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石的循環"展項亮相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

2021-01-10 湖北新聞網
"巖石的循環"展項亮相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

發布時間:2021年01月08日 17:36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1月8日電 (徐燕 隋吉祥)火熱的火山熔巖流噴出地表,滾滾的火山灰直衝雲霄、遮天蔽日,巖漿流宛如一條火紅的瀑布沿著山體流動,冷卻形成火山巖塊,而火山灰則被風帶向水岸方向……

「巖石的循環」展項 葛文靚 攝

  1月8日,「巖石的循環」展項正式亮相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該展項採用新型的模型與異形投影技術,以充分的視覺衝擊、精美的三維動畫特效打造酷炫的科普盛宴,生動展示了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這三大類巖石的循環過程。

  據介紹,巖石按其成因主要分為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大類,它們形成於不同的環境和地質作用。但由於地球的物質和能量系統在不斷地運動,地質作用始終在不斷地進行,已經形成的各類巖石,隨著環境的變化、地質作用類型和方式的改變,就會轉變為其他類型的巖石。因此,三大類巖石是不斷轉化、循環往復的。

「巖石的循環」展項 葛文靚 攝

  「巖石的循環」展項分為實體模型、異形投影、觸控螢幕電腦一體機三大部分。其中,實體模型主要體現火山、山脈、湖泊等地貌特徵,展現地球表層的地貌生態。異形投影以實體模型為幕,運用白模投影融合技術,虛實結合,用三維動畫的方式詳細表達巖石在不同環境中轉換變化的過程。三臺觸控螢幕電腦一體機則以微視頻的方式補充投影中難以展現的微觀地質過程等內容,觀眾還可通過觸控螢幕,了解何謂巖石、巖石的分類、成因和應用等內容。整個展項特效動畫、造型、燈光相互融合,營造縱深感,極具逼真的視覺效果。

  在建館初期,逸夫博物館即有「巖石的循環」展項。隨著時代的發展,舊有展項靜態的表現形式已不能滿足觀眾的多維度觀賞需求。2020年7月,在多方研討、論證的基礎上,逸夫博物館與中國科技大學新媒體研究院攜手,共同製作新的「巖石的循環」展項。在10次更新形式設計稿、15次更新內容設計稿的基礎上,終於確定展項內容。

  逸夫博物館館長劉先國介紹,對巖石圈的深入研究,不僅有助於人類勘探和開採礦產資源與油氣能源,而且對於建設美麗中國、宜居地球,掌握自然災害發生與發展的內在規律和動力學機制具有重要意義。逸夫博物館將不斷探索新的展現形式,藉助先進的科學技術,使更多觀眾了解自然的奧秘,普及地球科學知識。(完)

(編輯:丁喆)

關鍵詞:中國地質大學

相關焦點

  • 巖石的循環,亮相逸夫博物館,國內自然科學類博物館首創
    火熱的火山熔巖流噴出地表,滾滾的火山灰直衝雲霄、遮天蔽日,巖漿流宛如一條火紅的瀑布沿著山體流動,冷卻形成火山巖塊,而火山灰則被風帶向水岸方向……今天在逸夫博物館三樓礦物巖石廳看到「巖石的循環」展項正式亮相該館,採用新型的模型與異形投影技術,以充分的視覺衝擊、精美的三維動畫特效打造酷炫的科普盛宴
  • 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建設國家二級博物館紀實!
    逸夫博物館全景  "科學家能夠模擬出遙遠月球上的土壤,我覺得非常神奇。我以後要好好學習,當一位科學家,探索宇宙奧秘。"近日,參觀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模擬月壤及隕石展後,光谷一小五年級學生夏雲飛激動地表示。
  • 國家扶貧日, 地大逸夫博物館地學科普走進竹山
    日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工作人員走進竹山縣茂華中學,開展國家扶貧日地學科普主題活動,以科普助力扶貧,為中學生們奉獻了一場豐富的地學科普盛宴。活動期間,逸夫博物館工作人員在茂華學校教學樓前布置「美麗多姿的礦物」科普展板,以及化石、礦物標本展臺,並向該校捐贈礦物標本和科普圖書。
  • 「中國地質博物館百年精品展」將在山西地質博物館開展
    8月18日,有關石頭的重磅展覽「地球瑰寶——中國地質博物館百年精品展」將在山西地質博物館開展,能讓你一睹這些有著豐富內涵的石頭的風採。  本次展覽是中國地質博物館首次與地方地質博物館聯合辦展,展覽包括精美礦物、多彩寶石、神奇化石三個部分。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怎麼樣,看它的硬體設施地質博物館
    這裡高等教育尤其發達,僅大學就有上百所。大學作為文化事業的重要體現,承擔著重要的文化職能,校內博物館就是其中一項。僅僅位於北京的各大高校內,就有龐大數量的校園博物館,而提博物館就不得不提到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地質博物館。
  • 眾多「世界級」礦物晶體亮相中國地質博物館,好想擁有一件!
    6月26日,以「奇特的礦物形態、秀特的礦物組合、獨特的礦物顏色」為主題的「中國礦物精品2018」展覽,在中國地質博物館開幕。一些國內頂級礦晶首次在京展出,共展出49家單位及礦物晶體愛好者珍藏的精品礦物標本120件(套),不少展品都是礦物晶體愛好者的壓箱之寶。
  • 遊中國地質博物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四羊肉胡同15號(阜內大街東端南側),創建於1916年,是中國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國家級地質學博物館。中國地質博物館的外形,是一座平面呈L型的六層灰色樓房,總面積大概有兩個鳥巢的足球場那麼大。
  • 在中國地質博物館,跟億萬年的地球歷史對話
    步入中國地質博物館之前,講解員打趣地告訴記者。  此話一點不假。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四羊肉胡同15號的中國地質博物館,建成於1958年,建築面積11500平方米,展陳面積4000多平方米,館藏地質標本涵蓋地學各個領域。
  • 遊記:中國地質博物館
    創建於1916年,在與中國現代科學同步發展的歷程中,積澱了豐厚的自然精華和無形資產,以典藏系統、成果豐碩、陳列精美稱雄於亞洲同類博物館,並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收藏地質標本20餘萬件,涵蓋地學各個領域。
  • ...景區地大逸夫地質博物館內被譽為「世界第一球」的磁懸浮地球儀。
  • 地大逸夫博物館展出嫦娥五號模擬月壤 同時陳列珍貴的月球隕石和...
    湖北日報訊(記者龔雪、通訊員徐燕、彭磊)12月7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推出《九天攬月·築夢蒼穹--嫦娥五號模擬月壤及隕石展》,向大眾科普天文知識。根據實際月壤的可能狀態和月面低重力的工作環境,選取了多種與月壤性質較為相似的地球巖石,選擇特定的工藝,對巖石進行破碎加工,製造出成分、顆粒形態等都與實際月壤相似的原料,經過大量試驗和迭代,研製了不同密度、不同級配、不同成分等十多個系列的模擬月壤,被工程單位用作地面鑽探試驗,確定各項鑽探參數,再根據這些參數設定月面鑽探取樣的工作模式。
  • 地大逸夫博物館:「如花似畫」海百合,美得讓人心醉!
    在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生命起源與進化展廳,就可以領略到這樣的奇景。  走進二樓生命起源與進化展廳,迎面就可看到:一座15.7平方米的化石上,數十朵綻放的百合花栩栩如生,根、莖、冠全都清晰可辨,好似藝術大師的雕刻作品。整個造型如花似畫,美得讓人心醉。這塊海百合化石產自貴州關嶺,距今2.3億年,特徵清晰,保存完整,可謂逸夫博物館的一大"鎮館之寶"。
  • 在中國地質博物館,跟億萬年的地球歷史對話_新聞中心_中國網
    步入中國地質博物館之前,講解員打趣地告訴記者。此話一點不假。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四羊肉胡同15號的中國地質博物館,建成於1958年,建築面積11500平方米,展陳面積4000多平方米,館藏地質標本涵蓋地學各個領域。
  • 逸夫博物館、卓刀泉寺……600人在武漢這個區免費體驗「科教文化遊」
    長江日報-長江網9月29日訊(記者葉飛豔)從著名科普教育基地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到關公文化古蹟卓刀泉寺;從珠光璀璨的珠寶旅遊文化街到藝術風味濃厚的武漢創意天地合美術館……9月26日至28日,武漢市洪山區文化和旅遊局舉行了主題為「滄桑巨變看武漢 科教人文看洪山
  • 到地大逸夫博物館 看嫦娥五號模擬月壤及隕石展
    肖龍教授(右一)在講解嫦娥五號著陸區地質地貌。武漢晚報訊(通訊員徐燕 彭磊)嫦娥五號模擬月壤及隕石展正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展出,本次展覽即日起持續到12月22日,市民可通過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官方微信公眾號惠遊武漢平臺免費預約參觀。觀眾走進逸夫博物館,迎面即可看到四個明亮的展櫃靜靜佇立在大廳中央,嫦娥五號落月取土的功臣之一——模擬月壤,為廣大觀眾揭開月球的神秘面紗。
  • 打造「博物館系列課程」,史前博物館出現在小學校園
    「原來『密室』裡是一個小型的化石博物館,裡面有各種史前動植物的化石,還有各種隕石,非常有意思,我能在裡面泡上一整天!」項思雄說。&nbsp&nbsp&nbsp&nbsp武漢瑞景小學校長蔡朝霞介紹,11月18日,學校將小型化石博物館搬進了校園,這是學校「愛上博物館」課程中的一環。
  • 全球最大的地質學院,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地球科學領域享有盛譽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門作為一所專業特色鮮明的全國重點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創建於1952年,前身是由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北京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等高校的地質、工程等院系合併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園中國地質大學的地球科學、工程學、環境生態學、材料科學、化學等學科進入排名前1%的領域,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進入世界雙一流學科建設。
  • 又一國家級地質博物館將開放 河北還有這些博物館值得一看
    近日,天氣雖然寒冷,但在中國地質博物館張家口館施工工地上仍是一片忙碌,安裝玻璃幕牆、調整裝飾外牆牆面,工人們正在進行幕牆裝飾工程的掃尾施工。據了解,該館預計將於2017年對外開放。屆時,咱河北又多了一個國家級地質博物館啦!
  • 走進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看看這所211大學有多硬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是武漢市七所211大學之一,是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看看這所211大學有多硬核。中國地質大學位於武漢東湖之畔,擁有南望山校區、未來城校區兩個校區,佔地總面積1435545平方米,學校擁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逸夫博物館。
  • 五月北京:中國地質博物館2018玉雕精品展暨名家名作研討會
    中國玉雕藝術評論家 名家名作研討會主持人 李維翰(唐風)5月25日上午,「北京2018中華玉雕精品展」在中國地質博物館拉開帷幕。活動由中國地質博物館聯合玉雕藝術研究會、中華玉雕精品展組委會共同主辦,河南省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新疆自治區工商聯珠寶商會、徐州玉文化研究會、淮海玉雕聯盟、廣東薈聖珠寶行、新密市玉海藝濤玉器廠、雲南德宏州心信華龍殘疾人玉石雕刻培訓基地、北京嘉仕藏典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等機構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