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校長:多帶孩子去陌生的地方,孩子將來的格局和層次不一般

2020-08-10 梅梅育兒小課堂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句話在前段時間風靡整個網絡,我想這句話應該是說出了每個人的心聲。其實認識世界的方法有很多種,通過書籍、影像資料、和他人聊天等各種方式都能幫助我們了解世界,但沒有哪一種比「身臨其境」的體驗更有效。

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

我覺得身為家長,我們應該與孩子秉承的思想是:「行萬裡路前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中閱人無數,行萬裡路後思索回顧。」

哈佛大學300多年來唯一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也曾在演講中提到:了解世界,是孩子們的必修課。

她在演講中和大家說:

「世界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熟悉和探索,絕對不僅僅局限於學習他國的語言。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學習陌生的文化與歷史,他國的人文與生活。

當我們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寬容,更加坦蕩。實際上,接受彼此的不同、尊重相互的差異,已經成為『了解世界』的重點。

她在談到自己的教育時說:直到現在她每年也一定會空出一段時間,帶著孩子們去一個陌生的地方以學習的方式旅行,也是以旅行的方式帶孩子們學習。

「每年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這是我對自己的要求,也算是一個規劃。這個習慣從小就有,一直持續到現在。」

其實對於一位哈佛大學的校長,我們可想而知她的工作會有多麼繁忙,但是她卻能為了孩子們安排一年一次的學習旅行,而我們,真的需要反思了。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知識的積累是一部分,但是眼界的開闊和寬廣的格局同樣是衡量一個人的重要標準。作為家長,我們肯定不希望孩子們對世界的印象依舊停留在書中的平面圖。

而是充滿著真實體驗的立體豐富感。

那麼,帶孩子「走出去」到底有什麼樣的意義呢?

  • 1、可以增進親子關係

其實平時忙於工作,父母並沒有過多的時間陪伴孩子。時間久了,難免會造成親子之間關係的生疏,隨著孩子的成長,這種問題會越積越多,到最後甚至出現親子關係難以挽回的局面。

而在旅行中,父母和孩子可以一起去感受、一起去經歷、一起去分擔,不僅能夠加強親子之間的關係,而且孩子也會更加信任父母願意與父母交流。

  • 2、給孩子探索世界的機會

家長們在帶孩子外出的時候一定有過這樣的體驗,孩子在去到陌生的地方時,會不停的東張西望,小眼睛軲轆軲轆的一直在轉,好像對一切都很感興趣,梅梅就曾在我們第一次帶她去三亞的時候,抱著一張芭蕉葉不撒手,因為北方長大的梅梅沒見這種植物。

不一樣的氣候、不一樣的大自然,這對孩子來說都是一個重新認識世界的過程,他們興奮的注視著、傾聽著、觸摸著、感受著這個世界,鍛鍊了孩子們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和獨立思考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

  • 3、在旅行中可以培養孩子的參與意識

在旅行的時候孩子不應該是一個跟隨和完全「聽之任之」的角色,而應該是一個參與者,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自己獨立做一些事情,比如:收拾自己的行李、設計旅行路線等。

孩子通過這樣的方式,在旅行中會變得更有參與感,會覺得這段旅行更加的有意義,這也是其他活動所無法替代的。大一點的孩子可以進行「旅行手帳」的記錄。這對孩子來說不僅可以鍛鍊寫作能力和創造力,而且也提升了孩子的審美能力。

  • 4、在旅行中可以培養孩子好的品格

在旅行中會遇到非常多的事情和非常複雜的人,著這個過程中可能會有不順,有爭吵,對於孩子來說都是極大的考驗,家長們會發現在旅行中孩子不僅能夠改正身上之前存在的缺點,而且也變得更加體諒他人,會關心他人,這都是旅行的過程所培養出孩子的優秀品格。

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一次次的探索和適應的過程,多帶孩子去外面的世界走走,孩子長大後會不懼怕改變,不會害怕陌生的環境,這都是這個「世界」帶給他「不一般」的格局和層次!

疫情過後,家長們,帶孩子去看看這個世界吧!

相關焦點

  • 哈佛女校長:多帶孩子去陌生的地方,孩子的將來格局和層次不一般
    現在有多少家長為了孩子的未來發展,讓孩子學美術、學音樂、學奧數等等,從而忽略了孩子的興趣愛好或性格發展。如果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孩子將來「硬功夫」的話那麼孩子的格局、層次、情操和眼界就是孩子的「軟實力」。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孩子的「軟實力」就是從探索世界開始的。
  • 哈佛校長建議:多帶娃去陌生的地方,孩子將來的層次和格局不一般
    ——哈佛女校長德魯·福斯特我曾經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直到我聽了一場哈佛大學唯一一個女校長德魯·福斯特的演講,我找到了答案:多帶娃去陌生的地方,提升孩子的層次和格局,從根本上拓寬孩子的眼界,這比父母打罵更有用。
  • 哈佛女校長:父母多帶孩子去陌生的地方,孩子層次格局會大不同
    世界名校哈佛建校三百多年以來,唯一的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曾經提到過「多帶孩子去陌生的地方,孩子將來的層次格局會大不同。」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中國自古以來所提倡的,與國外哈佛女校長所提及的不謀而合。可見,教育孩子不分國界,只要是正確的觀點,父母結合自己家庭和孩子的實際情況加以應用,都能變成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 哈佛女校長:多帶孩子去這三個地方,將來的格局和層次不一般
    哈佛女校長:多帶孩子去這三個地方,將來的格局和層次不一般哈佛唯一的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曾提出: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必修課。&34;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0-6歲育兒經34;你不好好學習長大就只能撿垃圾&34;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34;硬體&34;軟體&pgc-card .pgc-card-href { text-decoration: none; outline: none;
  • 哈佛女校長演講:多帶孩子去陌生地方,孩子的眼界和格局不一般
    女校長演講:多帶孩子去陌生地方,孩子的眼界和格局不一般哈佛建校以來,首任也是唯一一任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曾在公開場合發表過演講。她認為想提升孩子的「軟實力」,就要擴大孩子的眼界和格局,多帶孩子出去走走,甚至直到現在她還會每年挑一個時間和孩子一起去陌生的地方,增長見聞。
  • 哈佛校長:常帶孩子去陌生的地方,層次和格局會不一樣?不見得
    哈佛校長:常帶孩子去陌生的地方,層次和格局會不一樣?不見得哈佛大學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是哈佛曆史上第一任女校長,從2007年任職至今,激勵了哈佛大學無數學子。她認為,孩子不能只把知識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要在踐行中去感受世界,探索未知。當孩子的身體和靈魂共同成長後,那他的層次和格局也會大不一樣。但有位中國教授卻不贊同這樣的觀點,他覺得,帶孩子出去旅行不見得能讓他增長見識。這又是為何呢?
  • 哈佛女校長:多帶孩子去陌生的地方,將來的格局不一般
    哈佛的上一任校長,也就是300年來唯一的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對於培養孩子有自己的見解。她認為:「了解世界,是孩子的一場必修課。」「每年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其實對於一位哈佛大學的校長,我們可想而知她的工作會有多麼繁忙,但是她卻能為了孩子們安排一年一次的學習旅行,而我們,真的需要反思了。那麼,帶孩子「走出去」到底有什麼樣的意義呢?
  • 哈佛校長演講:多帶娃去陌生的地方,孩子未來的眼界和格局不一般
    很多家長認為帶孩子出去旅行是一件既花時間又浪費錢的事情。孩子小時候出去玩根本記不住什麼,回家之後全都忘了,還不如安下心好好學習。曾經的我也是這麼想的,但是當我無意間看到哈佛唯一一個女校長德魯·福斯特的演講後,才意識到帶孩子去看世界有多麼重要。
  • 哈佛唯一女校長:多帶孩子到陌生地方,將來其格局和成就超乎想像
    畢竟,「紙上得來終覺淺」,有些事只有身臨其中,親身經歷才能有不一樣的感受和收穫。就比如教育孩子,很多家長都知道讓孩子多讀書很重要。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待在教室裡和家裡死讀書,那麼他會懂得很多,但是卻不能真正感受自己所讀到的內容,只有親眼見到,親身經歷,孩子才能有不一樣的收穫。
  • 哈佛校長:多帶孩子去陌生的地方看一看,未來格局不一般
    哈佛大學建校385年的歷史中,出現了一位女校長。演講中他曾經提到,每年帶孩子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是她是對自己的要求和規劃。有的人就會質疑,孩子那麼小,帶他出去也什麼都不知道,就是圖個樂呵而已。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學習陌生的文化與歷史,他國的人文與生活。其實,我們看重的並不是,這個地方能夠給我們帶來多少歡樂,而是看這個地方能讓我們更加多的了解世界,在用自己的眼睛和感受,去判斷這個世界。
  • 哈佛女校長:多帶孩子去陌生的地方,孩子長大後格局和層次不一般
    哈佛大學的第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曾經說過:「讓孩子了解世界,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只有將自己在書本上所學到的知識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才能不斷真正的獲益,提高自己,將書中的知識和內容轉化為自己的東西。「世界上有太多太多需要我們去親自探究的事物,讓孩子熱愛實踐、勇於嘗試,這些往往都決定了孩子的高度。」哈佛女校長的話得到許多人的認同,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出發,只有讓孩子接觸各種事物後,他才會獲得更廣闊的格局和眼界。
  • 哈佛女校長:家長帶娃去陌生地方旅遊,提高孩子的眼界和格局
    哈佛女校長:帶娃去陌生地方旅遊,提高孩子的眼界和格局孩子認知能力還不太強的時候,最好帶孩子去親自用眼睛來看當地的風景,用嘴巴去吃當地的美食,用皮膚去感受當時的氣候,才能讓孩子有更深的感受。不少家長都有帶孩子去旅遊的習慣。
  • 哈佛女校長:多帶娃去這三個地方,孩子未來的眼界和格局大有不同
    哈佛300多年來唯一的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曾經說過:"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必修課。"讓孩子了解世界絕不只是讓孩子學習外國的語言,語言只是一種工具而已,了解世界更重要的是學習他國的文化和歷史、人文和生活。
  • 哈佛校長:多帶娃去旅行,孩子將來格局更大
    ——哈佛女校長德魯·福斯特文丨鼓勵多順勢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關注轉發)現在很多家庭都會在一年中安排固定的時間帶孩子出去旅行幾次見過世界的孩子,自然會立志高遠,連世界沒有見過的孩子,世界觀從何談起呢,多帶孩子去到陌生的地方,有以下6個好處:1、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孩子天生對萬事萬物非常好奇,喜歡觀察,如果能夠多帶他們接觸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事物,他會不停的觀察和探索
  • ​哈佛女校長:多帶孩子去陌生環境,可以改變孩子未來格局
    文/母嬰期刊孩子從生下來一無所知,到慢慢地成長過程,慢慢拉開差距,這是什麼原因呢?有人說孩子先天的智力因素所決定的。這種說法不能說不對,也不能說全對。如果父母認定先天的遺傳決定的孩子層次,就容易忽略後天的培養,其實,孩子的眼界更容易被忽視。
  • 哈佛女校長: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孩子未來的格局和眼界就會不一般
    之前網絡上流行著這樣的一句話:「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確,世界很大,你想帶孩子去看看嗎?哈佛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在一次演講中說道:「帶孩子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必修課程,孩子對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心胸才能更加寬闊。」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上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提高孩子的格局
    老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哈佛大學300多年來唯一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也曾在演講中提到:了解世界,是孩子們的必修課。她曾說過:"世界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熟悉和探索,絕對不僅僅局限於學習他國的語言。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學習陌生的文化與歷史,他國的人文與生活。她每年都會帶孩子們去一個陌生的地方,以學習的方式旅行。
  • 哈佛唯一女校長:要提高孩子的格局,必定帶孩子去這3個地方
    ,主要是身邊的人就是不一般的。哈佛大學的女校長就曾經說過,要帶孩子去三個地方,這樣以後長大,他的格局和層次必然要比一般人要強。,一定要儘量的帶孩子去旅遊,讓他去見識各地的風土人情,以及不同的自然遺產和人文的遺產,可以讓孩子看到不同的世界,不僅能夠好好的欣賞風景,更多的是讓孩子的視野變得非常的寬闊。
  • 哈佛女校長:要帶孩子認識世界,父母的小舉動成就孩子的大格局
    「我不是什麼哈佛女校長,我就是哈佛的校長」一句話讓很多人記住了這位哈佛三百多年唯一的女校長。這位女校長在一次演講中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為什麼要走出去看這個世界?她說,自己從小就每年去一個陌生的地方,直到現在,每年仍會和孩子們一起去陌生的地方。她認為,如今我們的孩子處於世界的大家庭,他們將來可能要和各種國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一起工作,所以要讓孩子適應這種多變的社會環境。因此,認識世界也成了孩子們的必修課。
  • 哈佛校長:為什麼每年我都帶孩子去一個陌生的地方?
    的女校長,我就是哈佛的校長」,讓人們記住了哈佛三百多年唯一一位女校長德魯·福斯特。直至今日,我每年都會和孩子們一起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對我來說,用學習的方式來旅行已成為一種傳統,而它的意義在於自己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