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校長直言:有眼界的孩子活得更出彩,眼界廣度決定了優秀程度

2020-11-08 育兒女神Miss劉

在知乎上看到一位爸爸的提問:想帶2歲的孩子外出旅遊,時間大約是半個月,請問大家有什麼好地方推薦?

原本是一個再也平常不過的問題,卻引來了很多家長的關注,因為大家的關注點並不在於問題本身,而是將重點延伸至帶孩子旅遊的意義上面

網友A:真不知道這位爸爸是怎麼想的,2歲的孩子懂什麼,有必要帶他出去旅遊嗎?再說了孩子這麼小出門受累的還是大人,要我說就是白白浪費錢,還是讓孩子老實待著吧。

網友B:小孩子怎麼就不能旅遊了,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孩子出去一定能夠長見識,這對孩子來說無疑是畢生的財富。

網友C:一個人的眼界和格局對孩子有著很深的影響,和同齡人相比有眼界的孩子更加出色,有條件的可以出國旅遊,感受大千世界的不同之處,條件有限的,可以在周邊旅遊,只有讓孩子走出去,人生才會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非常贊同最後這位網友的話,一個有學識、有眼界、見過世面的孩子,總是要比同齡人優秀得多。

你總以為2歲的孩子什麼都不懂,其實他們遠比你想像的要聰明,在外面看到的一人一物、聽到的一言一語,在無形之中開闊了孩子的眼界,讓他們格局不再局限於枯燥的書本之上,這也影響著他們人生軌跡,是否能夠朝著一個好的方向。


哈佛校長直言:有眼界的孩子活得更出彩,眼界廣度決定了優秀程度

德魯·福斯特是哈佛三百多年來唯一的一位女校長,在一次演講上,她表示自己從小都有一個習慣,就是每年都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至今,她仍然保持這個習慣,並且能讓自己的孩子參與其中。

為什麼要帶著孩子,一起去陌生的地方呢?因為她覺得只有走出去,才能讓自己認識這個世界、了解這個世界,也只有走出去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

在陌生的地方,孩子必須要學會跟陌生人接觸,也要學會乘坐各種交通工具,還要學會如何利用自己的資源去完成旅行

在陌生的地方,孩子可以領略各地的風土人情,品嘗每個民族的美食,欣賞形式各異的建築,學習每個國家的人文文化。在陌生的地方,孩子的小腦袋更善於思考,更明白如何去和他人交流,也會在無形之中增長見識。

當孩子走過、看過之後才會發現,原來我們可以把世界的味道、世界的顏色、世界的魅力,通通放在腦子裡,眼界開闊了,心胸也變得更加寬闊,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著顯著提升,這對孩子來說無疑是最大的收穫。

正如哈佛校長所說:一個人生活的廣,度決定他的優秀程度,有眼界的孩子活得才會更加出彩,才能夠最大限度地緩解焦慮與害怕,即使面對陌生的事和人,也會敞開心懷去迎接,而不是一昧地逃跑和拒絕。

沒有眼界的孩子長大後:會成為別人的墊腳石,失去自己的人生色彩

我有一位朋友,因為和愛人的工作都比較忙,孩子從出生就一直和奶奶待在一起。奶奶退休之前是一名老師,雖然可以教授孩子一些簡單的知識,但終究無法跟隨時代的進步,對於一些孩子提出的問題也不能給出正確回應。

孩子4歲該上幼兒園的時候,朋友把孩子接到了身邊,他們帶孩子去遊樂場、去動物園,孩子都是非常謹慎小心,面對那些新奇的東西更是不敢觸碰,甚至有小朋友和他打招呼,他都是躲在父母的身後一言不發,顯得十分局促不安

由此可以看出,孩子長期處於一成不變的環境之內,害怕和陌生人交流,性格也會變得極其內向。試問這樣的孩子步入校門,父母不擔心他們受欺負嗎?沒有眼界的孩子不僅會膽怯、自卑,更會成為別人的墊腳石,失去自己的人生色彩。

提升孩子的眼界,是不是就意味著要花很多錢?你的擔心多餘了

對於父母來講,從小就應該開拓孩子的眼界,從天文地理到神奇的大自然,從大千世界到浩瀚的宇宙,我們都不能讓孩子錯過。

那是不是我們必須花很多的錢,才能讓孩子看世界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每一個家庭經濟條件都是不同的,有些家庭並不具備這樣的經濟能力去帶孩子看世界,但是這不影響家長給予孩子開拓眼界的機會。

周末帶孩子去爬一爬山,晚上陪孩子一起看看書,都能夠有效地激發孩子的興趣和想像力,一樣可以讓孩子遨遊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不論哪一種形式,父母首先要讓自己行動起來。

如果家長沒有時間和精力帶孩子走出去,那就先讓孩子先從萬卷書開始啟程,只要在路上,開拓眼界就不晚,只要腳步不停歇,孩子就會隨著父母的引導教育,變得更加優秀。

留言板話題:你會通過什麼方式,去開闊孩子的眼界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哈佛女校長演講:多帶孩子去陌生地方,孩子的眼界和格局不一般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多少家長為了孩子有一個更光明的未來砸鍋賣鐵送孩子上一個優秀的學校,只為更要的教育資源。但如果說過硬的教師資源是孩子成就未來的「硬功夫」的話,那麼孩子的眼界、格局、情操就是孩子的「軟實力」。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孩子的「軟實力」是從探索世界開始。
  • 哈佛校長:一個人生活的廣度決定了他的優秀程度
    作者 | 德魯·福斯特版權 | 歸屬於權利人正文:一句「我不是什麼哈佛的女校長,我就是哈佛的校長
  • 父母的眼界,決定孩子人生的高度
    為了杜絕孩子嬌生慣養的惡習,她鼓勵孩子跟她一起創業。就這樣,集美貌、學識、智慧、能力於一身的兩個女兒,誰會不愛!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教育孩子,女人要自立自強,才能讓自己更有尊嚴。女孩子們在事業型的母親的薰陶之下,不卑不亢,自信而美麗。我們不由得為這個母親鼓掌。她出身卑微,但她的眼界是一般女人無法企及的。
  • 哈佛校長:知識和眼界相輔相成,試試這種教育模式,對娃更有利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哈佛女校長:每年都要帶孩子去一個陌生地方美國哈佛大學建校300年至今的唯一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說過女校長這個觀點正好與中國的一句古話不謀而合——「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這也從側面證明各國的教育方式說到底還是相通的,書本知識要和眼界格局相輔相成,邊讀書也要邊出門看看世界,才更有利於孩子走向成功。那麼,帶孩子去探索世界有哪些意義?
  • 哈佛女校長:多帶娃去這三個地方,孩子未來的眼界和格局大有不同
    哈佛300多年來唯一的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曾經說過:"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必修課。"讓孩子了解世界絕不只是讓孩子學習外國的語言,語言只是一種工具而已,了解世界更重要的是學習他國的文化和歷史、人文和生活。
  • 哈佛校長演講:多帶娃去陌生的地方,孩子未來的眼界和格局不一般
    很多家長認為帶孩子出去旅行是一件既花時間又浪費錢的事情。孩子小時候出去玩根本記不住什麼,回家之後全都忘了,還不如安下心好好學習。曾經的我也是這麼想的,但是當我無意間看到哈佛唯一一個女校長德魯·福斯特的演講後,才意識到帶孩子去看世界有多麼重要。
  • 家教的定位決定孩子的高度,家長的眼界決定孩子的境界
    引申指見識和廣度。 眼界廣者其成就必大,眼界狹者其作為必小。家長的眼界不僅決定著孩子的高度,而且還決定著孩子的智識、邊界、格局、態度乃至孩子的一生。家長不僅是孩子的撫養者,更是孩子的教育者。因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個眼界開闊的家長,一個思想豐富的家長,一個視野開闊的家長,一定會引領孩子增智益智,明智的家長,凡事一定會和孩子一起找先自己的不足,而不是鼠目寸光,更不是委曲求全。面對自家的孩子,家長要有清醒的認識和準確的定位,一把手指有長短,兄弟姐妹有差異,這是極為正常的事情。有眼界的家長育出的孩子做事有頭腦,做事有章法,學習有方法。
  • 哈佛女校長: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孩子未來的格局和眼界就會不一般
    的確,世界很大,你想帶孩子去看看嗎?哈佛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在一次演講中說道:「帶孩子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必修課程,孩子對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心胸才能更加寬闊。」家長都有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聰明伶俐。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可謂是煞費苦心,不惜花費自己一切的時間和金錢。
  • 如何提升孩子孩子的層次與眼界,專家這樣建議,帶孩子多出去走走
    在家專家的建議下,母親帶著孩子進行了一次戶外旅行,讓孩子看到了很多之前不曾觸及的風景以及人事物,孩子開始發現自己所學的知識並不足以讓他了解這個美麗的世界,於是孩子打消了不願意上學的念頭,重新回到學校,並且這一次,他決定好好學習,不再搗亂,或者擾亂課堂秩序,同時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
  • 《格局》眼界決定境界 格局決定人生
    矽谷投資人、前騰訊副總裁吳軍也沒有給「格局」這個詞一個明確的定義,但在字裡行間中,人們能夠感受到他對格局的理解,那就是上升到一定層次、一定境界的人生態度,是人的眼界、心胸、氣度的總和。你的格局有多大,你的成就就有多高。放大格局,你的人生將有無限可能。
  • 一個人的眼界和學歷關係大嗎?
    什麼是眼界?百度百科中的解釋,眼界,指目力所及的範圍。引申指見識的廣度。眼界廣者其成就必大,眼界狹者其作為必小。大部分學歷高的人身邊基本也是一些積極向上,是行業內也比較優秀的人。這就是形成了一個比較積極的正能量圈。思考。思考決定了每個人的認知。環境不同,見識不同,層次不同。
  • 天才少女18歲讀麻省理工,26歲當哈佛博士,父母眼界決定孩子階層
    天才少女18歲讀麻省理工,26歲當哈佛博士,父母眼界決定孩子階層1977年6月,蔡天西出生於溫州瑞安一個有名的書香世家,父親是著名的家庭教育專家蔡笑晚。雖然父親有名,但是蔡天西依舊和當時的大多數孩子一樣,逃不過貧窮二字。
  • 眼界決定境界,境界決定成就
    眼界決定境界 什麼是眼界?眼界是所見事物的範圍,借指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寬度或廣度。 什麼是境界?境界本為土地的界線,常指人們思想認識上所達到的深度與高度。
  • 哈佛女校長:家長帶娃去陌生地方旅遊,提高孩子的眼界和格局
    哈佛女校長:帶娃去陌生地方旅遊,提高孩子的眼界和格局孩子認知能力還不太強的時候,最好帶孩子去親自用眼睛來看當地的風景,用嘴巴去吃當地的美食,用皮膚去感受當時的氣候,才能讓孩子有更深的感受。不少家長都有帶孩子去旅遊的習慣。
  • 見過世面的孩子到底有多厲害?父母的眼界,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眼界,決定了孩子的一生如今社會上有兩種聲音,一種是讀書無用論,另一種是知識改變命運。相信每一個家長對孩子的讀書問題都會有自己的看法,我們很難說到底哪一種看法是正確的,但是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真的會更優秀。在同等年齡和層次中,看待同一事物會比別人看得更多看得更遠,就意味著決策或選擇都將勝別人一籌。
  • 父母的眼界決定了他們的孩子有可能走多遠
    都說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到底能夠走多遠,其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眼界,也就是他們的格局。這樣的家長真的是只顧生不顧養,眼裡只能看到自己的生活,更別說什麼眼界了。有的父母,把孩子當作實現自己願望的精神載體可能七八十年代對於很多父母來說,有太多的遺憾了,如果重來一次 自己一定能夠過得更好,更精彩。後來他們發現,雖然自己不能重來,但是孩子的人生還是一張空白紙,可以任由他們作畫。
  • 母親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母親的眼界決定孩子的高度
    一位母親是否有文化,是否品行端正,是否教子有方,都能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一生。母親對孩子單是空洞的說教,遠不及實際行動的影響要大。縱觀古今中外,每一位有建樹、取得成功的名人,大都深受母親的影響,從而也成就了他們的人生。有遠見的媽媽,自有一套教育方式。因為她對自己和孩子的性格秉性有清楚的認知,知道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能夠在最關鍵的時候,引導孩子,幫助孩子走上正確的道路。
  • 哈佛女校長:父母多帶孩子去陌生的地方,孩子層次格局會大不同
    世界名校哈佛建校三百多年以來,唯一的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曾經提到過「多帶孩子去陌生的地方,孩子將來的層次格局會大不同。」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中國自古以來所提倡的,與國外哈佛女校長所提及的不謀而合。可見,教育孩子不分國界,只要是正確的觀點,父母結合自己家庭和孩子的實際情況加以應用,都能變成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 父母的眼界與格局,決定孩子世界的寬度
    父母的眼界與格局,決定孩子世界的寬度。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父母有大格局,孩子才能走得長遠。作為父母,不能只關心孩子吃的飽不飽,穿的暖不暖,對孩子的關心不能僅僅停留在物質層面,更要在精神層面關心自己的孩子。養育孩子,不是只有「養」還要有「育」。除了物質上的滿足,父母更應考慮的是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
  • 父母的眼界和格局決定孩子的前途
    這就決定了女人一旦當家,小富即安,事業很難做大做強。有一位朋友,當初她的想法是孩子能考個省內普通師範大學,將來在縣城學校當個老師就滿足了。老公的規劃是只要孩子能學到擅長的專業,哪怕去上個離家遠的大學也沒關係!將來孩子還要考研,要到大城市去工作。可是這沒少挨朋友的罵!特別是當孩子求學,找工作遇到暫時困難的時候,朋友就會以此為把柄罵得更厲害了,認為還是她說的對!隨便有個工作不就好了嗎?折騰什麼?折騰得大人孩子都遭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