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17日電 針對當前的熱播劇《慶餘年》,有視頻網站推出VIP會員超前點播服務。在比普通用戶搶先看6集的基礎上,VIP會員再花50元可以再多看6集。這被媒體稱之為在VIP之外還有「VVIP」,因此惹惱了不少用戶。不少用戶質疑視頻網站「套路太深」「吃相難看」,還有用戶指出視頻網站在未提前說明的情況下在VIP會員之外額外收費涉嫌侵犯消費者權益。專家則指出,此舉會給近年來興起的會員付費模式帶來不利影響。
12月16日,記者登錄愛奇藝、騰訊視頻APP看到,普通用戶可以看到《慶餘年》第15集,VIP會員可以看到第21集。另外,VIP會員可以選擇購買「50元打包優惠購」產品享受「超級點播」服務,比VIP會員再多看6集。如果不願意打包購買,21集之後的劇集則每集需額外花費3元。
在「50元打包優惠購」產品頁面,還有「推薦50元解鎖超前點播特權,比3元/集購買省25元(剩餘25集)」的購買提示。
對此,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律師趙佔領對記者表示,VIP會員之外提供超前點播服務,主要問題在於購買VIP服務即宣傳承諾可搶先看6集,根據消費者通常的理解,這種搶先是指只要有新的劇集更新,VIP會員即可搶先看6集,但是因超前點播服務的存在,導致VIP會員的搶先看6集只是變成了相對於非會員而言並非相對於VVIP而言。因此,視頻網站有關VIP會員搶先看6集服務的宣傳承諾涉嫌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構成對消費者的欺詐。
陝西恆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師趙良善認為,用戶和視頻平臺屬於會員服務關係,用戶付費後獲得該平臺對應視頻的瀏覽權、免廣告權等,視頻平臺在用戶付費後提供相應的視頻內容。大多數用戶付費目的就是獲得該平臺視頻的優先觀看權、瀏覽權等,視頻網站在VIP之外又額外收費,屬於限制已付費用戶的優先權範圍,縮小了已付費用戶的合同權利。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之規定,已付費用戶有權在購買VIP會員時,知悉還存在額外收費情況,否則,視頻平臺屬於侵犯消費者知情權及選擇權。換言之,如果用戶在購買VIP會員時,套餐內容和套餐詳情中已載明存在額外收費情況或者權利範圍,用戶仍然購買,則視頻網站額外收費屬於已事先告知,不承擔責任;反之,如果用戶在購買VIP時,視頻網站並未告知存在額外收費,那麼其額外收費就屬於違約行為,已付費用戶有權要求視頻網站方開放對應的視頻瀏覽。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指出,視頻網站推出VIP服務時,視頻網站VIP之外還有「VVIP」,這會對近年來興起的會員付費模式帶來不利影響。當前付費會員制已成為網際網路平臺的主流玩法,也逐漸被用戶接受。對於電商平臺和在線旅遊平臺來講,用戶購買會員更看重的是「省錢」。對於視頻網站來講,用戶購買會員更看重的是免費點播觀看和提前觀看的權利,但如果VIP之外還有「VVIP」,會讓用戶覺得套路太深,從而降低其對付費會員的接受度。
對此,騰訊視頻副總裁王娟在今天的「新文娛·新消費」年度峰會上針對《慶餘年》超前點播一事表示,為了滿足用戶的觀影需求,我們在不斷探索付費模式的創新,以更貼合用戶的深層次需求。對於這一次《慶餘年》引發的爭議,我們也進行了一些思考,我們對會員的告知以及消費心理的把握上還是不夠體貼。未來我們將進一步優化並提升會員的服務體驗,給大家帶來更多優質的內容與貼心的服務。(記者楊召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