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已至,秋意漸濃,如期而至的還有全國消防月。
11月9日是我國的全國消防日,這與我國的火警電話「119」數字一致,為了這個數字更加深入人心,在1992年時就把這一天定為全國消防日,今天也是我國的第29個消防日了。
為了擴大消防安全的宣傳力度,增強全國人民的消防安全意識,普及消防安全知識,最大程度預防和減少火災事故的發生,後來將整個11月拓展為我國的消防月,今年是第三個全國消防月,今年全國消防月的主題是「防範火災風險,建設美好家園」。
11月正值天乾物燥之際,極易發生火災事故,各地都在緊鑼密鼓地開展消防法制觀念教育和消防安全知識普及活動,今年發生的涼山火災讓無數人為之心痛,這為我國的消防安全再一次拉響警鐘,也再一次說明了消防安全知識教育的必要性。
隨著國民素質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掌握消防安全知識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消防月的活動中來,我們也逐漸掌握了很多火災逃生的知識,印象最深的就是:在火災發生的時候,要用溼毛巾捂住口鼻,穿越濃煙區域,逃離火災現場。
這個消防知識已經被很多人熟記,但是最近有專家表示,這個火災逃生方式是不科學的。據國家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社會消防工作指導處的負責人司戈解釋,用溼毛巾捂住口鼻穿越濃煙的火災逃生方式是在百年前從美國傳入中國的逃生方式,當時建築物的高分子材料很少,有毒的煙氣也很少,所以在那個年代,發生火災之後是可以用溼毛巾捂住口鼻進行逃生的。
但是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遷,建築材料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新型的高分子材料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面前,在建築領域逐漸普及,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火災,燃燒釋放出來的濃煙中,有害氣體的比重大幅度提升。
在火災中,引起傷亡的主要原因就是燃燒之後,吸入有毒的氣體導致窒息,所以當下,用溼毛巾捂住口鼻的方式已經不能有效阻擋有毒煙氣的吸入了。專家建議遇到火災時,要儘可能多開煙霧,尋找其他的逃生通道,儘量不要強行通過有煙霧的區域。
由此可見,隨著時代的變遷,消防安全知識也要隨之更新,消防安全月的消防安全知識普及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