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快到中秋和國慶了,而今年的中秋和國慶居然同一天,真是百年難遇,讓家長們高興的是本來放七天,變成了放八天,除了春節之外最長的一個假期了。
很多家長都開始蠢蠢欲動地,想帶孩子出去旅遊看看,孩子天天困在家裡這個四角天空,就真的會變成井底之蛙, 古人有云:讀萬卷書確實不如行萬裡路!
哈佛女校長:帶娃去陌生地方旅遊,提高孩子的眼界和格局
孩子認知能力還不太強的時候,最好帶孩子去親自用眼睛來看當地的風景,用嘴巴去吃當地的美食,用皮膚去感受當時的氣候,才能讓孩子有更深的感受。不少家長都有帶孩子去旅遊的習慣。
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認為: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必修課,世界上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熟悉和探索,讓孩子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寬容,更加坦蕩。
她每年都會帶著孩子去一個陌生的地方,用旅遊來學習成長,孩子在學校只能學到硬功夫,這些硬功夫想要有用武之地的話,就需要孩子有更高的眼界和格局,而孩子的眼界格局通過旅遊來提高,眼界格局高的孩子,以後的層次也越高,高度也更高。
旅遊可以讓孩子了解各地的風土人情
不同地方有不同飲食文化甚至是天氣,讓孩子了解世界這麼大 ,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前兩天一個朋友說放假時帶娃去國外旅遊一圈回來,娃開始對英語的學習有了非常強的動機,覺得學會學英語,出國才可以和別人自由交流,孩子覺得這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
旅遊可以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
不少孩子在家裡有老人照顧,可以說是無微不至,孩子想要什麼就得什麼。但是出門在外,一般時間會比較緊張,每天面對的東西也比較多,不一樣的東西要學的也很多。旅遊可以更好的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
旅遊可以提高孩子的交際能力
出門在外,我們會見識不同的人,甚至在路上會遇到不同的小夥伴,家長也可以試著讓孩子處理一些簡單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去結交朋友,這樣可以大大的提交孩子的交際能力。
旅遊確實很好,但是現在卻讓很多家長非常糾結,這個時期要不要帶孩子出去呢?
張文宏教授說:我們90%以上恢復到正常的生活了,但是還沒有達到100%,輸入性風險始終是存在。
全球是一個共同體,只要說國外還有疫情,國內就沒有辦法100%的安全,病毒可以是會飛的,而且是一傳十,十傳百的速度。
國慶帶孩子出行的家長,要提前做好這些準備,保娃健康全家平安
1、選擇的地方遠離邊境
現在主要是輸入性病例,所以邊境的風險會更大,要玩就儘可能在內陸的城市玩。更加不要去國外玩了,其實我們不用去遠方了,國內好玩的地方也是非常多的。
2、注意出行人員的健康
在出門之前,提前三天時刻監測孩子和自己的體溫,了解孩子的健康狀況,如果感冒或者是身體不舒服,建議不要出行,萬一路上發燒可能會影響自己的行程。
3、防護用品要備好
出門在外,不是像在家裡面,所以安全和衛生一定要注意!
對於呼吸道傳染病,有兩個重要的地方是要進行防護的,一個是呼吸道:鼻子、口腔,給孩子買專用的口罩,注意不要給孩子用成人的口罩,因為太大子對孩子的防護效果比較差的,
注意手衛生,除了要注意監督孩子認真洗手之外,家長也要準備好洗手液,除了自備在酒店可以用的洗手液之外,還要買一些免洗的洗手液,方便出門在外的話也可以洗手。儘可能一小時左右讓孩子洗一次手,不吃東西孩子也會摸自己的嘴巴眼睛。
4、常用藥要備好
孩子小容易出現感冒腹瀉等情況,備好體溫針,每天給孩子測一下體溫。備好常用的退燒藥,萬一孩子在外面發燒,可以直接使用退燒藥。
孩子平時習慣使用吸鼻器和生理鹽水的也帶上,萬一出現呼吸道症狀可以用上。
思密達萬一腹瀉可以使用。開塞露萬一因為飲食不當引起便秘,可以使用。
如果家裡備有益生菌,可以帶上,在旅途時每天吃一兩包,可以防止孩子因為水土不服出現胃腸不適。
而外傷類的,創可貼,碘伏,醫用棉籤都要帶上。
5、必備品
孩子的身份證或者是戶口本,家長的身份證、護照。手機,錢包,這些地方是出門都必帶的。當然最好帶上孩子的病曆本,萬一生病了也有記錄可以查得到。
提前查好當地的天氣,給孩子準備好衣服。
又一年假期,你計劃帶娃出行嗎?準備好了嗎?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 秋天過敏孩子增多,家長六個方面來預防,讓孩子少過敏更健康
孩子「貼秋膘」就買營養品?浪費錢還害了娃,很多家長還不停地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