她舉行了周歲宴,自然少不了重要的「抓周」環節,據爺爺趙樹海透露,周歲抓周上,給寶寶面前擺了元寶、算盤、書籍等等,而小Rhea最後竟然抓到了麥克風。
這讓全家人都很緊張,也是大家最不想看到的結果,抓到麥克風意味著要進娛樂圈,但是目前家人並沒有這個打算。
不過抓周也只是一個遊戲而已,孩子未來從事什麼職業,要看孩子個人的發展,當被問及是否要讓孩子進娛樂圈的時候,趙樹海表示孩子還小嘞,3歲以後再說,不要暗示 ,不要把孩子推到你想要的環境。
02「抓周」只是遊戲,不要太當真
抓周是我們的一個風俗習慣,演變到現在,只是周歲宴上的一個娛樂的小環節,孩子的一生不可能被這一瞬間左右。
孩子未來從事什麼職業,能否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影響的因素是複雜多樣的,而不是一個智力發育還不全的小寶寶的一個舉動就能決定的。
1、父母的榜樣力量
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榜樣力量太重要了。
其實孩子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通常從父母的一些細節行為上,冥冥中就有預示。
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奶奶年邁體弱,父母十分嫌惡,吃飯的時候給奶奶用一個固定的小木碗,且通常是態度惡劣,這些小寶都看在眼中。
後來奶奶含恨離開,不孝兒子和兒媳婦歡天喜地把奶奶住的破屋子收拾出來,把奶奶用過的物品全部丟掉,小寶卻撿起來奶奶用的小木碗,媽媽好奇地問他要做什麼。
小寶說:留著等你以後你們老了,給你們吃飯用啊!
這就是父母的榜樣力量,父母言行不端,不要指望著孩子成為一個有教養的孩子,父母虐待老人,也不要指望著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孝順的孩子。
2、孩子的成長環境
除了父母的影響外,孩子的成長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
如果孩子身邊都是優秀的人,孩子自然很容易成為優秀的人,這就是為什麼書香門第容易培養出讀書人的原因。
因為意識到了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才會有越來越的家長在給孩子選擇學校的時候猶豫不決。
3、孩子的特殊經歷
孩子的一些特殊經歷對孩子也會起到重要的影響。
什麼是特殊經歷?比如說一個從小在貧窮家庭長大的孩子,偶然間到了不一樣的環境,並留下深刻的印象,才知道世界還可以是另外一幅景象,因此發憤圖強。
當然也有反面作用的例子,最典型的就是《變形記》,其中有不少農村孩子體驗過大城市的生活之後,再重新回到家鄉,一時間無法接受,應驗了那句「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俗語。
4、孩子的個人性格
貧窮的孩子就沒有出頭的機會了嗎?當然不是,自古至今,寒門子弟幹出一番事業的案例數不勝數,富貴中紈絝子弟更是多如牛毛。
其實最影響孩子的命運的還是孩子的性格,而性格養成也是一個十分複雜的過程,跟監護人、環境、遺傳都有一定的關係。
5、也有機遇的因素存在
一個人成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而「天時」就是我們所說的機遇了。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有不同的機遇悄悄來臨,但是機遇來臨的時候,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抓住,能夠在抓住機遇的人徹底改變了現狀,而無法抓住機遇的人註定庸庸碌碌一生。
03父母可以控制孩子的成長環境
孩子的未來跟孩子的性格和成長環境有關係,而孩子性格也跟成長環境有關係。
什麼是成長環境?成長環境包括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社會環境,這些都是孩子必經的成長環境,在某種程度上,父母是可以影響並控制孩子的成長環境的。
1、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就是父母給孩子營造的重要的成長環境之一,既然是父母營造的,控制人當然是父母。
父母可以讓孩子的家庭成長環境溫馨,也可以讓讓家庭成長環境惡劣充滿質疑、爭吵。
在溫馨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內心充滿愛,容易形成健全的人格,容易擁有幸福的人生。
而在惡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內心容易缺乏安全感,性格也容易出現缺陷。
2、學校環境
孩子3歲進入幼兒園,7歲上小學,除了家庭環境之外,學校環境是最第二重要的成長環境。
學校環境還是比較容易控制的,因為學校環境是單純的,以心智沒有成熟的孩子為主。
不過我們在給孩子選擇學校的時候,還是有很大空間的,當選擇性多的時候,我們要斟酌的不是學費高低,應該是學校老師的口碑。
3、社會環境
離開學校和家庭,接觸的就是社會環境,包括小區、商場、超市、公園等等公共場所。
對孩子來說,社會環境的影響力度是最小的,但是同樣是不容小覷的。
小到玩別人的玩具,大到孩子跟別人發生矛盾,每一件都影響孩子的成長。
而家長要做的就是正確的引導孩子,讓孩子朝著懂禮貌、有素質的方向發展。
04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不要過多幹涉和控制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面臨很多選擇,小到選擇玩具,大到文理分科。
當面臨這些選擇時候,如果做選擇是父母,那孩子走的不是自己的人生,而是按照父母的意願走一遍父母沒有走過的人生。
我們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間,不要過多幹涉孩子的選擇,就是給孩子機會選擇自己的人生。
1、從細節做起
日常帶孩子逛街買東西的時候,在給孩子買玩具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放棄我們大人的那一套標準,比如說材質、比如說耐用程度,只要不涉及安全問題,就可以讓孩子自主選擇。
當孩子習慣於自己選擇時候,獨立性會慢慢養成。
2、 和孩子商量
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有的選擇自己無法裁決,只能是家長幫忙。
這個時候我們要試著多跟孩子商量,比如說想要給孩子報一個興趣班,孩子同期對繪畫和音樂都表現出來濃厚的興趣,但是我們只想給孩子報一個興趣班,這個時候就需要跟孩子商量,引導孩子做取捨,並告知孩子只要選擇了就要堅持下去。
3、 尊重孩子的意願
很多時候我們的想法和孩子的想法是不一樣的,我們最常做的事情是靠著家長威嚴強制孩子聽從我們的命令。
我們可以換個角度,試著放棄自己的意願,堅持孩子的選擇,可能更容易發現孩子的優點。
4、引導孩子善始善終
給孩子選擇的機會,讓孩子擁有越來越多獨立的空間,不是意味著完全放手。
還是那句話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更多的是需要家長的引導和教育。
有選擇是遠遠不夠的,善始善終才是小有成就的開始。
善始善終小到玩過玩具之後進行整理,大到當興趣班從簡單的興趣轉為枯燥的程式之後依然堅持。
好的習慣還是需要家長來督促和引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