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男子住在墓地15年,靠撿拾別人丟棄的食物為生,不敢和人交流

2020-12-17 北晚新視覺網

男子離家1500公裡15年,漂泊在外不諳世事、沒有朋友、沒有工作,甚至不知如何與家裡聯繫。只能寄居在杭州建德梅城一處公墓,風餐露宿,靠撿拾別人丟棄的菜葉、食物為生……

12月11日,建德市公安局梅城派出所的老丁在一次走訪中,發現一名衣衫襤褸的男子睡在公墓裡的一處廢舊房屋內,當輔警丁小平與其交流時,他總是低頭不語,偶爾抬起頭看一眼老丁,除了知道自己名叫小王(化名),男子對自己的情況也是一問三不知,說已經很久沒有和人說話過了。

老丁當即決定將男子帶回派出所弄清緣由,民警利用大數據查找該男子的身份信息,明確男子1987年出生,是貴州貴陽人。

民警將這些信息告訴流浪男子,試圖喚醒他的記憶。一直沉默不語的小王突然抬起頭,思索片刻後仿佛開啟了部分記憶,終於開口講述。

原來,他18歲時跟同鄉一同到金華、建德等地打工,可是後來工友們突然離開。他沒找到同鄉,身上沒錢也回不了家。

不知道什麼時候身份證找不到了。內向的小王越想越害怕,找不到地方打工,不敢和人交流,也不敢找警察找政府求助,於是就流浪到了建德梅城的一處公墓,靠到街上和墓地裡撿拾物品充飢為生。

警察找到他的時候,他自述已經如此生活將近15年。

民警耐心與小王交流了很久,他大多時候都低著頭不說話,當聽到民警想幫他聯繫家人時,他驚訝地表示:「警察不是只管抓壞人的嗎?還能幫我嗎?」

幾經輾轉,民警找到了男子父親。老王在電話中半信半疑,因為自己的兒子小王已經失蹤了15年了,家裡人早就以為小王不在人世。年邁的父親沒想到此生還能再見兒子一面。花甲之年,老王踏上貴陽到建德的尋親路。

12月12日晚,從貴陽趕來的老王與小王終於在梅城派出所大院內見了面。白髮蒼蒼的老王抱起小王痛哭流涕,感嘆有生之年還能再見兒子一面。小王見到父親也流下了激動的淚水。父子相擁的畫面讓現場的民輔警都為之動容。

12月13日,老王打算帶著小王返程回家,臨走之前,父子帶特地做了錦旗來到了梅城派出所。

老王緊緊握住民警的手,感謝他們的熱心幫助。

延伸閱讀:

女子離家18年,在新野民警幫助下與家人團聚

11月9日,流落在外18年的金某蓮隨親人一起回到了洛陽老家。她洛陽的親人,18年的尋親路在新野警方的幫助下終於畫上句號。

這個團圓故事,要從11月4日新野縣公安局沙堰派出所戶籍民警張宇傳的一次走訪說起。11月4日,張宇傳到轄區肖莊村進行「一村四警」走訪和人口普查登記指導。當時村民反映,該村一名流浪婦女多年無戶口。張宇傳進一步了解情況得知,該婦女是6年前流落到沙堰,後被村民張某好心收留,只因女子說不清自己叫什麼名字,家在哪裡,因此也無法上戶口。

得知這一情況,民警張宇傳通過耐心的交流攀談,該婦女漸漸回憶起來自己還有一個小名叫「小麥」的雙胞胎妹妹,妹妹名字中有個「珍」字,而對於自己的姓名,女子怎麼也想不起來,自稱小名叫「大麥」。

張宇傳得知這一重要信息後,立即將走訪情況向所長進行匯報,並將該婦女帶至戶籍室進行人像採集。通過線索信息篩查,最終排查出相似人員40多個,結合名字尾字有「珍」這一重要信息,最後民警排查出洛陽市廛河區一位名叫金某珍的女子與該流浪婦女提供的妹妹的信息高度一致。

新野的這名流浪女子到底是不是金某珍的姐姐,這需要實地走訪調查。張宇傳便聯繫家在洛陽同為警察的同學張苗苗請求協助查找。張苗苗經過委託走訪,最終反饋回來一個重要電話號碼,就是金某珍兒子劉某的電話。劉某得知這一信息非常激動,因為他知道姨媽走失多年,表姐這麼多年一直在尋找。他立即將張宇傳提供的情況向其表姐馬某進行轉述,並將表姐的聯繫方式發給張宇傳。

張宇傳當即給馬某聯繫,並發送流浪婦女的人像資料給馬某進行確認。母親離家時馬某十八九歲,眼前的這個老人蒼老了許多,她幾乎認不出是不是自己的母親。經母親的妹妹等親人仔細辨認,照片中的人確實就是馬某18年前離家出走的母親金某蓮。

原來,18年前金某蓮因與家人生氣,隨後便離家出走了,當時她先坐車到湖北,6年前又流浪到新野。18年來家人多方尋找一直沒有金某蓮的消息,誰也沒想到,她竟然出現在南陽市新野縣。

在確認了金某蓮的身份後,11月6日,金某蓮的女兒馬某同丈夫以及其他親屬一起從洛陽驅車前來新野縣沙堰鎮。經過張宇傳牽線,11月6日11時,一家人終於在沙堰派出所內相見。離散18年後親人重聚,一家人抱在一起痛哭。

如果不是民警細心幫金某蓮找家,馬某的尋親之路不知還需要走多久,對於新野民警的幫助,馬某及其親屬感激萬分。

(原標題:杭州一男子自述住墓地15年,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錢江晚報 環球網

流程編輯:u021

相關焦點

  • 杭州一男子住在墓地15年 靠撿拾別人丟棄的食物為生不敢和人交流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杭州一男子住在墓地15年 靠撿拾別人丟棄的食物為生不敢和人交流 男子離家1500公裡15年,漂泊在外不諳世事、沒有朋友、沒有工作,甚至不知如何與家裡聯繫。只能寄居在杭州建德梅城一處公墓,風餐露宿,靠撿拾別人丟棄的菜葉、食物為生 12月11日,建德市公安局梅     原標題:杭州一男子住在墓地15年 靠撿拾別人丟棄的食物為生不敢和人交流     男子離家1500公裡15年,漂泊在外不諳世事、沒有朋友、沒有工作,甚至不知如何與家裡聯繫。
  • 男子寄居墓地15年,靠撿菜葉、食物為生,家人以為他已不在人世,原因...
    男子離家1500公裡15年,漂泊在外不諳世事、沒有朋友、沒有工作,甚至不知如何與家裡聯繫。只能寄居在杭州建德梅城一處公墓,風餐露宿,靠撿拾別人丟棄的菜葉、食物為生……
  • 男子在墓地住了15年,靠吃墓地祭品為生
    常言道人都有生老病死,每當有人去世後,作為晚輩往往會為逝者舉辦隆重的葬禮,並選擇風水寶地進行安葬,讓逝去的人也有一個棲身之所。不過隨著現代文明的進步,大都是選擇統一的墓地。但是其中也有些地方由於無人管理,雜草叢生。就是這些正常人不敢靠近、避而遠之的地方,卻成了一些特殊人的「家」。
  • 杭州一男子自述住墓地15年,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首席記者 鮑亞飛 通訊員 袁孝楠男子離家1500公裡15年,漂泊在外不諳世事、沒有朋友、沒有工作,甚至不知如何與家裡聯繫。只能寄居在杭州建德梅城一處公墓,風餐露宿,靠撿拾別人丟棄的菜葉、食物為生……12月11日,建德市公安局梅城派出所的老丁在一次走訪中,發現一名衣衫襤褸的男子睡在公墓裡的一處廢舊房屋內,當輔警丁小平與其交流時,他總是低頭不語,偶爾抬起頭看一眼老丁,除了知道自己名叫小王(化名),男子對自己的情況也是一問三不知,說已經很久沒有和人說話過了。
  • 一男子在外地沒錢回家,竟在墓地住了15年,靠吃墓地祭品為生!
    如今都有墓地,有的地方選擇一塊位置好的墓地價格非常的高昂,但是畢竟是過世的人住的「家」一般人們不會靠近。墓地常年就會有雜草,無人管理,像膽小的人更不會靠近,除非有人祭祖的時候才會過來這裡。最近貴州籍的男子在杭州某公墓住了有整整15年的時間,根據了解民警在附近巡邏的時候,發現了一名男子在公路旁邊休息。
  • 男子住墓地15年,被發現時幾乎忘記怎麼說話!原因讓人嘆息
    男子住墓地15年,被發現時幾乎忘記怎麼說話! 近日,杭州建德,警方在一次走訪中,發現一名男子寄居在當地一處公墓,風餐露宿,靠撿拾別人丟棄的菜葉、食物為生……在警方的耐心交流下,男子終於說出了真相,原來,他竟已經離家出走15年,漂泊在外不諳世事、沒有朋友、沒有工作,甚至不知如何與家裡聯繫
  • 男子孤身在外沒錢回家,竟在墓地生活了15年,靠吃墓地祭品為生
    俗話說,人有生老病死。當有人去世時,往往會為死者舉行盛大的葬禮,選擇一處風水寶地安葬,這樣死者才有了棲身之所。然而,隨著現代文明的進步,如今大多選擇統一的墓地。但也有一些墓地因為沒有人管理而雜草叢生。而這些地方,正常人都不敢靠近,反而卻成為一些特殊人群的「家」。近日爆出,一個貴州籍貫的男子在杭州的某公墓裡住了整整15年。據了解,在民警在附近巡邏時,意外發現一名男子在公墓旁休息。當時,這名男子睡在墓地旁邊一間廢棄小屋的角落,衣衫襤褸,蓬頭垢面。
  • 30多歲男子當年外出打工,後來卻寄居墓地15年
    男子離家1500公裡15年,漂泊在外不諳世事、沒有朋友、沒有工作,甚至不知如何與家裡聯繫。只能寄居在杭州建德梅城一處公墓,風餐露宿,靠撿拾別人丟棄的菜葉、食物為生……12月11日,浙江杭州建德市公安局梅城派出所民警老丁在一次走訪中,發現一名衣衫襤褸的男子睡在公墓裡的一處廢舊房屋內,當輔警丁小平與其交流時,他總是低頭不語,偶爾抬起頭看一眼老丁,除了知道自己名叫小王(化名),男子對自己的情況也是一問三不知,說已經很久沒有和人說話過了。
  • 男子寄居墓地15年,家人以為他已不在人世,民警找到他時發現……
    男子離家1500公裡15年,漂泊在外不諳世事、沒有朋友、沒有工作,甚至不知如何與家裡聯繫。只能寄居在杭州建德梅城一處公墓,風餐露宿,靠撿拾別人丟棄的菜葉、食物為生……12月11日,建德市公安局梅城派出所的老丁在一次走訪中,發現一名衣衫襤褸的男子睡在公墓裡的一處廢舊房屋內,當輔警丁小平與其交流時,他總是低頭不語,偶爾抬起頭看一眼老丁,除了知道自己名叫小王(化名),男子對自己的情況也是一問三不知,說已經很久沒有和人說話過了。
  • 男子寄居墓地15年 多年未開口說話 在民警幫助下返回家鄉
    男子離家1500公裡15年,漂泊在外,不諳世事,沒有朋友,不與人聯繫,只能寄居在一處公墓,風餐露宿,靠撿拾別人丟棄的菜葉、食物為生。男子已多年未開口說話,以為警察只抓壞人,不敢向警察求助,家人以為男子早已不在人世。12月14日,據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通報,在民警的幫助下,男子找到親人,返回家鄉。
  • 一貴州籍男子在杭州某公墓住了整整15年,靠吃祭品為生!
    一貴州籍男子在杭州某公墓住了整整15年,靠吃祭品為生。十五年前,他和同伴一起到杭州打工,由於性格內向,老實本分,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活幹,同伴也接二連三的離去,讓他更是不知所措,想回家沒錢,只能躲到公墓的一間廢棄小屋內,熬過了十五個春秋,餓了吃祭品,困了睡小屋,衣服全靠垃圾袋撿來穿。性格就是命運。
  • 男子寄居公墓舊房15年 多年未開口說話
    本報訊  流浪男子離家1500公裡,漂泊在外15年,沒有朋友、沒有工作,甚至不知如何與家裡聯繫,只能寄居在梅城一處公墓舊房裡,風餐露宿,靠撿拾菜葉、食物為生。
  • 男子18歲外出打工,因沒錢回家,獨自在墓地住了15年!
    來源|都市現場綜合浙江法制報社、深港在線、瀟湘晨報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如刪除來源必究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公安局梅城派出所民警在一次走訪中,在公墓裡的一處廢舊房屋內發現一名男子。
  • 貴州一男子外出打工,住在墓地15年,家人以為他早已不在人世
    如今很多的人為了生活,為了賺錢養家不得不外出打工,他們離開自己的家鄉在外地辛苦工作。但是並不是每個人出去就可以賺到錢,有的時候也會有落空的時候,這個時候就會有人回到老家,但是也有人繼續堅持,但是有的人回家卻回不去。最近就發生了一件讓人心酸的事情。
  • 18歲少年住墓地撿垃圾為生,15年沒求助過,性格內向有多無助?
    最近,建德市某派出所的老丁在走訪的過程中,發現某公墓內的破舊小屋內,住著一名衣衫襤褸的男子。當輔警和其交流時,男子一問三不知,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誰,表示已經很久沒有和其他人說過話了。老丁利用大數據技術,查找到了該男子的身份信息:他是貴陽人,出生於1987年。
  • 因20元毆打他人致死,廣西一男子逃亡18年,靠打零工為生,不敢與人...
    2002年9月9日下午,李某秀與李某深,因20元錢的小糾紛發生口角,過程中李某深撿起身邊的磚頭猛砸李某秀頭部。李某秀最後因頭部受傷,送往醫院後經搶救無效死亡。犯罪嫌疑人李某深打人後立即逃跑,不知所蹤,這一逃就是18年。
  • 男子寄居浙江一墓地15年!家人以為其已不在人世,背後故事令人唏噓
    近日,浙江杭州民警在走訪中發現一名男子,睡在墓地一處廢舊房屋內。男子稱,他18歲時外出打工,跟同行夥伴走散,身無分文回不了家。後來他的身份證丟失,找不到地方打工,流浪到一處墓地,一住就是15年。幾經輾轉,民警找到了男子父親,父子二人時隔多年後相擁而泣。
  • 法治天下 | 金手鐲被人撿拾後又被丟棄,失主是否可以向撿拾者索要...
    被告撿拾東西沒有錯,如果有心自己留下,會在家裡隨便找一個,說就是撿到的那個手鐲。被告說,現在網絡這麼發達,一兩天物流就能到貨,他們隨便買一個20元的手鐲朝水裡一扔,撈上來無論是什麼,就說是原告丟的那個。那麼被告的辯解法庭是否認可?
  • 浙江男子寄居墓地15年!家人以為其已不在人世,背後故事令人唏噓
    近日,浙江杭州民警在走訪中發現一名男子,睡在墓地一處廢舊房屋內。男子稱,他18歲時外出打工,跟同行夥伴走散,身無分文回不了家。後來他的身份證丟失,找不到地方打工,流浪到一處墓地,一住就是15年。幾經輾轉,民警找到了男子父親,父子二人時隔多年後相擁而泣。
  • 貴陽男子外出打工走失寄居墓地15年,稱:我已經很久沒跟人說話了
    文/小何社會論標題:貴陽男子外出打工走失寄居墓地15年,稱:我已經很久沒跟人說話了在生活中,很多年輕人都會選擇外出打工謀生,但對於一些輟學沒學歷的人來說近期,浙江杭州建德市民警在走訪中,意外發現一名男子睡在墓地的廢舊房屋內,對於民警的到來,男子顯得有些害怕,同時一言不語。在民警的不斷詢問下,男子最終說出了自己的經歷,他表示,自己18歲外出打工時跟同伴走散,身無分文回不了家,後來他的身份證又弄丟了,找不到地方打工,從此就只能開始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