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梅爾吉布森的「耶穌受難記」,說說猶太教與基督教為何對撕

2021-01-10 迦藍baby

梅爾·吉勃遜導演的《耶穌受難記》,描述的是耶穌殉難前最後12小時內發生的故事。《耶穌受難記》在商業上是成功的,但猶太教徒和基督徒間的漸漸癒合的歷史傷痕也因此片再度裂開。這部影片牽涉到當年猶太人的負面表現,並使猶太人對反猶主義可能捲土重來憂慮重重。

歷史上很多基督徒認為猶太人犯下了出賣耶酥、害死耶穌的罪行。但是,我們作為旁觀的中國人,肯定有困惑。他們兩個宗教信仰的都是一個上帝啊?為什麼要這樣的互相傷害呢?

我們從兩個宗教的教義上,來看看分歧的原因。先簡要說:

猶太教 - 猶太教認為亞伯拉罕和摩西是先知,直接受命於唯一神上帝,上帝通過摩西和以色列人訂立約定《十戒》,只要以色列人遵守約定,只崇拜唯一上帝,上帝將保佑以色列人。信仰上,猶太教只承認《聖經》中的舊約部份,即希伯來聖經。猶太教不接受聖子論,他們並不認為耶穌基督是他們的彌賽亞(救世主),並繼續等待彌賽亞的來臨。基督教 - 基督教脫胎於公元一世紀左右一個新興猶太教派。基督教認為猶太人違背了上帝和以色列人定的約(即舊約),所以派他的兒子耶穌作為彌賽亞(救世主)以自己的生命為人類贖罪,不僅和以色列人而是和全體人類訂立「新約」。

上面截圖中,說話的是猶太祭祀(也叫法利賽人)。法利賽人是猶太人一個突出的宗派,他們反對耶穌基督,嚴格執行摩西立法,並要求所有的人都完全遵守。用現在的話,叫做「原教旨主義者」,極端且偏激。

「彌賽亞」,是這裡面的關鍵分歧。

彌賽亞,在希伯來語中最初的意思是受膏者,指上帝所選中的人,是一個頭銜或者稱號。猶太教從先知摩西時代起,凡在封立君王、大祭司和先知時,都將一種油膏敷抹在受封者的額頭上,意指上帝所派遣和封立的民族領袖和救主,因此,彌賽亞一詞對這些人都適用。猶太教用這個詞來指出自先知大衛家系的拯救者,是猶太人對所盼望的中心人物的正式稱呼,指上帝所揀選而蒙受膏的君王的稱呼。

猶太教中的彌賽亞本意是受膏者,受膏者是人而不是神。「彌賽亞」,「受膏者」,「人子」,「拯救者」等任何擁有這些稱號的人都不是神。「上帝的受膏者」這一術語意為一個高貴的人被賦予了精神權威去傳播上帝的言辭。

《舊約》預言一位出自大衛的後代,名叫「彌賽亞」的領袖將來拯救猶太人。彌賽亞的特徵是僕人和受膏的徵服者,如《舊約聖經》說:「以色列人屢次背道,但神要赦免他們,並藉著他的僕人帶領他們歸回」。「將來必有一位王,在大衛王的名下,統治猶太與外邦人」。所以敬虔的猶太人對這位民族的救星都存在熱切的盼望。自從猶太人的兩個國家先後滅亡後,猶太人賦予了「彌賽亞」新的內涵和意義,認為「彌賽亞」不僅是民族宗教精神的救主,更是猶太國家復興的救主。尤其是當他們忍受痛苦、遭受不公的時候。就因這種長期的外族壓迫,猶太人對彌賽亞的觀念帶上了一定的政治性,想像中的彌賽亞是位民族英雄,像摩西一樣帶領他們脫離法老壓迫的政治領袖,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重返家園,在耶路撒冷重建猶太人的國家,恢復大衛統治時期的輝煌盛世。與此同時,和平和正義也在全世界範圍內實現。所以當時許多猶太人不能接受誕生在小城伯利恆的耶穌就是他們等待的彌賽亞。

猶太人從先知大衛以後就開始盼望彌賽亞的降臨,堅信彌賽亞會憑藉著上帝賦予無窮的智慧和聰明靈機來統治一切,做統治耶路撒冷的君王。使正義得到伸張,邪惡得到懲處,這一彌賽亞尚未降臨,猶太人應每日盼望,這一等就是遙邈漫長的三千年。

我們略作小結:

1、猶太教認為彌賽亞是人,不是神;

2、猶太教認為彌賽亞應該是大衛王的血脈;

3、彌賽亞還沒有來,猶太人還在等待著彌賽亞的到來;

4、猶太教也認為,彌賽亞應該是猶太人的王;

我們再看基督教:

基督認為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就是彌賽亞,他是聖子,通過上十字架以自己的血為世人贖罪,在世人與上帝之間達成了和解並訂立了新約,從而世人最終能夠實現拯救。指出耶穌是全人類的救世主,從而更加強調了精神拯救的效用,使彌賽亞成為基督教的核心思想。

耶穌所作的與當時猶太人所盼望的彌賽亞之間有很大的距離。彌賽亞觀念有相當不同的涵義,是關乎救贖的,而不是當代猶太人所盼望的政治家,因該頭銜對猶太人來說有著民族主義的含意。基督教中的彌賽亞是一個亦人亦神的存在,是三位一體上帝的第二位格,是上帝為了拯救人類而將自己道成肉身,無限全能的上帝從而進入有限的人類歷史的時空,他以自己在十字架上的犧牲贖回了人類的原罪。

小結:

1、基督教認為彌賽亞來了;耶穌就是彌賽亞;

2、基督教認為彌賽亞是為全人類贖罪,是全人類的救世主;

3、基督教裡,耶穌是上帝之子,是神。

這些觀點都是猶太教絕對無法接受的。猶太教想:啥?耶穌是木匠,彌賽亞必須是大衛王的血脈,怎麼可能是木匠?還自稱是神!還要拯救全人類?我們以色列人才是上帝的選民,彌賽亞是為拯救我們以色列人的!

各位看出些分歧原因了吧。於是就有下面的事情發生:

後面,就是各種悲劇了。當時我是留著眼淚看完這部電影的。現在,我可以客觀的分析耶穌受難更深次的原委。梅爾吉布森大導演真是敢於駕馭這樣的題材啊。也希望宗教的分歧,不要再製造悲劇。

相關焦點

  • 基督教和猶太教都信仰上帝,兩教有什麼不一樣呢?
    猶太教崇奉耶和華為唯一的神,認為猶太人是耶和華的「特選子民」,宣稱將有「救世主」來拯救受苦受難的猶太人。傳說猶太教的創始人是摩西,他制訂了猶太教的約法和教規。猶太人的約法《聖經》(即《舊約全書》)敘述世界和人類的起源,以及猶太教的法典、教義等。為表示對上帝的忠誠,猶太教實行割禮;將星期五日落到星期六日落的一晝夜時間尊為「聖日」,又稱「安息日」。猶太教的神職人員稱為「拉比」。
  • 簡析猶太教、基督教(廣義)與伊斯蘭教
    而想了解基督教,又不得不提到猶太教,畢竟可以認為天主教、基督教是繼承和發展了猶太教的衣缽。我是個「無神論者」,起碼從受過的教育和經歷來說,是這樣的。扒這些歷史、理解這些關係,只是為了更方便地去理解西方人(廣義)的觀點,甚至便於解讀他們的行為模式。
  • 從文化起源看,基督教來源猶太教,基督教和希伯來文化為親子關係
    從文化起源看,基督教來源猶太教,基督教和希伯來文化為親子關係大家好,歡迎大家閱讀,我們今天講講基督教的文化淵源。據說這位「彌賽亞」的到來將會使猶太人獲得徹底解放,把猶太民族引領到一個「流著奶與蜜」的幸福樂園中去。從公元前5世紀開始,一直到公元之交的那段時間,四百多年過去了猶太人苦苦期盼的這位「彌賽亞」或復國救主始終沒有來臨。到了公元1世紀初葉,在猶太教的一個支派中出現了一個名叫耶穌的人,在他的周圍形成了一批追隨者,他們把他當做預言中的彌賽亞。
  • Laurel:猶太教以及猶太教與基督教的基本差異
    Judaism,Christianity中文翻譯為猶太教,基督教。下面進入主題,我們先簡要地講一講猶太教的起源,然後簡單地主要從神學上列舉下猶太教與基督教的幾個不同點。    一、 猶太教的起源 認識猶太教和認識基督教一樣,有兩個向度,一個是歷史的,一個是神學的。先說歷史。  佛洛依德在他著名的《摩西與一神教》一書中杜撰了一個關於摩西的神話。
  • 請您談談猶太教與基督教的主要差別?非猶太人信奉猶太教的多麼?這...
    猶太教和基督教的主要差別在於通過對耶穌的態度所體現出的神論。基督教認為耶穌是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中的一位,而猶太教認為這違背了嚴格的一神論。猶太人耶穌和他的門徒在創教伊始只能算是猶太教中的一個小教派,但在猶太人眼裡這個教派有點離經叛道,是猶太教中的異端。
  • 「原創」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者有什麼關係?
    一、三教的基本發展過程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個宗教有同一個起源,都原生於中東地區,首先是最早形成文化體系的猶太人,他們將中東的歷史傳說加入民族思想提純後產生了民族性宗教,即猶太教,猶太教是排外的宗教,只在族內傳教,不向族外傳教。
  • 既然耶穌是耶和華的兒子,為何信耶穌的歐洲人要迫害信耶和華的猶太人?
    在這種情況下,基督教應運而生。基督教認為,彌賽亞已經出現了,他就是耶穌,耶穌用自己的受刑,為人們贖了罪。某種程度上,基督教的這種說法相比猶太教遙遙無期的許諾,更能迎合當時人們渴望從苦難中被解救的心理,因而能夠得到迅速發展。 基督教得到迅速發展,也得益於它具有普世價值的教義。
  • 耶穌受難日是什麼時候?耶穌受難日習俗、時間及來歷
    節日時間:復活節的前第三天 節日類型:基督教節日 節日來源 門徒猶大出賣耶穌,致使「最後的晚餐」的當天晚上,耶穌在橄欖山的客西馬尼被祭司長和長老帶來的一伙人捉住。祭司長和長老們決定要治死耶穌,第二天早晨,他們把耶穌帶到羅馬巡撫彼拉多面前。
  • 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3者有何聯繫?系出同源,信仰同一個神
    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3者有何聯繫?系出同源,信仰同一個神。怎麼回事呢?公元前18世紀,猶太人的先祖亞伯拉罕摒棄數量極多的原始宗教,確立唯一信奉的神~上帝。公元前14世紀,猶太人的一位民族英雄~摩西創立猶太教,制定猶太教教義,並將上帝稱之為~「雅衛」。
  • 基督教的起源、發展及其基本教義
    猶太民族是一個受盡苦難的民族,長期受到外來民族的欺壓,在摩西率領猶太人出走埃及時形成了猶太教,他們信奉上帝。到羅馬帝國統治時期,羅馬帝國太強大,反抗無望,就把希望寄託於上帝,期望上帝派救世主來拯救他們。耶穌誕生就在這樣的背景下,上帝之子耶穌,由聖靈感孕瑪利亞降世成為人類的救世主。成年後,耶穌到施洗約翰那裡受洗,真切感到自己是「上帝的愛子」。
  • 文化課| Good Friday,耶穌受難日也是英國公共假日
    單從這個名字上來看,感覺Good Friday和耶穌受難可是一點關係都沒有,但其實這一天充滿了宗教意義!這一天,是紀念耶穌在十字架上被釘死受難的日子。既然是耶穌釘十字架的日子,理應看作是「Bad Friday」,但因為有人相信「Good」一詞從「God」變化而來,本來意思是「God’s Friday」(神的星期五)。基督徒們則相信「Good」表示由耶穌的死帶來的拯救對世人是上好的饋贈。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亡擔當了世人的罪,使人與天父重新和好。
  • 《納尼亞傳奇》:裹著童話糖衣的耶穌受難記,背叛只為土耳其糖
    聖經故事中最黑暗的部分,是耶穌被捕到被羞辱和折磨最後在十字架上身亡,但這也是《聖經》被視為最神聖的地方。但是如果把這部分的情節如實地拍攝,相信對於好萊塢來說也是一個挑戰,而據聞2004年上映的《耶穌受難記》電影引起很多人不適。耶穌被鞭打得血肉模糊以及手腳被釘上鐵釘的片段確實讓常人難以忍受。
  • 歷史:為何耶穌要被釘在十字架上,到底是誰害了他?
    歷史:為何耶穌要被釘在十字架上,到底是誰害了他?文/歷史小長廊政治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下,沒有宗教信仰的國人漸漸地也開始信仰起了宗教,信奉外來宗教的多是佛教和基督教。而耶穌作為基督教的核心人物經常會引起世人的好奇,因為耶穌給世人的普遍形象都是被釘在十字架上受難的模樣,是誰殺了理應受到愛戴的耶穌,他有為什麼會被釘在十字架上?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耶穌是被誰殺了,又犯了什麼樣的罪過被釘在十字架上受罰。讀過《聖經》的都知道,神深深的愛著世人,為了避免世人遭受苦難,將自己的兒子賜給世人,想讓世人都相信他的兒子已不止於滅亡。
  • 極簡宗教演化史,從猶太教(Judaism)到新教(Puritan)
    先說一下「基督教(Christianity)」的前身「猶太教(Judaism)」,創立於公元前十三世紀,也就是離現在大概3500年,當時咱們的老祖宗還處於「殷商時代」(搞出甲骨文的那個朝代)。再簡單介紹一下男主,耶穌(Jesus Christ):年輕時的耶穌,一開始就是個普通人,紮根於基層、一心撲在傳教(猶太教)工作上,深受民眾愛戴,後來被組織內的叛徒出賣、被殘忍殺害,但是很快就復活了,然後升仙了。那麼問題來了,耶穌難道不就是上帝的化身嗎?
  • 司提反和保羅殉道,五旬節聖靈降臨,彼得是基督教建立初期的領袖
    在耶穌顯現重新給予彼得信心,並且交代了重要的任務——照顧好追隨耶穌的人,其實這裡已經可以看出彼得相當於是耶穌的指定的衣缽傳人。在耶穌受難之後的基督教發展,彼得是最初的領袖。其實一開始的基督教只是猶太教內部的一個小教派,沒有自己完整的宗教體系,但是它的主張已經跟猶太教有了相當的差異。其中最明顯的就是:一,猶太教認為耶和華神是天地間唯一的神,他在地上的居所就是耶路撒冷的聖殿,所以猶太教徒都應該到耶路撒冷聖殿朝拜;但是基督教認為上帝在信徒的心中,而信徒應該到世界各國去傳福音。
  • 猶太教的起源
    猶太教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一神教,其教義與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也被視為後兩者的起源宗教,作為最早的一神教,猶太教在教義上與後世一神宗教有著一些差異,而猶太教的起源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今天本文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猶太教的起源,之後再為大家分析猶太教與其他一神教的差異。猶太教是在公元前西亞地區的遊牧民族希伯來人中產生的宗教,主要內容是有關於猶太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價值觀。其教義與基督教相似,尊崇上帝。他的起源源自亞伯拉罕的幼子以撒,猶太人與上帝立約的同時,猶太教也應運而生。上帝賜福於以撒,使他的後人能夠建立古以色列王國。
  • 復活節前夕 全球基督教徒紀念耶穌受難日
    在復活節來臨之前,世界各地基督徒6日以各種方式紀念今年「聖周」的耶穌受難日。    復活節的前一個星期五即耶穌受難日。耶穌受難日是紀念耶穌生命中最高潮的一周(即「聖周」,又稱「受難周」)中最重大的日子。這一周是從復活節前的一個星期日(棕櫚全日——耶穌光榮地進入耶路撒冷城,民眾手持棕櫚枝歡迎他)開始,經復活節前的星期四(立聖餐日——紀念耶穌與門徒進「最後的晚餐」時設立聖餐禮)和星期五(受難日——紀念耶穌為世人的罪被釘十字架而死)到復活節(星期日)結束。
  • 英國駐華使館:受難日Good Friday為什麼好(Good)?
    對信徒來說,今天是耶穌基督受難日,各地教會都舉行系列的紀念儀式,來默想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遭受的痛苦。受難日的命名也說明了這一天的含義。 然而在英文中,耶穌受難日稱為是「Good Friday」,直譯出來是「好的星期五」或者「美好星期五」。
  • 成為耶穌信徒以前,保羅什麼樣的宗教觀念,我們現在已無法考證了
    既然是犧牲,那麼他們就應該在耶穌降臨世間的時候獲得統治權作為補償。由此,他們已經把耶穌看作是上帝指命的基督,基督在本質上和猶太民族的彌賽亞合二為一。他們認為耶穌受難於十字架是被先知預言過的,他們堅持把這一點寫入《馬太福音》。因為拿撒勒人的信仰教義給信徒以種種希望,所以它很快就在猶太和敘利亞傳播開來。[插圖]聖徒保羅雕像,他被許多近代權威學者認為是基督教的真正創始人不久,耶穌後的第二位大師崛起了。
  • 「基督的武器」:中世紀的耶穌受難圖像與符號化
    比如,在歐美的大學當中,學期的設置基本上是按照基督教節日設立的,因此就有了「復活節假期」(現在為了政治正確,又常常稱為「春假」)和「聖誕假期」等。雖然與聖誕節同為四大瞻禮之一,但從神學上來說,復活節才是一年中所有的禮儀節慶裡最隆重的。因為按照基督宗教的教義,耶穌基督作為天主之子的核心標誌便是他戰勝了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