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發農作物替代石油產品 能再造一「大慶」

2020-12-20 搜狐網

  發送GP到6666 隨時隨地查行情

  王正忠 偶正濤 王一娟 蔡玉高

  經濟參考報記者獨家調查,中國開發農作物替代石油產品條件基本成熟——

  石油緊缺和價格高啟迫使中國的研究機構和企業研究開發石油替代品。在國際原油價格日前再上55美元之際,記者採訪安徽豐原集團和生物化工權威專家獲悉,安徽豐原集團等中國企業已基本掌握利用農作物精深加工全線替代石油產品的關鍵技術,該企業生產的燃料酒精、乙烯、聚乳酸等產品均已進入市場並獲得良好效益。專家認為,利用我國現有的農作物進行加工轉化,可以再造一個大慶。

  企業:初步掌握農作物加工替代石油產品的關鍵技術

  石油與糧食、薯類、作物秸杆及其它農作物的共同點是,它們均為碳、氫化合物。利用生物化工技術,將糧食等澱粉質原料進行發酵、分離的過程,即通過培養特殊的細菌,用細菌「吃」掉原料,細菌產生排洩物,再通過物理、化學手段將細菌的「排洩物」分別提取,就得到了酒精、味精、檸檬酸、乳酸、乙酯、乙烯等等。

  發達國家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利用糧食、甘蔗杆等高能植物製造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等。化工基礎原料乙烯最早也是用糧食生產。但成本與環保成為這個具有巨大潛力行業發展制約因素。反映到工業流程中,關鍵就是發酵與分離水平,作為生物化工產業的前端與後端,發酵決定產品能否實現高回收率,分離決定轉化過程中可提取哪些產品、可否全部提取及對環境的影響。我國以農作物為原料的生物化工,如檸檬酸、味精、造紙等,汙染排放一度佔中國大江大河汙染入河量的70%,到2004年底仍在50%以上。

  安徽豐原集團引進高技術革新傳統工藝,搭建起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發酵與分離平臺。使利用農作物加工轉化替代石油產品成為可能。

  全國人大代表、豐原集團董事長李榮傑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說,豐原集團現有直接替代石油產品的兩大生產基地:一是蚌埠廠區年產42萬噸燃料酒精生產裝置其中32萬噸是在建工程,今年晚些時候可以投產。二是宿州廠區年產2萬噸的乙烯裝置,已經批量生產。

  記者進一步了解到,豐原「替代產品」分四大系列:

  其一,燃料酒精,直接混合到汽油中使用。全國已有6個省開始銷售添加燃料酒精的汽油,今年還將逐步擴大。豐原產品將保證供應華東、華南地區。東北、河南等地還有其它企業參與生產;

  其二,豐原與比利時格拉特公司合作,在蚌埠建成用玉米作原料生產L乳酸的生產線,年產3萬噸。產品主要出口歐洲。L乳酸是生產可降解塑料的基本材料,還可替代石油化工的化纖聚酯等。該生產技術目前除豐原外,僅美國與荷蘭一合作企業掌握;

  其三,宿州乙烯廠主要生產乙烯及其下遊產品,廣泛應於電子、紡織、汽車、家電等行業;

  其四,用玉米、薯類、甘蔗、稻米等澱粉質原料生產聚乳酸、聚酯,替代石油生產的PET聚酯成為紡織品原料。添加到油漆中作為無毒溶劑等。該項目在豐原完成中試,已生產出試驗產品。  

  專家:中國開發農作物替代石油產品條件基本成熟

  農作物深加工替代石油產品科學的說法應該叫生物能源。在技術、工藝奠定基礎之後,大規模利用農作物生產轉化石油替代產品,有無原材料保證成為關鍵。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北京農業大學國家糧食安全研究中心等機構和有關專家調查顯示,利用我國現有的農作物進行深加工,即可「再造一個大慶」。

  中國生物技術研究中心2005年元月中旬專門組織專家組就生物能源進行調查。中心主任王宏廣認為,生物能源替代日漸枯竭的石化能源是必然趨勢。遲做不如早做,早做可以化被動為主動。

  「我們做過深入調查,如果把全國現有的陳化糧、富餘的農作物產品,拿來加工石油替代品,相當於再造一個大慶。」王宏廣說,現在農村年產6億噸作物秸杆,基本廢棄,收穫季節狼煙四起,城鄉汙染嚴重。完善技術、工藝後,能夠變成相當於1.2億噸糧食的澱粉質原料,可加工成5000萬噸至7000萬噸燃料酒精;如果再定點種植轉基因作物,提高產量,專門用於加工石油替代品,前景將更為可觀。另外,我國還有數億畝荒漠、灘涂,南方亞熱帶地區有10億畝草山、草場,大西北還有更為廣闊的乾旱地區,只要有加工渠道、穩定市場需求,完全可能用來發展相關農作物。」

  從1997年開始關注豐原集團技術、認為其可以形成替代石化能源並迅速形成巨大產業的清華大學教授、原清華大學生物研究中心主任曹竹安教授告訴記者:「我國加工替代石油產品的農作物、薯類植物來源非常豐富,潛力巨大。早在『七五』、『八五』時期,國家有關部委、高校就組織科學家研究、攻關,尋找到很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植物種質。如有穩定的市場,推廣種植條件相當成熟。」曹教授列舉洋生薑為例說明:學名菊芋,我國南北方農民都有小規模種植。這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貧脊的土地上,鹽鹼地、灘涂都可以長得很好。一次種下,自然生長。每年挖取其塊莖即可,第二年還會自己生發。畝產量可達萬斤。糖的含量超過甘蔗30%,甜度是蔗糖的一倍。「這在10年前就有研究結論,只是沒有找準大的市場,研究成果無法推廣」。曹教授強調:「我國類似可利用的生物資源還多得很,9億農民發展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原材料不愁。解決大工業利用、規模加工才是關鍵。」

  市場:高油價時代控制成本生產替代石油產品有利可圖

  開發農作物替代石油產品並不是無條件的。豐原集團經過長期研究和市場跟蹤得出結論,認為國際原油價格不低於30美元每桶、玉米價格不高於1400元人民幣每噸,用糧食加工品替代石油產品才有利可圖。

  記者在豐原集團採訪了解到,豐原集團蚌埠廠區年產42萬噸燃料酒精生產裝置,工程總投資10億元,兩噸玉米可生產一噸酒精,同時有30%的酵母、飼料等產出。按目前酒精的市場價格,每噸利潤高達500元。豐原集團宿州廠區年產2萬噸的乙烯裝置,總投資3億元,現在生產的產品是乙烯加工品環氧乙烷,5噸玉米可轉化為一噸產品,噸產品毛利高達6000元,市場供不應求。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工業大學校長歐陽平凱教授對豐原的糧食乙烯生產裝置測算後得出結論:如果建設30萬噸乙烯生產廠,以石油為原料需要投入45億元,以糧食為原料的生產裝置只需要15億元。

  專家們認為,中國企業的投資願望強烈,加上政府扶持,以生物質能加工替代石油產品,很快會形成一個產業。

  趨勢:發展生物能源一舉多得規律使然

  近年來,隨著石油價格的高漲,發展生物能源的呼聲在全球不斷升溫。美國2002年提出,未來20年內,生物燃料將取代化石燃料的25%;巴西有數百萬燃燒燃料酒精的汽車,甘蔗年生產乙醇1500萬噸,全面覆蓋汽車用燃料並大量出口美國。

  農作物是可再生資源,開發農作物替代石油產品一舉多得。李榮傑說,該產業一旦建立即開闢了一個大量收購農作物的渠道,並且是一個相對穩定的渠道,從而為糧食持續增產提供了空間,減少糧食產銷的市場波動,緩解賣糧難,提高農民種糧和其他農作物的積極性,增加農民的收入。

  歐陽平凱教授說,開發農作物替代石油產品對推動農業產業化,農村地區城市化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歐陽平凱等專家說,該產業的建立將對我國能源安全建設發揮重要作用。

  大量加工農作物特別是糧食替代石油產品會不會對糧食安全構成威脅?多數專家和企業家認為不會。中國發酵工業協會調查表明,我國在目前農業生產水平上,年產糧食穩定在4.5億噸以上。用於平衡貿易、調劑餘缺進口3000萬噸。除保證食用外,可供加工轉化約為1億噸。2004年通過新型發酵工業實際加工轉化的僅約2000萬噸。

  李榮傑提出:現階段可用2000萬噸玉米生產乙醇,替代1000萬噸汽油;用3000萬噸玉米即可生產550萬噸乙烯,相當於目前中石化、中石油兩個公司的生產能力的總和。「現在我國每年產生大量陳化糧,另有8000萬噸糧食直接加工飼料。完全可以拿出相當數量的糧食加工替代3000至4000萬噸石油進口。轉化過程中還可以產生2400萬噸飼料。再加上南方的蔗秸、西部的土豆等澱粉質生物資源,替代5000至7000萬噸石油進口很有可能。這相當或略高於大慶的石油年產量。」

  專家們呼籲,國際油價居高不下,在技術、原料暫不存在制約的情況下,正是我國發展生物能源的最佳時機,中國應該抓住這一機遇,國家有關部門應該對科研機構和企業給予資金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儘快建立起生物能源加工轉化替代石油產品這一新興產業。

  背景資料:

  石油與生物能源

  國際上最新估算,地球上石油進入枯竭期最多可以延長到百年。中國是石油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專家測算石油穩定供給不會超過20年。2004年中國全年進口原油1.23億噸,同比增長34.8%;進口成品油3788萬噸,增長34.1%。佔國家石油總供給量40%以上。預計2005年我國石油進口依存度有可能上升到50%。

  根據國家海關總署提供的資料,我國由1993年變為石油淨進口國,並以年遞增6.66%的速度增加進口量。2004年由於國內社會經濟高速發展,進口量突增三成多。到2010年,我國石油消費總量將達4億噸。而國內生產能力僅為1.6億噸到1.7億噸。

  生物能源主要指利用澱粉質生物,如糧食、薯類、作物秸杆等,加工成乙醇(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生物制氫等,直接作為動力來源;生物能源在國內外都有數十年的研究歷史,部分產品有相對成熟的技術和工藝。只是石油一度下降到1美元1桶,才使得這項革命性的產業未能及時現身。

  現在美國杜邦、加吉等公司,都在致力於這方面的研究。杜邦公司生物能源比重已佔到10%。美國51個州中有46個用糧食加工品替代汽車使用。糧食酒精的裝置總量達840萬噸。美國在1999年還建成一條用作物秸杆等纖維質原料加工轉化乙醇的生產線;法國已開始用生物質能替代石油,到2007年,可減少石油進口約1100萬噸。歐盟目前生物柴油年產量已達300萬噸;巴西是汽車大國,純乙醇汽車達上百萬輛。汽車改用乙醇技術成熟,沒有汙染,純乙醇汽車,發動機也不需要作大的改動。

  根據科學家的估算,全球每年產生的生物質能的儲量為1800億噸,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

  短 評:

  用科技和市場合力應對能源危機

  能源緊缺已經是世界各國面臨的普遍難題,中國尤為如此。為了可持續發展,人們將目光紛紛投向了生物能源、太陽能、風能、核能等。但不管利用哪種能源,都離不開科技的進步。而科技要真正發揮作用,又必須依賴有效的市場。因此,用科技和市場的合力是解決能源危機的關鍵所在。

  科技的力量不言而喻,人類歷史上發生的幾次技術革命足以說明。特別是在19世紀中期,人們本以為科技發展已經走到了盡頭,但隨之而來的電磁學和熱力學發展,徹底打破了當時人們保守的想法,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有科學家表示,科技的發展沒有盡頭,而每一次重大科技突破都是「衝」著人類發展面臨的難題而來的。21世紀,人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資源消耗的加速以及由此引起的環境惡化成為日益迫切的全球性問題。為此,許多國家從上世紀就開始著手尋求替代能源,並為之制訂了詳細的發展規劃。其中,生物能源的開發成了他們發展的重中之重,目前,人類對生物能源技術的研究已經取得初步成效。

  科技的發展會極大地促進市場的繁榮,科技的發展也必須以市場為導向。缺乏有效的市場,科學技術就不能轉化為生產力,甚至會朝錯誤的方向發展。因此,在掌握技術的前提下,如何運用科技和市場的合力是我國目前必須解決的問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聯輝表示,人們完全可以勾勒出未來的圖景:二氧化碳、陽光——農作物——乙醇燃料、生物柴油、乙烯等化工材料——二氧化碳。這才是真正的循環經濟。 

( 責任編輯:馬芳 )


相關焦點

  • 中國石油測井業務重組整合觀察與思考
    「不到兩個月,我們幾乎再造了一個長慶分公司。」周揚說。  這一切得益於中國石油測井業務重組後的「大手筆」。去年12月底,中國石油新一輪工程技術業務重組改革啟動,5家鑽探企業測井業務歸到中國石油測井公司。今年前10個月,中國石油測井公司產值同比增長18.48%,利潤同比增長37.87%,「一盤棋」成效初步顯現。  這次專業化重組為中國石油測井業務注入怎樣的新活力?
  •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_中國石油報
    油氣產品交易全程信用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和實施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資金融資部 鍾華 黃曉峰 劉俊俠 吳韜 桑一    21.以提質增效為目標的油田開發化驗規範化管理    中國石油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    張興福 郭志東 隋新光 宋吉水    範成勇 張 東 李世奎 王寶江    劉洪濤 方 慶 郭殿軍 李 志    42.
  • 地熱專家雲集大慶共議地熱開發利用技術 曹耀峰孫龍德為東北石油...
    9月12日,由省科協、省歐美同學會和東北石油大學聯合主辦,省地溫能學會、東北石油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大慶市科協聯合承辦的太陽島科技論壇系列活動——寒區地溫(熱)能開發利用科技論壇在東北石油大學開幕,國內地熱領域專家雲集大慶市,就寒區地溫(熱)能開發利用技術進行研討。
  • 中國石油之城大慶彈起資源型城市轉型「四重奏」
    中國石油之城大慶彈起資源型城市轉型「四重奏」 2017-04-14   中新網大慶4月14日電 (記者 王舒 史軼夫)重構產業、重組要素、重聚動能、重塑環境,今年中國資源型城市的代表,石油之都大慶市轉型發展以「四重奏」為主線,開始走向全面振興。
  • 大慶- 氣象數據 -中國天氣網
    大慶市地處中國東北松嫩平原中部,黑龍江省西部。雨熱同季,有利於農作物和牧草生長。 大慶,是我國重要的石油石化生產基地,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松嫩平原。全市下轄五區四縣,面積2.1萬平方公裡,人口262.2萬,其中,市區面積 5107平方公裡,人口121.2萬。
  • 中國石油國內油氣產量當量再創新高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日訊(記者齊慧)中國石油集團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石油國內油氣產量當量首次突破2億噸,天然氣產量當量首次突破1億噸。 2020年,面對疫情和低油價等多重挑戰,中國石油大力提升勘探開發力度,實現原油產量穩中有升、天然氣產量快速增長。
  • 中國石油企業協會發布2019年度石油石化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優秀...
    《極地鑽機作業HSE主要風險識別與防控研究》  中國石油國際勘探開發有限公司  管碩黃文輝汪培樹  50. 《低油價下大慶油田開發經營策略探討》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李榕周慶  51.
  • 大慶除了石油享譽國內外!大慶的教育在全國也是名列前茅!
    大慶的房價普遍不是很貴,尤其今年疫情的原因,大慶房價也是下滑不少,但大慶學區房的價格依然特別堅挺,居高不下。這也說明了在大慶學區房的搶手。大慶鐵人中學,不僅先後被評選為「全國十所風頭最勁的學校」、「中國百強中學」,還是北大 清華 哈工大 等等全國名校的優秀生源基地。
  • 開發大西北 再造一個中國
    美國在奉行「孤立主義」和秦國開發巴蜀之時,並非「兩耳不聞天下事」只知埋頭苦幹,而是在集中力量發展內部之時擇機對弱小的鄰居也會痛下殺手,美國在1898年與西班牙開戰,獲得了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賓的控制權,穩定了美國的後院加勒比海,在亞洲有了自己的前進基地。秦國在開發巴蜀之時與中原列國「遠交近攻」,打打停停,使齊、楚大國難以形成對秦國的決戰之勢,為自己的崛起贏得時間。
  • 石油石化企業管理現代化優秀論文獲獎目錄
    《依靠技術創新創建百年油田實現大慶油田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石油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  楊明傑  13.《論在發展中國家組建國際工程項目混合管理團隊》  中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公司  王勇  14.
  • 東北石油大學:大慶精神宣講團發起「雲宣講」
    本報訊(記者 曹曦 通訊員 許麗娜)自5月以來,東北石油大學大慶精神宣講團的41名學生發起了全國「雲宣講」活動,他們以各自家鄉的一處特色景觀或具有石油文化元素的地點為背景,通過講故事、錄視頻,並將視頻上傳至新媒體平臺的方式,宣講龍江優秀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
  • 敢拼能幹的車間「掌門人」-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2010年9月,在大慶石化大乙烯建設中,有兩臺丙烯塔製造圖紙材料到貨滯後,開項下料成為關鍵,趙玉龍經過科學安排,創造了35天完成3000多米長筒體板材刨邊作業的奇蹟,並提前10天完成現場製造任務,標誌著大慶石化裝備製造業在重型裝備製造領域邁上了新臺階。  2018年,已經是「拼命主任」 趙玉龍幹了一件最牛的事:把換熱器折流板傳統加工變成了智能化下料。
  • 中國石油集團先進集體名單
    「石油魂——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宣講團遼河油田分公司20.高升採油廠21.石油化工分公司水氣車間22.冷家油田開發公司採油作業二區23.金海採油廠採油作業二區24.油氣集輸公司大連石油儲運項目管理部25.興隆臺採油廠集輸大隊興二聯合站26.茨榆坨採油廠地質研究所27.歡喜嶺採油廠熱注作業一區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石油工業十大成就」在京發布
    中國石油工業同共和國一起艱苦奮鬥、砥礪前行,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走過了波瀾壯闊、氣吞山河的歷史徵程。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石油工業十大成就依次為:1.開展石油大會戰,從「貧油國」躋身世界產油大國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全國原油年產量僅12萬噸。以第一個油田克拉瑪依油田發現、第一個天然石油基地玉門油礦建成為基礎,以大慶石油會戰為標誌,石油勘探開發取得歷史性突破。
  • 啥都能烤著吃,大慶一絕——特色美食坑烤
    凡是看過央視《魅力中國城》節目的都還記得,在我國油城大慶市,有一道地道的特色美食——坑烤。說起坑烤,那可是凡來大慶旅遊、出差的人都必須要品嘗的一道美味小吃,也是大慶百姓的心中所愛。而在大慶能夠傳承發展成為一道特色美食,這也與大慶油田最初開發建設有著密切的關係。油田開發建設初期,我們的油田創業前輩,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頭上青天一頂,腳下荒原一片",很難吃上一口熱乎飯菜。聰明智慧的石油會戰人便把坑烤這一民間傳統吃法運用到生活中。既不耽誤石油會戰,又保證了身體所需營養。從而發展成為今天的獨有美食。
  • 石油石化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獲獎目錄
    .油田天然氣信息化生產指揮系統的構建與實施  中國石油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天然氣分公司  田一華辛素清施曉紅於鐵成周群梁哨輝  周仕林馬國良王金星王傳國莊磊李曉紅  8.重慶氣礦生產過程受控管理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分公司重慶氣礦  餘剛文紹牧梅林胡昌權蘭雲霞黃勇  李善均汪波李博任茂平周峰楊興梅
  • 中國石油集團特等勞動模範、勞動模範名單
    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  42.李兆明 中東地區公司總經理  中國寰球工程有限公司  43.白景陽 吉林化建工程有限公司安裝公司白景陽電焊班班長  勘探開發研究院  44.魏晨吉 油田開發所阿布達比項目部主任  中國石油國際勘探開發有限公司  45.張建立 中油國際(阿曼)公司總經理
  • 大慶:因油而興的中國最大石油石化基地 經濟緊隨沈大居東北第三
    在我國東北的黑龍江省西部、松遼盆地北部,有一個年輕的石油城——大慶,它是哈長城市群區域的中心城市,也是我國最大的石油石化基地,自從1959年這裡發現石油之後,大慶就一步步成為我國工業發展的堅強後盾。大慶是個因油而興的城市,這類的城市在我國也有很多,但是大慶則是一個持續發展的城市,它的石油儲量僅已探明的石油地質儲量就達67億噸,隨著未來中俄原油管道一線、二線工程和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建成投用,大慶年可過境進口俄油3000萬噸、俄氣380億立方米,這座能源供給地、集散地的戰略樞紐地位將會進一步提升。
  •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創業路上奮鬥不息
    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為主要內涵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在大慶油田開發建設的艱苦環境和激情歲月裡形成,是激勵中國人民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寶貴精神財富。大慶石油人不信邪,不相信只有外國人才能開發出大油田,他們堅定地表示:「我們有能力找到大油田,也一定能夠開發好大油田。」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中國石油工人和知識分子,頭頂藍天、腳踏荒原,創下高速度高水平開發建設世界級特大油田的奇蹟。
  • 大慶石油:用直播點燃地攤煙火氣
    隨著一則城管喊你去擺攤兒的視頻,在網絡上爆火,地攤經濟已成為了當前最熱的點,大慶石油緊跟潮流,率先行動,開啟新型營銷模式,通過地攤直播帶貨開闢新的銷售渠道,吸引近千名顧客圍觀,線上線下形成統一的場景,帶貨能力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