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首位女校長:對地理感興趣的孩子,未來更容易成才

2020-12-19 J媽學堂

自古有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古代人都知道閉門造車只會讓人落後,而在如今這個「地球村」,這個道理正變得越發深刻。

事實上,教育也是如此,很多家長只知道一味地壓迫孩子安心在家學習,卻疏忽了實踐教育。在他們看來,孩子只要充分汲取書本上的知識點,能應付考試即可,至於其它東西,那是以後的事情,上學期間無需在意。

事實真的如此嗎?顯然不可能。

哈佛大學首位女校長:父母應該多帶孩子去陌生地方轉一轉

德魯·吉爾平·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哈佛大學建校300多年以來,唯一一位女校長。能爬到這個位置,其智商、情商乃至社會經驗,全都毋庸置疑。

她就在一次演講中表示,了解世界,是孩子們的必修課

因為只有走出去,孩子才能認識到這個世界有多大,才能將自身位置擺正,不至於稍微取得一點成績,就狂妄自大。與此同時,新生事物還能幫助他們增長見識,變得更加寬容、坦蕩,懂得如何尊重別人的不同。

女校長不僅僅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她每年都會帶著孩子去不同的地方,以學習的方式展開旅遊。在玩耍中接觸不同地域的人文風情,看不同的風景,這樣既達到了教育目的,又能讓孩子放鬆,一舉兩得。

事實證明,這種特殊的教育方式,確實取得了傳統教育完全無法比擬的成績。

德魯·吉爾平說,文化儲備固然非常重要,它是成就精英人才的硬體基礎,絕對無法缺失。然而,除了那些真正意義上的「天才」,其它優秀人才在競爭時,還需要「軟實力」配合。

比方說三觀、見識乃至交際能力等等,當軟實力與硬體基礎完美契合時,往往能發揮出「1+1>2」的效果,在某種意義上,這其實是一種捷徑,能加速孩子成才的速度。

相對於天賦,這種後天培養的能力,明顯更加適合普通人。

多出去走一走,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我有一個朋友,她就很喜歡帶孩子外去旅遊,每年至少1-2次,有時候在國內,有時候飛國外。

在老一輩眼裡,這叫瞎折騰,不過明眼人都能看出她家孩子的「優秀」。

表達能力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現在很多孩子,性格文靜、乖巧懂事,不過他們有一個共有缺點:口語表達能力極差。特別是在很多人面前,很難放得開,有些甚至害羞到無法說話。往小的說,這叫靦腆,不好意思,往大的說,這就是心理素質不過關,難以擔重任。

朋友家女兒之前也是如此,不過後來,隨著見識越來越多,經歷越來越豐富,小姑娘的口語表達能力也日益提高。

現在讓她即興演講,或者當眾跳舞,那都是很輕鬆的事情,前後變化之大,讓人無法相信。

自信心變強其實表達能力變強的過程,就是自信心變強的過程,而自信心的作用,過來人都知道。

不論是幾歲大的孩子,還是二三十歲的成年人,沒有自信,意味著沒有勇氣、沒有擔當,他們只能循規蹈矩地上班,與任何冒險的事情絕緣。問題在於,上班能發財、出人頭地嗎?

概率確實存在,不過非常小,對沒有自信的人而言,比創業發財的機率還要小。

培養孩子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望不知道大家見沒見過這樣的孩子,他們成績中等偏上,懂事、聽話、從不惹事,看似「完美孩子」。

然而,與這些優點相伴的是,呆滯、木訥、心理素質極差、對一切都不感興趣……說句不好聽的,這類孩子未來出現心理問題的概率要比其他人高出好多倍。特別是在叛逆期,稍有不慎,就會做出一些讓家長後悔終生的事情來。

除此之外,由於嚴重缺乏探索精神,他們往往很難從中上變成頂尖。

而經常出去走動的孩子卻不一樣,哪怕他們一開始也是如此,但在外界新鮮事物的不斷刺激下,孩子會變得越來越靈動。

每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孩子都需要開動腦筋,琢磨怎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遇到特殊狀況要如何處理?怎麼與陌生人溝通?大腦越用越活,探索能力越鍛鍊越強,最後演變成一種能力,為未來的優秀打下結實基礎。

外出需要物質與時間資本,無法滿足怎麼辦?

不得不承認,在這個物質社會,不管做啥都需要金錢支持,有錢天下無憂,沒錢寸步難行。

帶著孩子外出,我們不可能接受窮遊,至少要保證住宿與飲食,這都不是個小數目。退一步講,就算不缺錢,時間又如何安排呢?十全十美的家庭很少,成年人有成年人的煩惱,這是無法避免的。

面對這種情況,其實我們也不是沒辦法解決,今天就給大家推薦這麼一本書,它完全可以代替「帶娃出行」,足不出戶了解世界。

《地圖上的全景世界史》以全圖景的形式,輔以豐富的插圖,讓孩子更加直觀、簡單地了解世界。作為一種百科書刊,尤其適合6-12歲年齡段的孩子,既能幫助他們在家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風俗、人文景觀,又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鍛鍊他們的探索能力。

與一般地理書刊不一樣的是,這本書還從歷史角度總結、分析了各種變化,從源頭抓起,更加方便孩子去學習與認知。

值得一提的是,該書的編著者魏新,是證明歷史學者,他還是《百家講壇》的主講人,其知識儲備與權威性毋庸置疑,此外,該書中的歷史知識點還經過了中科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教授的審定,每一條每一句都有理可循,有依可據,這樣能最大程度確保沒有錯誤知識點再裡面誤導孩子,大家可以放心讓孩子觀看。

勝敗在於細節,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社會精英~

相關焦點

  • 哈佛首位女校長:了解世界,是孩子們的必修課!地理啟蒙越早越好
    一、為什麼要提倡孩子學地理?哈佛建校史上第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特斯指出:了解世界,是孩子們的必修課。他看著地圖,搜索著自己感興趣的地名,順著地名搜羅出地名背後的歷史、文化、風俗等等。這種由點及面的探究,猶如玩「多米諾骨牌」,讓檀越一下子著魔。他投入到探索知識的海洋中,在一次次的滿足與不滿足激勵裡,悄然提升的還有他的學習力,完全發自內心的主動學習。而這種能力,正是孩子學習生涯最重要的學習能力。
  • 哈佛女校長:多帶娃去這三個地方,孩子未來的眼界和格局大有不同
    哈佛300多年來唯一的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曾經說過:"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必修課。"讓孩子了解世界絕不只是讓孩子學習外國的語言,語言只是一種工具而已,了解世界更重要的是學習他國的文化和歷史、人文和生活。
  • 哈佛新任女校長:大學精神要對歷史和未來負責
    前來祝賀的賓夕法尼亞大學女校長艾美•古特曼說:「我們現在都是歷史變革的見證者。371年來,哈佛第一次選擇了一位南方人和一位女人。」  「校長椅」:「現世中最不舒服的一把椅子」  校長就職典禮演繹了哈佛最初的禮儀:哈佛所搜集的古代銀器、鑰匙和印章,早期的學校記錄,當然還有那把莊嚴的「校長椅」。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你說教更管用
    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是父母的頭等大事,而如今這個社會,每個孩子都必須經歷讀書學習。只有通過讀書學習才能讓孩子更好成長成才,才能讓孩子更好適應這個社會,特別是為孩子規劃好美好的未來。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而孩子不想讀書時,父母應該採取一些讓孩子能接受的方法,從而激起孩子的興趣,而哈佛女校長就對這個問題提出了很寶貴的建議。這位女校長就是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校長,她每年都會堅持帶孩子到處旅行,讓孩子領略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和當地獨特的歷史文化。
  • ​哈佛女校長:多帶孩子去陌生環境,可以改變孩子未來格局
    文/母嬰期刊孩子從生下來一無所知,到慢慢地成長過程,慢慢拉開差距,這是什麼原因呢?有人說孩子先天的智力因素所決定的。這種說法不能說不對,也不能說全對。如果父母認定先天的遺傳決定的孩子層次,就容易忽略後天的培養,其實,孩子的眼界更容易被忽視。
  • 汕頭大學首位女校長女書記姜虹到任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王虹婷 趙麗容 記者羅勉 從汕頭大學獲悉,4月5日,汕頭大學舉行全校幹部大會,宣布中共廣東省委組織部關於汕頭大學黨委書記、校長職務任免的決定:姜虹同志任汕頭大學黨委書記、校長,宋垚臻同志不再擔任汕頭大學黨委書記、校長職務。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上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提高孩子的格局
    老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哈佛大學300多年來唯一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也曾在演講中提到:了解世界,是孩子們的必修課。並且哈佛女校長也說過: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上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提高孩子的格局。1、垃圾場在垃圾場工作無疑是十分痛苦的。而一個人只有知道痛苦是什麼滋味,才能夠明白幸福的價值。
  • 哈佛女校長:要帶孩子認識世界,父母的小舉動成就孩子的大格局
    「我不是什麼哈佛女校長,我就是哈佛的校長」一句話讓很多人記住了這位哈佛三百多年唯一的女校長。這位女校長在一次演講中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為什麼要走出去看這個世界?正如哈佛女校長說的:從學習和成長入手的旅行方式都能有效的幫助孩子們在大腦裡構建自己的思考模式。我就經常帶孩子做旅行準備和回顧,比如去草原前通過書籍了解地理位置、風土人情、氣候環境等等。
  • 科學時報:美國「常青藤盟校」的女校長們
    朱迪·羅丹:「常青藤盟校」首位女校長 要談美國「常青藤盟校」的女校長,首先要提到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歷史上的第七任校長、也是該校歷史上和「常青藤盟校」歷史上的第一位女校長朱迪·羅丹(Judith Rodin)。
  • 哈佛校長,來自名門的「叛逆女孩」
    2007年開始任哈佛大學校長。她還是一位歷史學家,著作有《這受難的國度:死亡與美國內戰》《創新之母:美國內戰南方蓄奴州婦女》等。哈佛大學的首任女校長福斯特。3月17日,清華大學迎來了一位女性——哈佛大學校長凱薩琳·德魯·吉爾平·福斯特。年近七旬的她,依舊是標誌性的利落短髮、一襲黑衣以及珍珠耳環項鍊。演講中,她關注環境保護,關注未來一代的創新能力培養。
  • 哈佛女校長:多帶孩子去陌生的地方,孩子的將來格局和層次不一般
    現在有多少家長為了孩子的未來發展,讓孩子學美術、學音樂、學奧數等等,從而忽略了孩子的興趣愛好或性格發展。如果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孩子將來「硬功夫」的話那麼孩子的格局、層次、情操和眼界就是孩子的「軟實力」。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孩子的「軟實力」就是從探索世界開始的。
  • 哈佛女校長:能走出去的孩子,未來發展和格局,同齡人根本比不上
    哈佛女校長的教育觀振聾發聵:為了孩子好,就請帶著孩子走出去哈佛大學三百年建校史以來第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就曾經指出:「了解世界,是每個孩子的必修課。」女校長的這個觀點可以說是從一個教育者的角度來高屋建瓴地分析了見世界的重要性
  • 哈佛唯一女校長:要提高孩子的格局,必定帶孩子去這3個地方
    我想一提起哈佛大學,很多人肯定就覺得遙不可及,這簡直是每個孩子學府的「頂峰」,別說去那裡上學,就算提一下都感覺不能褻瀆。但是如果要說句實話,雖然在我國清華北大在排名上都不如哈佛大學,但是如果是在美國的話,即使你考上了哈佛大學,如果你沒有足夠的金錢,你很有可能上不了。
  • 哈佛女校長:多帶孩子去這三個地方,將來的格局和層次不一般
    哈佛女校長:多帶孩子去這三個地方,將來的格局和層次不一般哈佛唯一的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曾提出: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必修課。 環球國家地理繪本幼兒趣味世界地理繪本
  • 哈佛女校長:孩子之間的差距,根本不在於智商,而是這個東西
    ,與智商關係不大,而在於眼界、見解及教養方式,如同哈佛女校長所言,帶娃常去新鮮環境 ,旅行同樣是學習,他們會對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文化韻味等增加了解,到的地方多了認識的東西多了,腦子裡的文化見識就會比較廣,說起話來自然滔滔不絕有內涵,讓人感覺孩子的智商很高。
  • 哈佛校長建議:多帶娃去陌生的地方,孩子將來的層次和格局不一般
    ,我就是哈佛的校長。」——哈佛女校長德魯·福斯特我曾經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直到我聽了一場哈佛大學唯一一個女校長德魯·福斯特的演講,我找到了答案:多帶娃去陌生的地方,提升孩子的層次和格局,從根本上拓寬孩子的眼界,這比父母打罵更有用。
  • 篡改女考生分數醜聞曝光後,東京醫科大學選出首位女校長
    篡改女考生分數醜聞曝光後,東京醫科大學選出首位女校長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2018-09-20 21:17 來源:澎湃新聞
  • 盛開在「常春藤盟校」的鏗鏘玫瑰——女校長
    這八所大學是: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布朗大學、康奈爾大學和達特茅斯學院。 然而,即便是在那些對美國大學有些了解的人群中,大概也有不少人並不知道這樣一個事實:在八所「常春藤盟校」中,先後有五位女校長,而現在,其中四所學校的校長都是女性,佔了半壁江山。那麼,誰是「常青藤盟校」中的第一位女校長?現在的四位女校長都分別任職哪所大學?
  • 北京大學-哈佛大學系列研討會「世界變局下的新經濟地理」舉行
    北京大學和哈佛大學於此次系列研討會由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賀燦飛教授、朱晟君研究員和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增長實驗室Frank Neffke教授共同發起,共分為兩場。研討會邀請了經濟地理、區域科學和城市研究領域的五位著名國際學者就經濟地理研究中的區域發展不平衡、金融危機、區域創新、全球價值鏈、產業網絡等重要議題展開討論。
  • 哈佛女校長: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孩子未來的格局和眼界就會不一般
    的確,世界很大,你想帶孩子去看看嗎?哈佛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在一次演講中說道:「帶孩子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必修課程,孩子對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心胸才能更加寬闊。」家長都有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聰明伶俐。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可謂是煞費苦心,不惜花費自己一切的時間和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