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八三男人節,男人們感受到濃濃的「性別歧視」了嗎?

2020-12-19 澎湃新聞

每年8月3日是坊間流行的「男人節」,據說發源於某時尚雜誌的倡議,顛倒三八婦女節的日期而來,旨在關注男性權益,促進男女平等。在何種情況下男性的權益需要關注?作為一個男人,你被「性別歧視」過嗎?

大部分人看到這個問題可能會莫名其妙,在女權主義方興未艾的男權社會,哪還有歧視男性的?有很多女性指責在女性歧視還懸而未決的情況下,討論男性歧視是個偽命題。

知乎上一個名為「作為一名生活在中國的男性,你在何種場景下感受到了來自性別的歧視?」提問引來252個回答,其中就不乏此種聲音。

為此,筆者採訪了身邊的男性朋友,發現共鳴很多,出現頻率最高的是:

結婚時:男生應該買房買車!

結帳時:男生應該主動買單!

示弱時:你還是不是個男人?

酒桌上:男人哪有不喝酒的?!

悲傷時:男兒有淚不輕彈,不能哭哭啼啼的!

抱怨時:你憑啥抱怨?我們女人還沒抱怨呢!

生氣時:人家小姑娘都沒生氣呢你生什麼氣?

被插隊時:你一個大男人讓讓不行嗎?

敷面膜時:男人敷面膜真娘炮!

女性化時:只許她們做女漢子,不許我們做娘娘腔?

Gay:只有死基佬,沒有死拉拉。

直男:不能和其他的男性手拉手上街。

女權主義者:都是因為你們不尊重女性活該啊。

需要討論歧視男性嗎?

我們是否到了討論「男性歧視」的時候?很多女性肯定不同意,但反觀我們的生活,從衣食住行到婚喪嫁娶,男性越來越多地感到「性別綁架」確是事實:

小的時候,小女孩比小男孩乖、聽話,因而經常被誇獎,但很少聽到小男孩比小女孩調皮被誇獎;成長這一路上,對男性情緒化、任性程度的包容度更低,男生不能輕易哭,也不能和女生斤斤計較;長了力氣,男生就應該無償幫女生抬東西幹力氣活,累得渾身酸痛也是理所應當;男生美化自己生活的努力常常得不到正反饋,年輕的女性改變妝容、穿上新衣經常會被男性讚美,但男性獲得的讚美明顯更少;著裝上,女生穿男裝、中性打扮更易被接受,男生的著裝稍顯女性化就會被貼上娘炮、噁心、不正常的標籤;同樣是宅,提起宅男顯得一股墮落之風,慵懶、衛生差,說起宅女則可以可愛、乖巧甚至賢惠;外出玩樂,男女一起消費,男生付款仿佛天經地義;面對流行文化,女生追星腦殘粉再正常不過,男生追星可能被罵玩物喪志、自甘墮落;遇到困難,女生求助男生合理自然,男生遇到卻不能把問題扔給女生,好像男性天生就不應該在女性面前示弱一樣;發生糾紛,男生應該主動讓著女生,過於具有攻擊性的動輒被控告性騷擾。

現代男性常常不堪重負

上面那還都是日常小事,更攸關的還有:單身時,同樣數額的可支配收入男生被默認要預留一部分養家或者用來成家,而女生全部花掉也無可厚非;到了該結婚的年紀,面對丈母娘的挑挑揀揀,男生不得不苦苦攢錢買房買車交首付;結了婚,如果男生長期居家甚至做全職丈夫會被指摘為吃軟飯;對於同性戀群體來說,中國社會對男同性戀的歧視普遍多於女同性戀,對於後者的接受程度似乎更高,也沒有面臨諸多道德上的責難;男生若被強姦(男性或女性),社會觀念會讓受害者羞於啟齒,就算敢於懲治兇手,強姦罪客體不包括男性,受害者依法維權不易……

還有更多的生活細節就不一一列出了。知乎網友白狐把這些「歧視」分成兩類:一種是自由選擇權的剝奪,另一種是關於異性的平等權利的剝奪。這種分類不無道理,前者是社會角色壓力下不得不面臨的壓力和苦悶,後者是濫俗的女權話語和男性刻板印象之下的怪胎。女性朋友也出來說話了:男性受到的最大歧視莫過於大家將男女不平等的現象及原因歸於男性。女性朋友還說:女性打破刻板印象的束縛得到越來越多的支持和呼應,而男性面對刻板印象卻無權反抗,否則很容易被鄙視和唾棄。

談論男性歧視也是女權主義的入口

但上述真的是性別歧視嗎?性別歧視是指依照個體的生理性別屬性(男性或女性)來理解或評判該個體,並且假定所有人都可以也必須被清楚地劃分為男性或女性。嚴格意義上來說,男生感受到的這些「深深的惡意」並非因為性別歧視造成的。

「拯救男孩」是個偽命題嗎?

這種「被歧視感」可以歸咎於社會上對性別的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並非一方有意識壓迫另一方的工具,而是產生於一套潛移默化、約定俗成的社會習慣演化,當男性無法滿足特定的社會期待時,壓迫感就產生了。因為如果是歧視,就不能只是男人必須做什麼,更是一定做不到什麼,前者是一種強迫期待,而後者卻是一種系統性的負面偏見。在現實生活中,男性面臨的「性別壁壘」還遠遠少於女性,那針對這種現象是不是為時尚早了呢?在筆者看來並非如此,對男性的歧視和對女性的歧視永遠是硬幣的正反兩面,談論男性歧視恰恰是我們深入了解女權主義的一個入口,是促進女性歧視減少的鏡像。

罪魁禍首是霸權性男性特質

復旦大學歷史系陳雁教授用「霸權性男性特質」來解釋這一現象:「男人受到歧視,並不是因為女人歧視男人,而是不合理、不公平的社會性別制度在歧視不符合它的要求的男人,而『男性歧視』主要歸結於社會文化對於霸權性男性特質的推崇。」

陳雁,現為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副系主任,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社會性別史、中華民國史

所謂霸權性男性特質是指在某一時期和地域,文化上最受推崇的、被追求的男性特質,通常由政治經濟文化的領導階層代表,例如富豪、影星、職業運動員。陳雁教授認為:「霸權性男性特質概念的提出,讓女權主義者避免把男人看成是沒有分別的敵人,男人是壓迫者,女人是受壓迫者這種二元區分太過狹窄,男人和女人一樣也面臨性別權力問題,霸權性男性特質就壓迫著社會上絕大多數的男性。」

正如一位知乎網友所言,「男性感到受到歧視和女性感到受到歧視的原因是一致的,那就是相對不合理的社會規範;兩方應該是共同挑戰不合理社會規範的戰友,而不是互相爭吵謾罵的仇敵。」只要社會性別制度不合理,性別的刻板印象的受害者永遠是共同的男性和女性,而女權主義爭取的並不只有女人的權利,矛頭也不指向男性,而是要反對跟其他社會不公平制度共同起作用的社會性別制度。那種把男性和女性對立起來的女權主義解讀危害不淺,太過不負責任。

所謂「男子漢氣概」的男人形象充斥著影視作品,不具有這種形象的男人無形中感到了歧視

建構的歧視和天賦的平等

這種霸權性的社會期待通過媒體和各類文化產品影響了社會風氣,並內化到具體的生活場景。高富帥、屌絲、娘炮、女神、女漢子這樣的語彙廣為流傳,戲謔讓貼標籤如此容易,怎麼可能避免汙名化?所謂「男子漢氣概」的男人形象充斥著影視作品,不具有這種形象的男人怎麼會不感到「歧視」呢?男孩一旦在競爭中落後於女孩,就有人提出「拯救男孩」的教育目標,我們的教育又怎麼可能做到真正的男女平等?

《男性氣質》,R.W.康奈爾/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2003

人人生而自由平等,本就不存在標準化的性別形象,一切皆為演化建構的產物。性別社會學家康奈爾(R.W.Connell)在《男性氣質》一書中指出,男性的氣質好形象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人類歷史發展中建構出來的。不存在唯一的男性氣質,所以不同的男性氣質之間沒有高低貴賤。「缺乏男子漢氣概」是一種粗魯的指責,那些陰柔氣質的男性只不過在實踐更多元的男性氣質。如果一種文化規定了支配型男性氣質是正確的,其他的男性氣質表現都是「不足」,需要被「拯救」,那這個文化便不是開放的文化。換言之,迷戀霸權男性氣質的人才是男人和女人共同的敵人。

追求平等意味著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喜好來安排自己的生活,根據自己的才能和作為在社會中獲得地位和評價,而不受制於先天的性別、外貌和後天的職業、地域。不管你是否感到過對男性的「歧視」,也不管你是不是女權主義者,平等實在是每一個嚮往健康社會文化者的共同追求。從這個角度而言,八三男人節這個創意最大的意義或許是幫助男人放下性別的壓力,緩解男女性別之間的緊張。它的訴求不是讓女人來關愛男人,而是讓男人自己放下架子,承認男性和女性是平等的,同樣需要被社會關愛節日不過是一種誘餌,讓男人意識到不必一直要「裝做」是那樣的男人。

推薦閱讀:

《社會性別研究導論》,佟新/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男性氣質》,R.W.康奈爾/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2003

《男性研究》,王政、張穎/主編,上海三聯書店,2012

《女權主義理論讀本》,佩吉·麥克拉肯、艾曉明、柯倩婷/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八三」男人節悄然流行 男性網友求鬆綁
    本報訊(見習記者趙歆 記者楊梅)「八月三日是什麼節,知道不?男人節!」昨天,因八三男人節,引發眾男性網友快樂無比,盼老婆大人放假一天。  「今天是男人節 你給他送祝福了嗎?」昨天,不少男網友發帖呼籲,大家重視起男人節。
  • 國際「男人節」,多國男人都喊累
    【環球時報駐德國、日本特約記者 青木 劉璋 環球時報記者 金惠真】很多人都知道國際三八婦女節,卻鮮有人知道國際「男人節」——1991年,美國密蘇裡大學一名教授建議給全世界男人放一天假,並提議將每年11月19日定為國際男人節。
  • 英語試題被指性別歧視 女性應該如何改變自己以取悅男人
    英語試題被指性別歧視 女性應該如何改變自己以取悅男人時間:2016-12-26 18:42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英語試題被指性別歧視 女性應該如何改變自己以取悅男人 近日,天津城建大學學生報料稱,該校面向2015級全體本科生的公共英語考試試卷中,出現了涉及性別歧視的閱讀理解題
  • 父系社會、男權社會裡那些被另類歧視的男人們
    之前的文章,不哭多次提到,在這個父系氏族延續至今的男權社會裡,女人們備受歧視。例如:女人找工作必須面臨的靈魂問題:結婚了嗎?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生孩子?準備生二胎嗎?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男人們也在面臨和承擔著「另類的性別歧視」。認知上的另類歧視男權社會尊貴的不是「男人」而是「男權」。也就是說不是每一個男人都擁有家庭、工作甚至社會中的「支配地位」。
  • 網友熱議8月3日設為男人節 女士:男人豈不上天
    問卷涉及「你知道網友提議設立男人節嗎」、「你認為設立或不設立這個節日的理由」、「節日該怎麼過」等問題。  調查中,25位男士都對設「男人節」投了贊成票。而過半的女士都認為,設立「男人節」是矯情,完全沒有必要。  3·8反看是8·3 網上熱議男人節  「節日快樂哦!」昨日,建工設計院的陳先生接到朋友的簡訊祝福。  「什麼節日?」
  • 英語試題性別歧視:女性應該如何取悅男人(組圖)
    網絡配圖女報訊 近日,天津城建大學學生報料稱,該校面向2015級全體本科生的公共英語考試試卷中,出現了涉及「性別歧視」的閱讀理解題,她們認為:文章直白地表達了女性應該如何改變自己以取悅男人,並成為男人的理想型,從而讓男性求婚好把自己嫁出去。
  • 什麼是性別歧視?定義一個關鍵的女權主義術語
    「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女權主義運動中的許多女性(所謂的女權主義的第二次浪潮)通過他們在社會正義運動中的工作來實現性別歧視。社會哲學家貝爾認為,「個體異性戀女性從男人殘忍,不仁慈,暴力,不忠的關係中走向運動。這些男人中的許多人是參與社會正義運動的激進思想家,代表工人說話,窮人,代表種族正義發表意見。
  • "行政院長找個真正男人吧" 臺作家遭批性別歧視
    華夏經緯網1月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去年10月吳澧培點名「行政院長」林全已不適任,呼籲蔡英文應立即撤換林全,「拒絕聯考的小子」吳祥輝昨(5日)也在臉書上說:「女人當『總統』,『行政院長』找個真正的男人吧。」遭網友批評這是「性別歧視」。據報導,「政治高層圈在傳,換林全已是共識,但找不到人接。」
  • 中國的性別歧視現象嚴重嗎?
    女朋友說一周只聯繫一次,期間不準聯繫,她要準備考編制,我該堅持嗎?一個朋友,他是一個自由職業者,幾乎所有的時間都放在了工作之上,但是他也交往了一個女朋友。他女朋友是一個非常清閒的人,根本沒有工作,還住在父母家裡。
  • 男人們為啥要過男人節?
    相信很多人不知道這個節日甚至有些人聽到很吃驚難道各位男同胞們你們都不想著給自己過個男人節嗎??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做得了百鍊鋼,變得了繞指柔搞得來PPT,當得了超級奶爸……這就是當代熟練掌握72變神技的男人們其實現在網絡上總是給人們太多給其他人扣帽子的機會
  • "八三男人節"是否放個假 網絡調查超八成網友贊同
    女人們已經歡度了幾十年的「三八婦女節」,在倡導男女平等的今天,一幫好事的網友發起了「八三男人節」,建議企業放男員工一天假。此舉在網上引起了男人們的追捧。「男人好累,男人也需要休息!」「我們要過男人節!」不過,與民間的呼聲相比,一些以男員工為主的企業的做法卻多少有些「遲鈍」,有的根本沒聽說過男人節這一說法,絕大多數也根本無意放假。
  • 女神節,男人們做這些事了嗎?做到了才是真愛
    每年的「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現在已演變成「美麗節」,網絡上也有人稱「女神節」「女王節」。今天,男人們做這些事了嗎?1、給她一個溫暖的擁抱擁抱是親密的人之間表達愛意的一種方式,你跟你的另一伴有多久沒有擁抱了?擁抱過後,臉紅了嗎?
  • "8-3國際男人節"音樂盛宴長城探戈塢激情上演
    在此次長城探戈塢音樂節上,時尚男人節專屬廣場及舞臺將 「男人節」系列活動的精彩元素一一呈現:活力激情男人節酷炫舞臺震撼亮相,「FREE HUGS」關愛行動再度綻放,互動創意遊戲high到爆,相信能為渴望宣洩的男人和酷愛音樂的朋友們營造出一個釋放激情的完美空間。
  • 性別歧視真的無處不在?
    三八國際婦女節百年特別報導  見習記者 黃陳鋒  性別歧視指的是一種性別成員對另一種性別成員的不平等對待,也指性別造成的差別待遇,尤其是男性對女性的不平等對待。  本報3月1日第18版登出《關於女人的十個問題》後,讀者朋友紛紛通過熱線電話、手機簡訊、電子郵件和微博等形式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 男生免費師範教育:性別歧視?性別失衡?還是老師工資太低?
    其二,政策考慮過育人之本嗎?其三,溫暖的政策在實際操作中,為何多地陸續築起歧視的冰冷門檻?文章提供了一種聲音,每個人對此的觀點則能讓我們看到更現實生動的態度。在「澎湃新聞」轉引的《檢察日報刊文三問男生免費師範教育:明目張胆實行性別歧視》下面,數百條評論亮劍交鋒,為我們提供了多樣的看法與思考。通過簡單梳理,有關評論主要可分為以下三類觀點。
  • 婦女節前夕 有人寫公開寫抗議牛津詞典對女性"性別歧視"
    「你知道嗎?如果你是一個『女人(woman)』,字典會把你與『婊子』或『女僕』這些詞聯繫起來。而『男人(man)』這個詞的釋義則會是『一個具有與男性相關的品質的人,比如勇敢、堅韌』或者『一個有榮譽感的人『、『一家之主』……」三八國際婦女節前夕,英國一封公開信呼籲牛津大學出版社修改其詞典中對「婦女」一詞的「性別歧視」定義,該公開信的籤署者包括英國婦女援助組織和婦女平等黨的領導人等。
  • 英語試題「性別歧視」刺痛誰的玻璃心
    近日,有天津城建大學學生在微博上爆料稱,該校的公共英語考試試卷中出現涉「性別歧視」的閱讀理解題。她們認為:文章直白地表達了女性應該如何改變自己以取悅成為男人的理想型,在兩性相處中保持一個讓男人感到簡單、舒適、不用做任何事的關係,從而讓男性求婚,好把自己嫁出去。
  • 人類有多少種性別呢?真的只有男人和女人嗎?
    今天的問題可能有點奇怪,讓你捉摸不著頭腦:人類到底有多少種性別呢?傳統觀念認為,人類只有兩種性別。這種觀念的依據是什麼呢?人類的性別不僅僅是男人和女人那麼簡單。不懂英文的同學可能就要著急了,到底有哪些性別呢?別急,我來給你介紹一些。1、transgender跨性別者。
  • 高校英語試題性別歧視 刺痛誰的玻璃心
    近日,有天津城建大學學生在微博上爆料稱,該校的公共英語考試試卷中出現涉「性別歧視」的閱讀理解題。她們認為:文章直白地表達了女性應該如何改變 自己以取悅成為男人的理想型,在兩性相處中保持一個讓男人感到簡單、舒適、不用做任何事的關係,從而讓男性求婚,好把自己嫁出去。
  • 你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嗎?很多人都不知道,今天其實是「男人節...
    你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嗎?很多人都不知道,今天其實是「男人節」。「和婦女節對應,8月3日要過男人節。」隨著網絡上設立「8.3男人節」的提議逐漸升溫,這個網絡虛擬的節日也開始悄悄流行,有知名公司還在這天給男性員工放假一天。   這個節日從何而來?據了解,2003年中國一本時尚雜誌最先倡導應該設立男人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