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丨你的問題是熟人太多,但朋友太少

2020-12-27 每日經濟新聞

來源:墨多先生(微信號:mrmoduo)

每日經濟新聞獲授權轉載

人脈是開路神器,也是自縛的繭。

行走江湖,少不了人情世故,越是人口流動少的地方,圈子就越小,公權越看不到的地方,越是熟人社會。

所謂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多個熟人好辦事,多個朋友多條路。其中道理我雖懂,可偏偏攔不住自己的情商與智商互毆,直至夢想與現實錯亂。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相比之下,我打小就羨慕有些「情商高」的朋友,一頓飯的時間就能跟人打成一片,所謂四海之內皆兄弟,大至官職財運,小到興趣愛好,都是他們結交朋友的機會。

只不過,現實中的人際關係遠沒有理想中美滿,對於多數初出茅廬、沒有什麼履歷和資源的年輕人而言,想要尋得志同道合相扶相助的朋友,遠沒想像中簡單。

而那些你通過讀了幾本人脈成功學,花費大把時間和力氣結識的酒肉之交,到頭來,也不過只是冠以「熟人」的美譽罷了。

1

有次,記者問導演馮小剛,「為什麼會選擇一直跟華誼合作?」。

馮導答,「王家兩兄弟是實在人,每次我的電影立項,只要說一個數他們就立即將錢入帳,如果遇到超出計劃的,他們也會無條件追加投資。」

「如果換成其他人呢?」馮導依然直言不諱,「不差錢的土豪遇見不少,每次觥籌交錯間,總會拍著胸脯告訴你,兄弟要錢了儘管找我,我一定支持你......」

「可當電影真的開拍時,這些土豪多是回個簡訊,說最近正在做一個大項目,回款還沒拿回來,要麼說最近比較忙,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採訪最後,一貫犀利的馮導總結道,「我是熟人太多,朋友太少」。

馮導這句話透出了當今社交場的真諦——對於很多自己根基不深的人來說,所謂的人脈,看似全線飄紅,實則虛假繁榮。

比如我周圍就有很多人喜歡把「人脈」二字常掛嘴邊,終日穿梭於會場、酒桌、KTV、桑拿洗浴等等社交場所開拓「人脈」,動不動就誇口昨晚又認識了誰,又跟某局長老總吃了一頓飯,搞的自己好像是現代版的胡雪巖在世。

英文中有個詞叫做「Name-dropper」,說的就是這些喜歡抬出名人顯要從而意圖提高自己身價的人。

想像一下,假設你仍是個大學裡的菜鳥,如果能被馮導臨幸共進晚餐,豈不遭人嫉妒?

可現實是,即使你有機會能和馮導來一次面對面地晚餐,也未必能和他建立真正的友誼。畢竟,所有人情面子的本質是價值交換,而你與之未必存在對等的利益交集。

2

有句話說的特別好,一個人越炫耀什麼,內心就越缺少什麼。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求而不得」,人脈亦然。往往最想認識別人的人,也是別人最不想認識的人。

曾經聽到過這樣一個段子,某市政協會議散席,幾個身價十億的老闆相約一起去打牌。

這時,被同為政協委員的某超市連鎖企業老闆聽到,由於之前大家一同出席過幾次類似的會,所以也就提出一起去玩。

看著興致盎然的超市企業老闆,幾個煤老闆面面相覷,無人應聲。最後,其中一位首富老闆忍不住發話了:「我們哥幾個一起玩,是因為我們都有產業,你一個開超市的跟我們瞎湊什麼熱鬧啊?」

隨後呢,這位超市企業老闆,在刺骨的寒風中,灰溜溜地隻身離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現實中的人脈無非分兩種:一種是「自己人」,一種「不是自己人」。只有互利互惠的人際關係,才能稱之為有效人脈。

那些能幫到你的人,不是你的人脈,只有那些你能幫到的人,才是你的人脈。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這裡還有一個英文單詞,叫「Acquaintance」,我們可以將其翻譯為「點頭之交」。從生活到工作中,我們每天都會遇到這樣的人。

比如大街上那麼多美女,你每個都想認識,因為你能從其身上獲得美感和愉悅。但美女並非想要認識你,你也不可能每個都娶回家,倘若你隨意對身邊一個熟悉的女性說「讓我來幫幫你吧」,想必她一定會覺得你不懷好意。

人脈云云,不外如是。比如不知從何時起,聚會場合互加微信,開始變成衡量一個人是否樂於交朋友的一種信號,隨後朋友圈裡點個讚,偶爾閒來無事,微信上寒暄幾句,這是許多人的常態。

但事實上,在我們微信通訊錄裡躺著的多半是「殭屍好友」,真正在日常工作中有交集的,卻寥寥無幾。但凡猛地接到對方一個電話,心裡都要盤算半天——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這人是要跟我借錢呢,還是要結婚了湊份子呢?

呵呵,真是點頭容易,搖頭難啊~

3

最高效的社交是拒絕,最有效的社交是付出。

我們往往會高估了不通人情事故而帶來的損失,卻往往低估了自身能力所能帶來的善緣。

人生就像金字塔,每個人都在不同的階層向上攀爬,越接近塔端的人越少。決定你有效人脈的不是範圍的大小,而是質量的高低,認識多少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號召多少人。

談人脈的作用,自然不能跳脫邏輯。

要知道,馬雲是先攜團隊在無數次的跌宕起伏中摸爬滾打,才於1999年獲得孫正義的投資,開始建立起自己的商業帝國,而非先有的人脈,才造就的成功。

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在武漢大學時就是非常厲害的技術牛人,僅用2年時間就修完了學分,一畢業便開始闖蕩計算機市場,涉獵廣泛,先是編著了《深入DOS編程》一書,寫過多個加密軟體,後來去了金山,一直從程式設計師做到CEO。

在金山擔任總裁的時候,馬化騰和丁磊都是其手下的站長。後來,騰訊成為了中國最大的網際網路巨頭,又間接投資了小米。

我說這些,無非是想得出一個結論:真正的人脈,並非使用殷勤贏得的人心,而是你身陷囫圇時的搭救者,是人生失意時助你東山再起的恩人,是你孤城揮師時營救你的軍中同僚。

而能結交如此人脈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首先得讓自身優秀,然後再毫無保留地把自身價值付諸到別人身上。

優質的人脈靠的是吸引,而非追逐。司馬遷在《史記》中談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成人社會的叢林,遵循的是「等價交換」法則,自身不過硬,空談人脈也枉然。

所謂能力就像樹根,決定了你在社會紮根哪一層;而人脈就像樹葉,不過影響的是你在這一層活得好不好。

4

我有位陝西朋友經常說:「心交朋友錢交狗。」

活在當今,朋友是種很奢侈的存在。人脈因利而聚,朋友因情而聚,熟人只會關心你飛得高不高,而朋友則關心你飛得累不累。

熟人與朋友不同。所有以利益為基礎的熟人社交,都要付之以同等的議價能力,所謂利益有多大,交情有多深。而朋友則有著更深的的內涵和外延,朋友往往始於無目的的交往,才是真性情。

古時有個俞伯牙彈琴,音調高昂激越。一個叫做鍾子期的砍柴人聞聲駐足,嘆道:「巍巍乎高山」。伯牙又琴出奔騰迴蕩的旋律,子期再嘆:「潺潺兮流水」。於是,兩人成為知音。

後來,子期不幸因病逝去,伯牙聞聽悲痛欲絕,隨即摔斷琴弦,從此不再彈琴。這個典故講的就是「高山流水,知音難覓」,想必大家都知道。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句有趣的話,「友情是何時消失的?從被稱作人脈的那刻起。」其實,如果靜下心來去發現,年紀越長,越是少有機會選擇朋友,相反,更多人只是在無奈地建立人脈。

真正的朋友,不是你計劃裡上升通道的階梯,而是有困難你不願麻煩他,借錢時不會先想到他的人。但朋友,卻絕對是在你需要他幫助時,不用開口,就會主動伸出援助之手的人。

多數人的朋友,建立在一無所有的年紀。因為年輕,鮮有過挫折,沒見過太多冷臉,你有充分的時間和耐心把陌生人暖成知己。

凡是一心抱以混圈子、玩人脈想法的人終將徒勞,畢竟人類花在人脈經營上的時間,多半都是浪費的。任憑你關係再廣,真正遇到大麻煩時,能夠依靠的總是那麼幾個人。

5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與其追逐人脈,不如讓自己成為人脈。

心理學表明,深度培養2~3個親密摯友,遠遠勝過200~300個泛泛之交。

所謂心智成熟,也並非是海納百川,相反,它是一個懂得取捨的過程,知道什麼人可交,什麼人不該交。最重要的是,能請清楚審度自己的價值所在。

人活於世,人脈固然重要。但當一個人沒有任何資源和能力的時候,一味以「交際花」的姿態示人只會醜態百出。

畢竟,人脈之間的關係建設,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方在你身上的所需,即使是酒肉朋友,你也得有在飯桌上給他人帶來樂趣的能力。

所以,縱觀百家人際交往之學問,我總結了三點,或對你有所幫助:

一、不端不裝,待人真誠。一個人的所言所行,都代表其心中所想,說一個人有城府,並非是懂得阿諛奉承,做事欲蓋彌彰。真心交往一個人,要選擇對方可接受範圍內的習慣和方式。心態要高,姿態要低,不要看輕別人,更不要高估自己。

二、懂得取捨,學會簡單。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價值觀截然不同的人,註定很難走進彼此內心深處,也註定成不了事業中相輔相成的摯友。與其痴迷於浮華的「人脈泡沫」,推杯換盞結交各路「神仙」,不如搞清楚自己幾斤幾兩,真誠處世,簡單為人。

三、人若無名,專心練劍。水利萬物而不爭,所以做人啊,要常思貪念之害,常懷律己之心。人都有自己的做事之志和生存之道,而人脈的精髓不在「經營」,而在於「吸納」,一個人的眼界能力上去了,自然能夠結識新的朋友。

人生有趣的地方在於變化,而一切變化,又是圍繞著人際交易的結點。

人生就像拋物線,關鍵時刻需要的不是熟人,而是朋友,因為只有朋友的毒舌慧心,才能幫助我們更清楚的認識自己。

每經編輯 李淨翰

相關焦點

  • 夜讀丨人生八度,你有幾度?
    當你漸漸克制,樸素,不怨不問不記,就能體會生命盛大。做事要有氣度事急則緩,事緩則圓。處事,一張一弛,輕重緩急分寸要拿捏得合適,太過用心,不僅自己勞心費力,別人也會怨聲載道。喝得暢快微醺恰到好處,倘若喝得酩酊大醉,理智不清,更有甚者亂了體統,失去了朋友相聚的意義,即傷身又有失大雅。為了健康,喝酒不要過度,保持不失態才是最佳高度。交往有尺度過猶不及,凡事都要講究一個尺度。
  • 夜讀丨人成熟的標誌,就是能坦然面對自己這三個問題
    鴿子問它:你為什麼要搬走呢?烏鴉回答道,其實我也不想搬走,但這裡的人對我太不友善了,他們嫌我的叫聲太難聽,不歡迎我留下來。鴿子沉思良久,對烏鴉說了這麼一番話:「朋友,你如果不改變自己的聲音,那麼無論你飛到哪裡,都不會有人歡迎的。」
  • 夜讀丨別讓壞情緒,趕走好運氣
    別讓壞情緒,趕走你的好運氣!推薦閱讀 夜讀丨朋友(深度)>夜讀丨有一種愛叫做永遠陪伴······夜讀丨旅行者幫人過了河,結果……夜讀丨人最大的幸福,就是真心地認可自己(經典好文)夜讀丨一事精緻,足以動人
  • 夜讀丨這條社交原則,告訴你怎樣去交朋友
    堂嫂說:「有難的時候才曉得,誰才是真的惦記著你,對你好。」朋友之間,也需要禮尚往來。你幫我,我幫你,情誼就越積越深了。但是,如果在你需要幫助時,才急著去結交朋友,攀附情誼,帶著點功利或者私心,怎麼可能交到真朋友?就如大多數的酒局一樣,不是碰個杯子,幹幾杯,兩人就會關係變好。往往散場之後就慢慢淡忘了。
  • 夜讀丨楊絳先生的5句話,讀懂受用一生
    「無論人生上到哪一層臺階,階下有人在仰望你,階上亦有人在俯視你。你抬頭自卑,低頭自得,唯有平視,才能看見真實的自己。」生活中總有這樣的時刻:一瞬間情緒低落,然後看著周圍的人,朋友、家人、同事,甚至是朋友圈的陌生人,好像每個人都過得比自己快樂。於是會忍不住懷疑自己不夠努力,也會忍不住羨慕,更會忍不住幻想。
  • 夜讀丨世上沒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
    沒有誰真正值得豔羨,也沒有誰能夠陪你一生。有些甜註定無法分享,有些苦註定自己品嘗。一個人的時候,有話心裡藏,有事自己扛。走著走著,就成長了;懂得了慈悲,學會了堅強。就像一棵仙人掌,忍著乾渴、迎著烈日,一樣能夠野蠻生長。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冷暖自知。我們對於別人抱有同情,那是因為我們體會過類似的苦難。
  • 前線夜讀丨你在忙些什麼?
    文圖丨喬靈軒、趙蘭傑、謝飛杞青春微言無巧不成書,側耳傾聽與自己對話!哈嘍,大家好,我是青喵。此時臺上指導員正不斷重複著昨日的問題,臺下幾個新同志眼神兒慌亂的跳個不停,顯然又是老生常談的問題,有人漏出一絲不耐煩,又很快被收回。聽語氣要講完了,薛飛與往常一樣深呼一口氣,等待「解散」的口令,沒有出乎意料,規律如此。
  • 有人覺得職場有熟人,就萬事大吉了,其實熟人不會幫你
    文|齁神在職場好多人遇到麻煩的時候,第一想到的就是有沒有熟人。覺得有熟人之後,就能萬事大吉了。其實你不知道,在職場上,熟人有時候並不一定會幫你,想知道原因嗎?一、都嫌麻煩---所以遇到問題都會遠遠的避開這也是為什麼好多人覺得職場上人情冷漠的原因了,其實就是每個人都不想為自己惹上更多的麻煩。所以當別人有問題時,大多數人都會躲得遠遠的,這並不是職場上特別奇怪的事情。所以如果你遇到問題的時候,把解決的重心放在熟人身上,就等著吃虧吧!
  • 夜讀丨害怕麻煩,是急於求成者的通病
    我們身邊不乏有朋友在處事中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原本想著做某件事情,可是一想到得先去解決很多麻煩,就顧不上事情多麼重要,最後不了了之。因為怕麻煩,我們錯過了很多。蔡康永在《給殘酷社會的善意簡訊》中寫道:人生前期越是嫌麻煩,越是懶得去學習,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心動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越是怕麻煩,就越難過好這一生。怕麻煩,是一種懶惰導演陳小卿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 夜讀丨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
    時間衝不散交情,朋友,就像天邊的星星,雖然不一定常常想起,但你知道,他們一直都在。◆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江城子· 密州出獵》宋·蘇軾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用心過好每一天,不辜負每天的好時光,不留下太多遺憾就好!當我們對生命懷有珍重之情,對夢想保持嚮往,對生活繼續熱愛,屬於生命本真的力量就會源源不斷地湧流出來。最後,願你回首往事時,可以問心無愧地說出:「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繞過歲月!」
  • 夜讀丨理想與現實 (值得深思)
    理想是完美的,而現實是殘酷的;但是理想也許並不適合你,而適合你的也許並不是你的理想。在危急的時候,人們往往是來不及思考那麼多的。最明智的選擇就是帶走最有可能帶走的那個。很多事情根本沒有錯與對,也容不得你去細想錯與對,如果過於猶豫或過於在乎別人的想法,你可能什麼事也做不成。
  • 痛苦在於「想得太多但書讀的太少」——「想要的太多但付出的太少」
    有哥們很崇拜楊絳,於是寫信傾訴自己的煩惱,希望楊絳能幫他解惑,楊絳給他的回信,核心內容只有一句,意思是你的痛苦在於你想得太多但書讀的太少某天,說到知行合一的問題,很多人「天天恍然大悟,一直原地踏步」,經常看到一些道理,覺得「明白」了,然後就沒反應了,看到下一個道理,又恍然大悟,然後又沒反應了。「知」和「行」是兩條腿,知行合一才會往前走。
  • 購買新車後 要不要把舊車賣給熟人 理得清的朋友都這麼做
    但是前面一個朋友在沒有查看市場行情的情況下,一開口就說1萬轉讓給他,作者菌心裡當時就呵呵了一下,可能那位朋友也覺得太少了一點,馬上又補加一句1萬5,其實就算是1萬5,也與作者菌心裡價位差得有點遠。在這種情況下,其實是很糾結的。總的來說,舊車賣給熟人,價格不好跟人家談,賣低了,自己心疼;賣高了,後面還不曉得怎麼想你。
  • 夜讀丨越無能的人,越愛挑別人的錯
    全民夜讀來自民生周刊00:0007:48點擊上方綠標收聽朗讀音頻文/京博國學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是把責任推卸給環境和別人,還是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原因?他們總能理直氣壯地說道:「我沒問題,都是你的問題。」又或者「這個事情和我無關,你去找誰誰誰。」、「如果我有問題,也都是你造成的。」……諸如此類。少時怨父母,成人後怨社會,年老後怨子女,卻從來沒有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論語》中有這麼一句話:「小人無錯,君子常過。」
  • 師大夜讀 丨 輪椅上的追光者
    如果你去過清晨七點鐘的雁塔校區,你就會在校園的林蔭大道上看見這樣一抹獨特的風景:一個男生坐在輪椅上緩緩駛向教學樓,陽光灑向他年輕的臉龐,透出來的是這個不服輸的小夥子正在向陽生長的力量他一直都是那個體貼溫暖的男孩,面對命運洪流,他挺起錚錚鐵骨,百鍊為鋼,面對家人朋友,他滿懷一片柔情,體貼細緻。
  • 夜讀丨強大氣場的人,都有一顆簡單的心
    全民夜讀來自民生周刊00:0005:51點擊上方綠標收聽朗讀音頻文/梵音療愈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難,但為什麼有些人能夠坦然面對,有些人卻耿耿於懷呢?關鍵就在於,你是否能做到心平氣和。
  • 夜讀丨夜深了,你為什麼還沒睡?
    夜讀丨夜深了,你為什麼還沒睡?此刻的你,為何還沒有進入夢鄉?捧著手機抑或盯著屏幕的你,又在想些什麼?親愛的「熬夜族」,你們還好嗎?《2019國民健康洞察報告》指出,年輕人比老年人面臨更加嚴重的睡眠問題,84%的90後存在睡眠困擾。90後,儼然成了最「缺覺」的一代。其實,飽受睡眠不足之苦的,又何止是90後呢?
  • 好看的人太多,有趣的人太少。
    每天每夜,伴你入眠 總有一天,你會等到一個讓你安心的人,就像秋褲包裹住了腳踝。 世界上最噁心的事,就是你看見了一個人虛偽的一面,可是其他人沒看見,他們以為她就是表面上的那麼美好,然後你就變成了其他人眼裡的心機婊。
  • 【夜讀】自省的力量
    來 源丨儒風大家(ID:rufengdajia) 作 者丨儒風君 特別鳴謝 本期主播:玘玥 2 自省才能自明 有位女士剛搬到一個新的城市,她經常向朋友抱怨,說空氣太差,能見度很低,窗外什麼也看不見。 直到有一次,朋友來他家。
  • 品味·食材丨關於生菜你知道多少?
    ▲聽品味電臺夜讀分享生菜是類似萵苣之一種青菜。臺灣叫為捲心菜,香港人分別為西生菜和唐生菜兩種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