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DNA生物傳感器是一款比指甲蓋還小的無線晶片

2020-12-24 電子發燒友

新型DNA生物傳感器是一款比指甲蓋還小的無線晶片

李倩 發表於 2018-07-17 10:41:35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由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領導的研究小組開發出一款晶片,能夠檢測到一種被稱為單核苷酸多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以下簡稱SNP)的基因突變,該晶片能夠將結果實時、無線傳輸到電腦、智慧型手機或其它電子設備。晶片感測SNP的靈敏度至少是目前可用技術的1000倍。

基於石墨烯的SNP檢測晶片將信號無線傳輸到智慧型手機

《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於7月9日報導了研究團隊的成果,此項研究為價格更低、速度更快、便攜性更強的生物傳感器實現及早檢測出如癌症等疾病遺傳標記鋪平了道路。

SNP被視為DNA序列中單核苷酸鹼基(A、C、G或T)的變化。這是典型的基因突變類型。大多數SNP對健康沒有明顯影響,但也有少數會增加發生病理狀況的風險,如糖尿病、癌症、神經退行性疾病、心臟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

傳統的SNP檢測技術有幾大限制:它們的特異性和敏感性相對較差;它們需要使用的儀器較為笨重;它們需要擴增以獲得許多基因副本用於檢測;它們無法無線運行。

由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研究團隊領導所創建的新型DNA生物傳感器是一款比指甲蓋還小的無線晶片,能夠檢測到溶液中極微量濃度的SNP。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雅各布工程學院(Jacobs School of Engineering)生物工程、機械工程和材料科學系的教授Ratnesh Lal表示,「基於微型晶片的DNA電子檢測裝置可以對特定DNA序列和多態性進行現場和按需檢測,以便及時診斷或預測即將發生的健康危機,包括基於病毒和細菌感染的流行病。」

晶片本質上捕獲包含特定SNP突變的DNA鏈,然後產生能夠無線傳輸到行動裝置的電信號。它包括石墨烯場效應電晶體,其特殊設計的雙鏈DNA可以附著在表面上。這段DNA在中間彎曲,其形狀像是一把鑷子。這些「DNA鑷子」一面用於特定SNP的編碼。每當具有該SNP的DNA連結近時,它與「DNA鑷子」的那一側結合,將其打開並引起電流變化,通過石墨烯場效應電晶體進行感測。

該項目由Lal主導,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工程研究院、中國科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德國馬普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Biophysical Chemistry)和內蒙古農業大學都參與了這一研究。

DNA鏈置換

驅動該技術的是一種被稱為DNA鏈置換的分子過程。其中的DNA雙螺旋交換其中一條鏈用於新的互補鏈。在這種情況下,「DNA鑷子」用一條特定的SNP交換其中的一條鏈。

由於「DNA鑷子」的特殊設計而使上述描述成為可能。其中一條鏈是「正常」鏈,其與石墨烯電晶體結合併包含用於特定SNP的互補序列。另一條是「弱」鏈,其中一些核苷酸被不同的分子取代以弱化其與正常鏈的結合。包含SNP的鏈能夠更有力地附著於正常鏈並移除弱鏈,使得「DNA鑷子」具有可以被石墨烯電晶體輕鬆感測到的淨電荷。

全新改進後的SNP檢測晶片

該研究基於Lal團隊此前與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工程研究院研究科學家Gennadi Glinksy,以及其它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研究人員合作開發的第一款無標記和無擴增的電子SNP檢測晶片。全新的晶片具有額外的無線功能,至少比其前身靈敏1000倍。

「DNA鑷子」的設計賦予新款晶片的高度靈敏度。當包含SNP的鏈附著時,它打開「DNA鑷子」,改變它們的幾何形狀,使它們幾乎平行於石墨烯表面。DNA的淨電荷接近石墨烯表面,從而產生更大的信號。相反,嵌入先前晶片中的DNA探針具有不能接近石墨烯表面的結構,因此在結合包含SNP的鏈時產生較弱的信號。

展望未來,研究人員計劃設計能夠在單次檢測中檢測多達數十萬個SNP的陣列晶片。未來的研究還將涉及到測試從人類或動物身上採集血液和其它體液樣本的晶片。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DNA生物傳感器晶片實現高靈敏度實時檢測單核苷酸多態性
    基於石墨烯的SNP檢測晶片將信號無線傳輸到智慧型手機《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於7月9日報導了研究團隊的成果,此項研究為價格更低、速度更快、便攜性更強的生物傳感器實現及早檢測出如癌症等疾病遺傳標記鋪平了道路。
  • 新型無線超薄應變傳感器:無需電池,靈敏度大幅提升!
    導讀據新加坡國立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科研團隊開發出一系列新型納米材料應變傳感器,比現有技術在測量微小運動時靈敏度高出10倍以上,朝著改善工業機器人手臂的安全性和精度邁出了第一步。(圖片來源:德雷塞爾大學)由 MXene 噴塗而成的超薄天線(圖片來源: 德雷塞爾大學)創新近日,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助理教授陳寶仁(Chen Po-Yen) 領導的科研團隊開發出一系列新型納米材料應變傳感器
  • 生物傳感器的應用詳解
    新的電石墨烯生物傳感器晶片可能是第一種被用作生物醫學植入物,可以實時讀取和檢測DNA突變的晶片。 一種廉價的生物傳感器技術,可以高解析度檢測人類基因突變,並能把數據無線傳輸到行動裝置上。 該技術可以引領全新一代的診斷方法和個性化治療,因為生物傳感器晶片可用於進行活檢和詳細的DNA測序。由於晶片連接到石墨烯電晶體,它使晶片能夠以電子方式運行——使其成為第一個將動態DNA納米技術與高解析度電子傳感相結合的產品。 疾病診斷   一種新的生物傳感器能夠檢測出與神經退行性疾病以及幾種不同類型癌症相關的特定分子。
  • 新型半導體晶片可以檢測四分之一摩爾質量的抗原
    豐橋工業大學電氣電子信息工程系的Kazuhiro Takahashi 教授和Yong-Joon Choi助理教授開發了一種晶片,可以感知每四分之一摩爾質量的抗原。該晶片是利用半導體微加工技術製作的。將來自疾病的、存在於血液和唾液中的抗原粘附在可靈活變形的納米片表面,將粘附的抗原之間相互作用時產生的力轉化為納米片的變形信息,從而成功檢測出特定的抗原。
  • 傳感器熱點:Vishay發布新型汽車級接近傳感器,解析度高達20μm
    該傳感器設備小到可以放在桌子上,它使用NMR來測量水在組織中的擴散方式,這可以揭示組織中有多少脂肪。,使之能夠直接測量心臟的三維(3D)生物電場。 Draper正在開發一種MEMS電場傳感器,有望重新定義心電圖,因為它採用無線感知技術,易於管理且可在服裝中實現可穿戴應用。
  • 生物傳感器的原理、種類及其應用
    一、生物傳感器研究起源   20世紀的60年代, Updike和 Hicks把葡萄糖氧化酶 (GOD)固定化膜和氧電極組裝在一起,首先製成了第一種生物傳感器,即葡萄糖酶電極。到 80年代生物傳感器研究領域已基本形成。
  • 何農躍——東南大學——功能納米材料和生物傳感器(含生物晶片)
    姓名: 何農躍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1958-01 所在院校: 東南大學       所在院系: 生物科學與醫學工程系
  • ...網絡用|圖像處理|圖像傳感器|光電二極體|ai晶片|神經網絡|傳感器
    芯東西(ID:aichip001)文 | 雲鵬 心緣芯東西3月5日消息,《Nature》刊登一則新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穎的AI視覺晶片研發方向。維也納大學的電氣工程師Lukas Mennel和他的同事們研發了一種新型的超高速機器視覺設備,用圖像傳感器將圖像處理速度提升至傳統技術的數千甚至上萬倍。
  • 低功耗長續航的TWS藍牙耳機晶片春藤5882性能如何?
    低功耗長續航,TWS真無線藍牙耳機再添一名猛將三是不分主副耳。今年3月份,紫光展銳就對外發布了三款無線連接系列晶片,包括面向手機、車載等移動通信應用的春藤2651、面向智能家居應用的春藤5621、面向物聯網應用的春藤5661。而此次推出TWS真無線藍牙耳機晶片也是展銳非常看好未來的無線藍牙耳機市場,隨著智慧型手機逐漸取消耳機孔,藍牙耳機將會成為剛需。
  • 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拓撲結構及硬體系統的主要組成
    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拓撲結構與應用簡介 無線傳感器網絡是由散布在工作區域中大量的體積小、成本低、具有無線通信、傳感和數據處理能力的傳感器節點組成的。每個節點可能具有不同的感知形態,例如聲納、震動波、紅外線等,節點卻可以完成對目標信息的採集、傳輸、決策制定與實施,實現區域監控、目標跟蹤、定位和預測等任務。
  • 移為通信:物聯網終端龍頭,北鬥+5G+晶片+傳感器+物聯網+車聯網
    長三角一體化:位於上海;主營業務為嵌入式無線M2M終端設備研發、銷售業務,是業界領先的無線物聯網設備和解決方案提供商。車聯網:公司研發完成的4G產品GV50LTA已順利通過了Verizon認證測試,該款產品採用LTE CAT1技術,集成了先進的電源管理模式,功耗低、體積小、性能可靠,作為一款高性價比微型GPS車載定位終端,該產品具備多輸入輸出接口,支持車輛遠程控制,可將設備輕鬆接入用戶系統;19年車載信息智能終端業務收入3.94億元,佔比62.58%
  • 量準納米光學晶片技術突破高端藥物篩選設備限制,價格降低十倍成為...
    近日,由量準(上海)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量準」)獨家引進美國最新納米光學晶片科技智慧財產權,結合自主研發的傳感器設計和納米製造專利技術,並且聯合華中科技大學生科院,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武漢光電工業技術研究院,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智能傳感技術研究所等國內產、學、研、醫行業多家單位共同參與研發,推出一款基於新型納米等離子光學傳感器(Nanoplasmonic Sensor
  • 基於ZigBee技術的無線傳感器網絡構建與應用
    在應用ZigBee晶片建立無線傳感器網時,ZigBee晶片硬體內置物理層和MAC層的一部分功能,其他高層由外而的MPU解決,通過對MPU的寫入,來實現ZigBee的高層協議。圖4為節點內部結構圖。  節點應用部分裝置根據監控的不同位置(比如溫度、聲音、振動、壓力、運動或瀉染物)起不同的作用。
  • 可攝取的傳感器:能診斷胃出血!
    近日,MIT 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可攝取的傳感器,它裝備了基因工程細菌,能診斷胃出血或者其他胃腸道問題。這種「晶片上的細菌」(bacteria-on-a-chip)方案將活細胞製成的傳感器與超低功耗電子器件相結合,通過超低功耗電子器件將細菌的響應轉化為智慧型手機可以讀取的無線信號。
  • 智能傳感器基礎知識詳解
    考慮到最近人們對全球電子監視的擔憂,這個傳感器提供了一種繞過電子通信系統的安全手段。 無線傳感器 近年來,健身追蹤器已變成了一種更加流行的可穿戴科技產品。不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工程師們將這個概念更推進了一步,開發出了極小的無線傳感器用以檢測人體內的健康狀況。據悉,這些設備已被縮小至一立方毫米大約只有一粒灰塵大小,被稱作「神經灰塵」。
  • 揭秘八款創新硬體的傳感器作用 光譜傳感器,3D傳感……
    AS7263傳感器工作在近紅外波段,可以檢測610nm、680nm、730nm、760nm、810nm和860nm處的紅外光譜特徵。這兩款晶片都配備了LED驅動電路的電子快門,因此開發者利用單個晶片便可以實現光源強度的精確控制和光譜感測功能。 智能照明,光譜傳感器很重要 目前照明產業大力正在大力推動智能照明在各方面的應用,感覺「智能照明」離居家標配不遠了。
  • 酷狗將推出一款真無線藍牙耳機 可與酷狗音樂APP實現語音交互
    不久後,在天貓上一款名為酷狗X5 真無線藍牙耳機的產品上線預售,這是國內目前首款由網際網路公司推出的真無線耳機,天貓產品頁中透露該款耳機能和酷狗音樂APP實現語音交互,對於資深音樂黨而言是個不錯的「福利」。
  • 小功率無線充接收市場煥發第二春:TWS耳機充無線充電盒晶片
    、《TWS藍牙耳機大爆發:13大原廠推出17款無線充電盒晶片》、《如何設計一款優秀的TWS藍牙耳機無線充電盒?看完秒懂》、《TWS刺激無線充發射市場:27家原廠推出84款單晶片》,超過數萬名從業人員閱讀,被轉發上百次,被多家投資機構關注,在行業內產生了深遠影響。
  • 新型光學傳感器模仿人眼感知 更加逼真
    根據《應用物理快報》最近的一份報告,俄勒岡州立大學在新型光學傳感器的研發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他們開發了一種新型光學傳感器,可以更逼真地模擬人眼感知物體變化的能力。這一成果有望在圖像識別、機器人和人工智慧領域帶來重大突破。目前,信息處理算法和架構越來越像人腦,但接收信息的方式仍然是為傳統計算機設計的。
  • 新型光學傳感器模仿人眼感知更逼真
    據《應用物理快報》近日報導,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在新型光學傳感器研發上取得重大進展。他們開發出一種新型光學傳感器,可更逼真地模仿人眼感知物體變化的能力。這一成果有望帶來圖像識別、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慧等領域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