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英語學習者會將絕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單詞量的擴展上,但往往忽視了另一部分隱形的「巨大詞彙量」,這是絕大多數人背單詞的誤區。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關注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喜歡統計詞頻。而無論選取任何材料,只要文本量夠大,最高頻的詞彙基本是固定的,具有非常強的規律性。譬如我之前統計了2016年的《紐約時報》和《經濟學人》。文本量前者為5千萬,後者3百萬,兩個文本的高頻詞重合度非常高。
更具體一點,詞頻最高的詞性一定是介詞。兩者詞頻排名前20的介詞如下圖:
詞頻前20的單詞,近一半是介詞。如果統計任何其它的文本也會得到相似的結果。不妨思考一下,這些介詞在文章中是以何種形式存在的?
1.
一部分是獨立存在的,譬如 on the table 中的 on,就是簡單的介詞性質。剩下的一部分,就是常常被人忽視,但是在口語中使用頻率極其高的情況:
介詞和動詞結合成為短語,形成一個新的意思。這個短語可以被認為是一個新的單詞,叫做動詞短語(phrasal verbs)。
事實上,你完全可以把動詞短語當成一個「新單詞」。和動詞一樣,動詞短語也有及物和不及物之分,譬如 look after 後面就要跟賓語,屬於及物動詞。短語 break down 常常獨立使用,可被視為不及物動詞。
這些單詞常常被我們忽略,為什麼?因為我們背單詞的時候,常常覺得只要記住了一個動詞,就默認覺得掌握了和這個動詞有關的短語了。而實際情況是,「動詞+介詞」形成的意思可以和原本的單詞完全不同,譬如 play down 和play的意思完全不同,掌握play不等於掌握了「play + 介詞」。
另外,一件很反常識的事是:英語中越簡單的單詞,往往越難掌握。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過,英語中意思最多,用法最靈活的單詞往往是那些比較短、拼寫簡單的詞。例如 take 屬於我們最早學的詞,但是用法卻五花八門:可以理解為「接受」(take criticism),也可以理解為「寫」(take notes)等等。
介詞同樣屬於這個例子,介詞有空間意義,繼而引申出時間和抽象意義。用法和意義更是豐富多彩,很難掌握。例如 on 就可以引申出「壓力」的抽象意義,再和不同的單詞相結合,形成各種複雜的意思。
有意思的是,單詞越長,除了拼寫難記住以外,用法上反而趨近固定和單一。譬如 mesmerize,意思單一,就是「迷惑」的意思,用法也固定。多看幾個例句也就能基本掌握了。
動詞詞組恰恰就是由這些「短」動詞和「短」介詞構成的,而也正是因為「短」,用法上反而千變萬化,更難掌握,又容易被學習者忽略。
2.
語言學家 Garnder 和 Davies 的研究指出,通常192個單詞中就會出現一個動詞短語。而動詞短語常常被英語學習者有意忽略,並且在實際中避免使用。
這就導致,相比於母語者,中國學習者更加傾向於使用單個單詞。但是好的英語水平意味著必須能同時靈活運用動詞短語。
舉個例子,我有個健身的朋友,只吃很少的鹽。他要給老外說自己少吃鹽,結果就說 reduce salt intake。聽起來文縐縐的,但是老外根本就不會這樣講,地道的說法是 cut down on salt。所有的單詞你都認識,但是我敢說沒有幾個人能用出來。說白了,是不認識 cut down on 這個動詞短語。
據統計,動詞短語在口語中是極其、非常、十分普遍的。在日常對話中,80%的動詞都是以動詞短語的形式出現的。而在寫作或比較正式的場合,動詞短語的使用頻率稍有下降。
我收集和總結了英語中使用頻率最高的482個動詞短語(Phrasal Verbs),並將其做成了Anki卡片,如下:
Anki卡
關於Anki卡的使用教程 👉:「利用Anki快速背單詞」最全攻略
下載資源包含兩個文件:
Anki卡
動詞詞組的excel文件,方便自己導入歐陸、有道等(不包含釋義)
提前關注我的微博
本月底,我會在微博送原版書哦
👇👇👇
👉 我的所有文章目錄
我是Simon。知乎「英語學習」話題10萬贊獲得者,收藏24萬餘次。我致力於讓人們能夠真正理解英語,擺脫傳統英語學習死記硬背的枯燥模式。
在公眾號後臺回復「麥克米倫」下載英語7000高頻詞單詞卡。
在公眾號後臺回復「考研」下載考研真題6744高頻單詞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