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魅力遷安·人文
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遷安境內灤河沿岸、爪村一帶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古代堯時為幽州地,商朝時為孤竹國、秦朝時為令支縣、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定名為遷安至今。作為中華民族文明最早的發源地之一,遷安是紅山文化的發源地、唐人的祖庭,中華民族姓氏祖庭有62姓起源於此。
皇帝古都 軒轅閣
黃帝作為中華民族的先祖,是一個時代的總稱。司馬遷為寫《史記·五帝本紀》遍訪大江南北曾說,「黃帝,遷徙往來無常處」,「帝軒轅,傳十世,二千五百二十歲」,距今約八千年到五千年。據考證,當年黃帝曾在燕山南北活動,遷安曾為軒轅黃帝的帝都。
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費孝通為遷安題詞「黃帝勝跡、光耀千秋」。至今在遷安沙河驛鎮軒坡子村還有250餘名軒轅氏後裔,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遷安「中國軒轅黃帝姓氏文化之鄉」稱號,並在此建立了中國軒轅黃帝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爪村遺址
位於龍山腳下,距今4至5萬年,屬舊石器晚期,相當於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公社階段。1958年2月,在這裡發現更新世晚期哺乳動物化石。1986年,出土大量古文化遺物,出土的骨針、骨錐是全國僅有的三套之一,其中骨錐因其精美程度被考古界公認為「中華第一錐」。
古菱齒象骨化石
1962年發掘在遷安楊家坡村,收藏在遷安博物館,是目前中國發現的三大同類化石之一,其高大和完整程度,在國內同一種類象骨化石中位居第一,在亞洲列第二。
黃柏峪地球巖石鼻祖
黃柏峪村有距今38.5億年最古老的巖石,是早太古的殼巖代表,是地球形成時的蛋殼,現在地球上一共發現9處,遷安是其中之一,被譽為「地球巖石鼻祖」。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