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印象中,猴子這種動物大多生存在南方地區,因為北方冬天的氣候太冷,野外的食物又十分匱乏,不是很適宜人類之外的靈長類動物生存,所以世界上人類之外的絕大部分的靈長類動物都生活在熱帶或亞熱帶地區,溫帶地區不是很多,寒帶幾乎沒有。
但是在我國的河北省北部的太行山北端和燕山山脈中,以前曾經生存著一種獼猴——直隸獼猴,甲骨文就曾經記載過這種獼猴,說明它們在這一代生存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這種獼猴和其他種類的獼猴區別不大,只是體毛有些長,因此就會叫做「冀東長毛猴」。
這種獼猴於1870年由法國動物學家米勒愛德華鑑別命名(名稱為直隸獼猴),一度是全世界分布最為靠北的獼猴,河北、山西等地區都有分布,但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這種獼猴數量逐漸減少,河北省承德市的霧靈山一帶被認為是這一物種生存的最靠北的位置,也是生存地帶最靠北的野生靈長類,但是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這一物種在霧靈山一帶消失,被認為在此地已經滅絕。
但是在2008年的時候,人們在興隆縣青松嶺鎮大深山中發現了幾隻獼猴,這一消息令人們欣喜不已,被認為是三四年前的直隸獼猴重現了。之後人們陸續多次發現這一代的獼猴現身,如2012年10月6日,有兩位攝影愛好者在河北省雙塔山自然風景區中拍攝到獼猴,之後它就成了雙塔山景區中常見的野生動物,如今數量已經很多。
2019年4月份,有人在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火鬥山鎮劉營村發現野生獼猴,當地村民聲稱這已經是兩年來第5次發現野生獼猴,而附近的馬營子鄉也曾經發現過野生獼猴,有專家認為,這意味著我國野生獼猴的分布向北推進近800多公裡。
難道直隸獼猴並沒有在此地滅絕,它們又現身了?關於這個問題,目前有兩個說法,一個是這些獼猴的確是早先生活在此地的直隸獼猴,只是一直生存在深山密林之中,沒有被人們發現,但近些年人類保護生態環境,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增強之後,這些獼猴才從深山中走了出來,其種群也有所壯大,所以才又被人們發現。
但也有說法認為這裡的猴子有可能是人工馴養的猴子野化後的種群,而且甚至有人認為早先的直隸獼猴也是清朝承德避暑山莊皇家苑囿中的獼猴跑出去野化後的種群。不過大多數專家傾向於是第一種說法,畢竟太行山沿線大多數地方都曾有獼猴存在,如今太行山南部一帶也仍有不少獼猴生存,但具體到底是怎樣一種情況?還有待生物學家進一步考證。
參考資料:《新京報》2019年4月29日文章《野生獼猴出沒灤平,生存空間向北推進》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