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校長: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孩子未來的格局和眼界就會不一般

2020-12-19 索菲是個寶媽

之前網絡上流行著這樣的一句話:「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確,世界很大,你想帶孩子去看看嗎?

哈佛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在一次演講中說道:「帶孩子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必修課程,孩子對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心胸才能更加寬闊。」

家長都有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聰明伶俐。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可謂是煞費苦心,不惜花費自己一切的時間和金錢。可看到的效果並沒有家長預想的效果好。

其實有時候,一些看似很難的問題,解決的辦法都很簡單。優秀的孩子眼界和格局就要比普通孩子高出很多。所以,家長試一試哈佛女校長的意見。多帶孩子旅遊,開闊孩子的眼界,從而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帶孩子旅遊的好處

1、開闊孩子的眼界

在孩子旅遊的過程中,會接觸很多新鮮的事物。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孩子旅遊時,用眼睛看到的真實景色和事物,通過讀書或者看視頻是無法真切感受得到的。只有身臨其境,孩子才能對事物有一個更加真實的認識,從而眼界也更加寬闊。

2、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很多孩子的內心都是很脆弱的,經歷一點挫折就會承受不住。其實,有時候讓孩子直面挫折就是讓孩子戰勝挫折最好的方式。

家長帶孩子的旅遊的過程中,難免就會遇到一些不順利。例如,孩子可能在爬山的過程中摔倒,這要是在家裡,孩子的第一反應就是號啕大哭,可是這畢竟是在外面,孩子對自己的情緒也會有一些收斂,從而就會變得堅強。

3、增強孩子的體魄

在如今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電子產品給很多人帶來好處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弊端。多少個家庭因為怎麼管理孩子使用手機的這個事情出現矛盾。其中,反對孩子玩手機的家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認為手機會損害孩子的健康。

事實也是如此,現如今,近視的孩子越來越多。除了學習姿勢不正確之外,玩手機導致孩子近視的也不在少數。如果家長將帶孩子出去旅遊代替讓孩子玩手機,那麼孩子在與大自然接觸的時候,看見綠色的植物時,對眼睛有一個很好的放鬆。

孩子在大自然中奔跑的時候,也會增強孩子的體魄,從而增加孩子的免疫力,讓孩子的身體更加健康。

著名主持人樂嘉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他曾連發多條微博,引起了不少爭議。微博內容大概就是,他帶著四歲的女兒,僅僅用了四天的時間,成功的徒步穿過了76公裡的沙漠。從他的微博中可以看出來,雖然過程很辛苦,但是到達終點的時候,一切都值得了。

他微博發出來後,大家對這件事都各抒己見。有的人認為樂嘉是在「為難」孩子,也有人認為,樂嘉是在鍛鍊孩子。其實,每位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有自己習慣的方式,我們不能隨意評論教育孩子方式的好壞,因為家長都是愛孩子的,這點我們無法否認。

帶孩子旅遊看似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其實仍然有很多學問,有很多地方還是值得家長學習的。

帶孩子旅遊,家長需要注意這些

1、選擇的地點要適合孩子

旅遊選擇對地方是很重要的。所謂選對地方,就是要選擇一個適合孩子的地方。如果孩子的年齡小,就不建議帶孩子去博物館這種長知識的地方了,因為孩子還不能完全理解一些知識。可以帶孩子去大自然,感受自然風光,對孩子來說,既有趣還能學到東西。

2、帶孩子玩時,要及時解答孩子的疑問

孩子都會有很強的好奇心,有的孩子就像一個行走的十萬個為什麼,在旅遊的過程中,總是會有很多的問題要問。孩子可能會問「水為什麼會從高往低流」的這種家長看似很幼稚的問題,這是家長不要不耐煩,要給孩子及時作出解答,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3、給孩子做好安全教育

孩子年齡小,有時候還意識不到哪些做法會帶來安全隱患。家長可以在網上給孩子觀看關於安全教育的動畫片,告誡孩子有哪些危險的事情是不能做的。在旅遊的過程中,也要告訴孩子一些緊急的狀況要怎麼處理。徐慧這些,不僅對旅遊有幫助,對平時生活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哈佛女校長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學會一個國家的語言,的確是可以當成一種工具的,但是比這更重要的,就是學習陌生的文化與歷史,了解他國的人文與生活。」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帶孩子旅遊,才能算是給孩子「漁」。多帶孩子看看看世界,不僅孩子會學到很多東西,自己也會得到提升。這「互利共贏」的辦法家長又何樂不為呢?

相關焦點

  • 哈佛女校長演講:多帶孩子去陌生地方,孩子的眼界和格局不一般
    但如果說過硬的教師資源是孩子成就未來的「硬功夫」的話,那麼孩子的眼界、格局、情操就是孩子的「軟實力」。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孩子的「軟實力」是從探索世界開始。女校長演講:多帶孩子去陌生地方,孩子的眼界和格局不一般哈佛建校以來,首任也是唯一一任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曾在公開場合發表過演講。
  • 哈佛校長演講:多帶娃去陌生的地方,孩子未來的眼界和格局不一般
    很多家長認為帶孩子出去旅行是一件既花時間又浪費錢的事情。孩子小時候出去玩根本記不住什麼,回家之後全都忘了,還不如安下心好好學習。曾經的我也是這麼想的,但是當我無意間看到哈佛唯一一個女校長德魯·福斯特的演講後,才意識到帶孩子去看世界有多麼重要。
  • 哈佛女校長:多帶孩子去陌生的地方,孩子的將來格局和層次不一般
    現在有多少家長為了孩子的未來發展,讓孩子學美術、學音樂、學奧數等等,從而忽略了孩子的興趣愛好或性格發展。如果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孩子將來「硬功夫」的話那麼孩子的格局、層次、情操和眼界就是孩子的「軟實力」。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孩子的「軟實力」就是從探索世界開始的。
  • 哈佛女校長:多帶娃去這三個地方,孩子未來的眼界和格局大有不同
    哈佛300多年來唯一的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曾經說過:"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必修課。"讓孩子了解世界絕不只是讓孩子學習外國的語言,語言只是一種工具而已,了解世界更重要的是學習他國的文化和歷史、人文和生活。
  • 哈佛女校長:父母多帶孩子去陌生的地方,孩子層次格局會大不同
    世界名校哈佛建校三百多年以來,唯一的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曾經提到過「多帶孩子去陌生的地方,孩子將來的層次格局會大不同。」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中國自古以來所提倡的,與國外哈佛女校長所提及的不謀而合。可見,教育孩子不分國界,只要是正確的觀點,父母結合自己家庭和孩子的實際情況加以應用,都能變成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 如何提升孩子孩子的層次與眼界,專家這樣建議,帶孩子多出去走走
    很多人可能看到這一個故事會十分詫異,為什麼只是帶孩子出去走了走,孩子就會有如此大的改觀,哈佛校長曾經說過,如果想讓孩子提升格局,那麼改變層次,那麼就一定要開拓孩子的眼界,當他們接觸到更寬廣的世界後,孩子自然會變得更有深度,也不需要父母對他們過多的教育他們自己便會幡然悔悟回歸課堂。正如電影當中所說到,如果連世界都沒有看過,那麼又何來世界觀一說?
  • 哈佛唯一女校長:多帶孩子到陌生地方,將來其格局和成就超乎想像
    畢竟,「紙上得來終覺淺」,有些事只有身臨其中,親身經歷才能有不一樣的感受和收穫。就比如教育孩子,很多家長都知道讓孩子多讀書很重要。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待在教室裡和家裡死讀書,那麼他會懂得很多,但是卻不能真正感受自己所讀到的內容,只有親眼見到,親身經歷,孩子才能有不一樣的收穫。
  • 哈佛女校長:多帶孩子去陌生的地方,孩子將來的格局和層次不一般
    哈佛大學300多年來唯一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也曾在演講中提到:了解世界,是孩子們的必修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知識的積累是一部分,但是眼界的開闊和寬廣的格局同樣是衡量一個人的重要標準。作為家長,我們肯定不希望孩子們對世界的印象依舊停留在書中的平面圖。
  • ​哈佛女校長:多帶孩子去陌生環境,可以改變孩子未來格局
    ,充滿了對外界和未來的幻想,但是並沒有意識到好的未來背後的艱辛。當走出去打開眼界後,對社會有了更深入的體驗,會讓孩子更加清醒,同時也會給自己更準確的定位和目標。02哈佛女校長演講時強調,多帶小孩從未去過的地方,這樣他們接觸的事物會增多,眼界就會打開,也增加了見識,從了解世界中重新定位自己,這種教育方式比打罵教育強太多,而且行之有效。
  • 哈佛女校長:家長帶娃去陌生地方旅遊,提高孩子的眼界和格局
    哈佛女校長:帶娃去陌生地方旅遊,提高孩子的眼界和格局孩子認知能力還不太強的時候,最好帶孩子去親自用眼睛來看當地的風景,用嘴巴去吃當地的美食,用皮膚去感受當時的氣候,才能讓孩子有更深的感受。不少家長都有帶孩子去旅遊的習慣。
  • 哈佛女校長:多帶孩子去這三個地方,將來的格局和層次不一般
    哈佛女校長:多帶孩子去這三個地方,將來的格局和層次不一般哈佛唯一的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曾提出: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必修課。&34;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0-6歲育兒經34;你不好好學習長大就只能撿垃圾&34;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34;硬體&34;軟體&pgc-card .pgc-card-href { text-decoration: none; outline: none;
  • 哈佛校長建議:多帶娃去陌生的地方,孩子將來的層次和格局不一般
    ——哈佛女校長德魯·福斯特我曾經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直到我聽了一場哈佛大學唯一一個女校長德魯·福斯特的演講,我找到了答案:多帶娃去陌生的地方,提升孩子的層次和格局,從根本上拓寬孩子的眼界,這比父母打罵更有用。
  • 哈佛校長:多帶孩子去陌生的地方看一看,未來格局不一般
    哈佛大學建校385年的歷史中,出現了一位女校長。演講中他曾經提到,每年帶孩子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是她是對自己的要求和規劃。其實這樣的說法是沒有錯的,走一走看一看,可以幫助孩子增加孩子的見識,真真正正的去認識到這個世界。因為孩子們在未來的生活中註定要和不同人打交道,所以儘早的了解這個社會是有一定的好處的。
  • 哈佛校長:常帶孩子去陌生的地方,層次和格局會不一樣?不見得
    哈佛校長:常帶孩子去陌生的地方,層次和格局會不一樣?不見得哈佛大學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是哈佛曆史上第一任女校長,從2007年任職至今,激勵了哈佛大學無數學子。她認為,孩子不能只把知識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要在踐行中去感受世界,探索未知。當孩子的身體和靈魂共同成長後,那他的層次和格局也會大不一樣。但有位中國教授卻不贊同這樣的觀點,他覺得,帶孩子出去旅行不見得能讓他增長見識。這又是為何呢?
  • 哈佛女校長:要帶孩子認識世界,父母的小舉動成就孩子的大格局
    「我不是什麼哈佛女校長,我就是哈佛的校長」一句話讓很多人記住了這位哈佛三百多年唯一的女校長。孩子了解的越多,看到的世界就越大,眼界就會越寬闊,格局就越大。旅行當然是最好的方式,能讓孩子身臨其境地體會當下的文化、語言、當地情況等。但是如今疫情之下,近期出去旅行似乎已經不太現實,沒有了身臨其境的學習,只能尋找另外的方式,我們可以通過影像資料、自己和孩子講解、通過書籍等。
  • 哈佛校長:多帶娃去旅行,孩子將來格局更大
    ——哈佛女校長德魯·福斯特文丨鼓勵多順勢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關注轉發)現在很多家庭都會在一年中安排固定的時間帶孩子出去旅行幾次見過世界的孩子,自然會立志高遠,連世界沒有見過的孩子,世界觀從何談起呢,多帶孩子去到陌生的地方,有以下6個好處:1、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孩子天生對萬事萬物非常好奇,喜歡觀察,如果能夠多帶他們接觸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事物,他會不停的觀察和探索
  • 哈佛女校長:多帶孩子去陌生的地方,孩子長大後格局和層次不一般
    哈佛大學的第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曾經說過:「讓孩子了解世界,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只有將自己在書本上所學到的知識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才能不斷真正的獲益,提高自己,將書中的知識和內容轉化為自己的東西。「世界上有太多太多需要我們去親自探究的事物,讓孩子熱愛實踐、勇於嘗試,這些往往都決定了孩子的高度。」哈佛女校長的話得到許多人的認同,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出發,只有讓孩子接觸各種事物後,他才會獲得更廣闊的格局和眼界。
  • 哈佛校長:知識和眼界相輔相成,試試這種教育模式,對娃更有利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哈佛女校長:每年都要帶孩子去一個陌生地方美國哈佛大學建校300年至今的唯一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說過女校長這個觀點正好與中國的一句古話不謀而合——「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這也從側面證明各國的教育方式說到底還是相通的,書本知識要和眼界格局相輔相成,邊讀書也要邊出門看看世界,才更有利於孩子走向成功。那麼,帶孩子去探索世界有哪些意義?
  • 哈佛校長直言:有眼界的孩子活得更出彩,眼界廣度決定了優秀程度
    >2歲的孩子懂什麼,有必要帶他出去旅遊嗎?網友C:一個人的眼界和格局對孩子有著很深的影響,和同齡人相比有眼界的孩子更加出色,有條件的可以出國旅遊,感受大千世界的不同之處,條件有限的,可以在周邊旅遊,只有讓孩子走出去,人生才會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 專家表示:提高孩子格局和眼界的途徑,就是帶他了解世界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家長對於孩子教育的標準也在不斷上漲,以前大家比較關注的是孩子的學習和健康,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主張提高孩子的格局和眼界。專家表示,提高孩子格局和眼界的途徑,就是帶他了解世界家長的教育方法直接決定孩格局和眼界的高低,要提高孩子的眼界,家長就應該從這3件事做起1.不過分讓孩子經濟窘迫很多家長都秉著勤儉節約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