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梅雨 哪些年份遭遇過「暴力梅」?

2020-12-17 中國天氣

對於江南地區來說,梅雨季可以說是一年中的「大事情」。儘管人們熟悉它,但仍不免有很多疑問:梅雨是怎樣形成的,入梅對多雨的江南意味著什麼,駭人聽聞的暴力梅與枯梅到底是什麼,科學家是如何對梅雨進行監測預報的,人們應如何防範梅雨可能會帶來的不利影響?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周兵從這些公眾關心的問題入手,為大家詳解梅雨。

名字:梅雨與黴雨

梅雨是東亞夏季風向北階段性推進的獨特產物,是東亞地區獨特的天氣氣候現象,是中國季風性降水中最為顯著的雨季。

每年6月上旬到7月中旬,梅雨主要出現在我國江淮流域到韓國、日本列島一帶。此時,正值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稱其為梅雨;由於長時間時雨時晴高溫高溼風弱天氣,使得家中器物容易發黴,民間亦稱為「黴雨」。柳宗元《梅雨》:「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

梅雨季節氣候特點表現為:降水集中、雨量大、日照時數少、高溼多雲以及風力較小。

主導:冷氣團與暖氣團

梅雨產生於西太平洋副熱帶北邊緣冷暖空氣交匯的對流活動活躍區,由於冷暖空氣在長江中下遊流域到淮河以南區域勢均力敵、此消彼長,展開了4-5周的進退「拉鋸戰」,形成在空間上呈現出由西南西——東北東走向緯向分布的雨帶。

氣象大百科上將溫度、溼度等物理性質不同的冷暖空氣交匯(冷氣團、暖氣團)的交界面稱之為鋒面,冷空氣為主為冷鋒,暖空氣主導為暖鋒。梅雨具有鋒面降水的性質,梅雨鋒具有很強的暖溼梯度,同時具有水汽輻合。

東亞梅雨鋒面的西段在江淮流域,主要特點是溫差小、斜壓性弱、多為對流雲;梅雨鋒面東段伸展到日本列島,溫差大、斜壓性強、多為層狀雲。梅雨鋒徘徊於江淮流域,並常常伴有西南渦和切變線,中尺度對流系統活躍,由此維持了梅雨季節的連續性降水。由於相對穩定少動,「梅雨鋒」在專業術語上稱為「準靜止鋒」。

寡:暴力梅與枯梅

時間尺度上可分為整體的梅雨季節、區域的梅雨期和梅雨天氣過程,利用氣象要素(降水量、氣溫等)、大氣環流及其特徵量(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等)資料對梅雨發生、中斷、結束以及梅雨期強度、梅雨發生區域等實況進行梅雨監測診斷、分析服務等工作。由此確定梅雨入/出梅日期、梅雨量、梅雨強度等諸多綜合參數。

在風調雨順的歲月裡,梅雨季節常年6月8日入梅,7月18日出梅,平均梅雨量343毫米。梅雨季節時間長度40天,也就是出現在「芒種」「夏至」「小暑」節氣內。

1951年以來,歷史上入梅最早的日期為5月25日(分別為1995年、2016年),入梅最晚的日期為6月26日(2005年)。出梅最早的為6月23日(1988年),出梅最晚三年分別為1993年(8月4日)、1998年(8月3日)和1954年(8月2日)。梅雨季節時間最短的為13天(1988年),最長的三年分別為1954年(59天)、1998年(58天)和1993年(54天)。

梅雨量最少的三年分別是1958年(135毫米)、2009年(139毫米)和1978年(152毫米),最多的三年分別是1954年(789毫米)、2016年(662毫米)和1998年(596毫米)。綜合分析發現,梅雨強度最強的三年分別為1954年(強度指數2.7)、1996年(1.7)和1998年(1.3),出現了傳說中的「暴力梅」。

1954年和1998年長江中下遊流域的「暴力梅」舉世聞名,已成為不可磨滅的記憶。雨不停地下,1954年長江流域有76%以上區域出現過大暴雨,日最大降水量安徽安慶262毫米,出現百年罕見的全流域性大洪水。漢口8月18日長江最高水位29.73米,比歷年最高水位(1931年)高出1.45米。持續強降水引發的特大洪水導致江河堤防與湖泊圩垸嚴重潰決、引發大面積內澇,丘陵山地發生山洪、滑坡和泥石流。據統計,長江流域大洪水導致3萬多人死亡,緊急轉移人口1300多萬,糧食減產近百億公斤。

1998年梅雨帶長期維持在沿江一線,共出現16次暴雨過程。湖北黃石(360毫米)、安徽宿松(317毫米)等多地日雨量創歷史最高紀錄。長江幹流不少地段最高水位超過1954年,7月4日長江幹流監利(37.09米)、九江(22.22米)洪峰水位均超過此前歷史最高水位,長江流域出現當年第一次洪峰。持續降雨導致直接經濟損失超1500億元。1998年長江中下遊出現二度梅,雨量駭人。

與雨水多的豐梅年份不同,江淮流域也時有梅雨量少的枯梅年份出現,如1958年(135毫米)、2009年(139毫米)、1978年(152毫米)、2005(179毫米)、1985年(187毫米)和1963年(194毫米),對應的梅雨強度指數分別為-1.8、-1.3、-1.4、-1.1、-1.0和-0.7。歷史上枯梅年份在行政區或部分區域往往出現「空梅」現象,與盛夏高溫氣候效應疊加,極易出現伏旱。有些年份江淮流域還會出現旱澇急轉或澇旱反轉的現象。2011年春季長江中下遊地區平均降水量201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多,發生了近60年來最嚴重的氣象乾旱。進入6月,長江中下遊地區遭遇「暴力梅」影響,連續4輪暴雨強降水天氣過程使得旱澇完成快速、劇烈轉換,這種現象實屬罕見。

監測:老標準與新指標

梅雨研究和梅雨業務與季風問題一樣源遠流長,是氣候學與天氣學中永恆的主題,富有傳奇色彩,隨著氣象事業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深入逐步走向新的時代,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時代表現出不同的活力,也經歷著變化和各種衝突與爭論。

長期以來一直依據長江中下遊5站(上海、南京、蕪湖、九江和漢口) 逐日降水量資料來開展監測預報。

但在進入新世紀以後,長江中下遊梅雨呈現得不清晰了,以至於提出非典型梅雨的理念,學術界關於梅雨的討論一直就未停止過。20世紀60年代大氣物理研究所陶詩言院士認為:從我國長江流域6-7月「 梅雨季節」的論述奠定了梅雨監測指標改進的基礎。國家氣候中心丁一匯院士在2012年梅雨討論會上強調:5個站的指標有一定的歷史,有一定的作用,也存在發展改進的必要,因此需要重新制定梅雨指標。

隨著2017年正式頒布《梅雨監測指標》國家標準(GB/T 33671-2017),在中國氣象局系統以及水利部、大氣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學等得到推廣應用,由此梅雨研究翻開了新的篇章。

預報:數值預報與民間諺語

梅雨預測是實踐不可繞越的重要工作。由於梅雨具有複雜性、多樣性、非對稱性和重要性等多重個性,地域差異大,具有明顯年代際和年際變化特徵。梅雨季節時間尺度跨度從周到次季節尺度,成為天氣學與氣候學交界面銜接處的重要天氣氣候現象。因此,梅雨強度受東亞夏季風活動、大氣外強迫因素(ENSO、北極海冰、高原積雪、下墊面過程)與大氣內動力過程的綜合影響。

根據影響梅雨的不同因子,綜合數值預報模式輸出產品、大氣環流系統的特徵、氣象大數據挖掘和人工智慧等技術,國家氣候中心和中央氣象臺需要預測預報梅雨的強度和「個性」,預知其為「暴力梅」「羞澀梅」還是「經典梅」,為國家和地方防汛抗旱提供科學支撐和決策服務。

民間預報梅雨的諺語有許多,如「臘月裡多雪,水黃梅」,就是指臘月雪和梅雨存在著正相關。「行得春風,必有夏雨」,這句諺語意思是春季偏東風盛行,則夏季梅雨量也會多。

應對:要除溼也要排澇

梅雨季節總是溼漉漉的,連空氣都是溼熱的,需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的事項。

一是對健康的影響。股癬、手足癬、痱子等皮膚病高發,女性黴菌性陰道炎等婦科疾病高發,鬱悶、煩躁、高血壓等疾病多發,關節酸痛、腰肌勞損、風溼類疾病頻發,胃腸道腹瀉患者猛增。因此,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衛生,做好除溼工作,定期開窗通風,室內相對溼度最好保持在50%—60%。

二是對農業的影響。梅雨的到來,正值水稻田間用水高峰期,充沛的梅雨為水稻生長提供足夠的水源,同時對柑橘的夏秋生長也提供充足的水分。不利之處在於:強降水易帶來雨澇,持續的寡照陰雨,致使田間陰溼,田間作物水發旺長,水稻葉色偏淡,易感病等,澇災嚴重時甚至造成農作物絕收。

三是對城市的影響。三峽工程的建成提高了長江防洪能力,其庫容提供的調蓄能力能使下遊荊江地區抵禦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由於梅雨季節持續時間長、強降水頻發,同時氣候變暖導致「城市雨島效應」加劇,雨季城市看海現象時有發生。因此,要切實推行海綿城市和適應型城市建設先進經驗,加強城市內澇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建設,提高城市防災減災和趨利避害綜合能力。

梅雨季降水與汛期中國其他區域的降水密切相關,一定程度上梅雨制約著汛期中國夏季季風降水的氣候格局,梅雨研究是氣象關注的永恆主題。未來,梅雨還會經受極端強降水頻發與氣候變化的挑戰,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科學問題的研究,將我國臺灣梅雨問題、韓國梅雨問題和日本列島梅雨問題等一併納入「一帶一路」東亞大梅雨框架。氣象工作者必將攜手,共享新的梅雨科技成果,共同譜寫新時代梅雨新篇章。

查天氣 關注 「中國天氣網」 微信公眾號、「天氣管家」APP安卓版

相關焦點

  • 話說梅雨
    儘管人們熟悉它,但仍不免有很多疑問:梅雨是怎樣形成的,入梅對多雨的江南意味著什麼,駭人聽聞的暴力梅與枯梅到底是什麼,科學家是如何對梅雨進行監測預報的,人們應如何防範梅雨可能會帶來的不利影響的?  本期,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周兵從這些公眾關心的問題入手,為大家詳解梅雨。
  • 「暴力梅」又來?首席進直播間帶貨(jiě dú)梅雨
    為此,我們邀請了中國氣象局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做客直播間為我們解讀梅雨▼快戳視頻了解01五月以來,我國的天氣氣候特點是什麼?目前,哪些城市已經入梅了?梅雨是東亞季風的重要產物,從目前來看,我國江南、長江中下遊等地已經先後入梅,我國與梅雨相關的省份都相繼宣布了入梅信息。02入梅的標準是什麼?什麼是梅雨監測指標?為何要有這個指標?周兵:梅雨標準具有複雜性和科學性,梅雨的監測指標與入梅情況和梅雨到底在哪些地方出現是密切相關的。
  • 梅雨並非總溫柔,警惕「暴力梅」
    中國天氣網訊 江南梅雨,並非總是細雨濛濛,梅雨也可能很「暴力」,歷史上梅雨期致災也有發生,切不可放鬆警惕。梅雨並非總溫柔 「暴力梅」致災不可忽視梅雨,是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每年6、7月份都會出現的持續天陰有雨的氣候現象,由於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稱為「梅雨」。梅雨緣何而起呢?簡單點說就是打北邊來的冷空氣,碰上了打南邊來的暖溼空氣。
  • 話說梅雨 江南地區進入梅雨期
    儘管人們熟悉它,但仍不免有很多疑問:梅雨是怎樣形成的,入梅對多雨的江南意味著什麼,駭人聽聞的暴力梅與枯梅到底是什麼,科學家是如何對梅雨進行監測預報的,人們應如何防範梅雨可能會帶來的不利影響的?  本期,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周兵從這些公眾關心的問題入手,為大家詳解梅雨。
  • 梅雨進入盛期 今年的梅雨會更「暴力」嗎?
    周兵告訴記者,梅雨標準具有複雜性和科學性,梅雨的監測指標與入梅情況與梅雨到底在哪些地方出現是密切相關的,入梅的標準一直是業務和科研中的難點,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就開展了有關梅雨問題的大討論,歷時了兩年時間,最後以氣象臺為代表的注重環流因素來考慮梅雨,以氣候和研究部門為主的注重氣象要素來考慮梅雨,所以一直沒有明確的結論。
  • 梅雨進入盛期 今年的梅雨會更暴力嗎?氣候專家為你解答
    周兵:梅雨標準具有複雜性和科學性,梅雨的監測指標與入梅情況,以及梅雨到底在哪些地方出現是密切相關的。入梅標準一直是業務和科研中的難點,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就開展了有關梅雨問題的大討論。2008年開始,中國氣象局開始準備制定梅雨的監測指標,歷時10年,在2017年5月12日正式頒布了梅雨監測指標。
  • 梅雨進入盛期 氣候專家解讀今年的梅雨會更「暴力」嗎?
    每年初夏,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都將進入梅雨季,今年的梅雨有什麼特點?它會變身成「暴力梅」嗎?梅雨是否會引起流域性洪水?為此,我們邀請了中國氣象局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做客直播間為我們解讀梅雨。周兵:梅雨標準具有複雜性和科學性,梅雨的監測指標與入梅情況與梅雨到底在哪些地方出現是密切相關的,入梅的標準一直是業務和科研中的難點,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就開展了有關梅雨問題的大討論,歷時了兩年時間,最後以氣象臺為代表的注重環流因素來考慮梅雨,以氣候和研究部門為主的注重氣象要素來考慮梅雨,所以一直沒有明確的結論。
  • 中國發布丨今年梅雨被網友稱為「暴力梅」,暴力體現在哪?中國氣象...
    中國網8月4日訊 (記者 郭澤涵)中國氣象局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有記者問,今年梅雨被網友稱為「暴力梅」,暴力體現在哪些方面,強度多強?從現在看,能不能算是已經出梅了?這個時間和歷史上其它的時間相比是晚的,晚到了什麼程度?
  • 不可小覷的梅雨
    連日來,長江中下遊地區遭遇多輪強降雨天氣,多地出現洪澇災害。受強降雨影響,長江上遊幹流及三峽區間來水明顯增加,三峽水庫入庫流量快速上漲,17日10時漲至50000立方米每秒。根據《全國主要河流洪水編號規定》,達到洪水編號標準,「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在長江上遊形成。
  • 七張圖帶你回顧2020年湖北梅雨
    2020年湖北長達43天的梅雨終於在7月21日結束。今年不僅入梅早,持續時間長,而且雨量大,暴雨日數多。七張圖為你細數今年湖北「暴力梅」的那些特點。(策劃製圖:李雨謙、付鬱、李夢蓉、郭炳歡)2020年湖北長達43天的梅雨終於在7月21日結束。今年不僅入梅早,持續時間長,而且雨量大,暴雨日數多。七張圖為你細數今年湖北「暴力梅」的那些特點。(策劃製圖:李雨謙、付鬱、李夢蓉、郭炳歡)2020年湖北長達43天的梅雨終於在7月21日結束。
  • 全國多地出梅,帶你上一節「梅雨」知識課
    很多北方的小夥伴可能都不大了解,今天跟大家一起上一節「梅雨知識」課!先讓我們來了解下什麼是梅雨吧!梅雨是怎麼回事?梅雨,又稱黃梅天,一般是在每年六七月份的時候,在中國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的持續天陰有雨的氣候現象。
  • 原來梅雨也能致災?
    中國天氣網稱,江南梅雨,並非總是細雨濛濛,梅雨也可能很「暴力」,歷史上梅雨期致災也有發生,切不可放鬆警惕。2019年7月,湖南衡東縣遭遇特大洪澇災害,湘江支流洣水防洪堤出現決口。昨天上午,記者在洣水李家壠水毀修復工程現場看到,施工人員正在搶抓晴好天氣,加班加點對堤壩進行高噴灌漿。
  • 「暴力梅」結束,如何確定「入梅」、「出梅」
    梅雨」是在每年6、7月份的東南季風帶來的太平洋暖溼氣流,經過中國長江中下遊地區、中國臺灣地區、日本中南部以及韓國南部等地出現的持續天陰有雨的氣候現象,由於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稱其為"梅雨",此時段便被稱作梅雨季節。
  • 「暴力梅」真的來了!上海人出門1分鐘,溼身沒商量!這場傾缸大雨...
    今天上海遭遇「暴力梅」一大早就暴雨如注今天出門你被淋溼了嗎?貨真價實的梅雨,來了!今天的雨究竟有多大?來看看網友發的現場圖▽天空灰得像哭過......既然說是貨真價實的梅雨兩場強勁降水肯定不夠……本周7天預計6天有雨內衣褲備好的現在都好拿出來派用場啦!
  • 本世紀以來最長梅雨季終於結束,帶你上一節梅雨知識課
    很多北方的小夥伴可能都不大了解,今天跟大家一起上一節「梅雨知識」課!先讓我們來了解下什麼是梅雨吧!梅雨是怎麼回事?梅雨,又稱黃梅天,一般是在每年六七月份的時候,在中國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的持續天陰有雨的氣候現象。
  • 高考地理小專題——梅雨
    梅雨是東亞地區特有的氣候現象,具有顯著的年際變化特徵,且區域性特點明顯。一般年份,梅雨期持續20多天。每年的入梅時間和出梅時間不相同,梅雨期的長短也不相同。下圖為某年6月26日9時東亞局地梅雨天氣形勢圖。(1)判斷圖中高壓中心的數量,並說明高壓中心分布與鋒面的位置關係。(2)說明圖中P氣壓系統移動對東亞梅雨期長短的影響。
  • 今年的梅雨為何如此「暴力」?還有多少雨在候場?
    6月19日,是入梅以來降水最兇的一天,浙江多地發布暴雨預警,初來乍到的「梅姑娘」就這樣被扣上了「暴力梅」的帽子。雨究竟要下到什麼時候?還是老套路,梅雨依舊會採取它最擅長的戰術——「車輪戰」。接下來,還有第二輪、第三輪。今年的梅雨,被扣上了「暴力梅」的帽子入梅以來,浙江下了多少雨?
  • 「暴力梅」再發威,雨水送夏日清涼
    前兩年,每到梅雨季節,不少老蘇州都感嘆,梅雨季節裡不見雨,這黃梅天越來越不像黃梅天了。今年,這「梅姑娘」似乎要把前幾年欠下的債都給還上,從一入梅開始,這暴雨,是一場連著一場,蘇州市氣象臺還首次發布了暴雨橙色預警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