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育孩子不能偷懶

2020-09-22 上海樹元教育


父母愛孩子,本是最美好的感情。

只是很多時候,父母愛得太深,恨不得為孩子鋪好一生的道路,讓孩子無憂無慮地成長。

但是,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是代替不了的。

父母的言行裡,藏著孩子的教養,缺失或是不正確的教育觀念,是孩子走錯路的根本原因。要想孩子有改變您自己必須改變,學習我給您發一個課程連結,這個課程是人生必修課,對你對孩子的教育有極大的幫助」他的媽媽後來回復我「對不起,從小習慣的很難改,我會看看的。」
在孩子小時候只顧著玩手機而不陪他,長大後他也會更容易沉迷手

當你為人父母時,你就要對孩子的未來負責。

孩子的成長是一次「單程旅行」,別錯過最佳教育時機而影響了孩子一生。

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實是父母以身作則,與他們一同成長。

在我們咿呀學語時,第一次說出口的詞語是「媽媽」。那是因為媽媽在耳邊一直教我,又是我最親近的人,我聽著聽著就學會了。

人類與生俱來的優點就是模仿,家庭又影響孩子的一言一行,甚至是成長為一個怎樣的人。

曾經在孩子最需要關心的時候,你只給他零花錢,「夠不夠用啊,不夠就說」,你以為這就是足夠的關心;

後來孩子長大了,也會只往家裡寄錢卻不回家。金錢不能代替關心,用錢打發孩子的父母,一昧滿足物質需求,卻無視精神需求,再深厚的血緣關係也會變得淡薄。

在孩子上學時期,老師說家長要督促孩子寫作業、檢查作業,你卻說:「作業我們都檢查了,還要老師幹什麼?」

考試結果出來後,孩子成績越來越差,你只好氣得抱怨老師抱怨孩子說他「書都白讀了啊」,孩子倔強地抬起頭,委屈巴巴地說:「你管過我的學習嗎?老師又不是只教我一個人。」

家教比學校教育重要,老師們無法代替父母,沒耐心陪伴孩子成長的父母,其實沒什麼資格要求孩子一定要多麼優秀。

在生活中,相信絕大多數家長都聽到孩子說這樣的話:

「媽媽,我不想上學。」

「媽媽,我不想寫作業。」

即使父母苦口婆心地開導,但孩子依舊對學習毫無興趣。

甚至有老師反映,孩子經常在課堂上開小差,不認真聽講,總是東望望西看看的。

慢慢地,孩子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

這樣的結果,是任何父母都不想看到的。

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讀書時偷的懶 ,換來的是一生的卑微和底層。

這個社會,誰都信奉努力是走向人生巔峰的標配。

事實上,誰都清楚,當下不努力到底有多爽。 

幹嘛要上學,每天看電視劇多好。

幹嘛非要在周末學習,打打遊戲多好。

幹嘛非要熬夜寫作業,早早躺下休息多好。

幹嘛非要認真聽講,和同學打打鬧鬧多好。

任何年齡的人,都會在偷懶以及放縱中找到歡愉,小孩子也不例外。

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小時候越是省心、越是偷懶,成年後都要彌補回來,都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曾看過一篇文章,裡面寫了一則小故事:

有位媽媽在朋友圈發了一張意味深長的圖:一隻小鳥歇在樹枝上,遠方還有一群鳥兒飛入雲中。

這位媽媽配了這樣一句話:孩子,我也知道你很累,但別人都在飛。

讓自己的孩子可以輕輕鬆鬆成長,父母不是不想,只是不能。

有哪個父母能夠真正做到超然,敢於用孩子的未來叫板現實呢?

每個父母都知道這樣一個道理:讀書,是普通人逆襲的最佳途徑,是改變命運的最好機會。

對於普通人來說,考試仍是最公平的一次競賽。

學習成績好,才能上好的大學,以後才能有更多選擇權。

所以,不要讓孩子偷讀書的懶,那些曾為讀書吃過的苦,會變成一條寬闊平坦的道路,帶孩子走到他想去的地方。

歲月永遠都不會辜負,每一個認真努力的孩子!

很多家長認為,做家務是大人的事情,小孩只管好好學習就行了。

捨不得讓孩子做家務,怕他累著。

用不著讓孩子做家務,浪費時間。

然而,不讓孩子做家務的結果,往往不是培養出一個優秀上進的孩子,而是讓「巨嬰」頻頻出現。

《少年說》中,有位男生抱怨媽媽總是讓他做家務,他向媽媽提出一個要求,就是不做家務。

但是他媽媽堅定地說:不可以!

她是這樣告誡自己的孩子的:

家務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已經長大了,你必須要承擔。

家務勞動可以鍛鍊你的動手能力,它會讓你變得有耐心有愛心,你會更有責任感。

讓孩子從小做家務,他才會懂得更好地承擔責任。

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就不會再來。

相關焦點

  • 放養孩子到底是好的教育,還是家長偷懶的藉口?
    現在鋪天蓋地的強調要放養孩子,釋放孩子的天性。而作為新一代的父母,因為小時候的各種遭遇,我們也總想給孩子最好的,給他們足夠的尊重,讓孩子自由。 當放養教育出現後,很多家長都會趨之若鶩,在還不理解放養的真正意義,就盲目跟從要釋放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快樂生活。
  • 孩子老是偷懶,家長有脫不開的干係
    不管做什麼事,都最忌諱偷懶,因為偷懶會讓人精神懈怠,這樣人在做事的時候就會變得懶散而沒有準頭,可能一個不小心就會犯下大錯。可是很多孩子在寫作業時卻經常偷懶,總也不能全神貫注地將作業認真寫完,反而是能拖就拖,能不寫就不寫,往往都是等得實在沒法再拖了,這才不情願地寫兩筆。
  • 教育,誰說家長不能偷懶?
    聽起來特別熟悉吧,是的,這些耳熟能詳的套話就是各大培訓機構的電話推銷術語,相信各位家長都曾經接到過這樣的推銷電話。作為一個孩子的家長,我幾乎每個學期都會接到好幾個這樣的電話,從之前接到後的躍躍欲試,到如今的順其自然,見怪不怪,這段歷程走得格外辛苦,但孩子學習的效果收效甚微。
  • 家長會被點名爸爸崩潰:在孩子教育上偷懶的父母,掙再多錢也惘然
    老師覺得孩子是家長的,除了傳道受業解惑的所有內容,家長都可以參與進來;家長覺得我每天上班很忙,交錢給學校了,教育的事情就可以完全託付給學校了。一旦雙方有這樣的想法,那麼家校共育必定會成為一場空談!而對於孩子如何正確使用文具以及課間如何文明玩耍等等,也在開學第一周專門停學四天,給孩子們進行了非常細緻的教育。也就是說,閨蜜兒子所在學校要求的家長陪同孩子共同學習的內容,我們已經在家長會的時候學習了,孩子也已經在開學第一周牢記了,的確也為我們家長減輕了很多負擔。
  • 小學生請假條成為快樂源泉,老師頭疼,家長反思:不能讓孩子偷懶
    都說小學生請假條是每日的快樂源泉,其實還真的是這樣,而現在的孩子對於請假理由,這點真的讓人哭笑不得。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看看第一個,自從國家開始提倡生二胎。一些獨生子女的家庭就開始商量。這不,就有小朋友不同意的了。
  • 培養更優秀的孩子:找準最佳幹預時機,成為會偷懶的家長
    一、中國家長的通病:不是太勤,就是太懶我在從教過程中,遇到過這樣一位家長。她的孩子是個愛動的4歲男孩,就像是蒙臺梭利的書中描述的那些「沒接受過蒙氏教育的孩子」一樣,在我的教室裡,這個男孩不停地看看這個,摸摸那個,但這都不是他真正的興趣所在,他像只飢餓的小貓,想要佔有一切資源,但不會停下認真擺弄其中的某個。
  • 孩子自理能力差?父母是元兇,家長學會「偷懶」孩子就越優秀
    文\定春編輯\媛媛時代在快速發展,孩子的教育也在與時俱進,當初的我們,父母沒有時間管,現在的我們處處都要管孩子。為了孩子的成績,家長是恨不得二十四小時隨時待命,孩子有什麼想法家長都會去滿足,只為了讓孩子能夠安心讀書學習。
  • 教育這條路沒有盡頭,家長別在這3件事上偷懶,否則會害娃一生
    教育不應該只是停留在孩子小的時候,而在孩子大了的青春期也應該嚴格進行,品行的教養性格一輩子都應該嚴格對待,不能讓孩子出現道德錯誤,家長們也要偷懶懈怠,尤其是在這3件事情上。>1.親自帶孩子,不要偷懶丟給老人隔代撫養其實對於孩子而言,弊大於利。
  • 家長裝攝像頭監督孩子學習,是愛還是偷懶?
    總之,沒有任何一個人喜歡背後總有一雙眼睛盯著你,怕是家長也如此,既然這樣,家長們為什麼不能換位思考一下,去換一種更靈活、容易被接受的方式來督促孩子學習?當被問到孩子為什麼沉迷遊戲的時候,大多數家長認為,孩子的責任似乎最大,其次就是遊戲廠商的責任。僅有少數的家長會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
  • 教育的本質就是拼父母,試圖偷懶的父母必將後悔
    人民日報曾把父母分5層:第一層:捨得給孩子花錢;第二層:捨得給孩子花時間;第三層:家長開始思考教育的目標問題;第四層:家長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第五層:父母盡己所能支持鼓勵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則支持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
  • 用錢獎勵孩子做家務的家長,是聰明還是偷懶?專家給出了答案
    用錢鼓勵孩子做家務,是很多家長都會採用的一種方式,但隨著教育觀的變化,有一部分對這種物慾過強的教育方式表示反對讓孩子早一些與勞動報酬打交道,確實能夠讓其養成正確的消費觀,在理財方面,也會比同齡人更有心得,但是純粹金錢的獎勵始終是治標不治本。我們讓孩子勞動,不是為了讓他單純地在某一時刻做某一件事,而是要讓孩子養成自覺勞動的習慣,這樣的習慣養成不是單純給錢就可以的,不客氣地說,只給錢的教育,是一種偷懶的教育。那麼如何讓孩子有勞動意識,熱愛勞動呢?這需要家長們做更多的事。
  • 孩子上網課偷懶不聽話屢教不改怎麼辦?聽聽學霸家長怎麼說
    孩子上網課偷懶不聽話屢教不改怎麼辦?聽聽學霸家長怎麼說現在除了部分省份有開學相關安排以外,大多數省份仍在繼續網課教學,並且有的省份的網課課表已經排到了三月底,所以不開學的省份家長仍然要繼續一段時間陪家裡小神獸上課的考驗。
  • 大腦愛偷懶?教育專家這五招挺管用!
    · 上海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系教授蔡丹說,教三遍還教不會,那可能是超過孩子大腦的最近發展區了。· 誇一個孩子聰明,你是不是常說:「這個孩子挺愛動腦筋」。但其實腦科學家發現,沒有人天生愛動腦筋,人的大腦總是喜歡偷懶。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家長越懶孩子越棒,學會4種「偷懶」,孩子受益一生
    其實這樣「勤快」,不但我們自己受累,孩子也並沒有從中受益。這樣「費力不討好了」的帶娃要不得,教你4種偷懶的辦法,家長越懶孩子越優秀。老師聽了之後感覺非常吃驚,連忙教育了晶晶的女兒。晶晶聽了老師說的話,也覺得非常吃驚,沒想到孩子會說出這樣的話,晶晶也下了決心,一定要重新教育女兒。
  • 孩子練琴總偷懶?試試這六招
    ,偷懶的藉口可真是層出不窮啊,相信作為琴童家長,在看到自家孩子的這種練琴狀態,都會有一種恨鐵不成鋼卻又偏偏無可奈何的心情。但是,各位家長們不要擔心,正所謂「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小妙招,讓你家孩子不再偷懶,乖乖練琴!
  • 家長懶一點小孩更出色?但前提是:父母該學會聰明地"偷懶"
    中國有句俗語叫做&34;,大概意思是說如果父母過於勤快,什麼事情都幫孩子做好,會讓孩子變得很懶。也因此衍生了另一種言論,說家長懶一點孩子更出色。於是很多家長為了偷懶,就把這句話當作是自己的育兒真理。家長懶一點小孩更出色?得有前提。
  • 這3種「勤快媽媽」,養不出優秀孩子,適當偷懶孩子更出眾
    身為家長疼愛自己的孩子,儘自己所能為孩子的成長提供更多的資源是家長應盡的責任,大部分家長也都是這麼做的。但是家長為自己的孩子準備好一切,事無巨細的為孩子全盤打理好真的對孩子成長有好處嗎?老師聽完小李對孩子的培養方法後,對小李的教育方式表現出了強烈的不認同,直接向小李表示對方的做法是錯誤的。老師對小李是這樣說的:「作為孩子的媽媽,平時千萬不能太『勤快』,你這樣的教育方式反而會讓孩子的學習能力下降,他在班級裡的表現自然很難出眾。」
  • 「偷懶」的媽媽,只因做對了這些事,孩子長大一樣有出息
    從懷孕開始,媽媽們就開始各種的擔心,孩子出生後,想把自己所有的愛都給到他,生怕孩子受到一丁點的傷害,在育兒的道路上,新手媽媽們是絞盡腦汁。對於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媽媽們的「偷懶」,也一樣能讓孩子長大後有出息。
  • 家長不該偷懶,孩子不該放縱。網課學習,考驗家長的監督力!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神獸們在家上著網課,但家長們的監督壓力也隨之上升。雖然部分省市高三、初三年級已經開學,家長的壓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但絕大多數家長仍然處在煎熬之中。 這可能不是個別家長的吶喊,而是家長的共同心聲。的確,網課學習,主體是孩子,但考驗的是家長的監督力!實際上,監督孩子的學習會伴隨著孩子在校學習的全過程。
  • 有誰聽說過,打孩子是偷懶教育?你教孩子的手段,和大師差在哪?
    和本老師的認為,打孩子其實不是教育問題,而是一個成本問題,打孩子可以讓大人迅速得到一個委屈的孩子。 .有家長反饋給和本老師說,「我確實好好和孩子說了,但是他就是死不悔改,我還不打他嗎?你是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你遇到了這種情況,你也得打。」 .