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急管理部官員糾正:火災時用溼毛巾捂口鼻,錯了!

2020-12-20 新華網客戶端

  最近,一條微博熱搜#火災中溼毛巾捂口鼻穿過煙霧不科學#,讓許多網友緊張起來。

  據中新網報導,日前,在國家博物館舉行消防綜合演練活動上,國家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社會消防工作指導處負責人司戈現場講解消防安全知識時談到:

  火災疏散時常見的一個嚴重誤區,就是用溼毛巾捂住口鼻「穿越濃煙」逃生。

  為什麼溼毛巾捂口鼻逃生存在誤區?

  司戈談到,這種做法大概是在100年前從美國傳來,當時高分子材料少,有毒煙氣少,所以在當時若有輕微煙氣,拿著溼毛巾可通過。但是,現在建築材料發生變化,逃生方式也應改變。所以不能機械的套用。

  那麼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呢?

  司戈表示,在火場中看到濃煙,並不是一定要穿過去,逃生自救的時候,得儘量不穿過濃煙,尋找能夠安全逃生或者等待救援的路線和地方。

  總結一下,就是不要以為溼毛巾捂住口鼻就能隨心所欲地穿過濃煙了,還是要儘可能往煙少的地方跑。

  畢竟著火時候,不少人不是被燒死的,而是被濃煙嗆死的。

  溼毛巾也不是萬能的,有網友就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

  溼毛巾是否有效得看具體情形,但有勝於無。在高溫和濃煙條件下,確實溼毛巾起不到多大作用。但在火災初始階段或者等待救援時,溼毛巾還是有一定幫助的。

  高樓著火,該如何逃生?

  現在都是高樓大廈,遇到火災時該如何正確逃生?央視《原來如此》欄目曾在2015年請了一位久經火場的消防員,示範如何正確應對高層火災現場!

  1. 要事先了解和熟悉住宅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情況,心中有數,以防萬一。高層居住建築至少有兩部樓梯可以供疏散使用。

  火災發生後可以尋著指示燈或者指示標識逃生。千萬不要乘坐電梯,以免電梯停電或失控。

  2. 房間內發生火災時,千萬不要驚慌失措,可以用滅火器或者消防拴第一時間撲滅,此時還應呼喊周圍的人出來參與滅火和報警。

  如果火勢無法控制,應該立即自己疏散,離開時把房門關上,防止煙氣進入走道。逃出火場後,不要再顧忌遺留在室內的物品,再返回去拿。

  3. 當起火點在其他房間或者樓層,開門前應該用手觸摸一下門的把手,如果門鎖的溫度已經很高,或者煙霧從門縫中往裡鑽,則說明外面的火已經很大,千萬不要貿然地打開房門,如果門鎖溫度正常,或者門縫沒有煙霧鑽進來,說明火離自己還有一段距離,這時候可以打開一道門縫,觀察一下外面的情況。

  開門時應該用一隻腳抵住門的下框,防止外面的熱浪將門衝開,使火勢蔓延。在確信大火併沒有對自己構成威脅的情況下,這時候儘快地逃離火場。

  4. 當大火和濃煙已經封閉通道,應關閉房門內所有門窗,防止空氣對流,延遲火焰蔓延的速度,並且用一些布條堵住門窗的縫隙,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用水澆在門窗上降低它的溫度,等待救援。

  如果深居樓層較高的情況下,不能盲目地去跳,可向外發出呼救的信號,可以拋一些沙發墊、枕頭這些軟的物體,夜間可以打開手電,使下面的人能夠知道這裡有人,能夠救助。

  5. 當離開房間發現起火部位就在本樓層時,應儘快就近跑向已知的緊急疏散出口,遇有防火門應該及時關上,如果樓道被煙氣封鎖或者包圍的時候應該儘量降低身體尤其是頭部的高度,用溼毛巾或者衣物堵住口鼻。

  ① 低身前進:火災發生時煙氣大多聚集在上部空間,因此在逃生過程中應儘量貼近地面匍匐或者彎腰。

  ② 毛巾捂鼻:毛巾要折3次疊成8層,溼毛巾要半溼,太溼反而會影響呼吸。

  ③ 厚物護身:確認逃生路線後,可用浸溼的棉被、毛毯、棉大衣蓋在身上,以最快的速度鑽過火場衝到安全區。不能用塑料或化纖類的物品保護身體,反而會適得其反。

  6. 一般高層建築都會設有避難層。如果不能安全逃到地面,那麼應往避難層逃生,在避難層等待救援。

  7. 當被大火困在房內無法脫身時,不能盲目從窗口往下跳,要用溼毛巾捂住鼻子,阻擋煙氣侵襲,耐心等待救援,並想方設法報警呼救。

  火災時別有這5種行為!

  火災發生難免著急,很容易出現錯誤的要命行為。@廣東消防 曾總結過火災中五種常見的錯誤行為:

  1.習慣心理,即原路逃生(×)

  公共場所的旅客、顧客、遊客對環境不熟,對避難路線不了解,當發生火災的時候,絕大多數是奔向來時的路線。倘若該通道被煙火封鎖,則再去尋找其他入口。殊不知,此時已失去最佳逃生時間。

  因此,進入公共場所時,一定要對周圍環境和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進行必要的了解與熟悉,確保一旦發生火災可以快速自救逃生。

  2. 向光心理,向亮的地方跑(×)

  在緊急危險情況,人的本能、生理、心理決定人們總是向著有光、明亮的方向逃生。而這時的火場中,90%的可能是電源已被切斷或已造成短路、跳閘等,光和亮之地正是火魔肆無忌憚地逞威之處。

  應沿著「安全出口」發光指示標誌的指引下向最近的安全出口逃生。

  3.從眾心理,危機時刻沒有判斷(×)

  當人的生命突然面臨危險狀態時,極易因驚惶失措而失去正常的判斷思維能力,當聽到或看到有人在前面跑動時,第一反應就是盲目緊緊地追隨其後。

  常見的盲目追隨行為模式有:跳窗、跳樓,逃進廁所、浴室、門角等。

  4.自高而下,習慣往下跑(×)

  當高樓大廈發生火災,特別是高層建築一旦失火,人們總習慣性認為,火是從下往上著的,越高越危險,越下越安全,只有儘快逃到一層,跑出室外,才有生的希望。

  殊不知,這時的下層可能是一片火海。特別是只有一條疏散樓梯、不具備防火防煙功能的老舊民房。

  不要盲目沿樓梯疏散,可在房間內採取溼毛巾捂口鼻、往門上澆水冷卻、往有新鮮空氣的陽臺躲避等方法,告知119你的具體位置,等待消防人員救援。

  5.冒險跳樓,當心送命(×)

  當選擇的路線逃生失敗、火勢愈來愈大、煙霧愈來愈濃時,人們很容易失去理智,有些人會選擇冒險跳樓。

  即使樓下有救援氣墊,一般的氣墊也只能承受6層及以下高度,從6層以上高度往救援氣墊上跳,相當於沒有安全保護,後果和直接跳樓相差無幾。

相關焦點

  • 國家應急管理部官員糾正:火災時用溼毛巾捂口鼻錯了
    國家應急管理部官員糾正:火災時用溼毛巾捂口鼻錯了 2019-11-09 11:21:06 來源:大洋網  |  作者:佚名| 字號:A+ | A- 最近,一條微博熱搜#火災中溼毛巾捂口鼻穿過煙霧不科學#,讓許多網友緊張起來。
  • 火災中用溼毛巾捂口鼻逃生是錯的?事實是這樣的…
    火災中用溼毛巾捂口鼻逃生是錯的?近日,在國家博物館舉行消防綜合演練活動上,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社會消防工作指導處負責人司戈現場講解消防安全知識時談到:火災疏散時常見的一個嚴重誤區,就是用溼毛巾捂住口鼻「穿越濃煙」逃生。為什麼溼毛巾捂口鼻逃生存在誤區?
  • 「科普」傳了一百多年的火災時用溼毛巾捂口鼻竟是錯的!
    【奪旗】山東省剛剛公布一項暗訪結果,淄博竟然排在……最近,一條微博熱搜#火災中溼毛巾捂口鼻穿過煙霧不科學#讓許多網友緊張起來。日前,在國家博物館舉行消防綜合演練活動上,國家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社會消防工作指導處負責人司戈現場講解消防安全知識時談到:火災疏散時常見的一個嚴重誤區,就是用溼毛巾捂住口鼻「穿越濃煙」逃生。那麼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呢?
  • 火災中用溼毛巾捂口鼻逃生是錯的?事實是這樣的
    「逃離火災現場時,需用溼毛巾捂住口鼻」是一種誤導?近日,一則講解消防安全的視頻在網上引起熱議。近日,在國家博物館舉行消防綜合演練活動上,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社會消防工作指導處負責人司戈現場講解消防安全知識時談到:火災疏散時常見的一個嚴重誤區,就是用溼毛巾捂住口鼻「穿越濃煙」逃生。
  • 火災中用溼毛巾捂口鼻逃生居然是錯的?原來事實是這樣……
    近日,在國家博物館舉行消防綜合演練活動上,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社會消防工作指導處負責人司戈現場講解消防安全知識時談到:火災疏散時常見的一個嚴重誤區,就是用溼毛巾捂住口鼻「穿越濃煙」逃生。為什麼溼毛巾捂口鼻逃生存在誤區?
  • 溼毛巾捂住口鼻逃生是錯的?
    「逃離火災現場時,需用溼毛巾捂住口鼻」是一種誤導?近日,一則講解消防安全的視頻在網上引起熱議。該方法是100年前做法在近期國家博物館舉行的消防綜合演練活動上,國家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社會消防工作指導處負責人司戈現場講解時說:火災疏散時,用溼毛巾捂住口鼻,這種做法的誤導性非常強。
  • 火場逃生「溼毛巾捂口鼻」過時了!網友:被誤導了好多年!
    近日,國家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社會消防工作指導處負責人司戈,在一場消防綜合演練活動中表示,用溼毛巾捂住口鼻 " 穿越濃煙 " 逃生,是火災疏散時常見的一個嚴重誤區,這個自救辦法在當前很多情況下都不適用。這一說法瘋傳,引發網友熱議!
  • 火災中溼毛巾捂口鼻穿過煙霧方法竟是錯的!
    近日,國家應急管理消防救援局社會消防工作指導處司戈表示火災疏散時常見的一個嚴重誤區就是用溼毛巾捂住口鼻「穿越濃煙」逃生司戈解釋稱,這種做法大概是在100>而常見建築材料燃燒產生的一氧化碳含量就高達2.5%那麼溼毛巾有沒有用?
  • 火場逃生「溼毛巾捂口鼻」……錯!網友:被誤導了好多年
    專家提醒:「溼毛巾捂口鼻」過時了11月5日,記者專門請教消防部門專業人士,告訴大家火災現場如何正確逃生。消防專家介紹,「用溼毛巾捂住口鼻」的做法大概是在100年前從美國傳來的,當時高分子材料少,有毒煙氣少,若遇有輕微煙氣,拿著溼毛巾可通過。但是,隨著科技調整發展,現在的建築材料發生變化,逃生方式也應改變。
  • 全國消防月:溼毛巾捂口鼻穿越煙霧不科學?到底火災該如何逃生?
    為了擴大消防安全的宣傳力度,增強全國人民的消防安全意識,普及消防安全知識,最大程度預防和減少火災事故的發生,後來將整個11月拓展為我國的消防月,今年是第三個全國消防月,今年全國消防月的主題是「防範火災風險,建設美好家園」。
  • 科普:火災自救逃生中溼毛巾捂口鼻,死定了?
    本著同樣的目的,今天個人談下溼毛巾的作用,在火災自救逃生時應不應該用?2017年左右,網絡有一段視頻,視頻中一位臺灣臺北的蔡姓消防人員說:溼毛巾捂口鼻,死定了!但在我國消防培訓中、消防教材中都在說要用溼毛巾捂口鼻。這其間肯定有什麼蹊蹺?
  • 消防小知識|火災時用溼毛巾捂住口鼻逃生,OUT了!
    消防安全講座  消防知識培訓  相信大家沒少接觸  問題來了  發生火災,你會選擇  1.弄溼毛巾捂住口鼻貓著腰快跑。  2.往下無法逃生時,就往上逃生。  溼毛巾捂著口鼻貓著腰逃生  這難道不是每回消防演練時都強調的重點嗎!  難道我們參加了一個假演練!  別急  先耐心看一段臺灣消防員的講座視頻  看完視頻  感覺是
  • 火場逃生3大誤區熱傳 用溼毛巾捂口鼻有用嗎? 消防解答
    消防員在演示將溼毛巾疊成8層的方法。  起火後逃生要注意什麼事項?如今,我們知道的是:用溼毛巾捂口鼻、下樓時彎腰摸行、站在窗口示警呼救……  最近幾天,尤其是倫敦和杭州高樓大火之後,朋友圈熱傳的一則視頻,引起大家熱議。視頻中一位臺北的蔡姓消防人員說:溼毛巾捂口鼻,死定了!
  • 火災溼毛巾捂口鼻沒效果還恐致命
    臺北市議員王鴻薇31日質詢時舉例,次不少民眾認為火災時用溼毛巾可以隔絕碳離子增加活命機會,但事實上是,溼毛巾並無隔絕效果甚至可能因此犧牲寶貴的逃命時間。對於這些網絡謠言,王鴻薇要求消防局應提供闢謠平臺供民眾查閱。
  • 禪哥:快讓那些該死的「溼毛巾」去見鬼吧!
    然而,不用手捂口鼻,難道溼毛巾就是必須、必要、必然、必定的「必」嗎?其次,學校通知家長,要求所有學生早上把毛巾打溼並擰乾,折好,八折,這難道不是形式、不是官僚、不是拍腦門的想當然嗎?火災真的來了,誰給學生們準備了溼毛巾?很簡單,火災是突發事件,演練所要考察的就是針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
  • 拜託,請別再教孩子火災時用溼毛巾捂臉了
    但是,我們更應該看到自身面對火災事故時,薄弱的知識面和差勁的行動力。今天就想給大家分享一個來自臺灣高雄消防員的ted演講視頻。這是一個顛覆傳統的自救視頻,希望我們都能防患於未然。很多人有教大家火災的自救方法,而最常見的莫過於以下三點:遇到火災,躲進浴室避難;向下跑不通就向上走;用溼毛巾捂住口鼻。這也是現場大多數觀眾認同的自救方式。然而,如果你這3點都認同,並且在遭遇火災時準確使用的話,你面對的只有3個字,那就是——死!定!了!
  • 火場逃生用對摺8層溼毛巾捂住口鼻 能過濾有毒氣體並降溫
    幹毛巾的過濾和降溫效果次於溼毛巾,一般逃生時建議有條件的情況下使用溼毛巾。  溼毛巾有較好的過濾和降溫效果  最近,很多人的朋友圈都在熱傳一則視頻,視頻中一名臺北的蔡姓消防人員否認火災時溼毛巾捂鼻的作用,稱實驗證明,溼毛巾根本擋不住高溫和濃煙,如果因為尋找毛巾而移動到危險的地方,置自身於險地
  • 高層住宅發生火災該如何逃生?
    新華社北京1月2日電(記者魏玉坤)近期,遼寧瀋陽、重慶高層住宅先後發生火災事故,消防安全警鐘接連敲響。那麼,高層住宅發生火災後,該如何逃生?  中國應急信息網信息顯示,居民要熟悉安全出口、逃生路線位置,選擇合適路線逃生。此外,家中要常備強光手電、逃生面罩、逃生緩降器、滅火器等,以備不時之需。  發生火災要迅速逃生,不要貪戀財物。屋內門把手溫度過高或門縫有煙流入,不要貿然開門。  起火點在本層或上層,迅速通過安全出口向下逃生。起火點在下層,火和煙霧已封鎖向下通道,視情選擇其他路線或回家等待救援。
  • 暖聞|消防員摘下呼吸器給被困者,用溼浴巾捂口鼻繼續施救
    2020年1月1日,重慶市渝北區加州花園小區發生火災。2日,一名親歷者寫的一段感謝消防員的文字引發網友廣泛轉發。該親歷者稱,他被困家中,是消防員將他救下,消防員還把自己的裝備給了他。提到1日發生的火災,賈先生仍有些後怕。賈先生說,1日下午,家人都出去玩了,他一個人在家看電影。「大約下午5點鐘,我聞到一股燒焦味。我以為是自己家裡哪裡起火了,在屋頭看了一圈也沒找到是哪裡燒了,然後家裡就斷電了。」賈先生回憶,他朝窗外一看,看到了很大的煙。
  • 近來火災事故頻繁發生,在火災時如何快速自救,快快學起來
    而且還有很多一些沒有報導的小火災,如果不掌握好火災自救的方法,遇到火災無法及時反應,會嚴重危及我們的生命。下面我們來了解下怎樣在火災時如何自救1.困在火災現場如果是室內起火,自己被困在室內時,只要火不是很大,可以用溼毛巾、溼被子、或直接用水將身體淋溼,直接往室外衝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