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院士」馬建章:與虎結緣,為虎謀生

2020-12-23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馬建章抱著小老虎。(資料照片)

今年6月,中俄兩國籤署關於發展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共同開展生態廊道建設,保障東北虎豹在中俄邊界實現自由遷徙」,被列為兩國合作的重要內容。

這項跨國合作的背後,與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多年研究與呼籲密不可分。

馬建章,今年82歲,是中國唯一一位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學科的院士。20世紀60年代,在一次野外考察中,他與老虎近距離偶遇,開啟了他與東北虎打交道的生涯。

馬建章不僅推動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學科建立,為中國東北虎種群保護做出重要貢獻,更致力於在中國傳播野生動物保護與管理的科學理念,被稱為「老虎院士」。

「我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守護野生動物。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馬建章說。

他的提議撬動跨國合作

在中國和俄羅斯今年6月份籤署的聯合聲明中,開展東北虎、東北豹保護國際合作成為兩國人文交流第九條內容的一個亮點。這讓馬建章驚喜又欣慰。半個多世紀以來,老虎的「家事」是他最牽掛的心事。

野生東北虎是重要的虎亞種之一,主要分布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和中國東北地區,被列為「世界十大瀕危動物之一」。據已知的不完全統計,全球野生東北虎數量僅有500多隻。在中國,東北虎主要分布在完達山、老爺嶺、張廣才嶺等地。

馬建章研究時發現,由於人類經濟活動頻繁,棲息地遭受破壞,野生東北虎數量越來越少,並且呈「孤島狀」分布。它們的棲息地中間有村屯、農田、公路、鐵路等「人工隔離帶」,形成彼此分隔的「孤島」,導致野生東北虎不能進行基因交流或造成近親繁殖,嚴重危及東北虎生存。

在中國,曾經存在5個野生虎亞種。有一個虎亞種已經絕跡,現有的4個虎亞種中,東北虎是最有可能實現種群恢復的亞種。

「東北虎不能重蹈華南虎的覆轍。」馬建章說。

野生東北虎保護對於國家生態安全具有重要價值。在馬建章及有關專家的倡議和推動下,2017年,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成立,東北虎的保護工作上升到國家層面。

中國政府規劃出覆蓋吉林、黑龍江兩省部分區域共146萬公頃土地,作為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域。這一區域將琿春、汪清、老爺嶺等多個自然保護區連成一個大區域,與俄羅斯、朝鮮接壤。

中俄邊境東北虎跨境活動頻繁,曾有東北虎從俄羅斯進入中國,已在中國琿春等地定居的東北虎也去俄羅斯「串門」。但兩國陸地邊境依然存在著鐵絲網、圍欄等設施,仍是野生東北虎跨境流動的障礙。

「中俄兩國不斷加強對東北虎、東北豹的跨國界保護,已勢在必行。」基於一系列研究成果,馬建章提出了「跨境生態廊道建設」的想法。這一提法得到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認可。

什麼是「生態廊道」?馬建章解釋道:「在中俄兩國之間設立跨國保護區和通道,沒有障礙和界限,讓東北虎不用『護照』和『籤證』,實現自由『串門』,甚至『跨國聯姻』,這樣才能讓東北虎種群繁衍生息。」

每年7月29日是「世界老虎日」。今年的這一天,首屆東北虎豹跨境保護國際論壇在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東北林業大學召開,來自中俄兩國及世界有虎分布國家的專家交流保護東北虎的經驗。

中俄兩國合作的一項研究發現,第一代雌虎在俄羅斯邊境生活,第二代雌虎進入中國邊境地帶,第三代雌虎繼續向中國內陸進發。

「這說明中國生態環境好轉了,食物多了,老虎願意遷居了。」馬建章說。

近20年來,中國實施「天保工程」及「野生動物和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以來,東北地區森林恢復,自然保護地破碎化問題得到較好解決。鹿、狍子、野豬等東北虎食物物種增加,棲息地質量顯著改善,自然生態系統完整性進一步提升。

「在中國境內觀測到的野生東北虎,2000年全國重點陸生野生動物調查統計只有12到16隻。根據自動相機影像識別技術和分子遺傳檢測技術,2013至2018年累計觀測到中國境內有活動個體57-62隻,還記錄到9次繁殖記錄。」馬建章說,這是不小的突破,在野生東北虎曾一度「絕跡」的小興安嶺,近年也發現了野生虎蹤跡。

他的理念與世界同頻

今年9月,馬建章卸任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貓科動物研究中心主任一職。

退休並沒有為他的工作畫上句號。每天早上8點,馬建章都準時來到辦公室,與學生們探討問題,分析材料……

東北虎照片、東北虎書籍、東北虎貼紙……他的辦公室裡裝點著各種虎元素。有一幅色彩明麗的兒童畫,畫的是萌萌的東北虎抱著熊貓,他很是喜歡。

馬建章說,小時候,他生活在內蒙古,廣袤的草原激發了他對大自然的濃厚興趣。對老虎最初的概念,來自於兒時母親常用老虎來嚇唬自己。

1960年,從東北林學院畢業後,他留校任教。沒想到,就在這一年,他與野生東北虎有了人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近距離「邂逅」。

馬建章回憶說,當時他和幾位同事一起上山搞野外調查,他走在最前面,從樹縫中猛地看到一束寒光,他與一隻老虎恰好四目相對。他驚叫一聲「有老虎」,於是一群人「嘰哩咕嚕」往山下跑,帽子、飯盒丟了一道。第二天,他們再上山時,循著先前的腳印發現,他和老虎當時只有30多米的距離。

「東北虎威武勇猛,和東北人性格相仿。」馬建章和東北虎有了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

20世紀70年代,馬建章參與珍稀動物調查。他意識到,虎處於食物鏈最頂端,虎的數量代表著生態質量和自然環境的健康程度。研究老虎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價值,馬建章決定開啟東北虎的研究之路。

「物種是生態系統的基本組成部分。要想維護生態平衡,首要是保護物種。」馬建章說,「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對這一點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對於野生動物,馬建章主張不能進行絕對保護,而應科學管理、合理開發與可持續利用。

「任何資源不管理,都不能稱之為資源。如果放任動植物生長,會導致一個物種的過度繁殖,不僅讓其自身生長空間縮小,一旦超過環境容納量,整個生態系統將失去平衡,自然環境也會受到危害。」馬建章說,「這是國際科學界的共識。」

上世紀80年代,結合中國特殊的國情,馬建章提出「保護、馴養、利用」的野生動物管理方針,他還創立了野生動物瀕危物種的管理、生境選擇與改良、環境容納量等科學理論,為中國野生動物管理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馬院士提出的野生動物保護與管理理念,應該更多地向國內公眾普及。」馬建章的學生、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貓科動物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姜廣順說。

幾十年時間裡,馬建章創建了中國野生動物管理學科、中國第一個野生動物資源學院、中國野生動物保護與管理人才培訓中心,並編著了中國第一部《野生動物管理學》和《自然保護區學》。

憑藉在野生動物資源保護與管理、野生動物學科建設方面取得的成就,1995年,馬建章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成為中國第一個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學科的院士。

他的團隊解鎖保護新技術

為了老虎,馬建章吃了不少苦。

起初,野外調查全靠一雙腳。為了調查搜集各類老虎的資料,他的足跡北到大興安嶺,南到西雙版納。

上世紀80年代初,在承擔東北虎重點項目航空調查時,他曾乘坐小飛機條帶式飛行,從吉林延邊一直飛到黑龍江佳木斯,每天飛行6個小時,低空低速飛行非常顛簸,他和同事不僅頭上撞出了大包,而且嘔吐得歷害,有時把苦膽水都吐出來了。「但事實證明,航空調查東北虎的方法是不適合的。」馬建章說。

「後來進行地面調查,當發現老虎的足印、糞便、毛髮等痕跡,那種興奮和喜悅會把所有付出都衝淡了。」多年與虎相伴,馬建章也「虎」了起來,不僅說話聲音洪亮,性格也比從前直率豪爽。

大自然不僅是馬建章科研的實驗室,也是他育人的「大課堂」。

20世紀80年代,馬建章接到了一項艱巨任務——「三北防護林地區」野生動物資源和自然保護區考察。「三北」防護林地跨西北、華北、東北十幾個省份,面積達400多萬平方公裡,考察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為了獲得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從新疆天山,到黑龍江漠河,馬建章帶領學生長途跋涉,行程約10萬公裡。

60多幅經濟動物分布圖、珍貴動物分布圖、200多萬字的科考報告一經「出爐」,立刻引來世人關注,不僅發現33種鳥類,獲得的各種數據也為國家野生動物和自然保護區管理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近乎獵人的野外調查經驗」,已經成為馬建章指導學生的原則之一。「冬天爬冰臥雪,夏季忍受蚊蟲叮咬,只有身臨其境,才能對自己研究的動物有更深刻的理解。」馬建章的博士研究生、32歲的顧佳音說。

經過如此歷練,馬建章帶過的學生們練就了過硬的「野外功夫」,很快成長為野生動物保護領域的骨幹力量。如今,他培養的博士生已經超過100名。

隨著無線電跟蹤、紅外相機監測、DNA分析等新技術取得發展,馬建章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勇敢嘗試,為老虎事業「插上科技翅膀」。

姜廣順說,未來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人技術等,都能為東北虎研究提供新手段。目前,他們正在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多所院校合作開發新技術。

除了改善野生東北虎生存環境,野化訓練人工飼養的東北虎是東北虎種群恢復的又一重要途徑。

2016年,黑龍江東北虎林園貓科動物保護研究院士工作站,在哈爾濱東北虎林園成立。馬建章帶領團隊對東北虎的行為性狀、疾病監控、遺傳管理、野化放歸等開展專項研究,不僅為東北虎保存了基因庫,也為恢復野生東北虎種群提供了重要基礎。

令馬建章感到欣喜的是,經過初級野化訓練,人工飼養的東北虎在適應能力、奔跑速度、捕獵技巧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進步。

「如果有一天,國家能批准從野外捕捉一隻野生雌虎,與人工飼養的老虎繁育下一代,讓仔虎直接從母虎那裡學到捕食技巧,難度雖然很大,但有意義。」馬建章說。

「從世界範圍來看,東北虎是全球關注的物種。阻礙老虎的滅絕,對於保護生物多樣性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馬建章說。

在馬建章的影響下,他的孫子也投入到了野生動物研究領域。

「無山不綠,有水皆清。替河山裝成錦繡,把國土繪成丹青。」在馬建章的本子上,有這樣一首小詩,他不時念起,憧憬一個人虎共生、綠色共享的美麗圖景。(記者 韓宇 楊思琪)

相關焦點

  • 【虎!虎!虎!東北虎】
    由於老虎外貌雄健,氣勢威猛,前額又有一"王"形斑紋,所以在人們心目中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被譽為"獸中王"、"山大王"。中國人喜愛虎,民間歷來視它為審美的對象,並由此生出"老虎崇拜"和"虎文化"。老虎全身是寶,藥用價值很高,曾為人類健康做出重要貢獻。
  • 智慧篇7:虎、虎、虎,說說歇後語中的老虎
    「寅」字的演化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虎是百獸之王,寅虎相配,甲骨文「寅」字如箭矢狀,《說文》中「寅」意為「陽氣上升,雖上有凍土,必破土而出」,與虎的兇猛剛陽之氣契合。——嚇不了哪一個41、帶佛珠的老虎——假念彌陀42、帶崽的山豬——惡過虎43、得勢的貓兒——雄似虎/歡似虎44、動物園的老虎——吃現成的45、動物園裡的老虎——吃不了人
  • 劍齒虎介紹,劍齒虎和老虎簡筆畫
    在洛杉磯的拉布雷亞瀝青坑中保存了大量的刃齒虎化石,因此斯劍虎成為最為人所知的史前貓科動物。雖然人們都稱之為「劍齒虎」,但實際上它們並不是老虎。老虎屬於貓科的另一個亞科:豹亞科,劍齒虎則屬於劍齒虎亞科。刃齒虎很可能捕食多種大型動物,包括美洲野牛、貘、鹿、美洲駝、擬駝、馬以及大地獺等。如同似劍虎一樣,劍齒虎也有可能捕食未成年的乳齒象和猛獁象。它們甚至可能會攻擊史前人類,儘管這一點沒有實證。位於洛杉磯的拉布雷亞瀝青坑是世界上劍齒虎化石最集中的地點之一。
  • 虎!虎!虎!東北虎
    第一個新聞故事是吉林省琿春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為大雪中難以覓食的老虎「送」牛馬做「禮物」,接著發生了老虎咬傷一位農民的不幸事件;就在虎咬人的第二天,幾名聞訊前來拍攝老虎的電視記者又與這隻東北虎不期而遇,並在老虎追趕下僥倖逃生;而僅僅一個小時後,更為不幸的事情發生了:當地一個27歲的林場女工楊春燕命喪該虎之口。
  • 院士「大咖」為海洋館行業發展獻策
    野生動物學權威泰鬥、中國工程院院士馬建章領銜國內10多位專家,齊聚廣州為海洋館及動物園等動物保護行業發展「把脈」。廣州正佳極地海洋世界帶頭髮起倡議,願為保護生物多樣性而繼續不懈努力。  此次研討會特別邀請了10多位國內動物保護、旅遊開發、動物福利立法領域權威專家,其中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林業大學教授馬建章。
  • 公園管理員為虎求醫問全城 老虎治牙乖如貓(圖)
    昨日,延吉公園上演驚險一幕,兩名給人治病的牙醫「臨危受命」,冒險為一隻患嚴重牙髓炎的老虎治療牙病。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治療,終於成功為一隻6歲老虎完成牙齒根管治療術。據延吉公園相關負責人介紹,給老虎治牙病,在我省動物園管理史上還尚屬首次。
  • 重慶動物園給老虎戴保險套 只為出售虎尿(圖)
    「與虎謀尿」是一件很有難度的事情,為了收集老虎尿,動物管理員們採用了隔牆吹口哨、擰水龍頭、給老虎戴大號保險套等有趣的辦法。  記者暗訪發現,這些老虎尿從虎舍便池中收集而來,衛生狀況堪憂。  衛生監督部門稱,作為動物排洩物,老虎尿易傳播人畜共染的多種疾病,容易引發新的公共衛生危機。但由誰監管目前還是一個盲點。
  • 韓國國內沒老虎,為何韓國隊被稱為太極虎?
    對於韓國這個被稱之為「太極虎」的對手我們已經比較熟悉,但為何他們會被稱之為太極虎呢?畢竟」太極「是我國道家的重要概念,而目前韓國境內也基本沒有野生老虎的存在,似乎」太極「與老虎好像都與韓國有一定的代溝。本文我們一起從中韓兩國的歷史淵源,太極旗,朝鮮虎這三個角度簡單了解一下「太極虎」的由來。中韓歷史淵源簡述
  • 南非「虎人」用奶瓶馴老虎:老虎當他是哥們
    據英國《每日郵報》23日報導,老虎在大多數人眼中都是兇悍無比的食肉猛獸和「天生殺手」,然而對於南非約翰尼斯堡「犀牛和獅子自然保護區」管理員約翰・華格納來說,該自然保護區內的20多隻老虎和他相處時都像貓一樣溫馴!
  • 泰國「虎廟傳奇」被揭穿 走私販賣老虎及製品的血腥窩點
    突然之間,廟裡來了4公4母8隻小老虎,比例和時機都是如此恰到好處。  之後的8年裡,「虎廟」裡的「虎丁」基數一直在緩慢增長。到2007年,「虎廟」的老虎為18頭。但到了2010年,廟裡的老虎突然急劇增加到70多頭。到2016年,這一數量又翻了一番,暴增到147頭,顯露出幾許蹊蹺。  多年來,「虎廟」究竟從老虎身上賺到了多少「養虎善款」,至今不得而知。
  • 虎中之王,出場就嚇退一群老虎,其中一頭老虎還被當場嚇趴
    虎中之王,出場就嚇退一群老虎,其中一頭老虎還被當場嚇趴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內容,老虎是一種大型貓科動物,它們的體態非常雄偉、四肢強勁,犬齒和爪子也非常鋒利,人類將老虎稱為「獸中之王」,從這個稱呼中我們就可以看出老虎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 劍齒虎真的比老虎兇猛百倍嗎?為什麼會滅絕了?
    從外觀上看,劍齒虎確實非常的「拉轟」,它有著一對超長的犬齒,這對類似與短劍一樣的牙齒,也是劍齒虎名字的由來的。雖然,劍齒虎確實很強悍,但是,說它比老虎兇猛百倍,未免有些言過其實了。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這種大型史前貓科動物。
  • 老虎生娃前後的行為變化,揭露了母虎的「單親媽媽」生活
    事實上老虎在生娃前後的生活有著明顯的差別,美國與俄羅斯的一群科學家曾對一隻名叫瓦瓦拉(Varvara)的雌虎進行過追蹤調查研究,發現了這隻母虎在生娃前後的行為發生很大的變化,為我們揭露了母虎的「單親媽媽」生活。
  • 曾經是老虎天堂的泰國虎廟,老虎散養其中不咬人,真相令人難過
    泰國是個宗教信仰非常重的國家,在那裡隨處可見的僧人還有寺廟,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位於這裡的一座非常奇妙的寺廟,所有人都說這裡是人和自然和諧共處的最好體現,那就是泰國虎廟。當然,虎廟只是大家的一個簡稱,其實這個地方叫帕朗塔布寺,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建立起來的,如今是很多遊客必打卡的一個地方。之所以被稱為是虎廟,原因就是這裡有上百隻老虎生活,而且它們不是被關在籠子裡的,而是散養在寺院當中,因為它們不會傷人。有媒體說,這是因為這些老虎從小就生活在寺廟當中,所以慢慢有了佛性,就不再殺生了,而且大家也能看到,這些老虎確實和寺廟當中的僧人每天互動的就像是家人一樣。
  • 美媒:86隻泰國「虎廟」被救老虎死亡
    原標題:美媒:86隻泰國「虎廟」被救老虎死亡參考消息網9月18日報導 美媒稱,86隻從泰國寺廟中獲救的老虎已經死亡。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9月16日報導,泰國官員16日說,3年前政府從聲名狼藉的「虎廟」解救的受虐老虎中,有86隻已經死亡。據報導,從這座佛寺解救出來的147隻老虎,目前僅剩61隻存活。這座寺廟曾是一家無證動物園,允許遊客與老虎近距離接觸,包括親手餵食老虎並與它們拍照。
  • 動物園為賣虎尿給老虎戴保險套 尿價比油貴10倍
    核心提示  民間傳說老虎尿有驅風除溼和壯陽功效,我市部分動物園把公老虎尿用礦泉水瓶盛裝起來,以每瓶15-25元的價格公開出售。  「與虎謀尿」是一件很有難度的事情,為了收集老虎尿,動物管理員們採用了隔牆吹口哨、擰水龍頭、給老虎戴大號保險套等有趣的辦法。
  • 武松打虎,李逵殺虎,解珍解寶獵虎,宋代真的很多老虎嗎?
    然而到了宋代,老虎更多,許多地方都出現老虎傷人、吃人的事兒。一些地方,老虎還會闖進城市或者村裡吃人。饒風鋪驛卒送文書,已逼暮,值虎從傍來,有攫噬意……明日,回至昨虎處,復相遇虎,竟為所食。——《夷堅志》洪邁在《夷堅志》中,多次記載過老虎吃人的事兒。
  • 全球老虎日|你知道哪個國家的野生虎最多嗎?
    全球老虎日|你知道哪個國家的野生虎最多嗎?全球老虎分布在13個國家,分別是孟加拉國、不丹、中國、柬埔寨、印度、印度尼西亞、寮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俄羅斯、泰國和越南。13個國家的政府在2010年11月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辦的老虎峰會上共同設立了「全球老虎日」,並宣布要在2022年之前讓全球野生虎數量翻番,此前各國估計2010年全球野生虎數量只有3200隻。
  • 虎生艱難!老虎從出生到死亡面臨的「九九八十一難」
    虎生艱難!老虎從出生到死亡面臨的「九九八十一難」近日,在印度達多巴國家公園,一隻脖子受傷的母虎引起廣泛關注。當時這隻母虎正在河邊休息,神情萎靡,脖子上有個嚴重的傷口,翻開一大片皮肉,看新鮮程度,明顯是受傷不久。
  • 海洋如何影響老虎?因海平面上升地球最大老虎棲息地50年後或無虎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老虎數量銳減的原因主要和過度獵殺以及棲息地被破壞等因素有關,然而,科學家發現,海洋的變化也在影響著老虎的生存,對那些生活在低洼地區老虎而言,海洋變化對其影響尤其明顯。因海平面上升地球最大老虎棲息地50年後或將無虎位於印度東部、孟加拉國南部,面積超過1萬平方千米的世界著名的孫德爾本斯國家公園(大部分在印度),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紅樹林區,也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老虎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