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高考和中考更重要的,是小學四、五年級!決定孩子一生。
為何這樣說呢?
大多數家長,心目中都會覺得中考和高考才是最為重要的,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能夠決定孩子一生的,卻往往是容易被家長和學生們忽略的年級段,即小學四、五年級!
小學四、五年級,小學生的年齡,基本上在10歲左右,這個年齡段,小學生會出現以下特徵:
第一,孩子漸漸喜愛和家長頂嘴了。
第二,孩子有了自我的意識,不再聽從家長的指揮。
第三,孩子很容易因為結交的朋友不同,具備不同的走向。
第四,對於學習,要麼厭倦,要麼喜歡,容易走極端。
第五,孩子們容易沾染上一些壞習慣,很難改掉。
那麼,面對小學生在四、五年級的「突變」,家長應該如何去做呢?小學四年級和五年級,家長如何和老師配合,幫助孩子們,度過這個「叛逆期」,健康成長呢?
在小學四、五年級這個階段,小學生之間的差異,會特別明顯。尤其表現在學習上,是這樣的:家庭是否單親,家庭經濟狀況是否良好,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狀態、身心適應和學習方法。如果一個家庭,家長十分善於引導,那麼孩子在這兩個年級段,表現會非常穩定,學習穩步前進,信心足,動力強,學習習慣也好。如果一個家庭,家長對孩子置之不理,或者家長自身還有壞習慣,那麼孩子在這個階段,會很容易有樣學樣,結果習慣也不好,學習動力也不足,對於不好的家庭環境也不能適應,最後,一系列惡循環,讓孩子會在這個階段,變得難以控制,走向不好的方向。
小學四、五年級,基本上,小學生的學習,就定型了,無論是學習成績,還是學習目標,或是學習的方法、習慣。因此,家長們一定要關注這兩個年級段,在陪同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多了解一些方法,多尋找一些途徑,切勿因為自己的大意和忽視,讓孩子的學習定型在「後進生」這個位置,從而影響到後面的中考和高考。
家長們可以認真觀察一下,自家孩子在這個階段,是否對學習有厭倦情緒。當然了,也不能說就盲目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學習班。如果家長沒有解決孩子最基本的問題,你一年花費好幾萬,為孩子報班,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還有可能「火上澆油」,助長孩子的厭學情緒。在這個階段,最好的,就是多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幫助他疏導心理,建立對學習的正確目標,有自信心去學習。
最為重要的,就是要幫助小學生,在這個階段,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很多:比如,作業寫完再玩;比如,不拿手機玩遊戲;比如,喜愛閱讀;比如,遇到難題先不問老師和同學,而是自己獨立思考;比如,有整理錯題本的習慣;比如,有自制力,有自律的能力,有堅強的意志力……等等。
當小學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後,那麼,無論學習當中遇到多少難題,他都是可以獨立解決的,這比花錢報各種輔導班,強多了!此時,家長還要有耐心,能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這個年齡段,女生的情況要比一些,尤其男生,如果之前學習習慣差,坐不住,沒有專注力,那麼,更要引起家長的注意了!
還有,家長的「陪讀」,也非常關鍵!
許多家長很是疑惑,分明在努力「陪讀」,督促孩子,可是呢,孩子卻沒啥進步,反而越來越牴觸家長。這就說明,在「陪讀」的過程當中,家長出現了一定的問題。比如,過於嘮叨,過於繁瑣,讓孩子產生一種逆反心理,尤其是一些當媽媽的,話特別多。你話越多,效果越差,說話呢,如果要有力度,那一定是話很少,而且能說到點子上!
「陪讀」的時候,家長不宜眼睛老盯著孩子,你得讓孩子有一定空間,得注意觀察,孩子哪些方面薄弱,如果習慣差,就想辦法改善。如果學習方法有問題,也得對症下藥!
最後,有一個小建議,那就是家長在「陪讀」時,不能急躁,不能主觀,要耐心陪伴孩子成長。對於孩子們的個性發展,家長也要及時發現對錯,及時糾正。最好的做法,就是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家務活,也要參與,家裡的大小事,也要發言,得讓他學會自立,學會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家長朋友們,如果你能在孩子小學的四、五年級,足夠重視,幫助孩子成長,那麼,孩子在進入初中和高中以後,一定能夠努力學習,取得優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