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曾做過一項特別有意思的調查:清華北大的大學生,小學和中學是否來自名校?
這個調查持續了半年,我也非常關注,結果出來了以後,和我的預期也非常吻合:
很多清北的學生,小學和初中都籍籍無名,但是高中,毫無例外的都出自名校。
其實小學和初中是否是名校,對以後的成才影響可能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大,但是高中非常重要。
上海曾抽樣調查高考生的中考成績,調查後發現:
580一般是一本率70%以上的重點中學的最低分數線。
能進入這些重點中學,基本上就身處高考競爭的第一集團。
如果中考不到580,高中階段基本上就只能靠大投入的補習來勉力縮小師資和進度的差距。
但有兩種學生例外:
一種是中考運氣特別好,進入重點高中後被打回原型;
另一種則是高考運氣特別不好,三年辛苦毀於一旦(部分考生會考慮復讀)。
兩個同學初中水平相差不大,也許中考只差幾分,一個進了重點高中,一個不幸落入普通高中。
接下來的三年裡,一個被你追我趕的競爭隊伍帶著跑,一個在以學習為恥裝酷為榮的墮落天堂裡跟著混。
三年下來,恐怕相差萬裡的不只是成績,還有三觀,人格,性情、氣質……
牛校的孩子必然牛,周圍的學習氛圍都是「比學趕幫超」。上課想要說話,都找不到和你開小差的同伴。
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習,沒有學不好、學不會的道理啊!
所以一般情況下,中考成績好,高考成績應該不會差。通過好高中進入好大學,依然是大概率事件。
這正應了一句話:你身邊是一群什麼樣的人,你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中考真的能決定高考成績嗎?
近日,微博熱搜上有一則新聞「高一常考倒數第一男生考入清華」,引發了廣泛的關注。
浙江男孩趙啟琛,高一時常考倒數第一,高考實現逆襲,以705分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
中考真的能決定高考成績嗎?
趙啟琛說:
很感謝我的父母,考倒數第一的那段日子很煎熬。
尤其是剛開始時,因為英語基礎薄弱,成績差,我壓力非常大,經常失眠。
父母從來沒有責罵我,給我壓力,在我迷茫失落的時候,父母總是不斷鼓勵我,給了我信心。
他之所以能成功逆襲,除了毅力和心態,也離不開好的學習方法(當然,趙啟琛所在的寧海中學是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持續的學習動力,也離不開環境的影響和師資的支持)。
談起自己的逆襲經驗的時候,趙啟琛說:
最主要的是把當下的事情做好。
考倒數第一那段時間,總覺得以前的知識沒有掌握好,每天又有很多新的知識要吸收,讓他有些應接不暇。
後來,調整了學習策略,先把新的知識點掌握好,再抽空複習之前的知識點。
中考真的能決定高考成績嗎?
還有一些網友,通過講述真實的逆襲經歷,鼓勵後來者不要被眼下的落後擊倒,奮起直追,遇見不一樣的自己。
網友一:
2014年中考,總分810分,我考了514分,那年剛好過重點高中線,上了個最差的普通班。
高一上學期我上課走神、睡覺、講話,所以成績特別差,九科1050分,我只考了四百多一點,可謂差到不能再差。
高一下學期選了理科後,仿佛突然開竅了,就拼命學習。
到了學期期末,數學從三十多分考到一百分左右,語文也從六七十分考到九十多分了,英語沒怎麼學考了五十多分,物理化學從三十多分考到了五十多分,生物能考及格了,六門總分400左右。
到了高二,我學習更刻苦了,高二結束時考了500分左右,全年級一百五十名以內。
高三這一年,簡直就在拼,最後考了628分,全班第一,全年級前十。
網友二:
只要中考成績不是特別差,一般來說三年完全可以改變一個人。
自身的例子來說,我高一讀的普通班,然後高二進了實驗班。
我們學校實驗班跟普通班甚至考試的試卷都是不一樣的,而且實驗班經常補課,普通班是不補課的。
但是也有幾個高二沒進實驗班在普通班讀了三年的,高考比一本線多出40多分。
網友三:
我在重點中學從事數學教學近30年,從我所教的學生和所了解的情況來看,中考成績不能決定高考成績。
2018年高考,我們的一個學生以裸分考進清華大學。高一入校時她的成績在年級50名之外,高一學年她的成績在全校也不是最好,但總的來說是一直上升的。
我同學的孩子,初中時由於貪玩,中考成績不理想,交6000元的擇校費(當時市裡的政策規定各高中學校都招一定比例的擇校生),2014年高考考了接近676分,超越了很多當時入校時的高分同學。
中考真的能決定高考成績嗎?
一位從教多年的老教師、高中班主任經過多年觀察,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中考能不能決定高考成績,要看你的努力程度。
這位老教師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發現,有的學生中考成績並不突出,但是到了高中,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考取了比較理想學校。
這個開竅特別在男生身上體現得特別明顯。
相反,有些初中成績不錯的學生,到了高中後,由於環境、心理等條件的變化,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所以,想要逆襲或者持續優秀,唯有付出,才是解決之道。
尤其對於想要逆襲的同學而言,更要付出超過別人兩倍三倍、甚至多倍的努力。
中考真的能決定高考成績嗎?
學習是個連鎖反應。
一個階段的問題和漏洞,會積累、影響到下一階段。
小學沒學好,初中就會落後;初中沒學好,就會影響高中。
我們都看過百米賽跑,如果起跑沒做好,會干擾到之後的每一步,進而決定最後的勝敗。
學習也一樣,小學積攢的問題,會在初中製造困難;初中遺留的問題,在高中將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高中課程並不是徹底的從零開始,全部學新的,而是初中知識的「升級版」。
所以大家並非站在同一起條跑線。
每個人的出發位置,取決於你中考所處的水平。
升入高中,初中沒學好的人會發現:
同樣45分鐘一節課,自己的吸收效率比別人低。
比如,「數列」題目中,會加入初中「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識。
老師不會把初中知識再重講一遍,所以要想跟上,你就得增加自己的「勞動量」,課後補習初中知識。
這樣的情況不是偶爾,而是經常出現,在各科出現。
再者,課後同樣1小時,你做的題要比別人少。
反過來說,同樣題量的作業,你用的時間要比別人多。
因為,你的基礎計算能力就比別人差。
對於計算量比較大的、複雜的乘除加減、通分約分、變號去括號等,技巧和速度在初中就沒有達到高水平,甚至屢屢出錯,到了高中,這些問題不會憑空消失,還是會冒出來。
別小看這些細碎的東西。就是這些細節,長時間積累,在各門課的學習上,就會放大。
而且,我們這裡還沒算學科思維上的差距。
別人是帶著「初速度」學習的。遇到的空氣阻力增加了一點,只要耗一兒點油,就可以克服。
而你的大腦中還有初中沒解決的「bug」,原始的速度就不快,學習中遇到阻力,就得時不時分心,去把車子從各種泥坑裡拉出來,所付出的「油耗」就要比人高。
這個「油耗」就是時間、精力、辛苦和堅持不放棄。
初中學習的目標,當然是中考,你應當為了這場應試戰爭,發揮出自己的最大聰明才智。
同時初中學習,又不僅僅是為了中考。它還會決定你幾年後的高中學習,最終決定你的高考,進而影響你的人生。
中考真的能決定高考成績嗎?
總而言之,雖然中考成績無法決定最後的高考成績,但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高一入學的成績越好,一般情況下對高考就越有利。要想高考取得好成績,在初中就必須把底子打好。
所以我想和初中同學們說,一定要把中考考好,讀個好高中,這非常非常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