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知名啤酒:一直被誤認為國產品牌,一年在中國默默撈金331億

2020-12-23 騰訊網

啤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精飲料,在公元前6000年,生活在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地區的蘇美爾人用大麥芽釀成了原始的啤酒,當時的啤酒與現今我們所喝到的啤酒的味道有很大的不同。

到了公元前4000年,人們已經學會用大麥、小米、蜂蜜等製作出16種啤酒,但人們開始使用苦味劑是在公元前3000年,不過啤酒在北歐地區十分受歡迎,公元4世紀時,整個北歐都能看到啤酒。

而啤酒的種類也變得更加豐富。公元1516年,巴伐利亞公國大公威廉四世針對啤酒的製作發布了《德國啤酒純酒法》,而這也是世界上出現最早的食品法律,裡面規定啤酒只可以用啤酒花、麥子、酵母和水作為原料。

19世紀隨著冷凍機的出現,人們開始對啤酒進行低溫後熟的處理,於是啤酒開始有了泡沫,19世紀末,啤酒傳入了中國,我國最早的啤酒作坊是俄羅斯在中國哈爾濱所建立的,1903年英國人與德國人在中國建立了英德啤酒廠,該啤酒廠是青島啤酒廠的前身。

我國也有歷史悠久的酒文化,古人在家中盛情招待客人時通常都會擺上酒,還有文人志士把酒言歡,三國時期曹操就寫下了「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詩句,如今通俗點來說就是「借酒消愁」。

另外唐朝詩人王維與友人分別時寫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北宋文學家晏殊在《浣溪沙》裡也寫有「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而古人秉燭夜談之時,也少不了有酒作伴。

不過在啤酒還沒有傳入我國之前,我國的字典中也沒有「啤」字,隨著啤酒的傳入,由於德國、荷蘭稱啤酒為「Bier」,英國稱「Beer」等,其中都含有「啤」的音,於是「啤」字便出現了,我國在翻譯時也就用到了「啤酒」一稱。

儘管啤酒剛傳入我國時產量便不大,但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啤酒工業發展迅速,也逐漸不再依賴進口,後於1954年,我國的啤酒也開始進入了國際市場,現今我國最賺錢的啤酒公司:一年收入上千億,比茅臺還賺錢,不是青島!

茅臺酒是世界三大名酒和中國三大名酒「茅五劍」之一,有「國酒」之稱,在我國歷史上,茅臺酒也是歷代王朝貢酒,1915年,茅臺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了金質獎章、獎狀,並且在建國後,茅臺酒也是多次在國內外獲獎,因此被譽為「世界名酒、祖國之光」。

好酒貴在精,如今茅臺酒也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據了解在2018年,茅臺酒淨利潤是352億元。

而最賺錢的啤酒公司是喜力,事實上喜力是一家荷蘭釀酒公司,每年在我國低調撈金331億。它的創始人是傑拉德·喜力,他於1863年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創建了喜力,是當時最大的啤酒廠,最初的名字為「草堆」。

傑拉德·喜力為了生產出世界上最好的啤酒,幾乎走遍了世界,去尋找最好的配料,為此傑拉德·喜力還建造了一座關於釀酒的私人圖書館,1886年「喜力」正式登上了啤酒的舞臺,它的主要原料是蛇麻子,相比其他一些啤酒,喜力帶給人的感覺是舒服。

而喜力也特別注重創新,成長迅速,現今喜力產品已行銷世界170多個國家。

90年代中期,喜力啤酒公司進入了中國市場,喜力的領導人很快也看到了中國市場的潛力,分別在上海、廣州和海口開設了三家工廠,總部是在上海,此外喜力能迅速打開中國市場,也源於與華潤啤酒的合作。

目前華潤啤酒在中國大陸經營了48家啤酒廠,佔有中國啤酒市場的15%的份額,也是我國啤酒銷售量排行第一的公司,而華潤啤酒能有如此成就,也離不開與喜力的合作,最初華潤啤酒走的是親民路線,低價的東西很多人都喜歡。

但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改善,逐漸追求高端產品,在這個時候,華潤啤酒的銷售利潤比不過國外的高端產品,於是喜力也成為了華潤啤酒的一塊敲門磚,步入了啤酒高端市場,也因此獲得了更高的利潤。

為了提高競爭力,喜力推出了新的包裝,更重視年輕人的體驗,更顯青春活力和時尚個性,因此喜力也成為了酒吧和娛樂場所最受歡迎的啤酒飲品。

據資料顯示,2020年5月13日,喜力名列2020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榜第341位。

相關焦點

  • 日本飲料巨頭,在中國每年撈金65億,卻一直被誤認為是國產品牌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也日益提高,但是人們的生活節奏也更加快速了,當人們沒有時間吃飯時就會選擇一些有營養的東西代替,比如牛奶、麵包、豆奶等。當然,飯桌上的飲料也少不了,比如我們常見的各種涼茶,各種功能性飲料,各種奶製品等等。
  • 日本飲料巨頭,一直被誤認為是國產品牌,每年在中國默默撈金65億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經濟全球化給世界各國帶來了空前的機會,但也衝擊了生產力較弱的國家,當物美價廉的進口商品打擊國產商品時,國家又不得不出臺對應政策。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品牌來自於日本,每年在中國低調撈金幾十億,還一直被大家誤以為是國產品牌,它就是「養樂多」。
  • 日本銷量最高的飲料,卻被誤認為是中國品牌,每年在中國撈金65億
    日本銷量最高的飲料,卻被誤認為是中國品牌,每年在中國撈金65億!除了喝白開水以外,牛奶也是最營養而且無公害的一種飲品,可能有很多的人他們都會覺得牛奶的口感沒有別的其他的飲品好喝,雖然說知道牛奶有營養,但是卻不太愛喝,可是在看到酸奶飲品的時候,大家都會覺得非常的樂觀,既有營養口感又酸酸甜甜,所以說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成為了不二選擇,接下來就跟大家說一下,日本銷量最高的飲料被我們一直誤認為是中國品牌,每一年在中國撈金65億。
  • 低調的日本飲料巨頭,被誤認為是國產品牌,在中國每年撈金65億
    推薦語:不說還真不知道,這樣的品牌居然是日本品牌,在這個行業,中國品牌已快速崛起,還能存在這樣的日本品牌確實讓人有點難以相信。下文轉載自作者:木丁看客看世界Hello,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資訊!說到國內的知名飲料巨頭,相信不少網友都會想到娃哈哈、可口可樂、農夫山泉等品牌。但也有網友表示:奶茶它不香嗎?為什麼一定要喝飲料?隨著這些年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也提上去了,飲料行業的發展也迎來了紅利時期,就連連鎖奶茶店我國都是一家一家的開,一杯便宜的8、9塊,貴的16、17塊。
  • 日本一知名飲料,一直被誤認為是國產品牌,每年在中國淨賺36億
    很多比較知名的飲料並不是中國的,而是國外的品牌。就有一日本知名的飲料,一直被誤認為是國產品牌,每年在中國淨賺36億。在我國最受歡迎的飲料品牌那就是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隨便在一個超市或者小賣部都能買到,這兩個飲料品牌都是美國的品牌。日本也有一款知名的飲料,在我國深受歡迎,這個飲料就是養樂多。
  • 被誤認為「國貨」的4大品牌,超市隨處可見,在國內低調撈金多年
    大家到超市購物的時候,就會接觸到各種牌子,有很多品牌大家耳熟能詳,看起來也很中國化,都是中文名稱,很多人誤認為就是中國牌子,卻是名副其實的國外牌子。事實上,國外有不少企業早看上了中國龐大的市場,不少國外牌子已經默默「潛伏」在中國多年。
  • 日本飲料巨頭,在中國默默撈金56年,卻被大家誤認為是國產品牌
    被誤認為是中國飲品,在中國低調撈金56年,其實是一個日本品牌? 乳酸菌飲品一直是大家認為比較健康的一個飲品,在中國也一直受到廣大民眾的歡迎,2014年就有著57億的巨大規模,2018年的時候擴張到137.7億元,而全部乳酸菌飲品中,養樂多是最受大家歡迎的一種
  • 一個日本知名品牌,在中國撈金25年,卻被誤認為是國產品牌
    我國優秀的企業不斷走向世界,也有國外優秀的品牌不斷注入我們國家。但是有一家國外品牌在我國默默撈金25年,仍然被很多人認為是我們的國產品牌。說起國內的家電品牌,大家就會想起格力、美的、海爾這三大巨頭的名字。
  • 比老乾媽還牛的美國辣椒醬巨頭,在中國撈金31年,卻被誤認為國產
    比老乾媽還牛的美國辣椒醬巨頭,在中國撈金31年,卻被誤認為國產眾所周知,老乾媽作為辣椒醬的王者,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銷量一直居高不下,而且還遠銷海外。進入中國1989年,味好美在成立100周年之際,決定開始在中國進行投資業務,不僅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總部,還建立了2家工廠,以及和2家委託加工廠達成合作。雖然行事風格較為低調,但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味好美卻成為了國內最著名的調味品企業,比老乾媽還牛。
  • 被誤認為是國產空調,在中國低調撈金24年,其實是一個日本品牌
    近幾年,國內手機市場的競爭格外激烈,三星、索尼等海外手機廠商接連敗走中國市場,而華為、小米、OV則趁勢崛起。無獨有偶,家電市場也是如此。三菱、東芝等海外品牌在中國市場接連受挫,美的、格力則迅速吞噬其市場份額。
  • 常被認作中國品牌的牙膏:在中國默默「撈金」,年利潤高達數億
    而我們國產的牙膏在我們中國的市場上有著巨大的銷售額度,但是你知道嗎?有些牙膏的牌子非常像是我們中國品牌,但是卻並不是。今天小編來盤點那些常被認作中國品牌的牙膏:在中國默默「撈金」,年利潤高達數億!其實說的就是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見到過的一個牙膏品牌了,那就是中*華牌的牙膏,這個牙膏從創立到現如今已經有著半個多世紀的歷史了。
  • 一年掙600億,搞垮多家國產品牌,卻被誤認為是國貨,每天都在喝
    來源:九度視頻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又擁有14億超大消費市場,中國市場逐漸成為各國企業的「香餑餑」。而有些外國企業,更是早早看中了中國的發展,趕在幾十年前就「紮根」中國,甚至年輕一代的人,都以為他們是國貨品牌。
  • 中國瓶蓋大王:一年賣出150億個瓶蓋,在飲料企業背後默默撈金
    來源:EMBA微金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的升級,國內飲料行業呈現出較好的增長勢頭,數據顯示,2020中國飲料銷售總額將突破6000億。而隨著飲料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有一家企業也是藉機快速成長,在這些飲料企業背後默默撈金,誰能想到,依靠著小小的塑料瓶瓶蓋,這家企業一年竟然能夠創造出上億元的利潤。甚至還能做到上市,它便是被稱為中國"瓶蓋大王"的金富科技。
  • 深藏中國30年,年撈金377億的辣醬品牌,卻被國人誤以為是國產貨
    深藏中國30年,年撈金377億的辣醬品牌,卻被國人誤以為是國產貨推薦語: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食作為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無疑是不可忽視的。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食物的要求也是隨之提升,色、香、味都成了美食的重要標準。
  • 這十大家喻戶曉的中國品牌,一直被誤以為是洋貨,其實都是純國產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樣國產、洋品牌分不清,比如竟然剛剛才知道,名創優品是地道的中國品牌,反而抱著愛國心理買的大寶,卻已經被納入了強生的版圖。今天,我們就來數一下,這些國內、國外傻傻分不清的品牌。1.名創優品小編一直以為它是日本的品牌,因為名創優品的很多信息,都帶上了日本風格,所以被很多人誤認為是日本品牌,其實它是地地道道的國產品牌。大家都知道「哎呀呀」吧,名創優品的創始人就是哎呀呀的創始人葉國富。
  • 日本一種知名飲料,一直被誤認為是國產品牌,你肯定也喝過
    相信許多人都喝過各種各樣的飲料,無論是百事可樂還是可口可樂,或者是農夫山泉,這些基本上都被大家所關注,可是,還有一款飲料一直都是全民都喝過的飲料,而且認為是國產,每年在我國賺了65個億。那麼,這款飲品到底是什麼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聊一聊吧。
  • 這家美國公司的產品家喻戶曉,一直被誤認為是國產品牌,每年賺走幾...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在當代很多人的心中有這樣一個奇怪的道理,那就是「國產」都是次品,唯有「進口」才是先進的。正是這種不正確的想法,使很多人盲目追求國外的日用消費品,很少支持國產產品,其實,所謂的很多外國貨也是中國生產的,只不過貼了個國外品牌的標。
  • 被誤認為國產飲料,一年賣出223億,其實是一個外資品牌
    的困惑,但毋庸置疑的是,在中國功能飲料品牌中,脈動和紅牛等依舊是當之無愧的領頭羊。其中紅牛,更是一度被誤認為是國產飲料,但實際上,它卻是一個外資品牌。據公開資料顯示:紅牛這一飲料品牌,其實是在1995年12月由泰國進入中國,同年,成立「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藉此來大力開拓中國市場。
  • 這家日本空調巨頭在中國紮根24年,經常被誤認為是國產品牌
    就在2020年2月,董明珠獲得中國最傑出的商業女性第一名,8月份在《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也有一席之地。眾所周知,格力空調在董明珠的領導下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並且已經登上世界舞臺。格力集團已經發展了33年,其實力不可低估。
  • 日本家電巨頭深耕中國42年,營收遠超格力美的,一年撈金超5000億
    文/有魚 審核/BU本文首發於百家號,禁止抄襲轉載在中國家電市場,格力、美的、海爾等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家電品牌,不僅產品豐富,質量更是有保障。雖然松下電器是一家日本企業,但據筆者了解,松下電器已經在中國深耕42年之久,品牌影響力雖算不上出色,但其營收卻遠超格力、美的。早在2018年,松下就已經成為中國家電市場最能賺錢的電器品牌,一年撈金超5000億。作為對比,美的年營收在2782億元,海爾、格力分別為2007億元、198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